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638623閱讀:402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革新,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相互結合,合理組配,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種植水稻的同時,又養殖水產品,是將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的有機結合的生產模式,是發展生態農業,提高稻田綜合效益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既能獲得水產品,又能利用養殖的水產品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便,翻動泥土促使肥料分解,為水稻生產創造良好的條件;近幾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刺激,水產養殖科技工作者的勇敢探索,將各種水產養殖生物的池塘養殖技術移植到稻田,并加以適當改革,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稻田的養殖養殖水產理論的內涵,形成了稻田生態漁業利用的現代稻田養魚理論新框架,帶動了水稻養殖技術和水產養殖技術新革命,大力推廣稻田水產養殖新技術具有廣泛和深遠的意義和作用。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屬名貴淡水產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富含維生素a和核黃素,促進生長、延壽、維持上皮細胞的健康,增強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據《本草綱目》記載:河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熱、化淤、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蟹殼煅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他無名腫毒,蟹肉對各種癌癥都有較好的療效;在國內外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前景,將河蟹引入到稻田中,形成一種全新的稻蟹合作共生的新模式,實踐證明新型稻蟹共生模式,對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糧食和水產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

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距池埂3m處向池中挖環溝一條,下底寬60~80cm、上底寬110~130cm、溝深50~80cm,得養殖溝,在池塘的中間開挖十字溝或廿字溝,其中,池塘中的泥土還含有20~30%的河道淤泥;

(2)池塘處理:在2月上旬,將池塘的水抽干,將池塘的泥土深翻,在晴朗的天氣下曬5~7d,在三月上旬,對泥土進行二次深翻,同時,按150~200kg/畝的量,將生石灰撒入,與泥土拌勻,自然放置7~10d后,進水至塘面水深9~11cm,按200~250kg/畝的量,施入有機肥;

(3)餌料培養:施肥10~15d后,在養殖溝水面種植水生植物,用竹桿聚乙烯繩固定成帶狀,再按5~30kg/畝的量投放天然捕撈的水生動物;

(4)蟹苗培育:用天然水體蟹箱進行暫養,暫養箱為竹木或鋼架塑料網板結構,長2~3m,寬1.5~2.5m,高1~1.4m,內襯塑料窗紗,用繩子和滑輪調節蟹箱水深,按15~25kg/立方米的標準將蟹苗放入暫養箱,定期對蟹苗進行專用飼料的投放;

(5)蟹苗日常管理:每天應在暫養箱四周攪水2次,以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每3~4d將暫養箱抬離水體檢查一次,用清水洗刷箱體,清除殘餌,如發現病蟹、撐腳蟹,及時取出處理;

(6)水稻種植:在5月上中旬,選取莖桿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3葉~4葉齡的蘆葦稻秧苗,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處,株行距為0.5~0.6m×0.5~0.6m,日字型或田字型種植,每穴1~3株,栽種面積為池塘水面的50%,將水位調節至8~10cm;

(7)水稻田間管理:在水稻種植后的5d內,調節塘面水位為8~12cm,之后,根據水稻的株高和養殖生產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沒心葉為準,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

(8)河蟹養殖:在6月中旬,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立強,兩螯八足齊全,無傷無病的蟹苗進行投放,按1.8~2kg/畝的量進行投放,定期投放河蟹專用飼料。

進一步,所述的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池塘四周以及進/出水口均設置有防逃網,在池塘上空每隔0.8~1m,縱向和/或橫向拉一根尼龍線。

進一步,所述的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在池塘的池埂上種植紫蘇和/或紫薯。

進一步,所述的有機肥,是將雞糞、蚯蚓粉、墊圈材料、復合肥按0.6~0.9:0.1~0.3:0.2~0.3:0.4~0.6的質量比混合,粉碎,在55~65℃,相對濕度為35~45%的環境下,發酵15d以上即可,期間,調節發酵體的ph值為5.5~6。

進一步,所述的水生植物,包括伊樂藻、菹草、金魚藻、輪葉黑藻、浮萍、水浮蓮、水花生。

進一步,所述的水生動物,包括螺螄、輪蟲、河蚌、水蚯蚓。

進一步,所述的專用飼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魚粉10~20、血粉8~20、黃豆2~8、棉籽餅12~18、小麥粉12~18、酒糟3~12、茶渣3~10、紫薯12~18、蘋果皮粉10~20、菠蘿皮粉10~20、多維0.8~2.5、多礦1.1~1.8、食鹽1~5。

進一步,所述的蟹苗培育,其中蟹苗生存的水體溫度為10℃以上時,專用飼料的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5~7%,水體溫度為5~10℃時,專用飼料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3~5%。

進一步,所述的專用飼料,在河蟹生長的不同時期,其粗蛋白的含量如下:河蟹第一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5~36%;第二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2~33%;第三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0%;第四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40%,粗脂肪含量在5%以上。

進一步,所述的病蟲害防治,是在水稻種植的第5d后,將白花蛇舌草、金錢草、雞骨草和雷丸等質量混合,加水煎煮40~50min,過濾,稀釋,裝瓶,對水稻田進行噴淋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額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形成水稻、河蟹、紫薯和/或紫蘇以及多種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的微型生態圈,實現營養物質的互相補給互相支撐,通過對池塘改造、池塘處理、餌料培養、蟹苗培育、蟹苗日常管理、水稻種植、水稻田間管理、河蟹養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步驟,有效的保證了水稻、河蟹的增產,通過生態圈之間的相互協調和控制,使得本發明的稻蟹共生的環境中將化肥,農藥的使用率降到最低,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使得種植的水稻和河蟹安全、無激素,符合人們追求綠色食品的理念。

其中,通過對池塘的改造,實現了稻蟹共生規模化生產,形成了自給自足、互相支撐的微型生態圈,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保證了種植的水稻和養殖出來的河蟹的食用安全性。

在池塘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河道淤泥,通過淤泥中的微生物和豐富的營養,有效的促進水稻和河蟹的生長,同時,將池塘內的土壤進行光照、噴灑生石灰的操作,有效的滅殺了土壤的蟲卵以及病菌,保證了水稻根部和河蟹的環境安全,提高存活率,通過腐熟有機肥的加入,增加了水體的營養,有效的保證了水稻和河蟹的生長,為實現水稻和河蟹的增產提供了保障,在水體中為河蟹進行餌料的培養,一方面能為河蟹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其生長,另一方面其糞便還能為水稻提供充足的營養,同時還能起到改善水質的目的;通過對蟹苗的培育,能有效提高河蟹對環境的應激能力,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抗逆性,在投放到池塘中后,能更快適應環境,減少河蟹的得病率,有效提高了河蟹的存活率。

通過對水稻和水體的病蟲害防治,能有效滅殺水稻表面的病原菌,避免了水體中病原體的滋生,同時,能減少細菌、病毒對河蟹幼苗的侵害,能有效提高河蟹的存活率,同時,采用的制劑是采用中藥配制而成,不僅效果明顯,且對水稻、水體無污染,中藥中的有益成分還能促進河蟹的生長,增強體質;

在投放河蟹飼料時,根據河蟹不同的脫殼時期的生理情況和營養需求情況,調節飼料中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有效的滿足了河蟹的生長需求,提高了河蟹的存活率,實現河蟹單重的增加,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任何在本實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代替,仍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距池埂3m處向池中挖環溝一條,下底寬60cm、上底寬110cm、溝深50cm,得養殖溝,在池塘的中間開挖十字溝或廿字溝,其中,池塘中的泥土還含有20%的河道淤泥,在池塘四周以及進/出水口均設置有防逃網,在池塘上空每隔0.8m,縱向和或橫向拉一根尼龍線;

(2)池塘處理:在2月上旬,將池塘的水抽干,將池塘的泥土深翻,在晴朗的天氣下曬5~7d,在三月上旬,對泥土進行二次深翻,同時,按150kg/畝的量,將生石灰撒入,與泥土拌勻,自然放置7~10d后,進水至塘面水深9cm,按200kg/畝的量,施入有機肥;

其中,所述的有機肥,是將雞糞、蚯蚓粉、墊圈材料、復合肥按0.6:0.1:0.2:0.4的質量比混合,粉碎,在55℃,相對濕度為35%的環境下,發酵15d以上即可,期間,調節發酵體的ph值為5.5;

(3)餌料培養:施肥10~15d后,在養殖溝水面種植水生植物,用竹桿聚乙烯繩固定成帶狀,再按5kg/畝的量投放天然捕撈的水生動物;

(4)蟹苗培育:用天然水體蟹箱進行暫養,暫養箱為竹木或鋼架塑料網板結構,長2~3m,寬1.5~2.5m,高1~1.4m,內襯塑料窗紗,用繩子和滑輪調節蟹箱水深,按15kg/立方米的標準將蟹苗放入暫養箱,定期對蟹苗進行專用飼料的投放,當蟹苗生存的水體溫度為10℃以上時,專用飼料的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5%,水體溫度為5℃時,專用飼料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3%;

其中,所述的專用飼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魚粉10kg、血粉8kg、黃豆2kg、棉籽餅12kg、小麥粉12kg、酒糟3kg、茶渣3kg、紫薯12kg、蘋果皮粉10kg、菠蘿皮粉10kg、多維0.8kg、多礦1.1kg、食鹽1kg;

(5)蟹苗日常管理:每天應在暫養箱四周攪水2次,以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每3~4d將暫養箱抬離水體檢查一次,用清水洗刷箱體,清除殘餌,如發現病蟹、撐腳蟹,及時取出處理;

(6)水稻種植:在5月上中旬,選取莖桿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3葉~4葉齡的蘆葦稻秧苗,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處,株行距為0.5m×0.5m,日字型或田字型種植,每穴1~3株,栽種面積為池塘水面的50%,將水位調節至8cm;

(7)水稻田間管理:在水稻種植后的5d內,調節塘面水位為8cm,之后,根據水稻的株高和養殖生產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沒心葉為準,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是在水稻種植的第5d后,將白花蛇舌草、金錢草、雞骨草和雷丸等質量混合,加水煎煮40min,過濾,稀釋,裝瓶,對水稻田進行噴淋即可;

(8)河蟹養殖:在6月中旬,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立強,兩螯八足齊全,無傷無病的蟹苗進行投放,按1.8kg/畝的量進行投放,定期投放河蟹專用飼料;

在河蟹生長的不同時期,其粗蛋白的含量如下:河蟹第一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5%;第二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2%;第三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0%;第四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40%,粗脂肪含量在5%以上。

實施例2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距池埂3m處向池中挖環溝一條,下底寬80cm、上底寬130cm、溝深80cm,得養殖溝,在池塘的中間開挖十字溝或廿字溝,其中,池塘中的泥土還含有30%的河道淤泥,在池塘四周以及進/出水口均設置有防逃網,在池塘上空每隔1m,縱向和或橫向拉一根尼龍線;

(2)池塘處理:在2月上旬,將池塘的水抽干,將池塘的泥土深翻,在晴朗的天氣下曬7d,在三月上旬,對泥土進行二次深翻,同時,按200kg/畝的量,將生石灰撒入,與泥土拌勻,自然放置7~10d后,進水至塘面水深11cm,按250kg/畝的量,施入有機肥;

其中,所述的有機肥,是將雞糞、蚯蚓粉、墊圈材料、復合肥按0.9∶0.3:0.3∶0.6的質量比混合,粉碎,在65℃,相對濕度為45%的環境下,發酵15d以上即可,期間,調節發酵體的ph值為6;

(3)餌料培養:施肥10~15d后,在養殖溝水面種植水生植物,用竹桿聚乙烯繩固定成帶狀,再按30kg/畝的量投放天然捕撈的水生動物;

(4)蟹苗培育:用天然水體蟹箱進行暫養,暫養箱為竹木或鋼架塑料網板結構,長2~3m,寬1.5~2.5m,高1~1.4m,內襯塑料窗紗,用繩子和滑輪調節蟹箱水深,按25kg/立方米的標準將蟹苗放入暫養箱,定期對蟹苗進行專用飼料的投放,當蟹苗生存的水體溫度為10℃以上時,專用飼料的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7%,水體溫度為10℃時,專用飼料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5%;

其中,所述的專用飼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魚粉20kg、血粉20kg、黃豆8kg、棉籽餅18kg、小麥粉18kg、酒糟12kg、茶渣10kg、紫薯18kg、蘋果皮粉20kg、菠蘿皮粉20kg、多維2.5kg、多礦1.8kg、食鹽5kg;

(5)蟹苗日常管理:每天應在暫養箱四周攪水2次,以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每3~4d將暫養箱抬離水體檢查一次,用清水洗刷箱體,清除殘餌,如發現病蟹、撐腳蟹,及時取出處理;

(6)水稻種植:在5月上中旬,選取莖桿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3葉~4葉齡的蘆葦稻秧苗,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處,株行距為0.6m×0.6m,日字型或田字型種植,每穴1~3株,栽種面積為池塘水面的50%,將水位調節至10cm;

(7)水稻田間管理:在水稻種植后的5d內,調節塘面水位為12cm,之后,根據水稻的株高和養殖生產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沒心葉為準,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是在水稻種植的第5d后,將白花蛇舌草、金錢草、雞骨草和雷丸等質量混合,加水煎煮50min,過濾,稀釋,裝瓶,對水稻田進行噴淋即可;

(8)河蟹養殖:在6月中旬,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立強,兩螯八足齊全,無傷無病的蟹苗進行投放,按2kg/畝的量進行投放,定期投放河蟹專用飼料;

在河蟹生長的不同時期,其粗蛋白的含量如下:河蟹第一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6%;第二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3%;第三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0%;第四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40%,粗脂肪含量在5%以上。

實施例3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距池埂3m處向池中挖環溝一條,下底寬70cm、上底寬120cm、溝深70cm,得養殖溝,在池塘的中間開挖十字溝或廿字溝,其中,池塘中的泥土還含有25%的河道淤泥,在池塘四周以及進/出水口均設置有防逃網,在池塘上空每隔0.9m,縱向和或橫向拉一根尼龍線;

(2)池塘處理:在2月上旬,將池塘的水抽干,將池塘的泥土深翻,在晴朗的天氣下曬5~7d,在三月上旬,對泥土進行二次深翻,同時,按180kg/畝的量,將生石灰撒入,與泥土拌勻,自然放置7~10d后,進水至塘面水深10cm,按230kg/畝的量,施入有機肥;

其中,所述的有機肥,是將雞糞、蚯蚓粉、墊圈材料、復合肥按0.7:0.2:0.25:0.5的質量比混合,粉碎,在60℃,相對濕度為40%的環境下,發酵15d以上即可,期間,調節發酵體的ph值為6;

(3)餌料培養:施肥10~15d后,在養殖溝水面種植水生植物,用竹桿聚乙烯繩固定成帶狀,再按18kg/畝的量投放天然捕撈的水生動物;

(4)蟹苗培育:用天然水體蟹箱進行暫養,暫養箱為竹木或鋼架塑料網板結構,長2~3m,寬1.5~2.5m,高1~1.4m,內襯塑料窗紗,用繩子和滑輪調節蟹箱水深,按20kg/立方米的標準將蟹苗放入暫養箱,定期對蟹苗進行專用飼料的投放,當蟹苗生存的水體溫度為10℃以上時,專用飼料的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6%,水體溫度為8℃時,專用飼料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4%;

其中,所述的專用飼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魚粉15kg、血粉13kg、黃豆6kg、棉籽餅15kg、小麥粉15kg、酒糟8kg、茶渣7kg、紫薯15kg、蘋果皮粉15kg、菠蘿皮粉15kg、多維1.3kg、多礦1.5kg、食鹽3kg;

(5)蟹苗日常管理:每天應在暫養箱四周攪水2次,以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每3~4d將暫養箱抬離水體檢查一次,用清水洗刷箱體,清除殘餌,如發現病蟹、撐腳蟹,及時取出處理;

(6)水稻種植:在5月上中旬,選取莖桿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3葉~4葉齡的蘆葦稻秧苗,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處,株行距為0.55m×0.55m,日字型或田字型種植,每穴1~3株,栽種面積為池塘水面的50%,將水位調節至9cm;

(7)水稻田間管理:在水稻種植后的5d內,調節塘面水位為10em,之后,根據水稻的株高和養殖生產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沒心葉為準,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是在水稻種植的第5d后,將白花蛇舌草、金錢草、雞骨草和雷丸等質量混合,加水煎煮45min,過濾,稀釋,裝瓶,對水稻田進行噴淋即可;

(8)河蟹養殖:在6月中旬,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立強,兩螯八足齊全,無傷無病的蟹苗進行投放,按1.9kg/畝的量進行投放,定期投放河蟹專用飼料;

在河蟹生長的不同時期,其粗蛋白的含量如下:河蟹第一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5.5%;第二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2.5%;第三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0%;第四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40%,粗脂肪含量在5%以上。

實施例4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距池埂3m處向池中挖環溝一條,下底寬60cm、上底寬110cm、溝深80cm,得養殖溝,在池塘的中間開挖十字溝或廿字溝,其中,池塘中的泥土還含有30%的河道淤泥,在池塘四周以及進/出水口均設置有防逃網,在池塘上空每隔0.8m,縱向和或橫向拉一根尼龍線;

(2)池塘處理:在2月上旬,將池塘的水抽干,將池塘的泥土深翻,在晴朗的天氣下曬5~7d,在三月上旬,對泥土進行二次深翻,同時,按150kg/畝的量,將生石灰撒入,與泥土拌勻,自然放置7~10d后,進水至塘面水深11cm,按200kg/畝的量,施入有機肥;

其中,所述的有機肥,是將雞糞、蚯蚓粉、墊圈材料、復合肥按0.6∶0.3:0.2:0.6的質量比混合,粉碎,在55℃,相對濕度為45%的環境下,發酵15d以上即可,期間,調節發酵體的ph值為5.5;

(3)餌料培養:施肥10~15d后,在養殖溝水面種植水生植物,用竹桿聚乙烯繩固定成帶狀,再按5kg/畝的量投放天然捕撈的水生動物;

(4)蟹苗培育:用天然水體蟹箱進行暫養,暫養箱為竹木或鋼架塑料網板結構,長2~3m,寬1.5~2.5m,高1~1.4m,內襯塑料窗紗,用繩子和滑輪調節蟹箱水深,按25kg/立方米的標準將蟹苗放入暫養箱,定期對蟹苗進行專用飼料的投放,當蟹苗生存的水體溫度為10℃以上時,專用飼料的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7%,水體溫度為5℃時,專用飼料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3%;

其中,所述的專用飼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魚粉10kg、血粉8kg、黃豆8kg、棉籽餅18kg、小麥粉18kg、酒糟3kg、茶渣10kg、紫薯12kg、蘋果皮粉20kg、菠蘿皮粉10kg、多維2.5kg、多礦1.8kg、食鹽3kg;

(5)蟹苗日常管理:每天應在暫養箱四周攪水2次,以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每3~4d將暫養箱抬離水體檢查一次,用清水洗刷箱體,清除殘餌,如發現病蟹、撐腳蟹,及時取出處理;

(6)水稻種植:在5月上中旬,選取莖桿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3葉~4葉齡的蘆葦稻秧苗,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處,株行距為0.5m×0.6m,日字型或田字型種植,每穴1~3株,栽種面積為池塘水面的50%,將水位調節至10cm;

(7)水稻田間管理:在水稻種植后的5d內,調節塘面水位為8~12cm,之后,根據水稻的株高和養殖生產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沒心葉為準,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是在水稻種植的第5d后,將白花蛇舌草、金錢草、雞骨草和雷丸等質量混合,加水煎煮40min,過濾,稀釋,裝瓶,對水稻田進行噴淋即可;

(8)河蟹養殖:在6月中旬,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立強,兩螯八足齊全,無傷無病的蟹苗進行投放,按2kg/畝的量進行投放,定期投放河蟹專用飼料;

在河蟹生長的不同時期,其粗蛋白的含量如下:河蟹第一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5%;第二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3%;第三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0%;第四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40%,粗脂肪含量在5%以上。

實施例5

一種稻蟹共生的新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距池埂3m處向池中挖環溝一條,下底寬60cm、上底寬110cm、溝深50cm,得養殖溝,在池塘的中間開挖十字溝或廿字溝,其中,池塘中的泥土還含有30%的河道淤泥,在池塘四周以及進/出水口均設置有防逃網,在池塘上空每隔0.8m,縱向和或橫向拉一根尼龍線;

(2)池塘處理:在2月上旬,將池塘的水抽干,將池塘的泥土深翻,在晴朗的天氣下曬5~7d,在三月上旬,對泥土進行二次深翻,同時,按150kg/畝的量,將生石灰撒入,與泥土拌勻,自然放置7~10d后,進水至塘面水深9cm,按250kg/畝的量,施入有機肥;

其中,所述的有機肥,是將雞糞、蚯蚓粉、墊圈材料、復合肥按0.6:0.2:0.3:0.4的質量比混合,粉碎,在65℃,相對濕度為35%的環境下,發酵15d以上即可,期間,調節發酵體的ph值為5.5;

(3)餌料培養:施肥10~15d后,在養殖溝水面種植水生植物,用竹桿聚乙烯繩固定成帶狀,再按30kg/畝的量投放天然捕撈的水生動物;

(4)蟹苗培育:用天然水體蟹箱進行暫養,暫養箱為竹木或鋼架塑料網板結構,長2~3m,寬1.5~2.5m,高1~1.4m,內襯塑料窗紗,用繩子和滑輪調節蟹箱水深,按25kg/立方米的標準將蟹苗放入暫養箱,定期對蟹苗進行專用飼料的投放,當蟹苗生存的水體溫度為10℃以上時,專用飼料的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5%,水體溫度為10℃時,專用飼料投放量為蟹苗總質量的5%;

其中,所述的專用飼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魚粉10kg、血粉20kg、黃豆8kg、棉籽餅18kg、小麥粉18kg、酒糟12kg、茶渣10kg、紫薯12kg、蘋果皮粉20kg、菠蘿皮粉10kg、多維2.5kg、多礦1.1kg、食鹽1kg;

(5)蟹苗日常管理:每天應在暫養箱四周攪水2次,以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每3~4d將暫養箱抬離水體檢查一次,用清水洗刷箱體,清除殘餌,如發現病蟹、撐腳蟹,及時取出處理;

(6)水稻種植:在5月上中旬,選取莖桿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3葉~4葉齡的蘆葦稻秧苗,人工移栽到池底平坦處,株行距為0.6m×0.5m,日字型或田字型種植,每穴1~3株,栽種面積為池塘水面的50%,將水位調節至10cm;

(7)水稻田間管理:在水稻種植后的5d內,調節塘面水位為8cm,之后,根據水稻的株高和養殖生產需要,逐步提高水位,水位以不淹沒心葉為準,對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是在水稻種植的第5d后,將白花蛇舌草、金錢草、雞骨草和雷丸等質量混合,加水煎煮40min,過濾,稀釋,裝瓶,對水稻田進行噴淋即可;

(8)河蟹養殖:在6月中旬,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立強,兩螯八足齊全,無傷無病的蟹苗進行投放,按1.8kg/畝的量進行投放,定期投放河蟹專用飼料;

在河蟹生長的不同時期,其粗蛋白的含量如下:河蟹第一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6%;第二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2%;第三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30%;第四次蛻殼,專用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為40%,粗脂肪含量在5%以上。

實施例6

參照實施例1的種植方法進行水稻的種植,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不投放河蟹進行養殖。

實施例7

參照實施例1的種養方法,不同之處在于,去除步驟(4)中的蟹苗培育的步驟,將市售的蟹苗直接養殖于池塘中。

實施例8

參照實施例1的種養方法,不同之處在于,在河蟹的生長時期投放飼料時,不按本發明的不同時期的粗蛋白的含量要求進行投放。

實驗例

1、隨機選取2畝土壤屬性相同、肥沃的土壤,試驗組采用本發明的新型種養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稻田內養蟹的方法,分別對兩組的的種養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說明:采用本發明稻田種養新技術種植的稻谷比對照稻田增加54.8kg/畝,平均粒數/穗相對對照組增加14粒。

2、隨機選取6畝土壤屬性相同、肥沃的土壤,分別將前五畝的按照本實施例1~5的方法進行改造,種養,最后一畝作為對照組,按照傳統的水稻養蟹的方法進行,分別對6畝的河蟹、水稻的情況進行統計,其中,蟹苗按1.8kg/畝的量進行投放,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3、以實施例1、實施例6~8為例,隨機選取4畝土壤屬性相同、肥沃的土壤,分別按照實施例1、實施例6~8進行操作,分別對其中的情況進行統計,其中,蟹苗按1.8kg/畝的量進行投放,結果分別如表3、表4、表5所示:

表3

表4

表5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崇左市| 双鸭山市| 山丹县| 东兰县| 南木林县| 淮南市| 普宁市| 浦县| 永善县| 凤山县| 望江县| 蒲城县| 那曲县| 仁怀市| 平安县| 廊坊市| 庄河市| 康平县| 偏关县| 青铜峡市| 马龙县| 昭平县| 开鲁县| 宁蒗| 盈江县| 寿宁县| 多伦县| 文山县| 宁都县| 襄汾县| 深圳市| 鸡东县| 海晏县| 铁力市| 揭东县| 安西县| 黄浦区| 巴东县| 澜沧|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