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馬鈴薯又稱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谷、玉米、高粱成為世界五大糧食作物。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松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是: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于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在我國南方海撥高度低于1000米,年平均氣溫為15.8℃,年平均降雨量為1468毫米的地區, 4、5、6月份平均溫度分別為17.7℃、21.3℃、23.5℃,春夏季節溫度高、濕度大,春季栽培馬鈴薯,馬鈴薯容易被病菌感染,導致種薯腐爛不發牙和發芽后莖葉容易感染病菌,馬鈴薯產量低,經濟效益低。目前該地區是在秋節栽培馬鈴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該方法可以解決在海撥高度低,春夏季節溫度高、濕度大的地區春季栽種馬鈴薯產量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種:選用高產、抗病的一級脫毒馬鈴薯原種;
B、種薯處理:4月份,選取薯形規整,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在50~100克的健康種薯,用消毒后的切刀切成重量為20~30克的薯塊,然后在薯塊切口涂一層草木灰或鈣鎂磷肥拌多菌靈;
C、催芽:將薯塊用沙子間隔放置3~4層,防止薯塊露出沙層,進行保溫保濕催芽;
D、整地:土地耕深25~30厘米,按東西行向開溝起廂,整理成廂面寬0.7~0.8米,廂溝寬0.4~0.5米,廂高20~25厘米;
E、測土施肥:檢測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2~3.5%,速效氮含量為22~24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為13.5~15毫克/公斤,速效鉀為24.5~27毫克/公斤;按畝產2000公斤進行配方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200公斤或者油菜麩200~220公斤,同時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的硫酸鉀復合肥100~110公斤、硫酸鉀肥50~55公斤;施肥前,先開施肥溝,然后將硫酸鉀復合肥和硫酸鉀肥撒入施肥溝,再蓋上腐熟有機肥或者油菜麩;
F、定產種植:薯塊萌芽時播種,每廂播種2行,行距0.4~0.5米,穴距0.25~0.30米,在距離施肥溝5~6厘米處開穴播種,按品字型播種,每穴播種1塊薯塊,然后覆蓋1.5~2.5厘米厚的細土;出苗后每穴留5~6株健壯的苗,每畝株數達26000株;
G、追肥:苗長齊后5~7天,每畝施尿素15~18公斤;現蕾時,每畝施尿素10公斤~12公斤;
H、防治病害:在暴雨過后和花期前后,用有效成份為64%代森錳鋅、8%霜脲氰的克露可溶性粉劑500~700倍液噴霧,或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噴霧,或用有效成份為46%氫氧化銅的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一個星期噴1次,連續3~5次。
上述馬鈴薯的栽培方法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苗長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耕耙深度8~10厘米,同時進行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耕耙深度6~8厘米;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耕耙深度5~6厘米,同時進行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
進一步的,在馬鈴薯植株生長后期,發現植株葉子呈淡黃色,用磷酸二氫鉀或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1~2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選用高產、抗病的一級脫毒馬鈴薯原種,保濕保溫催芽后播種,按東西行向開溝起廂,增加光照,種薯的發芽率高;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為定產種植提供適宜的養分,促進馬鈴薯生長;及時進行防治病蟲害,避免馬鈴薯被病菌感染,保證其正常生長,提高產量,通過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2038.5公斤。春季栽培馬鈴薯獲得豐收,為秋季馬鈴薯生產提供合格優質種薯。
2、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促進馬鈴薯塊莖的長大,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提高產量和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一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選種:選用高產、抗病、品質佳的一級脫毒馬鈴薯原種,如費烏瑞它、東農303或合作88等優良品種的一級原種其中的一種;
B、種薯處理:4月份,選取薯形規整,具有品種典型特性,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在50克的健康種薯,用消毒后的切刀切成重量為20克的薯塊,切刀采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一旦切到病薯,剔除病薯,更換切刀,用過的切刀重新消毒,然后在薯塊切口涂一層草木灰;
C、催芽:將薯塊用沙子間隔放置3層,防止薯塊露出沙層,進行保溫保濕催芽;
D、整地:大田用機械耕耙深25厘米,按東西行向開溝起廂,整理成廂面寬0.7米,廂溝寬0.4米,廂高20厘米;
E、測土施肥:檢測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2%,速效氮含量為22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為13.5毫克/公斤,速效鉀為24.5毫克/公斤;按畝產2000公斤進行配方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200公斤,同時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的硫酸鉀復合肥110公斤、硫酸鉀肥55公斤;施肥前,先開施肥溝,然后將硫酸鉀復合肥和硫酸鉀肥撒入施肥溝,再蓋上腐熟有機肥;
F、定產種植:薯塊萌芽時播種,每廂播種2行,行距0.4米,穴距0.25米,在距離施肥溝5厘米處開穴播種,按品字型播種,每穴播種1塊薯塊,然后覆蓋1.5厘米厚的細土;出苗后每穴留5株健壯的苗,每畝株數達26000株;
G、追肥:苗長齊后5天,每畝施尿素15公斤;現蕾時,每畝施尿素10公斤公斤;在馬鈴薯植株生長后期,發現植株葉子呈淡黃色,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1次;
苗長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耕耙深度8厘米,同時進行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天,進行第二次中耕,耕耙深度6厘米;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耕耙深度5厘米,同時進行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
H、防治病害:在暴雨過后和花期前后,用有效成份為64%代森錳鋅、8%霜脲氰的克露可溶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一個星期噴1次,連續3次。
實施例2
一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選種:選用高產、抗病、品質佳的一級脫毒馬鈴薯原種,如費烏瑞它、東農303或合作88等優良品種的一級原種其中的一種;
B、種薯處理:4月份,選取薯形規整,具有品種典型特性,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在100克的健康種薯,用消毒后的切刀切成重量為30克的薯塊,切刀采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一旦切到病薯,剔除病薯,更換切刀,用過的切刀重新消毒,然后在薯塊切口涂一層鈣鎂磷肥拌多菌靈;
C、催芽:將薯塊用沙子間隔放置4層,防止薯塊露出沙層,進行保溫保濕催芽;
D、整地:大田用機械耕耙深30厘米,按東西行向開溝起廂,整理成廂面寬0.8米,廂溝寬0.5米,廂高25厘米;
E、測土施肥:檢測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5%,速效氮含量為24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為15毫克/公斤,速效鉀為27毫克/公斤;按畝產2000公斤進行配方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同時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的硫酸鉀復合肥100公斤、硫酸鉀肥50公斤;施肥前,先開施肥溝,然后將硫酸鉀復合肥和硫酸鉀肥撒入施肥溝,再蓋上腐熟有機肥;
F、定產種植:薯塊萌芽時播種,每廂播種2行,行距0.5米,穴距0.30米,在距離施肥溝6厘米處開穴播種,按品字型播種,每穴播種1塊薯塊,然后覆蓋2.5厘米厚的細土;出苗后每穴留6株健壯的苗,每畝株數達26000株;
G、追肥:苗長齊后7天,每畝施尿素18公斤;現蕾時,每畝施尿素12公斤;在馬鈴薯植株生長后期,發現植株葉子呈淡黃色,用磷酸二氫鉀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2次;
苗長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耕耙深度10厘米,同時進行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耕耙深度8厘米;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耕耙深度6厘米,同時進行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
H、防治病害:在暴雨過后和花期前后,用有效成份為64%代森錳鋅、8%霜脲氰的克露可溶性粉劑700倍液噴霧,每隔一個星期噴1次,連續5次。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步驟E測土施肥中:按畝產2000公斤進行配方施肥,每畝施腐熟油菜麩220公斤,同時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的硫酸鉀復合肥110公斤、硫酸鉀肥55公斤;施肥前,先開施肥溝,然后將硫酸鉀復合肥和硫酸鉀肥撒入施肥溝,再蓋上腐熟油菜麩;步驟H防治病害中:在暴雨過后和花期前后,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噴霧。其余特征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步驟E測土施肥中:按畝產2000公斤進行配方施肥,每畝施腐熟油菜麩200公斤,同時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的硫酸鉀復合肥100公斤、硫酸鉀肥50公斤;施肥前,先開施肥溝,然后將硫酸鉀復合肥和硫酸鉀肥撒入施肥溝,再蓋上腐熟油菜麩;步驟H防治病害中:在暴雨過后和花期前后,用有效成份為46%氫氧化銅的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其余特征與實施例2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