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喀斯特地區石頭上種植鐵皮石斛的環境選擇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488692閱讀:628來源:國知局
一種喀斯特地區石頭上種植鐵皮石斛的環境選擇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在喀斯特地區石頭上種植鐵皮石斛,適宜種植環境和不適宜種植環境的選擇方法。



背景技術:

鐵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為蘭科石斛屬植物,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被歷代醫家所推崇。《神農本草經》記載鐵皮石斛“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本草綱目》記載鐵皮石斛“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益智除驚,輕身延年”。2015版《中國藥典》記錄鐵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熱病津傷,口干煩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后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鐵皮石斛具有顯著的增強免疫力,有效調節人體機能等特殊功效。

我國的鐵皮石斛產業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直接利用野生資源的階段。1999年以前鐵皮石斛來源完全依賴采集野生資源,據全國8省16個不同地方統計,大約在10-20年前有從事野生鐵皮石斛采集的人數大約有1320人,而目前仍然從事該行業的人數只有約152人左右,減少近90%。第二階段是人工設施種植階段。1999年,以浙江鐵皮石斛人工設施栽培成功為標志,開啟了鐵皮石斛人工設施種植產業發展階段。據統計,到2015年,全國大棚種植面積達8萬畝。第三階段為生態種植階段,隨著人工設施種植鐵皮石斛大面積發展,化肥、農藥大量使用,產品安全和質量問題逐漸突出。回歸原產地、回歸原生態的種植模式近年來逐漸興起,并得到業內的認可。生態種植包括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樹干種植、丹霞地貌地區丹霞石壁種植和喀斯特地區的石灰巖表面上種植等多種模式。生態種植的產量雖然遠低于大棚的產量,不到人工設施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其產品質量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價格是大棚的10倍以上。

貴州黔西南、黔南等喀斯特地區是鐵皮石斛的原產地之一。該地區空氣清新,水源清潔,無工業污染。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發展生態鐵皮石斛種植,將人工培育的種苗種植到原生態環境中的石頭上,盡可能減少人為干預,讓其自然生長,產品質量能達到或接近野生的標準。

選擇適合的環境條件,是生態種植鐵皮石斛成功的關鍵。為此,在貴州興義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海拔高度、坡向、坡度、郁閉度、植被特征、地形地貌、通風條件等布置試驗。篩選適合鐵皮石斛生態種植的環境條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在喀斯特地區利用野外自然環境條件,將鐵皮石斛種植到喀斯特石頭上,如何選擇適宜的環境條件,避開不適宜的種植環境的方法。

1、適宜環境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通風良好,要明顯感覺到有風,有風速大于2m/s的通風;

(2)適當光照,每天陽光能照著的時間大于6小時,最適林木郁閉度30-50%。

2、有下列條件之一均不適宜種植鐵皮石斛:

(1)地勢低洼潮濕、通風明顯不好;

(2)樹林太密,郁閉度大于80%,光照不良;

(3)深山峽谷,每天陽光照射時間小于5小時;

(4)排水不暢,石縫里兜水的地方不能種;

(5)雨水淋不到的地方不能種;

(6)雨水集中沖刷的地方不能種;

(7)有泥土的地方不能種。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18個樣地新萌發芽成活率和分株率;

圖2為實施例1中18個樣地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和莖粗;

圖3為實施例2中6個樣地新萌發芽成活率和分株率;

圖4為實施例2中6個樣地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和莖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種植地點位于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烘納組,海拔高度1100-1260米,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嚴重,大量巖石裸露。種植苗為組培苗經大棚馴化種植一年半的馴化苗,每叢苗3-5株,植株長5-15cm。2016年3月種植,種植后4-5月雨水較少,空氣干燥,每天適當進行人工補水。種植后隨著氣溫,開始從植株基部萌發新芽,老植株4月正常開花。6月6日起持續強降雨,一直到7月后雨水才逐步減少,這段時間高溫高濕,整個山上一直處于潮濕狀態。環境條件不適合的地方大量新萌發芽萎蔫爛掉。2016年9月8日-13日,對不同環境條件鐵皮石斛的生長情況進行抽樣記錄,統計分析。共調查樣地18個,圖1為新萌發芽成活率和分株率,圖2為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和莖粗。

下面對各樣地的情況進行說明:

樣地1:位于山腳,海拔高度1100米,坡向東,郁閉度30-40%,坡度20-30度。下午16點后光照逐漸減弱。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6月6日開始持續降雨,6月15日后新芽出現萎蔫。9月8日統計新芽成活率15.65%,分株率33.41%。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7.54cm,莖粗5.88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位于山腳,通風相對較差,植株根部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造成生理病害的發生,新萌發嫩芽大量死亡。

樣地2:位于1號樣地往上10米山,郁閉度20-30%,坡度20-30度。2016年9月8統計新芽成活率28.16%,分株率28.38%。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6.71cm,莖粗5.62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和樣地1相同。

樣地3:位于山中下部,海拔高度1130米,坡向東,郁閉度30-40%,坡度30-40度。2016年9月8日統計新芽成活率23.97%,分株率34.71%。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8.36cm,莖粗5.70mm。3號樣通風好于1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種植地勢凹陷,在下雨時大量雨水沖刷而過,雨水沖刷還帶來泥土附著在植株根部,植株根部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造成生理病害的發生,新萌發嫩芽大量死亡。

樣地4: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東,郁閉度30-40%,坡度35-45度。2016年9月9日統計新芽成活率20.21%,分株率58.89%。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6.49cm,莖粗5.51mm。4號樣地通風好于1-3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雨季到來一段時間后,山體的含水量處于飽和狀態,雨停后,山里的水還在往外滲,植株根部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造成生理病害的發生,新萌發嫩芽大量死亡。

樣地5:位于山中下部,海拔高度1130米,坡向東,郁閉度90%,坡度30-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9日統計新芽成活率18.81%,分株率23.21%。成活植株顏色嫩綠,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4.72cm,莖粗4.33mm。由于樹林較密,郁閉度高,通風相對較差,空氣潮濕,新萌發嫩芽發病重,成活率低。由于光照不足,成活植株顏色嫩綠,株高和莖粗明顯低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樣地6:位于山中上部,海拔高度1180米,坡向東偏北,郁閉度70%,坡度40-5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9日統計新芽成活率16.15%,分株率62.82%。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6.14cm,莖粗5.50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的石縫中有少量積水,雨季長時間處于兜水。

樣地7: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50米,坡向南,郁閉度50-60%,坡度7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9日統計新芽成活率17.68%,分株率20.72%。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5.71cm,莖粗5.14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地是一片垂直的石壁,大量雨水成瀑布狀傾瀉而下,山體的含水量處于飽和狀態后,山里的水不停往外滲,植株根部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造成新萌發嫩芽大量死亡。

樣地8: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50米,坡向南,郁閉度20-30%,坡度30-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1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25.92%,分株率33.25%。成活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7.81cm,莖粗5.95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地凹陷,局部小環境通風不良,雨季時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造成新萌發嫩芽大量死亡。

樣地9: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東,郁閉度20-30%,坡度30-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1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96.53%,分株率64.41%。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8.92cm,莖粗7.68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種植石頭高與地面50cm以上,下雨時雨水沖刷不到,雨一停水能立即流干。種植地通風條件好,能隨時感到有風速大于2m/s的風。

樣地10:位于9號樣地往上20米,海拔高度1180米,坡向東,郁閉度30-40%,坡度30-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1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89.43%,分株率66.58%。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9.05cm,莖粗6.79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9。

樣地11:位于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80米,坡向南偏東,郁閉度30-40%,坡度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81.14%,分株率104.67%。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9.60cm,莖粗6.04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9。

樣地12:位于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偏東,郁閉度50%,坡度40-5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2日統計新芽成活率91.87%,分株率91.38%。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9.15cm,莖粗6.40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9。

樣地13: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閉度90%,坡度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2016年9月12日統計新芽成活率14.92%,分株率12.39%。成活植株顏色嫩綠,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4.63cm,莖粗4.66mm。由于樹林較密,郁閉度高,通風相對較差,空氣潮濕,新萌發嫩芽發病重,成活率低。由于光照不足,成活植株顏色嫩綠,株高和莖粗明顯低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樣地14: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閉度30-40%,坡度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2日統計新芽成活率91.51%,分株率119.48%。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5.84cm,莖粗6.79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地勢高,雨水沖刷不到,雨一停水能立即流干。通風條件好,能隨時感到有風速大于2m/s的風。光照充足。

樣地15: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70米,坡向南偏西,郁閉度30-40%,坡度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3日統計新芽成活率84.66%,分株率67.04%。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8.10cm,莖粗6.01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4。

樣地16: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閉度10-20%,坡度40度。種植于石頭正面,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3日統計新芽成活率94.37%,分株率56.83%。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8.61cm,莖粗6.10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4。

樣地17: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閉度10-20%,坡度40度。種植于石頭側,種植點面向東,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3日統計新芽成活率87.56%,分株率55.59%。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7.68cm,莖粗5.66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4。

樣地18: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閉度10-20%,坡度40度。種植于石頭側,種植點面向西,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13日統計新芽成活率80.30%,分株率55.52%。植株生長正常,顏色深綠至紫紅,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7.56cm,莖粗6.12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4。

實施例2:

種植地點位于興義市則戎鄉長沖村東峰林。海拔高度890-950米,典型的喀斯特峰叢峰林槽谷地貌,山峰陡峭。由于兩山之間距離較近,大部分地方只能在上午10點以后和下午2點以前照著陽光。2015年3月種植兩年生鐵皮石斛馴化苗,每叢3-5株,株高10-15cm。種植后萌發正常,4-5月母株正常開花,6月雨季來后,新萌發植株大量枯萎死亡。9月20日,對不同樣地進行統計分析(見圖3和圖4),下面對各樣地的情況作進一步說明:

樣地1:位于谷底,海拔高度890米,坡向西偏北,郁閉度10%,坡度30度。中午11點才能照到太陽。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6月進入雨季后,新芽出現萎蔫。9月2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10.12%,分株率30.42%。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8.10cm,莖粗4.25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位于谷底,通風較差,進入雨季,高溫高濕,植株根部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造成生理病害的發生,新萌發嫩芽大量死亡。由于光照不足,成活植株顏色嫩綠,纖細。

樣地2:位于谷底,海拔高度890米,坡向東,郁閉度30%,坡度40-50度。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可照到太陽。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6月進入雨季后,新芽出現萎蔫。9月2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30.15%,分株率28.38%。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6.78cm,莖粗4.19mm。成活植株顏色嫩綠,纖細。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

樣地3:位于谷底,海拔高度890米,坡向西,郁閉度60%,坡度40-50度。上午11點至下午4點可照到太陽。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6月進入雨季后,新芽出現萎蔫。9月21日統計新芽成活率26.77%,分株率34.71%。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6.76cm,莖粗4.13mm。成活植株顏色嫩綠,纖細。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

樣地4:位于谷底,海拔高度900米,坡向東北,郁閉度90%,坡度4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6月進入雨季后,新芽出現萎蔫。9月21日統計新芽成活率20.26%,分株率58.89%。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5.58cm,莖粗4.70mm。成活植株顏色嫩綠,纖細。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

樣地5:位于山谷丫口往下10米,海拔高度920米,坡向東北,郁閉度90%,坡度3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6月進入雨季后,新芽出現萎蔫。9月21日統計新芽成活率20.26%,分株率58.89%。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5.58cm,莖粗4.70mm。成活植株顏色嫩綠,纖細。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樣地1。

樣地6:位于山谷丫口處,海拔高度930米,郁閉度80%,坡度30度。種植后新芽萌發和老條開花正常9月22日統計新芽成活率61.24%,分株率62.86%。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7.20cm,莖粗4.93mm。成活植株顏色嫩綠,纖細。由于處于山谷丫口處,通風條件較好,成活率高于其他樣地,但光照不足,植株長勢差。

實施例3:

2016年4月,在實施例2的東峰林基地1-6號樣地再次種植鐵皮石斛馴化苗。改變種植方式,種植前對馴化苗進行消毒處理。2016年6月雨季來后,7月開始出現大量死亡。通過兩年的重復試驗證明,低洼潮濕、通風不好、樹林太密、深山峽谷、光照不良的地方不適合鐵皮石斛生態種植。

實施例4:

種植地點位于興義市則戎鄉長沖村東峰林,距離實施例2約200米。海拔高度900米,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勢較開闊,坡向西,郁閉度50%。光照時間大于6小時。2016年3月種植兩年生鐵皮石斛馴化苗,每叢3-5株,株高10-15cm。種植后生長正常。2016年9月20日統計,新芽成活率90.50%,分株率86.37%。新萌發植株平均株高9.50cm,莖粗6.33mm。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通風條件好,光照充足。

實施例5:

種植地點位于興義市則戎鄉長沖村東峰林,距離實施例4約30米,海拔高度900米,坡向西,郁閉度50%,種植石壁向內傾斜。由于淋不到雨水,鐵皮石斛處于干燥狀態,雖然鐵皮石斛有極強的抗干旱能力,通過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能成活,生長還是處于極不正常狀態,新萌發芽高度小于3cm,且逐漸干枯。原生態種植鐵皮石斛要避開雨水淋不到的地方。

實施例6:

種植地點位于興義市則戎鄉干嘎村干嘎丫口。海拔高度1000-1050米,坡向北偏東,坡度55-60度,郁閉度40-60%。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腳因開墾種地,嚴重石漠化。經多年的生態建設,山中上部分植被恢復較好。種植地點位于山中部,2014年4月15日種植,種植苗經大棚馴化6個月,每叢3-5株,苗平均莖長4.04cm,莖粗3.62mm,根長5.64cm。種植時以萌發新芽,種植后新芽生長生產,母株有部分正常開花。2014年10月21日統計,新芽成活率91.5%,平均分株率112.5%,平均莖長9.9cm,莖粗5.49mm。2015年鐵皮石斛生長正常,平均每1株苗萌發1株以上。2015年10月21日,再次對2015年新芽萌芽生長情況進行統計,平均分株率105.6%,平均莖長10.9cm,莖粗5.46mm。生長正常,萌發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地點位于山中部,通風好,光照適中。

經過多年的種植試驗,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種植鐵皮石斛能正常生長,在不適宜的環境里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選擇適宜的環境條件是發展鐵皮石斛生態種植的關鍵。

以上實施例選擇貴州興義喀斯特山地有代表性的環境,海拔高度從890-1260米,代表不同的坡向、坡度等環境條件。對黔滇桂喀斯特地區,以及氣候環境條件相近的地區均實用。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双江| 扎鲁特旗| 中山市| 兴义市| 惠东县| 台安县| 罗山县| 寻乌县| 江陵县| 河津市| 如皋市| 红桥区| 金昌市| 巴里| 丰县| 思茅市| 海伦市| 布拖县| 锦州市| 台前县| 冷水江市| 长泰县| 鹤山市| 乌什县| 上犹县| 巴青县| 邻水| 湘阴县| 天长市| 定襄县| 五大连池市| 五原县| 利辛县| 五河县| 苍山县| 瑞金市| 怀仁县| 肥东县| 河西区|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