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農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農業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近期提出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核心、保障糧食安全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的目標。特別是加大建設灌溉工程,如集中財力加快調水工程以及現代灌區的建設以緩解地下水超量開采的情形。目前,調水工程主要是將其他地區的水引用到本地進行農業供水,但是大量的灌溉水滲透到地下轉為地下水,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從而造成了灌溉規模不合理、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和裝置,以解決目前灌溉規模不合理、成本高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包括:
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
可選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的步驟,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可選的,所述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步驟,包括:
獲取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
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對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進行篩選處理得到目標需水量;
將所述目標需水量作為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
可選的,所述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的步驟,包括:
獲取所述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
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與預設的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地表水量的差值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
可選的,所述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第二灌區在所述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需水量之和作為第二灌區時段需水量;
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和預設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的乘積之和作為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
基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基于所述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所述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以及對所述第二灌區以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需水量進行灌溉。
可選的,所述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以及對所述第二灌區以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需水量進行灌溉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與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之和作為渠首調水量;
對預設調水渠道的渠首以所述渠首調水量進行灌溉。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一確定模塊,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第二確定模塊,用于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第一灌溉模塊,用于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
可選的,所述第一確定模塊包括: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一設置單元,用于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可選的,所述第二確定模塊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
篩選單元,用于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對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進行篩選處理得到目標需水量;
第二設置單元,用于將所述目標需水量設置為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
可選的,所述第一獲取模塊包括:
第二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
計算單元,用于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與預設的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地表水量的差值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
可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二灌區在所述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一設置模塊,用于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需水量之和作為第二灌區時段需水量;
計算模塊,用于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和預設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的乘積之和作為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三確定模塊,用于基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第四確定模塊,用于基于所述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所述第一灌溉模塊用于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以及對所述第二灌區以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需水量進行灌溉。
可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設置模塊,用于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與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之和作為渠首調水量;
第二灌溉模塊,用于對預設調水渠道的渠首以所述渠首調水量進行灌溉。
本發明實施例中,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這樣,綜合利用本地地下水和外調水來確定灌溉規模,并進行灌溉,解決了灌溉不合理的問題,同時節省了灌溉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的結構圖;
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中的第一確定模塊的結構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中的第二確定模塊的結構圖;
圖7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中的第一獲取模塊的結構圖;
圖8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的結構圖;
圖9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該步驟中,在外調水源充足且調水線路確定的情形下獲取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第一灌區為跳水線路中距離渠首最遠的一灌區,在計算調水量時從最后一個灌區開始計算,然后計算倒數第二個灌區的調水量,然后分別對各個灌區進行灌溉,直到確定渠道渠首的灌溉規模。預設多個周期可以是以年為周期,可以是以月為周期,可以是以半月為周期,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中以年為周期,以月為時段進行說明,如預設周期為近30年,獲取這30年中每年的12個月的需水量,如圖2所示,表示一年中12個月份需水量,這些需水量可以是原始需水量,也可以是經過地下水補給后得到的需水量如獲取所述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與預設的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地表水量的差值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灌區地表水進行灌溉,從而節省外調水的成本。與此同時還需要獲取近30年每年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其中,獲取地下水可使用量的過程可以是地下水毛需水量乘以地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然后再除以地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得到。在確定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的時候可以考慮調水渠道的渠系滲漏、蒸發等損失,得到新的缺水過程;調水干渠滲漏損失與干渠長度、干渠施工材料、地下土質滲透系數、地下淺層水位等有關,調水干渠損失可通過現場觀測實驗,結合相關標準規范、經驗參數確定。
步驟102、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該步驟中,可以表示為利用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對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進行削峰利用,如圖2所示,首先確定地下水起始配置量,然后計算位于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如果位于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則增加地下水起始配置量,直到位于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確定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之后將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分別對每月的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進行灌溉,這樣,就可以確定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即每年的12個月的剩余需水量。
步驟103、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該步驟中,確定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過程可以是獲取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對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進行篩選處理得到目標需水量;將所述目標需水量作為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以預設30年為舉例說明,進行步驟102的處理之后會得到第一灌區的30年的剩余需水情況分布,可以從這30年的需水情況選擇每年的最大需水量即地下水起始配置量,假如預設灌溉保證率為70%,先對這30個地下水起始配置量進行從小到大的排序,然后取第21個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作為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這樣進行灌溉就可以滿足上述灌溉保證率。確定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過程可以是采用試算進行確定即采用經驗頻率公式P=m/(n+1)*100%進行計算,其中,n為預設總周期如30年,m為完全滿足年需水的年數即滿足12個月每個月的需水量,然后從各年的剩余需水量中選擇一初始值進行試算,為減少試算次數,可將所有缺水過程從小到大排序,從排序中選取70%左右的數值為初始值。從第一年開始,將時段剩余需水過程與初始值進行逐年逐時段比較,若該年所有時段剩余需水量均小于或等于初始值即標記該年為合格年份即m=1,否則m=0,如果還有合格年份就繼續m=m+1,將所有年份的比較,最后將m值帶入P=m/(n+1)×100%中,若P值小于農業灌溉保證率,則增大初始值,若P值大于農業灌溉保證率,則減小初始值直到P值與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匹配可以是等于灌溉保證率或P略大于農業灌溉設計保證率,這樣就可以得到最終的初始值,并將該初始值作為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步驟104、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
該步驟中,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充分利用本地地下水和外調水來確定灌溉規模,并進行灌溉,解決了灌溉不合理的問題,同時節省了灌溉成本。
可選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的步驟,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該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首先確定地下水起始配置量,然后計算位于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如果位于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則增加地下水起始配置量,直到位于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確定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之后將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分別對每月的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上方的需水量進行灌溉,這樣,就可以確定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即每年的12個月的剩余需水量,從而可以充分利用好灌區地下水,節省灌溉成本。
可選的,所述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步驟,包括:
獲取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對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進行篩選處理得到目標需水量;將所述目標需水量作為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
該實施方式中,確定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過程可以是獲取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對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進行篩選處理得到目標需水量;將所述目標需水量作為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以預設30年為舉例說明,進行步驟102的處理之后會得到第一灌區的30年的剩余需水情況分布,可以從這30年的需水情況選擇每年的最大需水量即地下水起始配置量,假如預設灌溉保證率為70%,先對這30個地下水起始配置量進行從小到大的排序,然后取第21個地下水起始配置量作為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這樣進行灌溉就可以滿足上述灌溉保證率。
可選的,所述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的步驟,包括:
獲取所述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與預設的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地表水量的差值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
該實施方式中,通過基于地表水量對時段原始需水量進行配置,然后得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提高了灌溉的效率,節省了灌溉成本。
可選的,所述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第二灌區在所述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需水量之和作為第二灌區時段需水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和預設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的乘積之和作為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基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基于所述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所述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以及對所述第二灌區以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需水量進行灌溉。
該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第一灌區301可以表示距離渠首30最遠的灌區,第二灌區302可以表示距離渠首倒數第二遠的灌區,第二灌區還可以表示第三灌區303、第四灌區304、第五灌區305以及第六灌區306,第二灌區不限于上述情形,還可以根據具體的灌溉路線來確定,但是需要符合從距離渠首30最遠的灌區開始確定需水量。在計算第二灌區時段需水量和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需要結合第一灌區的相關參數,其中,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基于所述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的確定過程可以參考步驟101至步驟103進行計算,為了避免重復,次數不再累述。需要說明的是在進行削峰配置時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并且可以考慮調水渠道損失,得到包含損失的第二灌區的剩余缺水過程。
可選的,所述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以及對所述第二灌區以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需水量進行灌溉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與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之和作為渠首調水量;對預設調水渠道的渠首以所述渠首調水量進行灌溉。
該實施方式中,將各個灌區的時段調水量匯總到渠首,并對預設調水渠道的渠首以所述渠首調水量進行灌溉,從而綜合利用本地地下水和外調水來確定灌溉規模,并進行灌溉,解決了灌溉不合理的問題,同時節省了灌溉成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這樣,綜合利用本地地下水和外調水來確定灌溉規模,并進行灌溉,解決了灌溉不合理的問題,同時節省了灌溉成本。
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4,圖5是本發明實施提供的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能實現實施例一中基于地下水灌溉的方法的細節,并達到相同的效果。如圖4所示,裝置400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401,用于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一確定模塊4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第二確定模塊403,用于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第一灌溉模塊404,用于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
可選的,如圖5所示,所述第一確定模塊402包括:
第一確定單元402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一設置單元4022,用于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可選的,如圖6所示,所述第二確定模塊403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4031,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
篩選單元4032,用于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對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中的最大需水量進行篩選處理得到目標需水量;
第二設置單元4033,用于將所述目標需水量設置為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
可選的,如圖7所示,所述第一獲取模塊401包括:
第二獲取單元4011,用于獲取所述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
計算單元4012,用于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原始需水量與預設的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地表水量的差值作為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
可選的,如圖8所示,所述裝置400還包括:
第二獲取模塊405,用于獲取第二灌區在所述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一設置模塊406,用于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需水量之和作為第二灌區時段需水量;
計算模塊407,用于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與所述第一灌區時段調水量和預設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的乘積之和作為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
第三確定模塊408,用于基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其中,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上方的需水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標地下水可使用量,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需水量,將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中位于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配置起始量下方的需水量作為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
第四確定模塊409,用于基于所述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二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
所述第一灌溉模塊404用于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以及對所述第二灌區以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需水量進行灌溉。
可選的,如圖9所示,所述裝置400還包括:
第二設置模塊410,用于將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與所述第二灌區的時段調水量之和作為渠首調水量;
第二灌溉模塊411,用于對預設調水渠道的渠首以所述渠首調水量進行灌溉。
裝置400能夠實現圖1的方法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實現的各個過程,且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為避免重復,這里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的基于地下水灌溉的裝置,獲取第一灌區在預設多個周期中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以及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基于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地下水可使用量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基于預設的灌溉保證率和所述第一灌區的每個周期的時段剩余需水量確定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對所述第一灌區以所述第一灌區的時段調水量進行灌溉。這樣,綜合利用本地地下水和外調水來確定灌溉規模,并進行灌溉,解決了灌溉不合理的問題,同時節省了灌溉成本。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或者計算機軟件和電子硬件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決于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范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RO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