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銀杏芽苗砧嫁接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ginkgobilobal.),屬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價值。
銀杏普通苗木嫁接繁殖受自然條件和天氣的制約,一般采用第1a培育實生苗,第3a或第4a嫁接,培育周期需3a~4a,這樣就大大限制了銀杏優良品系苗木繁育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銀杏芽苗砧嫁接方法,本發明嫁接方法是采用芽苗砧嫁接技術是加速銀杏良種化進程的有效途徑,比常規育苗嫁接縮短育苗周期2a~3a,成活率高,育苗成本低,苗木質量好,實現速生早實,提高種植銀杏的經濟效益且操作簡便,群眾宜掌握,便于推廣運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銀杏芽苗砧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選擇優質、豐產、抗逆性強的20a~80a生嫁接樹或優良實生株系作為采種母樹,并采種;
2)種子處理:采種后先堆漚,待外皮軟化腐熟后搓揉,然后漂洗去雜,陰干后層積處理;
3)貯藏:挖好貯藏坑,取3倍于種子量的潔凈河沙,經高溫消毒,溫度為120℃~125℃,然后噴灑水分,使河沙保持濕潤,接著將凈種后的種子按照一層河沙一層種子的排列方式豎向排列在貯藏坑內,每層河沙的厚度為2cm,最上面一層覆蓋20cm的沙子,再用土填平,每隔8cm~10cm插一束秸稈以便通氣;
4)砧木培育:2月下旬,先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接著在溫棚內混濕砂催芽,種子露白后,在溫棚砂床溝內覆砂二次催芽;
5)選取接穗:于3月上中旬,選擇1a~2a生枝條作為接穗,采集接穗后將接穗的根部封蠟后用塑料薄膜包好,濕藏在0℃~2℃的低溫下,保鮮備用;
6)嫁接:當銀杏幼芽長出3cm以上時,起苗嫁接,嫁接好后用塑料薄膜帶綁好,再用經消毒的濕毛巾覆蓋保濕;
7)重新植于愈合床:將嫁接好的芽苗重新移植到鋪有10cm厚的蛭石愈合床,密度為株行距5cm×10cm,栽好后搭建拱棚,棚內溫度控制在23℃~25℃,相對溫度為80%;
8)移栽大田:大田移栽株行距一般為10cm×20cm,搭建簡易塑料拱棚遮陰,控制薄膜棚內溫度在30℃以下,濕度85%以上;
9)苗圃地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抹芽、肥水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2)“種子處理”中揉搓是在不銹鋼浸泡槽內進行,該浸泡槽內設置液面攔網和揉搓機構,揉搓機構包括至少兩個氣缸,每個氣缸通過折彎背板垂直固定在不銹鋼浸泡槽內,每個氣缸傳動端連接揉搓桿,揉搓桿上安裝揉搓頭,揉搓桿的端部安裝攪動齒,每個所述揉搓頭上加工有揉搓齒。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4)“砧木培育”消毒處理是將砧木貯藏的種子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min,再用清水漂洗2次;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4)“砧木培育”在溫棚內混濕砂催芽是經消毒的種子在溫度為24℃~26℃的溫度下催芽。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4)“砧木培育”在溫棚砂床溝內覆砂二次催芽是經溫棚內混濕砂催芽按照5cm的間距側放于溫棚砂床溝內,覆砂4cm進行二次催芽。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5)“選取接穗”中接穗的粗度為0.3cm~0.4cm,且將包好的接穗用濕砂低溫貯藏。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6)“嫁接”是接穗取1芽~2芽,在接穗的下方兩側各斜切一刀,成薄楔形,削面長約1.5cm;在苗砧子葉上方3cm處截斷,在胚莖中央向下直切一刀,長約2cm;然后把楔形削面插入切口,將接穗有芽的一側與砧木的形成層對齊。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9)“肥水管理”6月中旬追施1次速效肥,施尿素150kg/hm2或碳銨225kg/hm2追肥后及時澆水,每隔5d~10d噴1次0.3%~0.5%尿素液根外追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的銀杏培育技術相比,為了加快銀杏優良品系苗木繁育速度,芽苗砧嫁接技術是加速銀杏良種化進程的有效途徑,比常規育苗嫁接縮短育苗周期2a~3a,成活率高,育苗成本低,苗木質量好,實現速生早實,提高種植銀杏的經濟效益且操作簡便,群眾宜掌握,便于推廣運用;
本發明方法采用芽苗砧嫁接技術,1a即可培育出優質健壯良種苗木用于生產實踐,加快了良種繁育速度;此方法是采用普通銀杏種子作芽苗砧木,在優良成年結果樹上采集1a~2a生枝作接穗進行芽苗砧嫁接,成活率高達90%以上,1a生苗木平均高達25cm,平均地徑0.6cm以上,而且保持接穗的優良特性,嫁接苗具有速生、豐產、易種等優良特點,實現了當年播種、當年嫁接、當年出圃;與常規技術比較,芽苗砧嫁接技術擺脫了長期以來銀杏嫁接受自然條件和天氣的制約,嫁接技術易于掌握,節省接穗40%,苗木培育時間縮短2a~3a,成本低,栽植成活率高,苗木具有嫁接部位結合牢固,抗逆性強,實現早實、豐產等諸多優點,嫁接苗定植后3a~4a即可掛果,提高了銀杏育苗、栽植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揉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折彎背板的示意圖。
其中:1-不銹鋼浸泡槽,2-氣缸,3-揉搓桿,4-揉搓頭,5-揉搓齒,6-攪動齒,7-折彎背板,8-液面攔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一種銀杏芽苗砧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選擇優質、豐產、抗逆性強的20a~80a生嫁接樹或優良實生株系作為采種母樹,精選出受粉良好,發育正常、充分成熟、粒大飽滿且無病蟲害的種子,并采種;
2)種子處理:采種后先堆漚,待外皮軟化腐熟后搓揉,然后漂洗去雜,陰干后層積處理;
如圖1-2所示,揉搓過程中在不銹鋼浸泡槽1內進行浸泡,該浸泡槽內設置液面攔網和揉搓機構,揉搓機構包括至少兩個氣缸2,每個氣缸2通過折彎背板7垂直固定在不銹鋼浸泡槽1內,每個氣缸2傳動端連接揉搓桿3,揉搓桿3上安裝揉搓頭4,揉搓桿3的端部安裝攪動齒6,每個所述揉搓頭4上加工有揉搓齒5,每相鄰的兩個氣缸2在揉搓過程中運動方向相反,一上一下運動,使得每相鄰的兩個氣缸2帶動的揉搓頭4在上下運動的過程中互相基礎實現自動揉搓的目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個揉搓桿3上設置多個揉搓頭4,揉搓頭4上的揉搓齒5為軟毛刷,這樣在揉搓過程中對種子表面的摩擦不僅具有擠壓效果,而且還能實現更好的揉搓效果,因本發明的每相鄰的兩個氣缸2是上下運動的,運動過程中具備攪拌的效果,節省攪拌機構的安裝,因為種子密度大,一般都會沉在水底,故本發明的揉搓桿3通過揉搓頭4實現相互揉搓的目的,同時通過攪動齒6實現底部種子循環上升并攪拌的目的,更徹底的完成浸泡處理;
3)貯藏:挖好貯藏坑,取3倍于種子量的潔凈河沙,經高溫消毒,溫度為120℃~125℃,然后噴灑水分,使河沙保持濕潤,接著將凈種后的種子按照一層河沙一層種子的排列方式豎向排列在貯藏坑內,每層河沙的厚度為2cm,最上面一層覆蓋20cm的沙子,再用土填平,每隔8cm~10cm插一束秸稈以便通氣;
4)砧木培育:2月中下旬,將砧木貯藏的種子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min,再用清水漂洗2次,進行消毒處理;接著移入溫棚內混濕砂催芽,溫度保持24℃~26℃;種子露白后,按5cm的間距側放于溫棚砂床溝內,覆砂4cm,進行二次催芽;經過上述種子多步驟結合處理后種子有利于胚根向下生長,胚軸向上生長,不彎曲,易嫁接,成活率高,幼芽出土后,適當控制灌水,增加光照,促使苗砧生長粗壯;
5)選取接穗:于3月上中旬,銀杏枝條芽苞萌動前,從生長健壯的優良成年無性系單株銀杏母樹上,采集樹冠外圍向陽面中上部發育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1a~2a生枝條,粗度以0.3cm~0.4cm為宜,將采集的接穗每50根或100根捆成一捆,封蠟后用塑料薄膜包好,濕藏在0℃~2℃的低溫下,置于0℃~2℃的冷庫中貯藏備用,或用濕砂貯藏保鮮備用;
6)嫁接:當銀杏幼芽長出3cm以上時,即可起苗嫁接。嫁接時,接穗取1芽~2芽,先用單面刀片在接穗的下方兩側各斜切一刀,成薄楔形,削面長約1.5cm;再在苗砧子葉上方3cm處截斷,在胚莖中央向下直切一刀,長約2cm;然后把楔形削面插入切口,將接穗有芽的一側與砧木的形成層對齊;再用絕緣膠帶包扎或用塑料薄膜帶綁好。以穗砧密接,又不擠傷嫩砧為宜,接后用濕毛巾覆蓋保濕;嫁接和移栽時不要碰掉種子,否則會影響嫁接成活;
7)重新植于愈合床:將嫁接好的芽苗重新移植到鋪有10cm厚的蛭石愈合床,密度為株行距5cm×10cm,栽植深度為以種子全部埋入蛭石中接口外露為宜,保持蛭石的濕度,蛭石的含水量約60%,栽好后搭建簡易塑料拱棚,膜內溫度控制在23℃~25℃,相對溫度為80%,并注意經常通風。約15d~20d,接穗和芽苗砧便可愈合,嫁接苗長出嫩芽;
8)移栽大田:大田移栽株行距一般為10cm×20cm,移栽時先開小溝,萌芽要垂直向上,及時澆透水,使根與土密接;然后搭建簡易塑料拱棚遮陰??刂票∧づ飪葴囟仍?0℃以下,濕度85%以上,待幼苗長出4片~5片幼葉后,傍晚和陰天可揭膜煉苗,隨著苗木的生長,以后逐漸增大透光度,于9月下旬可拆除蔭棚;
9)苗圃地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抹芽、肥水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
松土除草: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大,雜草滋生加快,應經常松土、除草,促進苗木生長;
抹芽:嫁接苗移栽成活后,要及時抹去苗砧上長出的萌芽,以防影響嫁接苗的生長;
肥水管理:施肥要掌握量少、多次。要做到排灌暢通,以防積水。一般6月中旬追施1次速效肥。施尿素150kg/hm2或碳銨225kg/hm2追肥后及時澆水,每隔5d~10d噴1次0.3%~0.5%尿素液根外追肥,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增施磷鉀肥以保證苗木健壯,提高出圃后越冬栽植的成活率;
病蟲害防治:加強對苗圃地的莖腐病、超小卷葉蛾、大袋蛾、舞毒蛾等病蟲的調查,遇有病蟲發生需及時防治。
本發明為了加快銀杏優良品系苗木繁育速度,芽苗砧嫁接技術是加速銀杏良種化進程的有效途徑,比常規育苗嫁接縮短育苗周期2a~3a,成活率高,育苗成本低,苗木質量好,實現速生早實,提高種植銀杏的經濟效益且操作簡便,群眾宜掌握,便于推廣運用。
本法采用芽苗砧嫁接技術,1a即可培育出優質健壯良種苗木用于生產實踐,加快了良種繁育速度。此方法是采用普通銀杏種子作芽苗砧木,在優良成年結果樹上采集1a~2a生枝作接穗進行芽苗砧嫁接,成活率高達90%以上,1a生苗木平均高達25cm,平均地徑0.6cm以上,而且保持接穗的優良特性,嫁接苗具有速生、豐產、易種等優良特點,實現了當年播種、當年嫁接、當年出圃。與常規技術比較,芽苗砧嫁接技術擺脫了長期以來銀杏嫁接受自然條件和天氣的制約,嫁接技術易于掌握,節省接穗40%,苗木培育時間縮短2a~3a,成本低,栽植成活率高,苗木具有嫁接部位結合牢固,抗逆性強,實現早實、豐產等諸多優點,嫁接苗定植后3a~4a即可掛果,提高了銀杏育苗、栽植的經濟效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