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稻雜交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土壤覆膜發酵后種植黃花地丁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黃花地丁菊科,黃花地丁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鐘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土壤覆膜發酵后種植黃花地丁的種植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土壤覆膜發酵后種植黃花地丁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土壤選擇及預處理:選擇自然光的肥沃的沙土,除去土壤表層的雜物;
步驟2、土壤施加基肥:每畝地施加2000-2500kg 基肥,并在25-35℃的環境中進行第一次發酵;
步驟3、土壤覆膜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后,均勻耕地,噴水使的沙土濕透,用薄膜覆蓋,進行第二次發酵;
步驟4、掀掉薄膜,待沙土干后,翻地作畦,畦寬100-120cm,在畦內開淺溝,溝距15-20cm,溝寬13-15cm;
步驟5、播種:將濕潤的黃花地丁種子播在淺溝內,覆土覆地膜;
步驟6、田間管理,出苗后除草追肥,在生長期間追肥1-3次,第二年開花結籽,在開花前與結籽后各澆水追肥1-3次,這時黃花地丁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
步驟7、采收:來年5月黃花地丁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采收,避免被風吹散。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步驟2中的基肥按照質量份數包括:有機肥20-50份、動物糞便500-600份,菜子餅250-300份、石灰氮30-80份、草木灰50-80份、45%的三元素復合肥25-30份、尿素30-60份、磷酸鈣300份和硝銨25-30份。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有機肥為食用菌菌渣。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步驟2中第一次發酵的時間為1-3天。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步驟3中第二次發酵的時間為20-35天。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步驟5中覆土的土厚為2-3mm。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步驟7中采用吸塵器采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采用2次覆膜,第一次為土地覆膜,肥料發酵,第二次為黃花地丁播種之后,能夠有效的增加黃花地丁的產量及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土壤覆膜發酵后種植黃花地丁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土壤選擇及預處理:選擇自然光的肥沃的沙土,除去土壤表層的雜物;
步驟2、土壤施加基肥:每畝地施加2000kg 基肥,并在25℃的環境中進行第一次發酵;
步驟3、土壤覆膜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后,均勻耕地,噴水使的沙土濕透,用薄膜覆蓋,進行第二次發酵;
步驟4、掀掉薄膜,待沙土干后,翻地作畦,畦寬100cm,在畦內開淺溝,溝距15cm,溝寬13cm;
步驟5、播種:將濕潤的黃花地丁種子播在淺溝內,覆土覆地膜;
步驟6、田間管理,出苗后除草追肥,在生長期間追肥1次,第二年開花結籽,在開花前與結籽后各澆水追肥1次,這時黃花地丁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
步驟7、采收:來年5月黃花地丁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采收,避免被風吹散。
步驟2中的基肥按照質量份數包括:有機肥20份、動物糞便500份,菜子餅250份、石灰氮30份、草木灰50份、45%的三元素復合肥25-30份、尿素30份、磷酸鈣300份和硝銨25份。
所述有機肥為食用菌菌渣。
步驟2中第一次發酵的時間為1天。
步驟3中第二次發酵的時間為20天。
步驟5中覆土的土厚為2mm。
步驟7中采用吸塵器采收。
實施例2
一種土壤覆膜發酵后種植黃花地丁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土壤選擇及預處理:選擇自然光的肥沃的沙土,除去土壤表層的雜物;
步驟2、土壤施加基肥:每畝地施加2500kg 基肥,并在35℃的環境中進行第一次發酵;
步驟3、土壤覆膜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后,均勻耕地,噴水使的沙土濕透,用薄膜覆蓋,進行第二次發酵;
步驟4、掀掉薄膜,待沙土干后,翻地作畦,畦寬120cm,在畦內開淺溝,溝距20cm,溝寬15cm;
步驟5、播種:將濕潤的黃花地丁種子播在淺溝內,覆土覆地膜;
步驟6、田間管理,出苗后除草追肥,在生長期間追肥3次,第二年開花結籽,在開花前與結籽后各澆水追肥3次,這時黃花地丁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
步驟7、采收:來年5月黃花地丁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采收,避免被風吹散。
步驟2中的基肥按照質量份數包括:有機肥50份、動物糞便600份,菜子餅300份、石灰氮80份、草木灰80份、45%的三元素復合肥30份、尿素60份、磷酸鈣300份和硝銨30份。
所述有機肥為食用菌菌渣。
步驟2中第一次發酵的時間為3天。
步驟3中第二次發酵的時間為35天。
步驟5中覆土的土厚為3mm。
步驟7中采用吸塵器采收。
實施例3
一種土壤覆膜發酵后種植黃花地丁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土壤選擇及預處理:選擇自然光的肥沃的沙土,除去土壤表層的雜物;
步驟2、土壤施加基肥:每畝地施加2000kg 基肥,并在35℃的環境中進行第一次發酵;
步驟3、土壤覆膜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后,均勻耕地,噴水使的沙土濕透,用薄膜覆蓋,進行第二次發酵;
步驟4、掀掉薄膜,待沙土干后,翻地作畦,畦寬100cm,在畦內開淺溝,溝距20cm,溝寬15cm;
步驟5、播種:將濕潤的黃花地丁種子播在淺溝內,覆土覆地膜;
步驟6、田間管理,出苗后除草追肥,在生長期間追肥3次,第二年開花結籽,在開花前與結籽后各澆水追肥3次,這時黃花地丁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
步驟7、采收:來年5月黃花地丁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采收,避免被風吹散。
步驟2中的基肥按照質量份數包括:有機肥20份、動物糞便500份,菜子餅250份、石灰氮30份、草木灰50份、45%的三元素復合肥25份、尿素30份、磷酸鈣300份和硝銨30份。
所述有機肥為食用菌菌渣。
步驟2中第一次發酵的時間為2天。
步驟3中第二次發酵的時間為28天。
步驟5中覆土的土厚為2mm。
步驟7中采用吸塵器采收。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