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藥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為活性成分的小麥田除草組合物。
背景技術: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草害面積也大。目前,化學防治仍然是農田草害綜合治理中最為主要的手段。然而長期連續(xù)高劑量地施用單一的化學除草劑,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對作物產生藥害以及雜草易產生抗藥性等問題。同時,由于田間雜草發(fā)生時草相復雜、種類繁多,如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等雜草混合發(fā)生,單一品種的使用已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均會表現出某一方面的缺陷。合理的化學除草劑復配具有擴大除草譜、提高防治效果、延長施藥適期、減少用藥量、降低藥害、減少殘留、延緩抗藥性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等諸多優(yōu)點。可見,化學除草劑復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氟氯吡啶酯(halauxifen-methyl),化學名稱:4-氨基-3-氯-6-(2-氟-4-氯-3-甲氧基苯基)-2-吡啶甲酸甲酯,結構式為:氟氯吡啶酯是由陶氏益農開發(fā)的第一個芳基吡啶甲酸酯類化合物,屬于合成生長素類除草劑,擁有獨特的作用機理,它模擬了高劑量天然植物生長激素的作用,引起特定生長素調節(jié)基因的過度刺激,干擾敏感植物的多個生長過程。氟氯吡啶酯可由植物的莖、葉及根部吸收,通過與植物體內的激素受體結合,刺激植物細胞過度分裂,阻塞傳導組織,最后導致植物營養(yǎng)耗盡而死亡。用于禾谷類作物田防除闊葉雜草,對豬殃殃、反枝莧、繁縷、寶蓋草、藜、播娘蒿、苘麻等雜草有很好的防效,但對卷莖蓼、蒼耳、麥家公、薺菜等雜草的防效不理想,對禾本科雜草無效。滅草松(bentazone),其他名稱:苯達松、排草丹、噻草平等,化學名稱:3-異丙基-1h-苯并-2,1,3-噻二嗪-4(3h)-酮2,2-二氧化物,結構式為:滅草松屬苯并噻二嗪酮類選擇性觸殺型苗后除草劑,用于苗期莖葉處理,主要通過葉片接觸起作用,經葉面滲透傳導至葉綠體內,抑制光合作用過程中的電子傳遞,施藥后2小時二氧化碳同化過程開始受抑制,到11小時全部停止,葉片萎蔫變黃,最后導致死亡,部分作物可以代謝滅草松,使之快速降解為無活性的物質,對作物安全。可以用于小麥田防除豬殃殃、蒼耳、卷莖蓼、反枝莧、麥家公等闊葉雜草,但對藜、苘麻、寶蓋草的防效稍差,對禾本科雜草無效,而且滅草松單獨使用成本高。唑啉草酯(pinoxaden),化學名稱:8-(2,6-二乙基-4-甲基苯基)-1,2,4,5-四氫-7-氧-7h-吡唑[1,2-d][1,4,5]氧二氮卓-9-基2,2-二甲基丙酸酯,結構式為:唑啉草酯屬新型苯基吡唑啉類內吸傳導型除草劑,是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劑,藥物可被雜草葉片吸收,然后傳導至分生組織,抑制分裂細胞的脂類合成,使細胞生長分裂停止,細胞膜等含脂結構被破壞,最終導致雜草死亡,藥物在土壤中降解快,對后茬作物無影響。主要用于防除麥田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對闊葉雜草無效。單獨使用上述任意一種除草劑不僅成本高,而且殺草譜有限,難以達到一次性防除多種雜草的效果。因此,人們通常將以上各種單劑分別與其他除草劑混合使用,例如:專利cn201510719753.2公開了一種含有氟氯吡啶酯和唑啉草酯的除草組合物,該組合物對部分闊葉雜草無效;專利cn201610378094.5公開了唑啉草酯可與滅草松復配用于水稻田除草,該組合物需要加入安全劑來達到對水稻安全的目的;專利cn201410820339.6和cn201410821092.x公開了氟氯吡啶酯和唑啉草酯分別與唑草酮和吡草醚復配的三元除草組合物,尚未發(fā)現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復配的報道。為了彌補以上各單劑及已報道復配制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人做了深入研究,在大量的室內配方篩選和田間藥效試驗的基礎上意外發(fā)現,將不同作用機理的氟氯吡啶酯與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在一定配比范圍內復配,既可以彌補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三種除草劑殺草譜窄的缺陷,又可以解決滅草松成本高的問題。解決了除草劑單用在殺草譜、防效和安全性上存在的局限性,達到了擴大殺草譜、提高防效、提高安全性的目的。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尋求一種新型麥田除草劑組合物,以彌補麥田常用除草劑的不足,為麥田提供一種切實可用的除草劑。該組合物既具有活性高、用量少、成本低的優(yōu)點,又具有殺草譜廣、安全性好、增效作用明顯的特點。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小麥田除草劑組合物,含有a、b和c三種活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a為氟氯吡啶酯,活性成分b為滅草松,活性成分c為唑啉草酯。具體的,所述除草劑組合物中活性成分a、b和c的重量比為:(0.5-8):(47.5-760):(4-64),優(yōu)選為:(0.75-6):(70-570):(6-48),進一步優(yōu)選為:(1-4):(95-380):(8-32),更進一步優(yōu)選為:(1.5-3):(140-280):(12-24),最佳重量比為:2:190:16。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含上述組合物的制劑,所述制劑中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10-85%。根據不同的使用需要或施用環(huán)境,本發(fā)明所述除草劑組合物可以制備成農業(yè)上允許的任意劑型,作為優(yōu)選本發(fā)明除草劑組合物可以制備成乳油、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等劑型。對于乳油,可用助劑包括:乳化劑選自農乳700#、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農乳2201#、失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農乳1601#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溶劑選自甲苯、二甲苯、甲醇、油酸甲酯、丙酮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對于懸浮劑,可用助劑包括: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tersperse242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潤濕劑選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鹽、萘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增稠劑選自黃原膠、羧甲基纖維素、聚丙烯酸鈉、膨潤土、硅酸鎂鋁等中的一種或多種;防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等中的一種或多種;防腐劑選自山梨酸、苯甲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消泡劑可以是有機硅類消泡劑;適量去離子水。對于可分散油懸浮劑,可用助劑包括:分散劑選自甲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潤濕劑選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萘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多種;乳化劑選自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農乳700#、農乳2201#、失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增稠劑選自膨潤土、聚乙烯醇、黃原膠、硅酸鎂鋁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消泡劑可以是有機硅類;助溶劑選自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亞砜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分散介質選自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油酸甲酯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對于可濕性粉劑,可用助劑包括:分散劑選自木質素磺酸鹽、聚羧酸鹽、烷基萘磺酸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潤濕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仲烷基硫酸鈉、萘磺酸鹽、脂肪醇硫酸鹽或烷基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多種;載體選自高嶺土、硅藻土、凹凸棒土、膨潤土或白炭黑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對于水分散粒劑,可用助劑包括: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潤濕劑選自萘磺酸鹽、脂肪醇硫酸鹽、十二烷基苯磺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鈉、烷基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崩解劑選自硫酸銨、尿素、玉米淀粉及其衍生物、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或海藻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多種;黏結劑選自羥乙基纖維素、可溶性淀粉、聚乙二醇、甲基纖維素、糊精、果糖或聚乙烯醇等中的一種或多種;載體選自白炭黑、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輕質碳酸鈣、石膏、凹凸棒土、尿素或蔗糖等中的一種或多種。上述助劑中所述的鹽類如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等為鈉鹽或鈣鹽。本發(fā)明提供的除草劑組合物主要用于小麥田防除雜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除草組合物采用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復配,三種活性成分在一定配比范圍內復配表現出極好的協同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組合物較單劑顯著提高了除草效果,從而降低了使用劑量,在減少農民用藥成本的同時,降低了農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2、本發(fā)明除草組合物擴大了殺草譜,使得一種藥劑能同時防治多種雜草,提供了一種極其方便有效的防治手段,對小麥田主要雜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3、本發(fā)明除草組合物采用三種不同的作用機理殺滅雜草,藥劑不同作用特性使得三種活性成分之間產生極強的優(yōu)勢互補,能有效延緩單劑抗性的發(fā)生與發(fā)展。4、本發(fā)明除草組合物對作物安全,可以在不傷害小麥的前提下殺滅小麥田主要雜草。【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fā)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絕非僅限于此。以下所述為本發(fā)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描述本發(fā)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制劑實施例1:34%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乳油稱取0.1%氟氯吡啶酯、32%滅草松、1.9%唑啉草酯、10%農乳2201#、二甲苯補足至100%,先用部分二甲苯將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溶解完全,再將其余助劑依次加入,最后用二甲苯補足至100%,混合成均勻油相,得34%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乳油。制劑實施例2:27%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乳油稱取0.1%氟氯吡啶酯、24%滅草松、2.9%唑啉草酯、3%農乳700#、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丙酮補足至100%,先用部分丙酮將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溶解完全,再將其余助劑依次加入,最后用丙酮補足至100%,混合成均勻油相,得27%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乳油。制劑實施例3:36%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懸浮劑稱取1%氟氯吡啶酯、30%滅草松、5%唑啉草酯、4%聚羧酸鈉、2%烷基硫酸鈉、2%聚丙烯酸鈉、0.5%乙二醇、0.5%苯甲酸鈉、0.1%有機硅消泡劑、去離子水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粉碎、調和,得36%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懸浮劑。制劑實施例4:41%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懸浮劑稱取4%氟氯吡啶酯、30%滅草松、7%唑啉草酯、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萘磺酸鈉、2%羧甲基纖維素、1%尿素、0.5%山梨酸、0.1%有機硅消泡劑、去離子水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粉碎、調和,得41%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懸浮劑。制劑實施例5:18%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分散油懸浮劑稱取1%氟氯吡啶酯、6%滅草松、11%唑啉草酯、1.5%聚羧酸鈉、7%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烷基硫酸鈉、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硅酸鎂鋁、0.1%有機硅類消泡劑、3%甲苯、玉米油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先經高速剪切分散,再進行砂磨,得18%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分散油懸浮劑。制劑實施例6:30%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分散油懸浮劑稱取2%氟氯吡啶酯、20%滅草松、8%唑啉草酯、7%烷基萘磺酸鈉、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農乳2201#、0.2%聚乙烯醇、0.05%有機硅類消泡劑、大豆油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先經高速剪切分散,再進行砂磨,得30%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分散油懸浮劑。制劑實施例7: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稱取0.3%氟氯吡啶酯、32%滅草松、2.7%唑啉草酯、3%木質素磺酸鈉、2%仲烷基硫酸鈉、膨潤土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經前混合、氣流粉碎、后混合,得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8:70%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稱取1%氟氯吡啶酯、64%滅草松、5%唑啉草酯、5%聚羧酸鈉、3%十二烷基硫酸鈉、高嶺土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經前混合、氣流粉碎、后混合,得70%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9:24%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水分散粒劑稱取0.2%氟氯吡啶酯、12.8%滅草松、11%唑啉草酯、8%木質素磺酸鈉、5%萘磺酸鈉、3%硫酸銨、0.5%甲基纖維素、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經前混合、氣流粉碎、后混合、加水捏合、造粒、篩分,得24%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水分散粒劑。制劑實施例10:4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水分散粒劑稱取3%氟氯吡啶酯、22%滅草松、20%唑啉草酯、6%烷基萘磺酸鈉、2%十二烷基硫酸鈉、2%玉米淀粉、1%羥乙基纖維素、凹凸棒土補足至100%,混合均勻后,經前混合、氣流粉碎、后混合、加水捏合、造粒、篩分,得4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水分散粒劑。生測實施例1: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復配聯合作用測定及除草活性測定試驗為了防除農業(yè)生產上的小麥田雜草,發(fā)明人進行了氟氯吡啶酯、滅草松與唑啉草酯相互復配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室內盆栽法進行莖葉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t1155.7-2006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除草劑》第7部分:混配的聯合作用測定中教導的colby法。1、供試藥劑93%氟氯吡啶酯原藥97%滅草松原藥95%唑啉草酯原藥2、供試雜草苘麻、麥家公、野燕麥供試雜草的培養(yǎng)采用盆栽培養(yǎng)法,用11×12cm塑料盆,擺放于淺水槽中,將在未使用過除草劑的農田中采回的土壤風干,過篩后裝盆,盆內干土定量4/5處,土壤ph值7.0,有機質含量1.2%。用盆缽底部滲灌方式使土壤完全濕潤后,將預處理的供試雜草種子定量撒播于土壤表面,根據種子大小覆土0.5cm-1.0cm,室內溫度28-32℃/18-25℃(d/n),相對濕度75%±15%。培養(yǎng)過程中采用盆底部滲灌方式補水,保持土壤充分濕潤。待雜草出苗后將雜草各定為10株。3、試驗設計試驗共設41個處理,其中氟氯吡啶酯設0.5、1、2、4、8ga.i./hm25個劑量處理,滅草松設47.5、95、190、380、760ga.i./hm25個劑量處理,唑啉草酯設4、8、16、32、64ga.i./hm25個劑量處理,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三者混用分設0.5+47.5+4、0.5+95+8、0.5+190+16、0.5+380+32、0.5+760+64、1+47.5+8、1+95+16、1+190+32、1+380+64、1+760+4、2+47.5+16、2+95+32、2+190+64、2+380+4、2+760+8、4+47.5+32、4+95+64、4+190+4、4+380+8、4+760+16、8+47.5+64、8+95+4、8+190+8、8+380+16、8+760+32ga.i./hm225個劑量配比處理,另設一個助劑對照,共計41個處理,重復4次。4、試驗方法待雜草2-5葉期時置于噴霧塔內噴藥(ass-4型農藥噴灑系統,dg8003噴頭,噴霧壓力2.75mpa,噴液量30kg/畝),自然風干后置于溫室內培養(yǎng)觀察。5、雜草調查與分析方法施藥后,定期觀察雜草的生長狀態(tài)、中毒癥狀和藥害程度,記錄藥害癥狀,藥后21天稱量地上部分鮮重,計算雜草存活率e,并采用colby法評價混用藥劑的作用類型,進一步探討配比的合理性。e=處理區(qū)雜草鮮重×100/對照區(qū)雜草鮮重…………………………(1)colby法計算公式:x——用量為p時除草劑a的雜草存活率;y——用量為q時除草劑b的雜草存活率;z——用量為w時除草劑c的雜草存活率;e0——用量為(p+q+w)時除草劑(a+b+c)的理論雜草存活率;e0-e>10%為增效作用;e0-e<-10%為拮抗作用;e0-e值介于±10%為相加作用。6、結果與分析見表1-3表1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混配對苘麻的實測存活率和理論存活率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混用對苘麻的聯合毒力:氟氯吡啶酯對苘麻的防效好,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對苘麻的防效稍差,隨著氟氯吡啶酯用量的增加,混用后對苘麻的防效提高。表2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混配對麥家公的實測存活率和理論存活率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混用對麥家公的聯合毒力:滅草松對麥家公的防效好,氟氯吡啶酯和唑啉草酯對麥家公的防效差,隨著滅草松用量的增加,混用后對麥家公的防效提高。表3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混配對野燕麥的實測存活率和理論存活率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混用對野燕麥的聯合毒力:唑啉草酯對野燕麥的防效好,氟氯吡啶酯和滅草松對野燕麥無效果,隨著唑啉草酯用量的增加,混用后對野燕麥的防效提高。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在重量比(0.5-8):(47.5-760):(4-64)的范圍內混用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擴大了殺草譜,達到了同時防除小麥田主要雜草的目的。生測實施例2: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復配對小麥的安全性試驗為了研究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相互復配的安全性,發(fā)明人做了以下試驗,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t1155.8-2007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除草劑》第8部分:作物的安全性試驗莖葉噴霧法。1、供試藥劑93%氟氯吡啶酯原藥97%滅草松原藥95%唑啉草酯原藥2、供試作物小麥供試作物的培養(yǎng)采用溫室盆栽法,用11×12cm塑料盆,擺放于淺水槽中,將在未使用過除草劑的農田中采回的土壤風干,過篩后裝盆,盆內干土定量4/5處,土壤ph值7.0,有機質含量1.2%。從頂部澆水使土壤完全濕潤后,將小麥種子定量撒播于土壤表面,根據種子大小覆土0.5cm-2.0cm,室內溫度28-32℃/18-25℃(d/n),相對濕度75%±15%。培養(yǎng)過程中采用盆缽底部滲灌方式補水,保持土壤充分濕潤。待小麥出苗后,將小麥定為10株。3、供試雜草藜、苘麻、麥家公、卷莖蓼、雀麥、看麥娘供試雜草的培養(yǎng)采用溫室盆栽法,用11×12cm塑料盆,擺放于淺水槽中,將在未使用過除草劑的農田中采回的土壤風干,過篩后裝盆,盆內干土定量4/5處,土壤ph值7.0,有機質含量1.2%。用盆缽底部滲灌方式使土壤完全濕潤后,將預處理的供試雜草種子定量撒播于土壤表面,根據種子大小覆土0.5cm-1.0cm,室內溫度28-32℃/18-25℃(d/n),相對濕度75%±15%。培養(yǎng)過程中采用盆缽底部滲灌方式補水,保持土壤充分濕潤。待雜草出苗后將雜草各定為10株。4、試驗設計試驗共設41個處理,其中氟氯吡啶酯設2、4、8、16、32ga.i./hm25個劑量處理,滅草松設190、380、760、1520、3040ga.i./hm25個劑量處理,唑啉草酯設16、32、64、128、256ga.i./hm25個劑量處理,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三者混用分設0.5+47.5+4、0.5+95+8、0.5+190+16、0.5+380+32、0.5+760+64、1+47.5+8、1+95+16、1+190+32、1+380+64、1+760+4、2+47.5+16、2+95+32、2+190+64、2+380+4、2+760+8、4+47.5+32、4+95+64、4+190+4、4+380+8、4+760+16、8+47.5+64、8+95+4、8+190+8、8+380+16、8+760+32ga.i./hm225個劑量配比處理,另設一個助劑對照,共計41個處理,重復4次。5、試驗方法待小麥3-5葉期、雜草2-5葉期時置噴霧塔內噴藥(ass-4型農藥噴灑系統,dg8003噴頭,噴霧壓力2.75mpa,噴液量30kg/畝),自然風干后置于溫室內培養(yǎng)觀察。6、作物調查施藥后,調查各處理小麥有無藥害癥狀,若有則詳細記錄藥害癥狀、等級,藥后21天測量各處理小麥鮮重,計算鮮重抑制率,以明確試驗藥劑對小麥的安全性。表4藥害評價指標藥害分級藥害程度(%)結果描述00安全,無藥害11-10無明顯藥害211-30輕微藥害331-50中度藥害4>50嚴重藥害7、雜草調查施藥后定期目測觀察雜草的生長狀態(tài)、中毒癥狀和藥害程度,記錄藥害癥狀。藥后21天采用生長抑制法計算各處理的鮮重防效。生長抑制法計算公式:式中:e—鮮重防效,單位為百分率(%);t0—對照雜草地上部分鮮重,單位為克;t1—處理雜草地上部分鮮重,單位為克。8、結果與分析:表5各處理對雜草的防效和對小麥的藥害分級通過表5可以看出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混劑與單劑相比,在重量比(0.5-8):(47.5-760):(4-64)范圍內,對小麥田常見雜草的防效以及對小麥的安全性均高于單劑,對小麥安全。綜上所述,氟氯吡啶酯與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在一定范圍內復配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對作物安全,復配制劑不僅為小麥田提供了一種安全、實用的除草劑,而且大大降低了企業(yè)和農戶的成本。生測實施例3:防除小麥田雜草田間藥效試驗ⅰ:1、試驗處理試驗設12個處理,4次重復,共48個處理小區(qū),每處理小區(qū)面積20平方米,隨機區(qū)組排列。(1)-(9)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為供試藥劑,(10)-(12)10%氟氯吡啶酯水分散粒劑、40%滅草松水劑、5%唑啉草酯乳油為對照藥劑。每畝兌水30公斤,采用552丙型噴霧器(0.7mm孔徑)均勻噴霧。田間主要雜草有苘麻、麥家公、卷莖蓼、硬草、野燕麥、看麥娘等。2、試驗項目及方法(1)安全性:施藥后,調查小麥的生長發(fā)育情況,評價供試藥劑對小麥的安全性。(2)除草效果:每小區(qū)隨機取4點,每點調查1/4平方米,施藥后30天調查雜草防除效果,分別記錄雜草種類和株數,計算雜草株防效。(3)試驗結果安全性:施藥后調查,(1)-(9)藥劑處理區(qū)小麥株高、葉色與空白對照區(qū)基本一致,而(10)-(12)處理區(qū)小麥表現出葉片失綠、植株生長受抑制,麥苗高矮不齊等藥害癥狀,表明供試藥劑(1)-(9)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均對小麥安全。除草效果,見表6:表6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對小麥田雜草的防除效果注:(1)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0.5:47.5:64)(2)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0.75:70:48)(3)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1:95:32)(4)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1.5:140:24)(5)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6)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3:280:12)(7)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4:380:8)(8)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6:570:6)(9)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8:760:4)(10)10%氟氯吡啶酯水分散粒劑(11)40%滅草松水劑(12)5%唑啉草酯乳油(13)空白對照由表6可知,不同配比的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對常見雜草株防效在87.57%-98.06%之間,均優(yōu)于對照藥劑10%氟氯吡啶酯水分散粒劑、40%滅草松水劑和5%唑啉草酯乳油(雜草株防效分別為30.60%、42.54%和56.08%)。其中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重量比為(0.5-8):(47.5-760):(4-64)時對小麥田常見雜草有明顯防效,雜草株防效都在87%以上;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重量比為(0.75-6):(70-570):(6-48)時對小麥田常見雜草防效較好,雜草株防效都在90%以上;而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重量比為2:190:16時防效更是高達98.06%。由此說明,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在重量比(0.5-8):(47.5-760):(4-64)范圍內復配,對小麥田常見雜草都有防效,并且此除草劑組合物對小麥安全。防除小麥田雜草田間藥效試驗ⅱ:1、試驗處理(1)16%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350g/畝(2)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160g/畝(3)80%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70g/畝試驗設3個處理,4次重復,共12個處理小區(qū),每處理小區(qū)面積20平方米,隨機區(qū)組排列。(1)-(3)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為供試藥劑,每畝兌水30公斤,采用552丙型噴霧器(0.7mm孔徑)均勻噴霧。田間主要雜草有苘麻、麥家公、卷莖蓼、硬草、野燕麥、看麥娘等。2、試驗項目及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區(qū)隨機取4點,每點調查1/4平方米,施藥后30天調查雜草防除效果,分別記錄雜草種類和株數,計算雜草株防效。3、試驗結果:除草效果見表7表7藥后30天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對各種雜草的防除效果注:(1)16%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2)35%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3)80%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2:190:16)由表7可知,當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的重量比為2:190:16時,不同含量的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唑啉草酯可濕性粉劑對常見雜草株防效均在97%以上,表明氟氯吡啶酯、滅草松和唑啉草酯重量比為最佳比例時,不同活性成分含量的除草劑組合物對小麥田雜草均有顯著的防效。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組分合理,防效優(yōu)于各組分單獨施用時的活性,對小麥田雜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擴大了雜草防治譜,延緩了雜草抗藥性的產生,對作物安全,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