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園林綠化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
背景技術:
:榆葉梅雖然常見,卻不好移栽,榆葉梅不屬于耐移栽樹種,移栽時應盡量帶土球,裸根苗移栽成活率都不高,另外榆葉梅黑斑病是榆葉梅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發病時病斑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隨著病情的發展,多個病斑可以相互連接成大的斑塊,病斑呈淺紅褐色,中后期著生有黑褐色霉狀物,此病不僅影響觀賞,還影響到榆葉梅的生長,嚴重時造成葉片過早脫落,故應當加強防治;因此,發明一種能有效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處理及榆葉梅樹苗的栽種3月上旬,挖出深度為23~25cm、坑徑為18~20cm的栽植坑,并將挖出的土壤碾碎,選擇完整的、無病蟲害的健壯榆葉梅裸根樹苗填入栽植坑內進行栽植,蓋上處理后的土壤并壓實,栽植后立即澆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澆透水一次,第二天開始澆營養液a、之后每隔18~20天澆一次營養液a;所述的營養液a,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5.7~5.9重量份的蓖麻根、1.5~1.7重量份的橘皮、7.4~7.6重量份的樟腦草和9.3~9.5重量份的苦樹皮混合粉碎,投入480~490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溫自然冷卻,過濾,取熬煮液,加入11~12重量份的過磷酸鈣和4.1~4.3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銨混合攪拌均勻,得營養液a;(2)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修剪栽種后當年10月下旬樹苗高1.7~1.8m處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壯,芽作為主枝的延長枝,待側枝長出20cm時留3~4個錯落著生、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培養,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每次修剪后對樹苗噴施營養液b,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6~7天;所述的營養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龍1.2~1.3份、珠蛋白鋅胰島素0.8~0.9份、益智提取物2.6~2.8份、桂枝提取物3.3~3.5份、余量為溶劑;(3)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營養補充栽種25~27天后開始噴施營養液c,之后每隔28~30天噴施一次;所述的營養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龍提取物1.7~1.8份、水皂角提取物3.6~3.8份、苯唑西林鈉2.1~2.2份、核糖霉素1.1~1.2份、硫酸鋅8.6~9份、余量為溶劑;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營養液a,每次的使用量為570~580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b的質量分數為0.36%~0.38%,每次的使用量為170~180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c的質量分數為0.55%~0.57%,每次的使用量為230~240ml/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采用本發明修剪方式進行修剪有效控制新梢徒長,改善光照條件,留下枝條的養分集中,使得枝條長得健壯,促進花芽分化,修剪后噴施營養液b,有效促進剪切口愈合,避免病菌滋生從剪切口侵入進入樹苗內部引起病害的發生;樹苗栽植后定期根施營養液a,不但為樹苗生長補充所需養分,促進其花芽葉健壯生長,增強環境適應能力,提高成活率,而且能夠有效抑制土壤病菌的滋生,提高樹苗的抗病抗菌能力;樹苗栽植后定期噴施營養液c,不但能夠有效提高樹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強樹苗的細胞活性,促進營養成分的運輸和轉化,提高坐花率,延長開花時間,而且能夠有效殺滅和抑制空氣中病菌,尤其對黑斑病病菌有強力的殺滅效果,有效避免病菌從氣孔侵入,避免病斑的形成,有效防治黑斑病病害。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處理及榆葉梅樹苗的栽種3月上旬,挖出深度為23~25cm、坑徑為18~20cm的栽植坑,并將挖出的土壤碾碎,選擇完整的、無病蟲害的健壯榆葉梅裸根樹苗填入栽植坑內進行栽植,蓋上處理后的土壤并壓實,栽植后立即澆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澆透水一次,第二天開始澆營養液a、之后每隔18~20天澆一次營養液a;所述的營養液a,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5.7重量份的蓖麻根、1.5重量份的橘皮、7.4重量份的樟腦草和9.3重量份的苦樹皮混合粉碎,投入480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溫自然冷卻,過濾,取熬煮液,加入11重量份的過磷酸鈣和4.1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銨混合攪拌均勻,得營養液a;(2)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修剪栽種后當年10月下旬樹苗高1.7~1.8m處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壯,芽作為主枝的延長枝,待側枝長出20cm時留3~4個錯落著生、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培養,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每次修剪后對樹苗噴施營養液b,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6~7天;所述的營養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龍1.2份、珠蛋白鋅胰島素0.8份、益智提取物2.6份、桂枝提取物3.3份、余量為溶劑;(3)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營養補充栽種25~27天后開始噴施營養液c,之后每隔28~30天噴施一次;所述的營養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龍提取物1.7份、水皂角提取物3.6份、苯唑西林鈉2.1份、核糖霉素1.1份、硫酸鋅8.6份、余量為溶劑;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營養液a,每次的使用量為570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b的質量分數為0.36%,每次的使用量為170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c的質量分數為0.55%,每次的使用量為230ml/株。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處理及榆葉梅樹苗的栽種3月上旬,挖出深度為23~25cm、坑徑為18~20cm的栽植坑,并將挖出的土壤碾碎,選擇完整的、無病蟲害的健壯榆葉梅裸根樹苗填入栽植坑內進行栽植,蓋上處理后的土壤并壓實,栽植后立即澆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澆透水一次,第二天開始澆營養液a、之后每隔18~20天澆一次營養液a;所述的營養液a,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5.8重量份的蓖麻根、1.6重量份的橘皮、7.5重量份的樟腦草和9.4重量份的苦樹皮混合粉碎,投入485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溫自然冷卻,過濾,取熬煮液,加入11.5重量份的過磷酸鈣和4.2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銨混合攪拌均勻,得營養液a;(2)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修剪栽種后當年10月下旬樹苗高1.7~1.8m處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壯,芽作為主枝的延長枝,待側枝長出20cm時留3~4個錯落著生、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培養,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每次修剪后對樹苗噴施營養液b,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6~7天;所述的營養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龍1.25份、珠蛋白鋅胰島素0.85份、益智提取物2.7份、桂枝提取物3.4份、余量為溶劑;(3)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營養補充栽種25~27天后開始噴施營養液c,之后每隔28~30天噴施一次;所述的營養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龍提取物1.75份、水皂角提取物3.7份、苯唑西林鈉2.15份、核糖霉素1.15份、硫酸鋅8.8份、余量為溶劑;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營養液a,每次的使用量為575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b的質量分數為0.37%,每次的使用量為175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c的質量分數為0.56%,每次的使用量為235ml/株。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栽植前栽植坑的處理及榆葉梅樹苗的栽種3月上旬,挖出深度為23~25cm、坑徑為18~20cm的栽植坑,并將挖出的土壤碾碎,選擇完整的、無病蟲害的健壯榆葉梅裸根樹苗填入栽植坑內進行栽植,蓋上處理后的土壤并壓實,栽植后立即澆透水、之后每隔13~15天澆透水一次,第二天開始澆營養液a、之后每隔18~20天澆一次營養液a;所述的營養液a,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5.9重量份的蓖麻根、1.7重量份的橘皮、7.6重量份的樟腦草和9.5重量份的苦樹皮混合粉碎,投入490重量份的水中大火煮沸,文火熬煮58~60min,室溫自然冷卻,過濾,取熬煮液,加入12重量份的過磷酸鈣和4.3重量份的甘草酸二銨混合攪拌均勻,得營養液a;(2)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修剪栽種后當年10月下旬樹苗高1.7~1.8m處短截定干,剪口芽留壯,芽作為主枝的延長枝,待側枝長出20cm時留3~4個錯落著生、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培養,并摘心,主枝分枝角度為50~55度;之后每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每次修剪后對樹苗噴施營養液b,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6~7天;所述的營養液b,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曲安西龍1.3份、珠蛋白鋅胰島素0.9份、益智提取物2.8份、桂枝提取物3.5份、余量為溶劑;(3)榆葉梅樹苗栽種后的營養補充栽種25~27天后開始噴施營養液c,之后每隔28~30天噴施一次;所述的營養液c,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地龍提取物1.8份、水皂角提取物3.8份、苯唑西林鈉2.2份、核糖霉素1.2份、硫酸鋅9份、余量為溶劑;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營養液a,每次的使用量為580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b的質量分數為0.38%,每次的使用量為180ml/株。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c的質量分數為0.57%,每次的使用量為240ml/株。對比例1現有技術榆葉梅的普通栽植方法對比例2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1)沒有使用營養液a,其他條件均相同。對比例3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2)沒有使用營養液b,其他條件均相同。對比例4一種防治榆葉梅黑斑病的栽植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3)沒有使用營養液c,其他條件均相同。使用本實施例的栽植方法與對比例的栽植方法對單瓣榆葉梅進行栽植,每組栽植100株,統計其黑斑病病害率和成活率,實驗對比結果如下表:表1實施例和對比例的對比結果黑斑病病害率(%)成活率(%)實施例1198實施例2298實施例3299對比例11979對比例2987對比例3692對比例41190從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栽植方法能有效降低榆葉梅黑斑病病害率,提高其成活率。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