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澆水系統。
背景技術:
花盆是盛載花草的常見物件,常見的擺放在室內的花盆的構造主要由盆體和開設在盆體底部的透水孔構成,透水孔的設計主要是防止澆水過多,在盆體內沉積,導致植物缺氧腐爛,但是,從透水孔滲漏出的水會溢滿底面或桌面,弄臟周圍其他物品,給周邊的環境衛生帶來麻煩,這主要是,給這樣的花盆澆水多少完全取決于澆水者的經驗和熟練程度,不能很好的確保每次澆水的間隔和澆水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花盆不具備控制澆水量的問題。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澆水系統,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用以檢測水的重量的壓力傳感器,采集該壓力傳感器的信號并進行處理以控制直流步進電機正反轉的控制電路板,提供電源給所述壓力傳感器、直流步進電機和控制電路板的電池倉或接線端子;
控制入水通斷的濾水板和進水隔板;
該濾水板板面上設置有多行進水孔和堵水塞,且該進水孔和堵水塞相間設置;
所述進水隔板上開設有多列入水孔,且該入水孔與所述堵水塞的投影設置在同一圓周上,且處于同一圓周上的入水孔與所述堵水塞相間設置,以使得所述入水孔在所述濾水板轉動后將所述堵水塞封堵住該入水孔;
所述濾水板的頂端中心處設置一齒輪盤;
所述直流步進電機豎直安裝在所述進水隔板的下方,且該直流步進電機的傳動軸向上延伸、穿過所述進水隔板的中心處,通過安裝在所述傳動軸頂部的齒輪與所述齒輪盤嚙合。
上述傳動軸通過軸承與所述進水隔板聯接。
上述濾水板的外部邊緣向外延伸至所述進水隔板外并向上傾斜,形成以盛水檐槽。
上述盛水檐槽邊緣對接一導水管。
上述堵水塞外形為圓錐形。
上述堵水塞為空心圓錐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澆水系統,通過檢測水量的多少主動關閉入水口,有效避免了過多澆水,同時,通過盛水檐槽,避免了多余的水流落在周邊物件上。
附圖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一種安裝有智能澆水系統的花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種安裝有智能澆水系統的花盆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濾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進水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直流步進電機驅動齒輪盤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重量傳感器;2、直流步進電機;3、控制電路板;4、電池倉或接線端子;5、濾水板;6、進水隔板;7、進水孔;8、堵水塞;9、入水孔;10、齒輪盤;11、盛水檐槽;12、頂部筒體;13、桶體。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為安裝有智能澆水系統的一種花盆示意圖,該花盆盆體分為上下兩側,即頂部筒體12和底部的桶體13,桶體13的底部安裝用以檢測水的重量的壓力傳感器1,采集該壓力傳感器1的信號并進行處理以控制直流步進電機2正反轉的控制電路板3,提供電源給壓力傳感器1、直流步進電機2和控制電路板3的電池倉或接線端子4。
而控制入水通斷的濾水板5和進水隔板6中,濾水板5固定安裝在頂部筒體12的底端,其上即濾水板5的板面上設置有多行圖3所示的進水孔7和堵水塞8,且該進水孔7和堵水塞8相間設置,為切斷入水做準備。
進水隔板6則固定安裝在桶體13的頂端,其上開設有多列圖4所示的入水孔9,且該入水孔9與堵水塞8的投影設置在同一圓周上,且處于同一圓周上的入水孔9與堵水塞8相間設置,以使得入水孔9在濾水板5轉動后將堵水塞8封堵住該入水孔9,從而完成進入到桶體13內的水的切斷。
為達上述目的,還需要在濾水板5的頂端中心處設置一齒輪盤10,從而使得豎直安裝在進水隔板6的下方的直流步進電機2,通過安裝在所述傳動軸頂部的齒輪與齒輪盤10嚙合,進而帶動頂部筒體12轉動,實現對濾水板5的轉動,完成堵水塞8對入水孔9的封堵和打開。
由圖2不難看出,直流步進電機2的傳動軸向上延伸、穿過進水隔板6的中心處,以此來確保安裝后的花盆的重心穩定性。
同時,傳動軸通過軸承與進水隔板6聯接,以避免直流步進電機2轉動時對進水隔板的影響,進而會影響花盆的穩定性。
為了防止在入水孔9被堵塞后多余的水溢出,流落在周邊物件上,本實施例特將濾水板5的外部邊緣向外延伸至進水隔板6(桶體13外)外并向上傾斜,形成以盛水檐槽11,而盛水檐槽11邊緣對接一導水管,可以將多余的水導走。
至此,不僅避免了給花盆里澆水過多,保障植物的健康,同時有效的避免了過多的水流落在周邊物件上造成環境衛生問題。
為了提高堵水塞8與入水孔9的密封性,本實施例特將堵水塞8的外形設計為圓錐形,或者將堵水塞8設計為為空心圓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