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禽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西洋鴨的飼養方法。
背景技術:
番鴨,俗稱洋鴨,原產于南美洲熱帶雨林,與水鴨相比,它要求較高的環境溫度,可以早養,也可以水旱結合飼養。
西洋鴨,體較健壯,肉肥。頭大頸部,全身呈長橢圓形。嘴黃色,基部和眼圈周圍生有紅色肉瘤,以雄者為發達。全身羽毛豐滿,華麗且有光澤,色純白或純黑,間有雜彩或白色黑頂者。翼矯健,長達及尾,能飛翔。胸部平坦,寬闊。尾部瘦長。尾羽長,且向上微微翹起。腿高,且與腳、蹼均呈黃色。
體較家鴨健壯肥大,雄者更大。體形前尖后窄,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嘴黃色,基部和眼圈周圍生有紅色肉瘤;雄者肉瘤延展較闊。白眼球呈淺藍色。全身羽毛豐滿,華麗有光澤,色純自或純黑;間有雜彩或白色黑頂者。翼矯健,長達及尾,能飛翔。胸部平坦,寬闊。尾部瘦長,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尾羽長,向上微微翹起。腿較家鴨高,腿、腳及蹼均呈黃色。喜生活于水濱,性馴。食量甚大,好食蔬菜、青草及魚、蝦、田螺、蚯蚓等、蝦米。
西洋鴨體壯肉肥,口感鮮美,加上宰殺較正常的家鴨略為容易,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本發明迎合人民的喜好,提供了一種西洋鴨的養殖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主要通過選擇雛鴨、雛鴨飼養和放養三個步驟,過程中通過調控溫度、合理喂食以及適當放養,一方面讓西洋鴨有健康成長,高效高產,另一方面放養的西洋鴨營養充足,肌肉結實,肉感好,在市場上占有很重的份額。
但是在飼養過程中,西洋鴨容易患病,而且病菌容易傳染,導致成活率降低,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西洋鴨的飼養方法,通過采用中藥飼料中健脾開胃、理氣安神,提高鴨的進食量,達到增肥的效果,同時利用發酵飼料提高鴨的免疫能力,達到防病抗病的效果,提高了鴨的存活率,大大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一種西洋鴨的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雛鴨:選擇體重在100~200克健康的雛鴨,放進溫室內飼養,室溫控制在20~30度,每間溫室的面積為30~40平米,飼養的雛鴨不超過200只;2)雛鴨飼養:用米糠混料、稀飯與輔料攪拌均勻,飼養半個月,每天喂3頓,后半個月可摻雜雛鴨中藥飼料一起喂養;3)放養:在鴨舍圈養了半個月的雛鴨生長到500~1000克的放出池塘放養,讓其自由采食飲水,隔2~4天添加中藥飼料喂養,且鴨舍需要每天清掃沖洗并墊上藥草。
本發明所述輔料為陳皮、麥麩磨成的粉混合再使用益生菌進行發酵7~10天處理,麥麩發酵可以生成植物蛋白,有助于促進西洋鴨的腸道消化,同時益生菌也能調節西洋鴨的腸道菌群結構,促進消化,提升免疫能力。
本發明所述的喂養的米糠混料含重量比為2~4:5~8:1~2的碎米、米糠和谷殼粉,米糠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米糠和谷殼粉及碎米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粗纖維,可以提升西洋鴨的肉質,也能為西洋鴨提供充足的蛋白營養。
本發明所述飼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蘑菇30~50份、大黃20~40份、陳皮10~20份、百合20~40份、胡蘿卜25~40份、菟絲子10~20份、山楂25~40份、蒼術20~40份、龍膽草10~20份、魚骨粉30~50份、豆粕400~800份、棉籽殼50~70份、蔗糖30~50份。
本發明所述藥草為艾草、野菊梗或樟樹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以上藥草均有良好的殺蟲、驅蟲和殺菌的作用,在鴨舍中鋪墊藥草可以減少細菌對西洋鴨的侵擾,也能預防疾病的傳播。
本發明所述中藥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將新鮮的胡蘿卜、蘑菇、山楂曬干后,用破碎機破碎至顆粒粒徑不大于1mm,備用;
(2)將大黃、陳皮、百合、龍膽草、蒼術及菟絲子隔水蒸煮1~2h后,然后攪拌機攪拌成泥;
(3)將棉籽殼和豆粕混合再加入益生菌發酵處理4~6天;
(4)將步驟(1)(2)(3)中產物與魚骨粉及蔗糖攪拌混合均勻,即得所需飼料。
本發明所述所述益生菌為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中的一種。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與棉籽殼和豆粕的總重量比為1:300~1:600。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發酵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且需每隔6~12h把棉籽殼和豆粕重新混勻翻動一次使其均勻發酵。
本發明中的胡蘿卜、魚骨粉、豆粕及棉籽殼均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E,同時魚骨粉也含有大量的鈣及其他微量元素,有效為西洋鴨補充了微量元素,增強了西洋鴨的免疫力,而且這幾種原料易得且價格低,也可以作為鴨飼料的輔助原料;而發酵后的棉籽殼含有豐富的益生菌,有效地調節鴨的腸道菌群提高食物消化能力,而蘑菇可以有效提高蘑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御各種疾病的免疫功能;陳皮山楂同時也是健脾開胃、理氣、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大大加強了飼料在鴨的腸胃中的消化,也有利于飼料中營養的吸收;蒼術、菟絲子、龍膽草清熱解毒,有效地降低了鴨因熱刺激對身體的影響,百合具有益氣安神的作用,可以讓鴨吃飽后睡得更香,有利于鴨長肥產肉。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麥麩發酵可以生成植物蛋白,有助于促進西洋鴨的腸道消化,同時益生菌也能調節西洋鴨的腸道菌群結構,促進消化,提升免疫能力。中藥飼料不僅給鴨提供大量的維生素C、E及鈣質元素,使鴨的免疫力快速提升,達到防病抗病效果,而且飼料中使用發酵后的豆粕及棉籽殼含有豐富的益生菌,有效地調節鴨的腸道菌群以提高食物消化能力。本發明的飼料中使用蘑菇可以有效提高蘑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御各種疾病的免疫功能;山楂和陳皮也有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大大增加了鴨的進食量,增強了鴨對營養的吸收;蒼術、菟絲子、龍膽草清熱解毒,有效地降低了鴨因熱刺激對身體的影響,百合具有益氣安神的作用,可以讓鴨吃飽后睡得更香,有利于鴨長肥產肉。總之,本發明通過多味中藥的共同作用,起到提高免疫、消食化滯、增加營養吸收、補氣補血、清熱解毒、健脾開胃,藥物之間協同配合,起到增加鴨進食量的作用。也提高了鴨的存活率,大大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本發明一種西洋鴨的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雛鴨:選擇體重在100克健康的雛鴨,放進溫室內飼養,室溫控制在20度,每間溫室的面積為30平米,飼養的雛鴨不超過200只;2)雛鴨飼養:用米糠混料、稀飯與輔料攪拌均勻,飼養半個月,每天喂3頓,后半個月可摻雜雛鴨中藥飼料一起喂養;3)放養:在鴨舍圈養了半個月的雛鴨生長到500克的放出池塘放養,讓其自由采食飲水,隔2天添加中藥飼料喂養,且鴨舍需要每天清掃沖洗并墊上藥草。
本發明所述輔料為陳皮、麥麩磨成的粉混合再使用益生菌進行發酵7天處理,麥麩發酵可以生成植物蛋白,有助于促進西洋鴨的腸道消化,同時益生菌也能調節西洋鴨的腸道菌群結構,促進消化,提升免疫能力。
本發明所述的喂養的米糠混料含重量比為2:5:1的碎米、米糠和谷殼粉,米糠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米糠和谷殼粉及碎米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粗纖維,可以提升西洋鴨的肉質,也能為西洋鴨提供充足的蛋白營養。
本發明所述飼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蘑菇30份、大黃20份、陳皮10份、百合20份、胡蘿卜25份、菟絲子10份、山楂25份、蒼術20份、龍膽草10份、魚骨粉30份、豆粕400份、棉籽殼50份、蔗糖30份。
本發明所述藥草為艾草、野菊梗或樟樹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以上藥草均有良好的殺蟲、驅蟲和殺菌的作用,在鴨舍中鋪墊藥草可以減少細菌對西洋鴨的侵擾,也能預防疾病的傳播。
本發明所述中藥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將新鮮的胡蘿卜、蘑菇、山楂曬干后,用破碎機破碎至顆粒粒徑不大于1mm,備用;
(2)將大黃、陳皮、百合、龍膽草、蒼術及菟絲子隔水蒸煮1h后,然后攪拌機攪拌成泥;
(3)將棉籽殼和豆粕混合再加入益生菌發酵處理4天;
(4)將步驟(1)(2)(3)中產物與魚骨粉及蔗糖攪拌混合均勻,即得所需飼料。
本發明所述所述益生菌為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中的一種。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與棉籽殼和豆粕的總重量比為1:300。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發酵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且需每隔6h把棉籽殼和豆粕重新混勻翻動一次使其均勻發酵。
實施例2
本發明一種西洋鴨的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雛鴨:選擇體重在200克健康的雛鴨,放進溫室內飼養,室溫控制在30度,每間溫室的面積為40平米,飼養的雛鴨不超過200只;2)雛鴨飼養:用米糠混料、稀飯與輔料攪拌均勻,飼養半個月,每天喂3頓,后半個月可摻雜雛鴨中藥飼料一起喂養;3)放養:在鴨舍圈養了半個月的雛鴨生長到1000克的放出池塘放養,讓其自由采食飲水,隔4天添加中藥飼料喂養,且鴨舍需要每天清掃沖洗并墊上藥草。
本發明所述輔料為陳皮、麥麩磨成的粉混合再使用益生菌進行發酵10天處理,麥麩發酵可以生成植物蛋白,有助于促進西洋鴨的腸道消化,同時益生菌也能調節西洋鴨的腸道菌群結構,促進消化,提升免疫能力。
本發明所述的喂養的米糠混料含重量比為4:8:2的碎米、米糠和谷殼粉,米糠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米糠和谷殼粉及碎米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粗纖維,可以提升西洋鴨的肉質,也能為西洋鴨提供充足的蛋白營養。
本發明所述飼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蘑菇50份、大黃40份、陳皮20份、百合40份、胡蘿卜40份、菟絲子20份、山楂40份、蒼術40份、龍膽草20份、魚骨粉50份、豆粕800份、棉籽殼70份、蔗糖50份。
本發明所述藥草為艾草、野菊梗或樟樹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以上藥草均有良好的殺蟲、驅蟲和殺菌的作用,在鴨舍中鋪墊藥草可以減少細菌對西洋鴨的侵擾,也能預防疾病的傳播。
本發明所述中藥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將新鮮的胡蘿卜、蘑菇、山楂曬干后,用破碎機破碎至顆粒粒徑不大于1mm,備用;
(2)將大黃、陳皮、百合、龍膽草、蒼術及菟絲子隔水蒸煮2h后,然后攪拌機攪拌成泥;
(3)將棉籽殼和豆粕混合再加入益生菌發酵處理6天;
(4)將步驟(1)(2)(3)中產物與魚骨粉及蔗糖攪拌混合均勻,即得所需飼料。
本發明所述所述益生菌為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中的一種。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與棉籽殼和豆粕的總重量比為1:600。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發酵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且需每隔12h把棉籽殼和豆粕重新混勻翻動一次使其均勻發酵。
實施例3
本發明一種西洋鴨的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雛鴨:選擇體重在150克健康的雛鴨,放進溫室內飼養,室溫控制在25度,每間溫室的面積為35平米,飼養的雛鴨不超過200只;2)雛鴨飼養:用米糠混料、稀飯與輔料攪拌均勻,飼養半個月,每天喂3頓,后半個月可摻雜雛鴨中藥飼料一起喂養;3)放養:在鴨舍圈養了半個月的雛鴨生長到750克的放出池塘放養,讓其自由采食飲水,隔3天添加中藥飼料喂養,且鴨舍需要每天清掃沖洗并墊上藥草。
本發明所述輔料為陳皮、麥麩磨成的粉混合再使用益生菌進行發酵7~10天處理,麥麩發酵可以生成植物蛋白,有助于促進西洋鴨的腸道消化,同時益生菌也能調節西洋鴨的腸道菌群結構,促進消化,提升免疫能力。
本發明所述的喂養的米糠混料含重量比為3:6.5:1.5的碎米、米糠和谷殼粉,米糠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米糠和谷殼粉及碎米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粗纖維,可以提升西洋鴨的肉質,也能為西洋鴨提供充足的蛋白營養。
本發明所述飼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蘑菇40份、大黃30份、陳皮15份、百合30份、胡蘿卜33份、菟絲子15份、山楂32份、蒼術30份、龍膽草15份、魚骨粉40份、豆粕600份、棉籽殼60份、蔗糖40份。
本發明所述藥草為艾草、野菊梗或樟樹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以上藥草均有良好的殺蟲、驅蟲和殺菌的作用,在鴨舍中鋪墊藥草可以減少細菌對西洋鴨的侵擾,也能預防疾病的傳播。
本發明所述中藥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將新鮮的胡蘿卜、蘑菇、山楂曬干后,用破碎機破碎至顆粒粒徑不大于1mm,備用;
(2)將大黃、陳皮、百合、龍膽草、蒼術及菟絲子隔水蒸煮1.5h后,然后攪拌機攪拌成泥;
(3)將棉籽殼和豆粕混合再加入益生菌發酵處理5天;
(4)將步驟(1)(2)(3)中產物與魚骨粉及蔗糖攪拌混合均勻,即得所需飼料。
本發明所述所述益生菌為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中的一種。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與棉籽殼和豆粕的總重量比為1:450。
本發明所述益生菌發酵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且需每隔9h把棉籽殼和豆粕重新混勻翻動一次使其均勻發酵。
效果驗證: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應用價值,實施人將400只西洋鴨按照日齡、體重、健康狀況、性別比例相同的原則將鴨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實驗組喂本發明的鴨飼料,對照組喂傳統鴨飼料,具體如表1所示。
表1傳統飼料與本發明飼料飼養西洋鴨的效果對比
從表1中可以看出:喂食傳統飼料的西洋鴨生長速度相對較緩,而且需要更多的飼料喂養,同時存在西洋鴨患病的風險更高;而喂食本發明的飼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西洋鴨的免疫能力,減少患病風險,同時還能延長西洋鴨睡眠的時間,增加西洋鴨的產肉量,提高了西洋鴨的存活率,并且需要的飼料更少,降低了飼養成本,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