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草藥植物栽培
技術領域: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及其應用方法。
背景技術:
:川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系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入藥部位為地下鱗莖,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良藥。川|貝母與暗紫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等同為《中國藥典》(2005年)中規定的著名中藥材川貝的主要來源。川|貝母主產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區,喜寒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溫、喜陰蔽的特性,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植株就會枯萎,在海拔低,氣溫高的地區不能生存。川|貝母在自然環境下靠種子繁殖,生長周期長,一般4-5年才可采收,因其種子存在形態和生理后熟的特性,繁殖系數低,產量也低。人工引種川貝進行生產主要靠鱗莖繁殖,鱗莖通過篩選,大鱗莖入藥,小鱗莖做種,小鱗莖栽種后因其大小不同又需要2-3年才能收獲,這樣一方面浪費了寶貴的鱗莖資源,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生產成本,且產量不高,不能滿足川貝的市場需求。此外,銹病為川貝母常見的病害,它由真菌中的銹菌寄生引起的一類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葉、莖和果實。銹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積集而產生不同顏色的小皰點或皰狀、杯狀、毛狀物,有的還可在枝干上引起腫瘤、粗皮、叢枝、曲枝等癥狀,或造成落葉、焦梢、生長不良等。嚴重時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體內水分大量蒸發而迅速枯死。目前,川|貝母用藥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野生資源,經過多年的采挖,野生資源破壞嚴重,產量減少,資源非常緊缺,因此尋找新的途徑以解決其資源問題是非常迫切的。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及其應用方法。本發明的四種針對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其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和介入時機在川貝母的快速高質量的繁殖過程中對鱗莖的發芽率和防銹病以及鱗莖的發育均得到很好的效果。本發明經過一系列的栽培條件,施加四種生長調節試劑,能夠很大程度上縮短了處理時間,降低了時間成本(鱗莖采收需栽培4-5年縮短為3年左右),提高了發芽率(30%→60%)、存活率,提高了藥用成分的獲取量(多倍體品種),從而很好地滿足了藥材生產的要求。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包括用于促進川貝母鱗莖萌芽率的第一生長調節劑、用于促進川貝母萌芽后地上部分生長的第二生長調節劑、用于防止川貝母銹病發生的第三生長調節劑以及用于強壯川貝母鱗莖發育的第四生長調節劑。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生長調節劑包括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混合溶液、秋水仙素溶液;所述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用量比例為3:1。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生長調節劑由中藥藥渣發酵生產的有機肥料,具體包括:中藥渣10-20份、動物糞便5-10份、復合菌劑2-3份、EM菌種3-6份、腐植酸磷0.1-0.2份、腐植酸銨磷0.1-0.2份、高氮腐植酸銨0.2-0.3份。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生長調節劑的生產工藝如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中藥藥渣的預處理:取中藥苦楝皮40重量份、槐花5重量份、桑白皮3重量份、蛇床子30重量份、牽牛子10重量份、萹蓄10重量份、苦參20重量份、蔓荊子10重量份、艾葉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熱回流2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每次2小時,提取濾液,蒸發濃縮濾液,待濾液變成膏體后,粉碎,干燥;(2)動物糞便發酵:動物糞便為腐熟的豬糞、雞糞、牛糞以1.5:2:1的體積比混合而成,混合均勻后,于太陽能發酵大棚內發酵30天;(3)將腐植酸磷、腐植酸銨磷、高氮腐植酸銨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后,將其粉碎物與步驟(1)-(2)所得到的產物進行混合,并以有機肥料與水為1:3.5的比例加入適量的水,使物料在溫度95℃下反應5-6小時:向反應物中加入復合菌劑、EM菌種,攪拌混合,并將得到的產物放入發酵罐中,在溫度為25-30℃下進行發酵10-14天,即得第二生長調節劑。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生長調節劑由中藥藥渣發酵而成的組合物和殺菌組合物組成;所述中藥藥渣發酵物的重量份為8-15份;所述殺菌組合物的重量份為3-5份,包括用量比例為1:1.5的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生長調節劑的生產工藝如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中藥藥渣的預處理:取中藥干漆15重量份、花椒5重量份、貫眾3重量份、苦參20重量份、黨參12重量份、澤瀉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熱回流2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每次2小時,提取濾液,蒸發濃縮濾液,待濾液變成膏體后,粉碎,干燥;(2)將步驟(1)所得到的產物進行混合,并以有機肥料與水為1:2的比例加入適量的水,加入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攪拌混合,并將得到的產物放入發酵罐中,在溫度為28-35℃下進行發酵5-8天,即得第三生長調節劑。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四生長調節劑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費氏中華根瘤菌發酵液:黃綠木霉發酵液:假絲酵母菌發酵液:地衣芽孢桿菌發酵液:赤霉素:草炭:磷酸氫二鉀=1:3:2:3:2:1:4。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所述第四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如下:首先將費氏中華根瘤菌、黃綠木霉、假絲酵母菌、地衣芽孢桿菌按照常規方式活化、培養至菌液中活菌數達到108個/克獲得發酵液,然后將上述發酵液按照1:3:2:3重量配比混合,最后添加赤霉素、草炭、磷酸氫二鉀即得。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的應用方法,具體應用于中藥川貝母的繁殖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驟:(1)將川貝母小鱗莖進行水選,去除雜質后,用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混合溶液浸泡兩天,浸泡后用蒸餾水沖洗,晾干,然后將干燥鱗莖置于5-12℃的溫度下,以3200-3500lux的光照強度照射8-12小時,期間控制光照室內的相對濕度為65-75%;將光照后的鱗莖于6-10℃的溫度下沙藏60天;最后用濃度為0.05%-0.1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過夜,將上述浸泡后的鱗莖用蒸餾水洗凈,用于播種;(2)將種植地進行墾復,然后做成規格為寬O.5m-1.5m×高5cm-10cm×長2m-2.5m的畦,留有寬為20cm-60cm的步道;將帶芽的川貝母鱗莖作為繁殖材料;將以川貝母鱗莖為中心,距離鱗莖15cm處的外圍泥土挖出,并填埋所述第二生長調節劑,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厘米為宜,放入川貝母鱗莖,然后用泥土覆蓋在上;淋透水;(3)三個月后,每月開始澆淋第三生長調節劑,每個月澆淋一次,每次淋透泥土;(4)栽培至兩年半,待川貝母鱗莖要出土前六個月,每周澆淋第四生長調節劑一次,連續澆淋六個月,即可采收川貝母鱗莖。本發明所述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的應用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生長調節劑的用量為100-200ml/株,所述第二生長調節劑的用量為800-1000g/株,所述第三生長調節劑的用量為150-300g/株,所述第四生長調節劑的用量為100-200ml/株。實施本發明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及其應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的四種針對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其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和介入時機在川貝母的快速高質量的繁殖過程中對鱗莖的發芽率和防銹病以及鱗莖的發育均得到很好的效果。具體表現為,在播種之前使用第一生長調節劑進行預處理,使川貝母鱗莖的發芽率提高,得到強壯的播種幼苗;其次,在川貝母鱗莖播種后,在不同的部位以不同方式施加第二、三生長調節劑,第二生長調節劑能夠促進為川貝母提供所需的營養成分,保證已傷根系傷口的愈合,第三生長調節劑能夠防止川貝母感染真菌,尤其是防止銹病的發生;最后,第四生長調節劑能夠促進川貝母鱗莖的粗壯生長,積累鱗莖的藥用部位,增加川貝母有效成分,提高藥用價值;總之,相對比平常的種子播種的栽培繁殖方法,本發明經過一系列的栽培條件,施加四種生長調節試劑,能夠很大程度上縮短了處理時間,降低了時間成本(鱗莖采收需栽培4-5年縮短為3年左右),提高了發芽率(30%→60%)、存活率,提高了藥用成分的獲取量(多倍體品種),從而很好地滿足了藥材生產的要求。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同種化學物質對不同植物,同種植物的不同品種甚至不同處理時期的效果都有很大差異,同種植物對不同處理時期的效果都有很大差異,同種植物對不同化學物質的反應也不一樣,而本發明四種針對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的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和介入時機都是本發明人經過大量試驗進行驗證和篩選出來的。(2)本發明的第一生長調節劑采用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混合溶液浸泡、強光照射以及低溫沙藏的處理方法,使川貝母鱗莖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生理和形態上的后熟,在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對已完成后熟作用的川貝母鱗莖進行多倍體誘導處理,培育出發芽率高,且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川貝母多倍體鱗莖。該方法中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混合溶液浸泡、強光照射以及低溫沙藏的處理能夠提高鱗莖的出芽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60%;雖然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對鱗莖進行多配體誘導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鱗莖的萌發率,但是前期的預處理已經可以將川貝母萌發率提高很多,而且經誘導培育出的鱗莖所栽培出的植株鱗莖不僅在體積上明顯增大,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大大提高。此外,多倍體植株由于基因活動及酶的差異性增強,從而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增強,表現出良好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蟲害的優勢。(3)第二、三生長調節劑由中藥藥渣發酵生產的有機肥料,采用藥渣為原料,免除了藥渣再處理的費用,降低了肥料生產的成本,使肥料具有抗病菌、抗病蟲害功能,肥料的營養成分大幅提高,粗蛋白、生物活化酶和多種微量元素的供給,使作物的品質得到質的飛躍。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在本發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為重量單位,所采用的設備和原料等均可從市場購得或是本領域常用的。下述實施例中的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本領域的常規方法。本發明的川貝母的生長調節組合物,包括用于促進川貝母鱗莖萌芽率的第一生長調節劑、用于促進川貝母萌芽后地上部分生長的第二生長調節劑、用于防止川貝母銹病發生的第三生長調節劑以及用于強壯川貝母鱗莖發育的第四生長調節劑。第一生長調節劑包括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混合溶液、秋水仙素溶液;所述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用量比例為3:1。第二生長調節劑由中藥藥渣發酵生產的有機肥料,具體包括:中藥渣10-20份、動物糞便5-10份、復合菌劑2-3份、EM菌種3-6份、腐植酸磷0.1-0.2份、腐植酸銨磷0.1-0.2份、高氮腐植酸銨0.2-0.3份。優選地,第二生長調節劑包括中藥渣14份、動物糞便6份、復合菌劑2份、EM菌種5份、腐植酸磷0.15份、腐植酸銨磷0.15份、高氮腐植酸銨0.25份。復合菌劑(NSC-7);NSC-7是一組具有降解纖維素和林丹雙重功能的細菌復合系菌種組成,是很好的纖維素降解菌??梢越到庥袡C廢棄物料中的粗蛋白、纖維素、木質素及糖類,產生易利用的無機態養分及腐殖質等,從而提高速效養分的含量,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該菌劑可在堆肥過程中快速繁殖(3個小時即可進入高峰期),分泌大量纖維素酶,并有效地抑制腐敗菌的生長,既減輕了腐敗物質的產生及其環境臭味問題,又可以抑制這些有害菌進入士壤后引發土傳病害問題。EM菌它是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它能利用土壤接受的太陽熱能或以紫外線為能源,將土壤中的硫化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質為無害物質,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機物、有害氣體(硫化氧等)及二氧化碳、氨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質。它具有結構復雜、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的優勢,用于各種農作物,包括稻、麥、豆、薯、玉米、油料、棉、麻、蔗、煙、蔬菜、花卉、茶葉、果樹、藥材、食用菌等。可使農作物穩產高產、有效防止病蟲害。增強植物新陳代謝,促進光合作用和強化葉片保護膜,抵抗病原菌,促時根系發達,使成期提前。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產生有益物質防治農作物各類病害。有益菌群與土壤中放線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提高土壤肥質,疏松土壤,徹底改良士壤性質。使作物的品質得到提高。所述第二生長調節劑的生產工藝如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中藥藥渣的預處理:取中藥苦楝皮40重量份、槐花5重量份、桑白皮3重量份、蛇床子30重量份、牽牛子10重量份、萹蓄10重量份、苦參20重量份、蔓荊子10重量份、艾葉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熱回流2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每次2小時,提取濾液,蒸發濃縮濾液,待濾液變成膏體后,粉碎,干燥;(2)動物糞便發酵:動物糞便為腐熟的豬糞、雞糞、牛糞以1.5:2:1的體積比混合而成,混合均勻后,于太陽能發酵大棚內發酵30天;(3)將腐植酸磷、腐植酸銨磷、高氮腐植酸銨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后,將其粉碎物與步驟(1)-(2)所得到的產物進行混合,并以有機肥料與水為1:3.5的比例加入適量的水,使物料在溫度95℃下反應5-6小時:向反應物中加入復合菌劑、EM菌種,攪拌混合,并將得到的產物放入發酵罐中,在溫度為25-30℃下進行發酵10-14天,即得第二生長調節劑。所述第三生長調節劑由中藥藥渣發酵而成的組合物和殺菌組合物組成;所述中藥藥渣發酵物的重量份為8-15份;所述殺菌組合物的重量份為3-5份,包括用量比例為1:1.5的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優選地,中藥藥渣發酵物的重量份為10份,殺菌組合物的重量份為4份。所述第三生長調節劑的生產工藝如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中藥藥渣的預處理:取中藥干漆15重量份、花椒5重量份、貫眾3重量份、苦參20重量份、黨參12重量份、澤瀉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熱回流2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每次2小時,提取濾液,蒸發濃縮濾液,待濾液變成膏體后,粉碎,干燥;(2)將步驟(1)所得到的產物進行混合,并以有機肥料與水為1:2的比例加入適量的水,加入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攪拌混合,并將得到的產物放入發酵罐中,在溫度為28-35℃下進行發酵5-8天,即得第三生長調節劑。所述第四生長調節劑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費氏中華根瘤菌發酵液:黃綠木霉發酵液:假絲酵母菌發酵液:地衣芽孢桿菌發酵液:赤霉素:草炭:磷酸氫二鉀=1:3:2:3:2:1:4。所述費氏中華根瘤菌為費氏中華根瘤茵(Sinorhizobiumfredii)HN01;所述黃綠木霉為黃綠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ACCC32248;所述假絲酵母菌為假絲酵母菌(Candidautilis)ATCCNo.22023;所述地衣芽子包桿菌為地衣芽子包桿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GMCCNO.2276。所述第四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如下:首先將費氏中華根瘤菌、黃綠木霉、假絲酵母菌、地衣芽孢桿菌按照常規方式活化、培養至菌液中活菌數達到108個/克獲得發酵液,然后將上述發酵液按照1:3:2:3重量配比混合,最后添加赤霉素、草炭、磷酸氫二鉀即得。所述中藥中各原料的藥理如下:苦楝皮: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或楝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樹皮和根皮。歸肝、脾、胃經。用于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槐花:為豆科植物SophorajaponicaLinn的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入血斂降,體輕微散;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桑白皮:為??浦参锷?拉丁學名:MorusalbaL.)的干燥根皮。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喘咳,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蛇床子:別名野胡蘿卜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性溫,味苦。功能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牽牛子: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Pharbifisnil(L.)choisp或圓葉牽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ht的干燥成熟種子,有瀉水利尿,逐痰殺蟲的功效,用于瀉水驅蟲。萹蓄:為寥科植物扁蓄PolygonumaviculareL.的嫩莖葉。性味:苦平。歸經:入膀胱經。功能:利熱濕,痛淋閉,殺蟲。主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腫等癥??鄥ⅲ憾箍浦参锟鄥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功效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干燥成熟果實。味辛、苦,性微寒。歸肺、膀胱、肝經。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節。常用于外感頭痛,偏正頭風,昏暈目暗,赤眼多淚,目睛內痛,齒齦腫痛,濕痹拘攣。艾葉: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葉。性味辛、苦,溫。歸肝、脾、腎經。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干漆:為漆樹科植物漆樹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的樹脂經加工后的干燥品。藥用價值:主治婦女瘀血陰滯;經閉;癥瘕;蟲積?;ń罚簽槭|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的干燥果實,具有溫中行氣、逐寒、止痛、殺蟲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嘔吐、泄瀉、血吸蟲、蛔蟲等癥。貫眾: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根莖及葉柄殘基。性味苦、澀,寒。歸經歸肝、胃經。功效殺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風熱感冒;溫熱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帶下及鉤、蛔、絳蟲等腸寄生蟲病。黨參:為桔??泣h參屬植物黨參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的干燥根。性味甘,平。補中益氣,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虛食少便溏,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口干,自汗,脫肛,陰挺。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plantago-aquaticaLinn的塊莖。性味:甘,寒。功效:利水,滲濕,泄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下面,比較不同使用濃度的四種生長調節劑在中藥川貝母的繁殖方法的效果,具體用量參照表1,試驗地設在四川植物研究所川貝母引種栽培試驗基地內,以川貝母鱗莖為繁殖材料,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條件均勻一致。設立六組栽培區,每組栽培區種植有30株川貝母,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川貝母小鱗莖進行水選,去除雜質后,用細胞分裂素與硝酸銨的混合溶液浸泡兩天,浸泡后用蒸餾水沖洗,晾干,然后將干燥鱗莖置于5-12℃的溫度下,以3200-3500lux的光照強度照射8-12小時,期間控制光照室內的相對濕度為65-75%;將光照后的鱗莖于6-10℃的溫度下沙藏60天;最后用濃度為0.05%-0.1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過夜,將上述浸泡后的鱗莖用蒸餾水洗凈,用于播種;(2)將種植地進行墾復,然后做成規格為寬O.5m-1.5m×高5cm-10cm×長2m-2.5m的畦,留有寬為20cm-60cm的步道;將帶芽的川貝母鱗莖作為繁殖材料;將以川貝母鱗莖為中心,距離鱗莖15cm處的外圍泥土挖出,并填埋所述第二生長調節劑,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厘米為宜,放入川貝母鱗莖,然后用泥土覆蓋在上;淋透水;(3)三個月后,每月開始澆淋第三生長調節劑,每個月澆淋一次,每次淋透泥土;(4)栽培至兩年半,待川貝母鱗莖要出土前六個月,每周澆淋第四生長調節劑一次,連續澆淋六個月,即可采收川貝母鱗莖。表1四種生長調節劑的用量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第一生長調節劑150g/株100g/株200g/株第二生長調節劑750ml/株500ml/株500ml/株第三生長調節劑65g/株50g/株80g/株第四生長調節劑150ml/株100ml/株200ml/株備注:四種生長調節劑的配方均采用最優的配方進行制備。對比實施例1采用本發明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組合物,按照上述川貝母繁殖方法,與實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一生長調節劑,其余條件相同。對比實施例2采用本發明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組合物,按照上述川貝母分株繁殖方法,與實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二生長調節劑,其余條件相同。對比實施例3采用本發明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組合物,按照上述川貝母分株繁殖方法,與實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三生長調節劑,其余條件相同。對比實施例4采用本發明川貝母的生長調節劑組合物,按照上述川貝母分株繁殖方法,與實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四生長調節劑,其余條件相同。下面,觀察實施例1-3以及對比實施例1-4,本發明制得的生長調節劑組合物對川貝母繁殖栽培過程中川貝母生長情況的效果,其中,川貝母鱗莖總生物堿的提取方法按照常規的提取方法,結果見表2。表2四種生長調節劑對川貝母生長影響狀況鱗莖發芽個數銹病植株的數量采收的鱗莖總鮮重g鱗莖總生物堿含量mg實施例118254214實施例213342128實施例312341116對比實施例132923對比實施例21022825對比實施例311162221對比實施例41222965上述結果表明,本發明實施例1-3的四種生長調節劑能夠對川貝母鱗莖發芽率、銹病發病率、采收鱗莖鮮重、川貝母有效成分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實施例1的配方用量,能夠很好的滿足川貝母繁殖過程的需要,能夠很大程度上縮短了處理時間,降低了時間成本(鱗莖采收需栽培4-5年縮短為3年左右),提高了發芽率(30%→60%)、存活率,提高了藥用成分的獲取量(多倍體品種),從而很好地滿足了藥材生產的要求。對比實施例1并未對川貝母鱗莖進行播種前處理,表格的數據也能表明,沒有經過第一生長調節劑處理的川貝母鱗莖,其發芽率較低因此,本發明的第一生長調節劑對川貝母鱗莖播種前預處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比實施例2并未對川貝母鱗莖進行處理,因此影響了川貝母鱗莖的地上部分的鮮重,也同時影響了地下部分鱗莖的積累,其鱗莖大小的重量相比實施例1-3的要輕。對比實施例3并未對川貝母鱗莖的培育過程進行防銹病處理,因此影響了川貝母鱗莖的發病率,表現為銹病植株比實施例1-3的增多,而且對鱗莖鮮重也降低。對比實施例4并未對川貝母鱗莖收成前進行加強培育處理,因此影響了川貝母鱗莖的鮮重,表現為鱗莖鮮重比實施例1-3的輕。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