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巨菌草種植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
背景技術:
巨菌草是一種能源植物,其生命力頑強,可以適應不同地形、不同環境等條件下種植,而且具有高質量、高能量、高產量等特點,可以用來培育各種食用菌,還能作為生物能源燃料、造紙和工業纖維原料等,故廣泛種植會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公開號為CN205124316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以輸送帶排種的預切種式巨菌草排種器,在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巨菌草種苗的可替換種箱,機架上位于可替換種箱的下側設置有用于傳送巨菌草種苗的輸送帶,所述輸送帶的傳送末端設置有導向腔,導向腔的另一端固連有出料通道,巨菌草種苗從可替換種箱中掉落至輸送帶的導向腔中,在輸送帶的作用下從出料通道掉落。采用傳送帶的方式使排種器結構不夠靈活。另外,現有的巨菌草排種器僅設置有排種裝置,沒有設置補種裝置,當種箱中的巨菌草種苗沒有及時補貨,就需要停機進行補貨,降低播種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排種過程中避免出現停機補貨現象,保證排種過程的順利進行,且結構靈活。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包括儲種機構、排種機構和補種機構,所述儲種機構包括儲種箱、直線導軌、直線滑塊、直線電機和第一輸送板,所述儲種箱中設有至少一個的隔板,相鄰的所述隔板之間的間距與巨菌草種苗的直徑適配,所述直線導軌與所述直線滑塊滑動連接,所述直線滑塊與所述儲種箱連接,還與所述直線電機連接,所述第一輸送板傾斜設置在所述儲種箱的下方;
所述排種機構包括排種輥、排種電機和第二輸送板,所述排種輥外圓周上設有至少一個的第一儲種槽,所述排種電機帶動所述排種輥轉動,所述第二輸送板傾斜設置在所述排種輥的下方;
所述補種機構包括補種輥和補種電機,所述補種輥的外圓周上均布設有第二儲種槽,所述補種電機帶動所述補種輥轉動;
所述儲種機構、排種機構和補種機構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且長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輸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排種輥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二輸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補種輥的下方。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巨菌草種苗放在儲種箱的相鄰的隔板之間,第一輸送板將從儲種箱底部掉落的巨菌草種苗導向引至排種輥上方,并掉落至排種輥上的第一儲種槽中,直線電機帶動直線滑塊移動,從而帶動儲種箱移動,儲種箱移動實現單次只有一根巨菌草種苗從儲種箱掉落至第一輸送板的上端,實現儲種箱在間隔相同時間內的準確供料;排種電機帶動排種輥轉動,排種輥上的第一儲種槽從排種輥的最上位置轉動至排種輥的最下位置,巨菌草種苗此時在重力作用下從第一儲種槽中掉落至第二輸送板的上端,并由第二輸送板引導至田地中,第二輸送板使準確控制每根巨菌草種苗相對于排種器掉落的位置,再使排種器勻速前進,則使相鄰的巨菌草種苗之間的間距相同;補種機構中設有補種輥,補種輥的第二儲種槽中預先儲存有巨菌草種苗,當儲種箱中的巨菌草種苗使用完畢,需要補種時,轉動補種輥,使第二儲種槽中的巨菌草種苗掉落至田地中,以防止出現停機補貨現象,保證排種器的連續運行;第二輸送板的下端伸至補種輥的下方,使補種輥的出料口與第二輸送板的出料口位置接近,便于通過程序調節使補種輥排出的種苗間距與排種機構排出的種苗間距一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排種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補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補種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補種輥的剖面視圖。
標號說明:
1、儲種機構;2、排種機構;3、補種機構;4、排種器支架;
11、儲種箱;12、直線導軌;13、直線滑塊;14、直線電機;15、第一輸送板;16、第一支撐桿;
111、隔板;
21、排種輥;22、排種電機;23、第二輸送板;24、圓弧擋板;25、第二支撐桿;26、第三支撐桿;27、調節板;
211、第一儲種槽;212、軸芯;213、第一夾持件;214、第二夾持件;215、連接件;
2131、第一硬夾持件;2132、第一軟夾持件;
2141、第二硬夾持件;2142、第二軟夾持件;
31、補種輥;32、補種電機;33、輥套;34、輥蓋;
311、第二儲種槽;312、轉軸;313、支撐板;314、固定塊;315、U形槽鋼。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發明最關鍵的構思在于:采用輥式排種的方式,結構更加靈活,且采用補種機構,在儲種機構被清空至補貨時,采用補種機構繼續進行排種,避免出現停機補貨現象。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包括儲種機構1、排種機構2和補種機構3,所述儲種機構1包括儲種箱11、直線導軌12、直線滑塊13、直線電機14和第一輸送板15,所述儲種箱11中設有至少一個的隔板111,相鄰的所述隔板111之間的間距與巨菌草種苗的直徑適配,所述直線導軌12與所述直線滑塊13滑動連接,所述直線滑塊13與所述儲種箱11連接,還與所述直線電機14連接,所述第一輸送板15傾斜設置在所述儲種箱11的下方;
所述排種機構2包括排種輥21、排種電機22和第二輸送板23,所述排種輥21外圓周上設有至少一個的第一儲種槽211,所述排種電機22帶動所述排種輥21轉動,所述第二輸送板23傾斜設置在所述排種輥21的下方;
所述補種機構3包括補種輥31和補種電機32,所述補種輥31的外圓周上均布設有第二儲種槽311,所述補種電機32帶動所述補種輥31轉動;
所述儲種機構1、排種機構2和補種機構3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且長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下端位于所述排種輥21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二輸送板23的下端位于所述補種輥31的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儲種機構1還包括擋板,所述擋板與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上端連接,所述擋板與所述儲種箱11的底部滑動接觸。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輸送板15的上端連接水平放置的擋板,擋板與儲種箱11的底部滑動接觸,則儲種箱11在移動的過程中,通過擋板對儲種箱11的底部進行遮擋,當巨菌草種苗在擋板上方時,不會掉落,當巨菌草種苗沒有位于擋板上方時,就從儲種箱11中掉落至第一輸送板15上,結構合理。
進一步的,所述儲種機構1還包括兩根第一支撐桿16,兩根所述第一支撐桿16分別與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16的上端通過角碼和螺釘與排種器支架4上的鋁型材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兩根第一支撐桿16分別與第一輸送板1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連接,第一支撐桿16通過角碼和螺釘與排種器支架4上的鋁型材連接,移動螺釘和角碼,可以移動第一支撐桿16的位置,從而調節第一輸送板15的位置,調節便捷。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輥21包括軸芯212、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所述軸芯212在長度方向上貫穿設置有平面,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的寬度與所述平面寬度的一半適配,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均安裝在所述軸芯212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與軸芯212拼接后的外形為圓弧形,該圓弧形的圓弧半徑與所述軸芯212的半徑相同,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的相對的面之間形成一個圓弧凹槽,該圓弧凹槽即為所述排種輥21的第一儲種槽211。
由上述描述可知,軸芯212上設有至少一個的平面,每個平面上連接一個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第一夾持件213與第二夾持件214之間的形成第一儲種槽211,結構合理;第一夾持件213、第二夾持件214與軸芯212分體設置,便于將第一夾持件213、第二夾持件214的材料設置為與軸芯212不同硬度的,防止損傷巨菌草種苗。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包括第一硬夾持件2131和第一軟夾持件2132,所述第一硬夾持件2131有三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夾持件213的兩端和中部,相鄰的第一硬夾持件2131之間設有第一軟夾持件2132,所述第二夾持件214包括第二硬夾持件2141和第二軟夾持件2142,所述第二硬夾持件2141有三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二夾持件214的兩端和中部,相鄰的第二硬夾持件2141之間設有第二軟夾持件2142。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硬夾持件2131與第二硬夾持件2141的材料為硬質塑料或者橡膠,第一軟夾持件2132與第二軟夾持件2142的材料為軟橡膠或者硅膠,防止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損傷巨菌草種苗;優選地,第一硬夾持件2131的長度短于第一軟夾持件2132的長度,第二硬夾持件2141的長度短于第二軟夾持件2142的長度,從而使與巨菌草種苗接觸較多的為第一軟夾持件2132和第二軟夾持件2142,有效防止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損傷巨菌草種苗。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輥21還包括連接件215,所述連接件215的截面形狀為十字形,所述連接件215的上端和下端的截面形狀均為多半圓形,所述第一夾持件213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夾持件214的下表面設有第二凹槽,所述軸芯212的平面上設有兩個長度方向上貫穿的第三凹槽,一個連接件215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下端插接在一個第三凹槽中,另一個連接件215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下端插接在另一個第三凹槽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連接件215的截面形狀為十字形,上端的截面形狀為多半圓形,下端的截面形狀為多半圓形,則連接件215的上端和下端的最大寬度處不在于中部連接的位置處,使連接件215僅能從排種端兩個端面處插接入第一夾持件213、第二夾持件214和軸芯212中,且在排種輥21轉動的過程中,第一夾持件213、第二夾持件214不會從軸芯212上脫落,也無需螺釘進行安裝,安裝操作便捷。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機構2還包括圓弧擋板24,所述圓弧擋板24的圓弧半徑與所述排種輥21的半徑適配,所述圓弧擋板24貼合安裝在所述排種輥21的起始轉動側。
由上述描述可知,圓弧擋板24貼合在排種輥21的起始轉動側,則第一儲種槽211在從排種輥21的最上位置向最下位置轉動的過程中不會從排種輥21上掉落。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機構2還包括兩根第二支撐桿25和兩根第三支撐桿26,所述第二支撐桿25和第三支撐桿26均傾斜設置,所述第二支撐桿25的下端與排種器支架4底部的鋁型材連接,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26的上端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26的下端伸向所述補種輥31的下方,兩根所述第三支撐桿26分別與所述第二輸送板23的左端和右端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第二支撐桿25和第三支撐桿26來調節第二輸送板23的安裝角度和位置,結構合理。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機構2還包括調節板27,所述調節板27上設有兩個相對設置且圓心位置相同的弧形通槽,所述第二支撐桿25的下端通過一個調節板27與排種器支架4底部的鋁型材連接,上端通過另一個調節板27與所述第三支撐桿26的上端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調節板27上設有兩個圓心位置相同的弧形通槽,用調節板27連接兩個零部件時,可分別兩個零部件的在調節板27上的安裝角度和位置,第二支撐桿25的下端通過調節板27與排種器支架4底部的鋁型材連接,第二支撐桿25上端通過調節板27與第三支撐桿26的上端連接,結構靈活性強,安裝調節便捷。
進一步的,所述補種機構3還包括輥套33和輥蓋34,所述輥套33套在所述補種輥31上,所述輥套33的底部設有開口,該開口的寬度與所述第二儲種槽311的寬度適配,所述輥套33的兩端各連接一個輥蓋34,所述輥套33或者輥蓋34與排種器支架4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補種輥31的外套輥套33,輥套33底部設有開口,補種輥31轉動的過程中輥套33不轉動,使位于補種輥31的第二儲種槽311中的巨菌草種苗準確從輥套33的底部開口處掉出;在輥套33的兩端加蓋輥蓋34,防止位于第二儲種槽311中的巨菌草種苗跑位或者意外掉出。
進一步的,所述補種輥31包括轉軸312、支撐板313、固定塊314和U形槽鋼315,所述轉軸312一端與補種電機32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排種器支架4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313套在所述轉軸312上,所述轉軸312在所述支撐板313的兩側設有凹槽,所述固定塊314插接在所述凹槽中,螺釘將固定塊314和支撐板313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313的形狀為圓盤形,所述U形槽鋼315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周向均勻安裝在所述支撐板313的側面上,所述U形槽鋼315的內槽即為第二儲種槽311。
由上述描述可知,補種電機32轉動帶動轉軸312轉動,支撐板313、固定塊314和U形槽鋼315均轉動,支撐板313套在轉軸312上,且支撐板313的兩側均設有凹槽,固定塊314插接在凹槽中,螺釘將固定塊314和支撐板313連接后就可實現支撐板313與轉軸312之間的固定連接,U形槽鋼315周向均布在支撐板313的側壁上,螺釘將U形槽鋼315安裝在支撐板313上,結構合理穩固,安裝便捷。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紅外傳感器、第二紅外傳感器和第三紅外傳感器,所述第一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上端,所述第二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二輸送板23的上端,所述第三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所述補種輥31的中部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紅外傳感器用于檢測儲種箱11是否順利落料,以及落料的個數,第二紅外傳感器用于檢測排種輥21是否順利落料,以及落料的個數,第三紅外傳感器用于檢測補種輥31是否順利落料,以及落料的個數,通過第一紅外傳感器、第二紅外傳感器和第三紅外傳感器檢測的數據來分析判斷排種器的動作,防止出現異常情況。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包括儲種機構1、排種機構2和補種機構3,所述儲種機構1包括儲種箱11、直線導軌12、直線滑塊13、直線電機14和第一輸送板15,所述儲種箱11中設有至少一個的隔板111,相鄰的所述隔板111之間的間距與巨菌草種苗的直徑適配,所述直線導軌12與所述直線滑塊13滑動連接,所述直線滑塊13與所述儲種箱11連接,還與所述直線電機14連接,所述第一輸送板15傾斜設置在所述儲種箱11的下方;
所述排種機構2包括排種輥21、排種電機22和第二輸送板23,所述排種輥21外圓周上設有至少一個的第一儲種槽211,所述排種電機22帶動所述排種輥21轉動,所述第二輸送板23傾斜設置在所述排種輥21的下方;
所述補種機構3包括補種輥31和補種電機32,所述補種輥31的外圓周上均布設有第二儲種槽311,所述補種電機32帶動所述補種輥31轉動;
所述儲種機構1、排種機構2和補種機構3從上到下依次設置,且長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下端位于所述排種輥21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二輸送板23的下端位于所述補種輥31的下方。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二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儲種機構1還包括擋板,所述擋板與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上端連接,所述擋板與所述儲種箱11的底部滑動接觸。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三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或二的基礎上,所述儲種機構1還包括兩根第一支撐桿16,兩根所述第一支撐桿16分別與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16的上端通過角碼和螺釘與排種器支架4上的鋁型材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四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排種輥21包括軸芯212、第一夾持件213、第二夾持件214、連接件215,所述軸芯212在長度方向上貫穿設置有平面,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的寬度與所述平面寬度的一半適配,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均安裝在所述軸芯212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與軸芯212拼接后的外形為圓弧形,該圓弧形的圓弧半徑與所述軸芯212的半徑相同,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和第二夾持件214的相對的面之間形成一個圓弧凹槽,該圓弧凹槽即為所述排種輥21的第一儲種槽211;所述第一夾持件213包括第一硬夾持件2131和第一軟夾持件2132,所述第一硬夾持件2131有三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夾持件213的兩端和中部,相鄰的第一硬夾持件2131之間設有第一軟夾持件2132,所述第二夾持件214包括第二硬夾持件2141和第二軟夾持件2142,所述第二硬夾持件2141有三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二夾持件214的兩端和中部,相鄰的第二硬夾持件2141之間設有第二軟夾持件2142;
所述連接件215的截面形狀為十字形,所述連接件215的上端和下端的截面形狀均為多半圓形,所述第一夾持件213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夾持件214的下表面設有第二凹槽,所述軸芯212的平面上設有兩個長度方向上貫穿的第三凹槽,一個連接件215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下端插接在一個第三凹槽中,另一個連接件215的上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下端插接在另一個第三凹槽中。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五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或四的基礎上,所述排種機構2還包括圓弧擋板24,所述圓弧擋板24的圓弧半徑與所述排種輥21的半徑適配,所述圓弧擋板24貼合安裝在所述排種輥21的起始轉動側。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六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四或五的基礎上,所述排種機構2還包括兩根第二支撐桿25、兩根第三支撐桿26和調節板27,所述第二支撐桿25和第三支撐桿26均傾斜設置,所述第二支撐桿25的下端與排種器支架4底部的鋁型材連接,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26的上端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26的下端伸向所述補種輥31的下方,兩根所述第三支撐桿26分別與所述第二輸送板23的左端和右端連接;所述調節板27上設有兩個相對設置且圓心位置相同的弧形通槽,所述第二支撐桿25的下端通過一個調節板27與排種器支架4底部的鋁型材連接,上端通過另一個調節板27與所述第三支撐桿26的上端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七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補種機構3還包括輥套33和輥蓋34,所述輥套33套在所述補種輥31上,所述輥套33的底部設有開口,該開口的寬度與所述第二儲種槽311的寬度適配,所述輥套33的兩端各連接一個輥蓋34,所述輥套33或者輥蓋34與排種器支架4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八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或七的基礎上,所述補種輥31包括轉軸312、支撐板313、固定塊314和U形槽鋼315,所述轉軸312一端與補種電機32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排種器支架4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313套在所述轉軸312上,所述轉軸312在所述支撐板313的兩側設有凹槽,所述固定塊314插接在所述凹槽中,螺釘將固定塊314和支撐板313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313的形狀為圓盤形,所述U形槽鋼315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周向均勻安裝在所述支撐板313的側面上,所述U形槽鋼315的內槽即為第二儲種槽311。
請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九為:
一種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包括第一紅外傳感器、第二紅外傳感器和第三紅外傳感器,所述第一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一輸送板15的上端,所述第二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二輸送板23的上端,所述第三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所述補種輥31的中部下方。
工作時,儲種箱11位于排種器的最右端位置,預先在儲種箱11和補種輥31中放置滿巨菌草種苗,開啟排種器,排種器支架4在動力作用下前進,儲種機構1中的直線電機14帶動儲種箱11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巨菌草種苗在重力作用下從儲種箱11中掉落,經第一輸送板15引導掉落至排種輥21的第一儲種槽211中,排種輥21轉動,第一儲種槽211從排種輥21的最上位置轉動至最下位置,此時巨菌草種苗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第二輸送板23上,并在第二輸送板23的引導下最終掉落至田地中,儲種箱11繼續在直線電機14的作用下向左移動一段繼續,繼續進行下一根巨菌草種苗的放料,如此循環往復;當第一紅外傳感器檢測到儲種箱11中的巨菌草種苗排出完畢,啟動報警器,通過用戶進行人工補貨,并用直線電機14將儲種箱11移動至最左端,此時采用補種機構3進行排種,補種電機32帶動補種輥31轉動,第二儲種槽311轉動至補種輥31的最下方時,巨菌草種苗從輥套33的底部開口掉落至田地中,一段時間后繼續啟用儲種機構1中的儲種箱11進行落料,停止使用補種機構3,有效防止出現停機補貨現象,保證排種的連續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基于輥式排種與補種的巨菌草排種器,通過儲種機構1中的儲種箱11將巨菌草種苗分根存放,通過直線電機14帶動儲種箱11間隙移動,通過第一輸送板15將儲種箱11中的種苗引導掉落至排種輥21的第一儲種槽211中,通過圓弧擋板24防止在排種輥21轉動過程中排種輥21上的種苗掉落,通過第二輸送板23將排種輥21中的種苗引導掉落至田地中,通過調節板27調節第二輸送板23的位置和角度,通過補種機構3在對儲種箱11進行補貨時進行排種,防止出現停機補貨現象,保證排種器的連續運行,且機構合理靈活,安裝調節便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