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芹菜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及貯藏方法。
背景技術:
金口芹菜因其產量高、效益好,在青島市及周邊地區倍受菜農和消費者的青睞,為農民增收致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栽培年限的增加,生產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品種混雜,品質下降;連作障礙加重;水肥管理不當,偏施氮肥;大水漫灌;貯藏設施落后;葉片農藥殘留超標等。在越夏栽培中病蟲害發生嚴重,也會導致產量明顯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芹菜的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包括培育壯苗、整地施肥、定植、水肥一體化和收獲;在栽培過程中的施肥策略為:培育壯苗:尿素13.8斤/畝,整地施肥:復合肥13.5斤/畝,水肥一體化:沖施肥15.9斤/畝;所述復合肥為n∶p∶k=1∶1∶1;所述沖施肥為n∶k=13∶40。
優選的,所述施肥策略為:培育壯苗:尿素13.8斤/畝,整地施肥:復合肥13.5斤/畝,水肥一體化:沖施肥15.9斤/畝。
優選的,在定植時減去1/2的根系。
優選的,所述的定植為:畦土澆透水,將幼苗剪去1/2根系,插入水滲后的畦土中,培土埋住短縮莖露出心葉。
優選的,所述培育壯苗的標準為:苗齡60~70d,株高15~20cm,5~6片葉,葉色濃綠,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優選的,所述培育壯苗包括床土準備與消毒、種子催芽、播種與苗期管理;
所述床土準備與消毒為:耕地時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kg,另施20-40kg生物有機肥,將消毒粉劑與過篩細土混合待用;
所述種子催芽為:將種子浸種并搓洗干凈,風干后,用濕布包好催芽,每天用水沖洗一次;
所述播種為:澆足底水,水滲后覆一層消毒粉劑與過篩細土混合的藥土,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后,再覆一層消毒粉劑與過篩細土混合的藥土;
所述苗期管理為:維持溫度和床土濕潤,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間苗,當幼苗2~3片真葉時,分兩次追施尿素13.8斤,兩次施肥量為1∶2。
優選的,所述消毒粉劑與過篩細土混合為: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9∶1混合,按用藥8~10g/㎡與4~5kg過篩細土混合;
所述播種的播種量為80~100g/畝;
所述間苗為苗距3cm見方,疏掉過密苗、病苗、弱苗,并拔除田間雜苗。
優選的,所述的芹菜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步驟如下:
1)培育壯苗
a.床土準備與消毒:耕地時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kg,另施20-40kg生物有機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9∶1混合,按用藥8~10g/㎡與4~5kg過篩細土混合待用;
b.種子催芽:將種子浸種并搓洗干凈,風干后,用濕布包好催芽,每天用水沖洗一次;
c.播種為:澆足底水,水滲后覆一層消毒粉劑與過篩細土混合的藥土,按照80~100g/畝的播種量,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再覆一層消毒粉劑與過篩細土混合的藥土;
d.維持溫度和床土濕潤,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間苗,苗距3cm見方,疏掉過密苗、病苗、弱苗,并拔除田間雜苗;當幼苗2~3片真葉時,分兩次追施尿素4.6斤/畝、9.2斤/畝。
2)整地施肥
前茬為非傘形蔬菜,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畝施有機肥5000kg,13.5斤復合肥,其中n∶p∶k=1∶1∶1,耙后做1m寬平畦;
3)定植
畦土澆透水,將幼苗剪去1/2根系,插入水滲后的畦土中,培土埋住短縮莖露出心葉;
4)水肥一體化
定植后于行間拉上滴灌帶,溫度維持18~22℃,保持土壤濕潤,定植3-5d后澆一次緩苗水,7-8片葉時控水蹲苗;株高25~30cm后,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畝追施沖施肥15.9斤,其中n∶k=13∶40;
5)收獲
春季及夏季在株高為50cm-60cm時收獲,秋季在11月下旬且株高在70-80cm時收獲。
一種芹菜的貯藏方法,采用假植方式貯藏權利要求8所述的芹菜。
優選的,所述的假植貯藏為開溝栽植;步驟如下:
a.挖出底寬1.5-2m、深1.2-1.5m的貯藏溝,四周加挖排水溝,寬度、深度為20cm,并架設風障,溝上用竹竿搭建拱棚,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和為簾;
b.在貯藏溝中,按5~10cm的行距開溝栽植,行間用竹竿加以支持,澆透水,溝外土壤結凍時再澆一次水,保證貯存溫度在-1-0℃,相對溫度90%-9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發明方法栽培的芹菜產量明顯提高,畝產超過一萬斤,較往年平均畝產8000斤增高20%,每畝增收3600~1.4萬元,基地每年種植芹菜60畝,則年增收21.6~84萬元,除去人工加工、運輸、包裝等費用,每年凈增收18~60萬元左右,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增長。
采用本發明的施肥策略不僅可以減少肥料的用量,節約資金,減少化肥對地下水和環境的污染,還顯著提高了芹菜的產量,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
在定植時進行切根處理可以顯著提高芹菜的株高、根長和莖粗,提高可溶性糖、葉綠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降低纖維素和硝態氮的含量,改善芹菜的口感,提高芹菜的品質。
另外,在芹菜種植上實行水肥一體化同時,帶動了其他農作物的施肥一體化的應用,如蘿卜、土豆等,不僅節水節肥增效,省工省時,而且保護了環境,避免了水土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附圖說明:
圖1.切根處理對芹菜根系活力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術語,除非有另外說明,一般具有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數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本發明。以下實施例只是為了舉例說明本發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切根處理對芹菜生長指標的影響
切根能夠干擾根系,從而影響地上部的生長,日趨形成一種較為完善的技術本試驗以不同切根處理對于芹菜生長及品質指標的影響為研究目標,通過測定芹菜的各種生長及品質指標來分析切根技術對其生長和品質的作用,發現切根處理對芹菜栽培的影響,找到最佳切根長度,為芹菜優質高產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1芹菜切根的方法
選擇生長狀況較為一致的芹菜幼苗,在定植時,將畦土澆透水,對幼苗進行切根1/4、2/4和3/4處理,并用未進行切根的芹菜幼苗作為對照組,插入水滲后的畦土中,培土埋住短縮莖露出心葉;維持適宜的溫度,合理水肥,測定芹菜的各項生長和品質指標。
1.2切根處理對株高、根長、莖粗的影響
株高、根長和莖粗是反映芹菜生長狀況的最鮮明的形態外觀指標。由表1可知,與對照相比,進行切根處理的芹菜的株高、根長和莖粗的平均值都高于對照,說明切根能比較明顯的改善芹菜的形態外觀。切除根系比例越大,芹菜的株高、根長和莖粗的值越小。進行切根2/4處理的芹菜株高顯著高于對照,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切根1/4和切根2/4處理的芹菜根長和莖粗都顯著高于對照,切根3/4處理與對照無顯著差異。
表1切根處理對芹菜株高、根長、莖粗的影響
注:本表采用lsd法多重比較,同列數據后標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異不顯著
1.3切根處理對芹菜根系活力的影響
由圖1可知,切根1/4、2/4、3/4后的芹菜中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還原強度的平均值都高于全根對照的值,且切根2/4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根系活力的大小順序分別為切根2/4>切根1/4>切根3/4>對照。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全根對照的根系活力最低。
表2顯示了不同的切根處理對芹菜葉部的葉綠素含量、莖稈的可溶性糖含量、纖維素含量、維生素c含量、硝態氮含量的影響。由表可知:對芹菜苗進行切根1/4、2/4、3/4處理后,三種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葉綠素含量、纖維素含量、維生素c含量及硝態氮含量的平均值均優于對照,且切根2/4處理的各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可溶性糖含量、葉綠素含量、纖維素含量的值因處理方法不同而呈現一定的趨勢,其順序為切根2/4>切根3/4>切根1/4,各處理間可溶性糖含量和葉綠素含量差異不顯著;纖維素含量的變化中,切根1/4處理與切根3/4處理、切根1/4處理與切根2/4處理相比差異顯著,但切根1/4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維生素c含量全部顯著高于對照,各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進行三種切根處理后的硝態氮含量明顯低于全根對照的硝態氮的含量,且差異顯著。
表2不同切根處理對于芹菜品質指標的影響
注:本表采用lsd法多重比較,同列數據后標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異不顯著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切根1/4、2/4和3/4處理對于芹菜的生長指標均有明顯的提高,切根2/4處理對于芹菜品質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作用。綜上所述,切根2/4處理最有利于芹菜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優質高產芹菜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實施例2施肥策略對芹菜品質的影響
為探索芹菜需肥規律,摸索芹菜較佳施肥量,根據芹菜一生需肥特點,結合常規施肥量,設置6種肥料處理,如表3所示,比較各處理的芹菜產量,選擇較佳施肥量;在此基礎上,采用水肥一體化施肥和常規人工撒施兩種方法,通過芹菜產量、投入資金等計算其經濟效益。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肥料量處理條件下,芹菜產量差異不明顯。可見,并非施肥越多產量越高。最后選選擇肥料3施肥方案(畝用量),即培育壯苗:13.8斤尿素,分兩次施肥,兩次施肥量為1∶2;整地施肥:13.5斤復合肥(n∶p∶k=15∶15∶15);水肥一體化:15.9斤沖施肥(n∶k=13∶40)。
按照篩選出的肥料方案,分別進行施肥一體化和普通撒施實驗,其芹菜產量和經濟效益見表5采用水肥一體化,平均每畝增收3700元,并且肥料用量少,節約資金,減少了化肥對地下水和環境的污染,是值得推廣的有效的肥水管理技術。
表3芹菜全生長期肥料氮、磷、鉀肥的用量(斤/畝)
表4金口芹菜不同肥料量條件下的產量(斤/14m2)
表5水肥一體化試驗的經濟效益分析(元/畝)
注:灌溉用水1.0元/m3,雞糞0.6元/kg,水溶性肥料1.5元/kg,生物有機肥1.0元/kg,沖施肥3.9元/kg,其它資金為農藥投入,灌溉、施肥用工70元/天,其它用工為除草、收獲支出,芹菜均價1.5元/kg。
實施例3芹菜的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
一種芹菜的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包括培育壯苗、整地施肥、定植、水肥一體化和收獲;在栽培過程中的施肥策略為:培育壯苗:尿素6.9~13.8斤/畝,分兩次施肥,兩次施肥量為1∶2,整地施肥:復合肥9~13.5斤/畝,水肥一體化:沖施肥10.6~15.9斤/畝;所述復合肥為n∶p∶k=1∶1∶1;所述沖施肥為n∶k=13∶40。優選的,所述施肥策略為:尿素13.8斤/畝,整地施肥:復合肥13.5斤/畝,水肥一體化:沖施肥15.9斤/畝。
3.1產地環境質量
無公害芹菜的產地環境符合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ny5010-2002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條件、gb/t18407.1-2001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的規定,選擇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肥沃的農業生產區域。
3.2施肥原則
按照db12/t454執行。使用的肥料應是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已經登記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氟復合肥。
有機肥料:包括堆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桿肥、泥炭肥、餅肥、腐殖酸類肥、生物有機肥等
3.3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抗病、適應性廣、實心的品種。每年秋冬季節選擇長勢優秀、莖稈粗壯挺直,葉色濃綠,抗病的芹菜植株,連根挖出,經冬儲后,第二年春天在制種圃中定植,剪去芹菜上部莖稈葉片,只留50cm左右葉柄,篩網隔離大棚中繁種。
種子質量符合gb10715.5的要求。
3.4培育壯苗
3.4.1床土準備與消毒
耕地時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000kg,另施20-40kg生物有機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9∶1混合,按用藥8~10g/㎡與4~5kg過篩細土混合,播種時2/3鋪在床面,1/3露蓋種子上。
3.4.2種子催芽
將種子放入20~25℃水中浸種16~24小時。將浸好的種子搓洗干凈,攤開稍加風干后,用濕布包好放在15~20℃處催芽,每天用涼水沖洗一次,4~5天后當60%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
3.4.3播種
春芹菜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播種,夏芹菜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種,秋芹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種,日光溫室芹菜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播種。
澆足底水,水滲后覆一層細土(或藥土),按80~100g/畝的播種量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覆細土(或藥土)0.5cm。
3.4.4苗期管理
溫度:保護地育苗,冬春季苗床內的適宜溫度為15~20℃。夏季可用遮陽網覆蓋降溫。
間苗: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疏掉過密苗、病苗、弱苗,苗距3cm見方,結合間苗拔除田間雜苗。
水肥:苗期要保持床土濕潤,小水勤澆。當幼苗2~3片真葉時,結合澆水每667㎡追施尿素13.8斤。
壯苗標準:苗齡60~70d,株高15~20cm,5~6片葉,葉色濃綠,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5整地施肥
前茬為非傘形蔬菜。基肥品種以優質有機肥、常用化肥、復混肥為主。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畝施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腐熟豬廄肥為例)5000㎏,復合肥13.5斤,其中n∶p∶k=1∶1∶1,耙后做1m寬平畦。
3.6定植
定植期:春芹菜3月中旬至4月中旬;夏芹菜5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芹菜7月下旬至8月中旬;日光溫室芹菜9月上旬至9月下旬。
定植方法:將畦土澆透水,將幼苗剪去1/2根系,水滲后用竹簽苗按規定株行距插入土中,每穴1株,培土以埋住短縮莖露出心葉為宜。也可以先開淺溝,邊栽邊封溝平畦,隨即澆水。如果苗太高,可與15㎝處剪掉上部葉葉片。
密度:本芹類:春、夏芹菜30000~55000株/667㎡,行株距(13~15㎝)×(10~13㎝);秋芹菜22000~37000株/667㎡,行株距(15~20㎝)×(20~25㎝)。
定植后管理:①中耕除草:定植后至封垅前,中耕3~4次,中耕結合培土和清除田間雜草。緩苗后視生長情況蹲苗7~10d。②水肥一體化:定植后于行間拉上一次性滴灌帶。澆水的原則是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旺盛期保證水分供給。定植3-5d后澆一次緩苗水。以后如氣溫過高,可經常滴灌降溫,7-8片葉時控水蹲苗。③追肥:株高25~30cm以后,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667㎡追施沖施肥15.9斤,其中n∶k=13∶40,分2-3次追施。④溫濕度:日光溫室芹菜緩苗期的適宜溫度為18~22℃,生長期的適宜溫度為12~18℃,生長后期溫度保持在5℃以上亦可。芹菜對土壤濕度和空氣相對濕度要求高,但澆水后要及時放風排濕。
3.7防治病蟲害
各農藥品種的使用要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必須使用農藥時,應符合db31/t258.2中3.3的規定及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中的要求。
3.7.1物理防治
①大田栽培掛銀灰色地膜條避蚜蟲。②溫室通風口處用尼龍網紗防蟲。③黃板誘殺白粉虱、蚜蟲,用商品黃板或者用廢舊纖維板或紙板剪成60cm×40cm的長方形紙板,涂上黃色漆,同時涂一層機油,每667㎡用30~40塊,掛在高出植株頂部的行間。當黃板沾滿白粉虱、蚜蟲時,再涂一次機油。④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鱗翅目等害蟲。
3.7.2生物防治
保護瓢蟲、黃蜂、草蛉等蚜蟲的天敵。
3.7.3藥劑防治病害
保護地優先采用粉塵法、煙霧法,在干燥晴朗天氣也可噴霧防治,并注意交替用藥。
3.7.3.1斑枯病①煙劑薰棚:用45%百菌清煙劑或撲海因煙劑,每667㎡110g分散5~6處點燃,熏蒸一夜,每9天左右一次。②用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用藥1kg,7d噴一次。③用50%多菌靈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
3.7.3.2疫病①煙劑薰棚:同斑枯病。②粉塵防治:同斑枯病。③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一次,連噴兩次。
3.7.3.3軟腐病①發現病株及時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減少或暫停澆水。②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隔7~10d一次,連續2~3次。
3.7.3.4蚜蟲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7d噴一次,連續2~3次。
3.8收獲
適時收獲。春季及夏季收獲時間視植株長相而定,一般株高在50cm-60cm左右,秋季收獲在小雪期間,也就是在11月下旬開始采收,株高在70-80cm左右,防止凍害發生,收遲了易空心,品質下降。采收過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
3.9假植儲藏
貯藏溝一般底寬1.5-2m、深1.2-1.5m,根據地形和貯藏量確定溝長,溝為東西走向。挖好貯藏溝其四周加挖排水溝,寬度、深度均為20cm左右。在溝的北側架設風障,溝上用竹竿搭建拱棚,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和為簾。
栽植假植貯藏主要有捆栽、密集散栽和開溝栽植等三種方法。其中以開溝栽植最好,在貯藏溝中,按5~10cm的行距開溝栽植,行間用竹竿加以支持以防倒伏。假植好后充分澆透水,促使緩苗。此后,為了保證貯藏期間水分需要,當溝外面土壤結凍時再輕澆一水。捆栽、密集散栽的一般不澆水。保證安全芹菜的貯存適溫在-1-0℃,相對溫度90%-95%。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通風。
3.10經濟效益
今年實驗基地芹菜產量比去年和前年明顯提高,畝產超過一萬斤,較往年平均畝產8000斤增高20%。按照今年芹菜市場價格1.8元/斤計,每畝增收3600元;若裝箱做成禮盒,按40元/盒(4斤/盒)計,則每畝增收1.4萬元,基地每年種植芹菜60畝,則年增收21.6-84萬元,除去人工加工、運輸、包裝等費用,每年凈增收18-60萬元左右,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增長。
另外,在芹菜種植上實行水肥一體化同時,帶動了基地其他農作物的施肥一體化的應用,如蘿卜、土豆等,不僅節水節肥增效,省工省時,而且保護了環境,避免了水土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