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甘魚除虱的裝置及其除虱方法。
背景技術:
魚虱寄生在於洄游的海水魚及淡水魚體上,已知約120種,多歸屬魚虱屬。體扁,背甲寬闊,故呈明顯的卵圓形。復眼無柄,不能活動。有一對大吸盤,胸部有4對分支的游泳肢,腹部小而不分節。善游泳,但有許多種類往往以翻筋斗的方式在水中前進。以吸盤牢固地吸附在宿主皮上,用盤狀的刺吸口器取食血液和黏液。
甘魚是外來品種,容易發生魚虱侵害,當發生魚虱時,甘魚完全處于不進食狀態,魚體被魚虱咬傷的吸食點感染紅腫腐爛,魚體迅速消瘦,死亡率極高。采用殺蟲劑除魚虱,劑量輕無殺虱效果,劑量重則魚虱未除魚先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效果好,對甘魚魚體不產生影響的除虱設備及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甘魚除虱的裝置,其包括飼養池和淡鹽水池,所述淡鹽水池包括與飼養池連通的過渡池以及與過渡池連通的路徑池;所述路徑池內設置有回折路徑。
進一步的,所述回折路徑的入口、回折路徑的出口以及回折路徑內均設置有單向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回折路徑的入口內側設置有淡鹽水補水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過渡池設置有鹽水補水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路徑池中的淡鹽水含鹽濃度為1~15‰。
進一步的,所述路徑池中的淡鹽水含鹽濃度為8‰。
一種利用上述裝置對甘魚除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將飼養池內的甘魚經過渡池驅趕至路徑池內,浸泡3~5分鐘;
b)將淡鹽水浸泡后的甘魚由路徑池經過渡池驅趕至飼養池內,禁食10~12小時;
c)禁食結束后,第一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30~40%喂食,第二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60%~80%喂食,第三天恢復正常投料量喂食。
所述方法中,所述過渡池內的鹽水的含鹽濃度為20~3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本發明的裝置可以引導甘魚從飼養區轉移至淡水區,通過回折路徑和驅動水流,使甘魚沿規定方向移動,同時可以控制甘魚在淡水區內的停留時間。本裝置結合其方法可快速的去除甘魚體表的魚虱,魚體感染腐爛1周內痊愈,具有良好的特殊根治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飼養池、2過渡池、3路徑池、4回折路徑、5回折路徑的入口、6回折路徑的出口、7單向擋板、8淡鹽水補水裝置、9鹽水補水裝置、10注水彎頭、11過渡池排水閥、12飼養池排水閥、13飼養池補水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發明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該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對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實施例1
結合圖1所示,一種用于甘魚除虱的裝置,其包括飼養池1和淡鹽水池,所述淡鹽水池包括與飼養池1連通的過渡池2以及與過渡池2連通的路徑池3;所述路徑池內設置有回折路徑4。
所述回折路徑的入口5、回折路徑的出口6以及回折路徑4內均設置有單向擋板7。
所述回折路徑的入口5內側設置有淡鹽水補水裝置8。所述淡鹽水補水裝置8通過注水彎頭10向回折路徑內注水,驅動甘魚沿回折路徑游動。作為優選,回折路徑在每個回折點均設置有單向擋板7,單向擋板7配合淡鹽水補水裝置8注入的水流,保證了甘魚在回折路徑內沿規定方向移動,同時可以控制甘魚在路徑池3內的停留時間。
所述過渡池2設置有鹽水補水裝置9。鹽水補水裝置9的注水口設置在回折路徑的出口6處,鹽水補水裝置9向過渡池內注入鹽水,保證過渡池2內的鹽水濃度穩定。過渡池2在于鹽水補水裝置9的注水口對側設置有過渡池排水閥11,過渡池排水閥11將水排出裝置外。
所述飼養池1設置又飼養池補水裝置13,飼養池補水裝置13向飼養池1內補充鹽水,調整飼養池內的含鹽濃度,保證甘魚正常生活。飼養池1與過渡池2通過飼養池排水閥12連通,用于甘魚出入飼養池。
在淡鹽水中,甘魚體表的魚虱與魚體脫離,并在水流沖擊下遠離魚體死亡,魚體感染腐爛1周內痊愈,具有良好的特殊根治效果。
實施例2
一種利用實施例1所述裝置對甘魚除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將飼養池1內的甘魚經過渡池2驅趕至路徑池3內,浸泡3分鐘;
b)將淡鹽水浸泡后的甘魚由路徑池3經過渡池2驅趕至飼養池1內,禁食10小時;
c)禁食結束后,第一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30%喂食,第二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60%%喂食,第三天恢復正常投料量喂食。
所述路徑池3中的淡鹽水含鹽濃度為1‰。所述過渡池2內的鹽水的含鹽濃度為30‰。
實施例3
一種利用實施例1所述裝置對甘魚除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將飼養池1內的甘魚經過渡池2驅趕至路徑池3內,浸泡5分鐘;
b)將淡鹽水浸泡后的甘魚由路徑池3經過渡池2驅趕至飼養池1內,禁食12小時;
c)禁食結束后,第一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40%喂食,第二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80%喂食,第三天恢復正常投料量喂食。
所述路徑池3中的淡鹽水含鹽濃度為15‰。所述過渡池2內的鹽水的含鹽濃度為20‰。
實施例4
一種利用實施例1所述裝置對甘魚除虱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將飼養池1內的甘魚經過渡池2驅趕至路徑池3內,浸泡4分鐘;
b)將淡鹽水浸泡后的甘魚由路徑池3經過渡池2驅趕至飼養池1內,禁食11小時;
c)禁食結束后,第一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35%喂食,第二天按正常日投料量的70%喂食,第三天恢復正常投料量喂食。
所述路徑池3中的淡鹽水含鹽濃度為8‰。所述過渡池2內的鹽水的含鹽濃度為25‰。
對比例1
飼養水體中加入福爾馬林溶液,至水體中的福爾馬林濃度至100毫克/升~150毫克/升,藥浴15~20分鐘。
效果例
將實施例2~4與對比例1的處理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