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刺海馬成魚養殖技術。
背景技術:
刺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海馬屬的魚類,俗名長棘海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日本、新加坡、紅海、臺灣島以及中國東海。棲息在有遮蔽的珊瑚礁區,屬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卵胎生。
刺海馬或稱海馬,為棘背魚目,海龍亞目,海龍科,海馬屬一種熱帶及溫帶地區近岸生活于珊瑚礁區的海水魚類。刺海馬分布于紅海及印太海域新加坡,中國海,日本海至澳大利亞等海域,外形奇特,色彩變化,可作為觀賞魚。同時因具有一定的中藥功能而被作為藥用經濟魚類。
由于刺海馬對食物的要求較高,對水質要求較高,屬于較難飼養的經濟魚類,對水溫、海水密度等水質參數進行控制,合理的餌料配比才可以促進刺海馬的生長繁殖,降低死亡率,目前對刺海馬的養殖存在著管理不科學,餌料配比不合理的情況,使得海馬的養殖成本高,而成活率不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刺海馬成魚養殖技術。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刺海馬成魚養殖技術,所述養殖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魚池的建造:魚池為長方形水泥池,魚池的長度為10-12m,寬度為4-5m,深度為1.9-2.1m;
魚池消毒:以稀釋100倍的84消毒液噴灑魚池的內壁,噴灑3次,然后用清水沖洗池內壁,將水排出;
引入海水:將海水引入消毒后的魚池中,魚池中海水的深度為1.7-1.9m;
放入海馬魚苗:將海馬魚苗放入魚池中,控制魚苗的密度為150-250尾/m3;
養殖管理:對養殖的海馬進行管理,包括喂食、換水、水溫管理、海水密度監測、清除病魚。
進一步的,所述魚池的建造步驟中,魚池的池壁比地坪高0.2-0.3m,在魚池的寬度方向上,設置1m寬的遮陽棚,遮陽棚之間的間隙為0.8-1m。
進一步的,所述魚池消毒步驟中,噴灑84消毒液的時間間隔為5-6h。
進一步的,所述引入海水的步驟中,海水引入前預沉淀24h,海水比重為1.015-1.027。
進一步的,所述養殖管理步驟中,每天投喂餌料2次;
每天更換魚池中1/5的海水,冬天時每天更換魚池中1/7的海水;
魚池中海水的溫度控制在20-30℃,當水溫低于18℃時對海水進行加熱后,更換魚池中的海水;
每天及雨后檢測魚池中的海水密度,當海水比重低于1.005時進行更換。
更進一步的,每日每尾刺海馬的餌料投量為刺海馬體重的6-8%,所述餌料的重量百分比為:鮮蝦28-33%、魚肉23-26%、凍蝦19-21%、糠蝦13-17%、貝類7-11%。
本發明的養殖技術前期對魚池和海水進行處理,保證海水的質量,殺滅魚池中的病菌,為刺海馬的生長提供了健康保障,飼養過程中對刺海馬餌料進行合理配比,包括鮮蝦、魚肉、凍蝦、糠蝦和貝類,成本較低,及時更換海水,保證水質。在魚池上方設置了遮陽棚,避免魚池全部被太陽直射。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刺海馬成魚養殖技術,用于海馬養殖的成魚養殖階段,采用對水質控制、餌料配比、避免魚池被太陽直曬等措施,為刺海馬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刺海馬的成活率在9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刺海馬成魚養殖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魚池的建造:魚池為長方形水泥池,魚池的長度為10m,寬度為4m,深度為1.9m,魚池的池壁比地坪高出0.2m,在魚池寬度的方向上,設置1m寬的遮陽棚,遮陽棚間隙1.0m。
魚池消毒:以稀釋100倍的84消毒液噴灑魚池的內壁,隔5-6h再噴灑一次,共噴灑3次,殺滅池壁上存在的致病菌,然后用清水沖洗池內壁,將水排出。
引入海水:海水的比重以1.015-1.027為宜,引入前首先進行靜置沉淀24h,去除海水中的雜質,然后引入消毒后的魚池中,魚池中海水的深度為1.7m。
放入海馬魚苗:將海馬魚苗11500尾放入魚池中。
養殖管理,管理方法如下:
每天投喂餌料2次,餌料投量約為每尾刺海馬重量的6-8%,餌料的對養殖的海馬進行管理,餌料的重量配比為:鮮蝦30%、魚肉24%、凍蝦20%、糠蝦16%、貝類10%;
每天更換魚池中1/5的海水,冬天每天更換1/7的海水;
魚池中海水的溫度控制在20-30℃,當水溫低于18℃時對海水進行加熱后,更換魚池中的海水;
每天及雨后檢測魚池中的海水密度,當海水比重低于1.005時進行更換;
及時清除病魚。
本實施例養殖刺海馬魚苗60天后,海馬的成活率為92%。
實施例2
一種刺海馬成魚養殖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魚池的建造:魚池為長方形水泥池,魚池的長度為12m,寬度為5m,深度為2.1m,魚池的池壁比地坪高出0.3m,在魚池寬度的方向上,設置1m寬的遮陽棚,遮陽棚間隙0.8m。
魚池消毒:以稀釋100倍的84消毒液噴灑魚池的內壁,隔5-6h再噴灑一次,共噴灑3次,殺滅池壁上存在的致病菌,然后用清水沖洗池內壁,將水排出。
引入海水:海水的比重以1.015-1.027為宜,引入前首先進行靜置沉淀24h,去除海水中的雜質,然后引入消毒后的魚池中,魚池中海水的深度為1.9m。
放入海馬魚苗:將海馬魚苗25000尾放入魚池中。
養殖管理,管理方法如下:
每天投喂餌料2次,餌料投量約為每尾刺海馬重量的6-8%,餌料的對養殖的海馬進行管理,餌料的重量配比為:鮮蝦33%、魚肉23%、凍蝦19%、糠蝦14%、貝類11%;
每天更換魚池中1/5的海水,冬天每天更換1/7的海水;
魚池中海水的溫度控制在20-30℃,當水溫低于18℃時對海水進行加熱后,更換魚池中的海水;
每天及雨后檢測魚池中的海水密度,當海水比重低于1.005時進行更換;
及時清除病魚。
本實施例養殖刺海馬魚苗60天后,海馬的成活率為93%。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