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含綠僵菌素和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00475閱讀:654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農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含綠僵菌素和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綠僵菌素(destruxin)又稱腐敗菌素或破壞素,是由5個氨基酸和1個羥基酸組成的環縮羧肽毒素,為綠僵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次生代謝產物,對鱗翅目、同翅目、雙翅目、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20多種害蟲具有觸殺作用、胃毒作用和拒食作用;綠僵菌素與某些蟲生真菌或商品殺蟲劑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如與球孢白僵菌、爪哇擬青霉、綠僵菌等混用能顯著提高對煙粉虱、斜紋夜蛾、蠐螬等的防效;與Bt、阿維菌素、吡蟲啉等混用也能顯著提高對云杉卷葉蛾、小菜蛾和煙粉虱的防效,并且具有高效、貨架壽命長、不易受環境條件影響、防治效果穩定等特點。目前,綠僵菌素主要應用于大田害蟲的防治。吡丙醚是一種苯醚類昆蟲生長調節劑,是保幼激素類型的殼多糖合成抑制劑,具有高效、用藥量少、持效期長、對作物安全、對魚類低毒、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特點,可用于防治同翅目、纓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害蟲。它對昆蟲的抑制作用表現在影響昆蟲的蛻皮和繁殖。對蚊蠅類衛生害蟲,后期的4齡幼蟲用低劑量本品即導致化蛹階段死亡,抑制成蟲形成,還可防治甘薯粉虱及介殼蟲。蚊蠅醚還具有內吸轉移活性,可影響隱藏在葉片背面的幼蟲。但吡丙醚最大的缺點是對成蟲的防治效果不明顯。白紋伊蚊(AedesalbopictusSkuse)是登革熱和流行性異性腦膜炎等多種蟲媒病的重要傳播媒介,他分布廣,種群數量大,活動季節長,吸食人血,被認為是重要的世界性半居家型的衛生害蟲。目前,白紋伊蚊的防治還是以化學防治為主,許多藥劑毒性偏大,對生態環境不友好。白紋伊蚊也對部分長期使用的藥劑產生中/高抗性。因此,需要利用環境友好的、作用機理獨特的新型藥劑來防治白紋伊蚊。采用農藥復配技術或混合施用技術是克服或延緩抗藥性的一個重要方法,綠僵菌素與吡丙醚的混合使用,增多了藥劑對害蟲的作用位點,延緩害蟲對藥劑抗藥性的提高;擴大了藥劑的殺蟲蟲態,不僅對白紋伊蚊的卵、幼蟲具有長期的殺滅功效,而且能夠快速的殺滅成蟲,控制蟲口密度。因此,篩選綠僵菌素和吡丙醚最佳的混配比例,將具有重要意義。本發明是國際上首次將綠僵菌素應用于防治白紋伊蚊,也是首次開發綠僵菌素與吡丙醚的復配殺蟲劑。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昆蟲激素類農藥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新型高效殺蟲組合物,綠僵菌素·吡丙醚殺蟲組合物的應用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農藥殘留,延緩害蟲抗性、減少農藥使用量,增加殺蟲蟲態。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將綠僵菌素·吡丙醚殺蟲組合物應用于防治蚊、蠅的用途。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發明的一種殺蟲組合物,含有綠僵菌素和吡丙醚,所述綠僵菌素與所述吡丙醚按如下比例混合:所述綠僵菌素與所述吡丙醚的克數比為1:(1-99),優選的綠僵菌素與所述吡丙醚的克數比為1:(1-89)。優選的,所述組合物由綠僵菌素、吡丙醚和輔劑組成。本發明農藥組合物在實際應用時,根據環境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備配制成顆粒劑、水乳劑、懸浮劑、微乳劑使用。本發明農藥組合物使用的輔助成分包括溶劑、乳化劑、潤濕劑、分散劑、共乳劑、穩定劑、增稠劑、PH調節劑、成膜劑、填料劑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發揮藥效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試驗確定。本發明所描述的產物可以成品制劑的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施藥方式:顆粒劑可以撒施、溝施、穴施等的一種進行,水乳劑、懸浮劑、微乳劑采用噴霧的方式進行。所述綠僵菌素為含綠僵菌素A、B、C、D、E的純凈物或混合物,所述吡丙醚為含吡丙醚的純凈物或混合物。本發明農藥組合物可應用在防治衛生害蟲,優選防治蚊蟲。施藥量根據蟲種、蟲口密度、蟲齡和蟲態等條件不同經簡單試驗確定。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本發明的殺蟲組合物中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與單劑農藥相比,殺蟲毒力明顯提高;2.農藥的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減少;3.本發明是綠僵菌素首次用于防治衛生害蟲,復配使用減少了綠僵菌素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4.將兩種作用機制完全不同的農藥成分進行復配,增加了靶位點,使昆蟲不易產生抗藥性;5.復配后的組合物不僅對害蟲的卵、幼蟲、蛹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能有效殺滅成蟲,控制蟲口密度。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指重量百分比,所述綠僵菌素均指有效量,所述吡丙醚的量均為有效量,實際配制時根據所用原藥含量進行折算,偏差的量通過填料加入量進行調節。實施例1:綠僵菌素與吡丙醚對白紋伊蚊聯合毒力的測定試驗試劑:綠僵菌素原粉(華南農業大學)、吡丙醚原藥(上海生農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試驗對象:白紋伊蚊2-3齡幼蟲(AedesalbopictusSkuse)試驗方法:按照WHO幼蟲浸液法。試驗統一采用500ml燒杯為試驗容器,通過預實驗選出合適濃度梯度范圍,在合適濃度范圍內設置5個濃度梯度,藥劑濃度以脫氯自來水分別配制,并以脫氯自來水為空白對照。每杯放入三日齡幼蚊50條,將所有處理,均置于25℃的恒溫箱,光照周期為12:12;相對濕度為60±5%。5天后,觀察記錄死亡幼蚊數,重復3次,根據調查數據,計算各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參照NY/T1154.1-2006采用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若對照死亡率<5%,不校正;對照死亡率在5%-20%之間,進行校正;對照死亡率>20%,試驗需重做。以藥劑濃度(mg/L)的對數值為自變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機率值為因變量y,分別建立毒力回歸方程式,采用spss軟件計算單劑及各配比混劑的LC50、95%置信限及其混劑共毒系數,比較增效情況。按照NY/T11547.7-2006殺蟲劑聯合作用劃分標準:共毒系數(CTC值)≥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值)≤120表現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CTC值)<80表現為相加作用。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50,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的活性。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ATI-混劑實測毒力指數;S-標準殺蟲劑的LC50,單位為毫克每升;M-混劑的LC50,單位為毫克每升。TTI=TIA×PA+TIB×PB式中:T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IA—A藥劑毒力指數;PA—A藥劑在混劑中的百分含量,單位為百分率;TIB—B藥劑毒力指數;PB—B藥劑在混劑中的百分含量,單位為百分率。式中:CTC—共毒系數;AT—混劑實測毒力指數;T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復配劑的共毒系數(CTC):表1為本發明的含不同比例的綠僵菌素(A)和吡丙醚(B)的殺蟲組合物的不同供試藥劑的活性(LC50)、共毒系數(CTC)的檢測結果。由表1結果可以看出,綠僵菌素(A)與吡丙醚(B)的質量比為1:(1-89)均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綠僵菌素:吡丙醚(質量比)=1:59增效效果最明顯,綠僵菌素:吡丙醚(質量比)=1:99表現出相加作用。表1綠僵菌素·吡丙醚對白紋伊蚊聯合毒力的測定A:綠僵菌素B:吡丙醚實施例2:綠僵菌素·吡丙醚顆粒劑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將上述配方按比例進行粉碎,投入攪拌器中攪拌均勻后加入造粒盤中加水進行造粒,將造好的顆粒用燥箱干燥處理,冷卻,過篩,包裝制得6%綠僵菌素·吡丙醚顆粒劑。實施例3:綠僵菌素·吡丙醚水乳劑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將所述綠僵菌素、所述吡丙醚、甲醇、二甲苯溶劑、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攪拌均勻,待完全溶解后加入烷基聚乙二醇醚、木質素磺酸鹽、異丁醇、黃原膠、叔丁基對羥基茴香醚、乙二醇、去離子水,高剪切1小時,得到水乳劑殺蟲組合物,灌裝。實施例4:綠僵菌素·吡丙醚懸浮劑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將所述吡丙醚、綠僵菌素、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鹽、苯乙烯苯酚烷基酚銨鹽、脂肪酸烷基、有機硅、硅酸鎂鋁、苯甲酸鈉、50%泡敵和去離子水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攪拌均勻,進入砂磨機進行砂磨,砂磨至90%粒徑小于5微米后進入高剪切分散釜。將黃原膠用乙二醇浸泡至黃原膠完全溶解后加入高剪切分散釜,與砂磨后的物料,剩余50%泡敵一起高剪30分鐘。取料檢測,合格后灌裝。實施例5:綠僵菌素·吡丙醚微乳劑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將計量好的所述綠僵菌素、吡丙醚、甲醇、環己酮、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苯乙烯苯酚烷基酚銨鹽、乙二醇用泵送到調配釜充分混合、混合成均勻透明的油相后,在攪拌下慢慢加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狀液,再經攪拌加熱,使之轉化成水包油型乳狀液,冷卻至室溫后過濾,經檢測合格后用泵送至成品貯罐,合格的物料進入自動包裝機,灌裝后即得殺蟲組合物。實施例6:室外應用試驗1:本研究試驗組共設計綠僵菌素、吡丙醚、綠僵菌素·吡丙醚組合物(1:60)3個處理,每處理選用2.5×10-2毫克/升為有效成分濃度。選用統一規格,容積>10升的塑料桶12個,分別用于試驗組與對照組。將桶置于室外有樹蔭的草地,晚上及與雨水天加蓋,每桶加入蚊蟲孳生地污水10升,在水體表層放置觀察幼蚊的“網筐”,網筐直徑10厘米,深5厘米,并用鐵絲鉤懸掛于桶的上沿,網內放置2到3日齡的淡色庫蚊幼蚊50條,并投放少許、等量飼料。對照與每處理均三個桶,即重復三次,其中對照組為不加任何藥劑的污水。幼蚊數量補充及死亡情況調查:為觀察待測藥物的持效時間,于施藥后每周向網筐內補加幼蚊數到50條,同時補水到10升。自幼蚊放入桶中第二天開始調查,之后每周定時調查一次,觀察記錄幼蚊、蛹的死亡數、完成羽化的蛹皮數。采用EXCLE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其中對照組幼蚊死亡率>20%時則視為無效。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幼蚊數-對照死亡幼蚊數)/供試幼蚊數羽化率=觀察期內成蚊數/觀察的幼蚊總數×100%死亡率=觀察期內死亡幼蚊、蛹與未脫離蛹皮的成蚊數/觀察的幼蚊總數×100%。表2室外試驗中藥劑對白紋伊蚊幼蟲的藥效室外應用結果(表2)本發明的殺蟲組合物對白紋伊蚊的幼蟲有較高的防效,藥后2天的死亡率從達到57.33%,藥后9天,全部幼蟲死亡,藥效明顯高于單劑的處理,體現出優異的速效性。藥后37天,羽化率僅達到3%,因此,本發明的殺蟲組合物能夠有效控制白紋伊蚊的蟲口密度。實施例7:室外應用試驗2:試驗現場位于華南農業大學一樹林內,面積約2000m2,另選一個與試驗區條件相似且相對獨立的場所作為對照區(不施藥),進行同步試驗。將裝有30只白紋伊蚊的掛籠掛在選定的區域內(試驗區9籠,對照區3籠),掛籠距地面0.5-2m,距噴藥點10m,施藥人員沿著試驗區上風向的邊緣,勻速向試驗區施藥。1h后,將所有試蟲帶回實驗室正常飼養,觀察24h死亡數。用Abbott公式計算校正死亡率。表3藥劑在室外防治白紋伊蚊成蚊的效果藥劑噴藥量ai·mg/m224h蚊蟲死亡率%對照區蚊蟲死亡率%綠僵菌素·吡丙醚0.1100.00綠僵菌素0.1100.00吡丙醚0.43.70室外應用結果(表3)表明該發明組合物綠僵菌素·吡丙醚以0.1ai·mg/m2的使用劑量24h對白紋伊蚊成蟲的防效為100%,明顯高于吡丙醚單劑0.4ai·mg/m2劑量的防效,與綠僵菌素單劑相同劑量的防效相當。但是綠僵菌素的成本居高,復配后相同防效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最后所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曲麻莱县| 焦作市| 咸宁市| 虹口区| 河津市| 华亭县| 仁布县| 施甸县| 阿拉善右旗| 长沙县| 西乌| 湖口县| 都兰县| 望都县| 娄底市| 杭锦后旗| 乌什县| 上犹县| 南丹县| 环江| 兴隆县| 安庆市| 安顺市| 台北县| 克东县| 孟津县| 武穴市| 北流市| 肃南| 托里县| 大化| 塘沽区| 昆山市| 黄山市| 汪清县| 兰溪市| 长葛市| 六安市| 乌拉特中旗|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