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播種機開溝施肥器,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農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同的營養元素來促進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量是不同的,氮磷鉀是植物需要的大量元素,另外鐵、鈣、鎂、硫、硼等也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但是植物生存環境中的營養元素往往不能滿足其需求,尤其是氮磷鉀的需求,所以就需要通過額外施肥來補充植物的營養元素。
農業用施肥是將化肥直接施入農作物根部以下的土壤,可根據農作物的不同需要調節施肥量大小和施肥深度。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耕作設備越來越普及,自動施肥已逐漸取代人工施肥。但是,現有施肥設備大多是整體結構,功能單一且不能實現功能組合,施肥質量不穩定,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且現有的機械施肥方式大多采用圓盤式開溝施肥方式,這樣的施肥方式肥放不到作物所需部位,同時化肥利用率不高,易造成土壤板結等現象,這種施肥效果不理想,經常出現播種后仍需人工進行檢查,重復施肥,這樣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采用現有施肥機械施肥方式施灑在農作物根部以下土壤的化肥利用率低,施肥效果差的問題,進而提供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包括支架,支架的前側和后側分別固定連接有開溝器和施肥器,所述的開溝器包括犁頭和燕尾形開溝刀具,所述的燕尾形開溝刀具焊接在犁頭下部,所述的施肥器包括施肥連接管和施肥導向箱,所述的施肥管與施肥導向箱連通安裝,所述的施肥導向箱內部設置有第一施肥管和第二施肥管,第一施肥管和第二施肥管匯流形成的管口大小與施肥連接管相適應。
優選的:所述的施肥導向箱下端設置有第一施肥部和第二施肥部,所述的第一施肥部和第二施肥部形成階梯式施肥結構,所述的第一施肥管的第一施肥出口端安裝布置在第一施肥部處,所述的第二施肥管的第二施肥出口端安裝布置在第二施肥部處。
優選的:所述的第二施肥部的底面設置有擋肥塊,所述的擋肥塊靠近第二施肥出口端安裝,擋肥塊能夠將第二施肥出口端排出的肥料阻擋形成扇面狀分布。
優選的:所述的施肥導向箱下端設置的第一施肥部和第二施肥部水平高度差為8cm-12cm。
優選的:所述的施肥導向箱內第一施肥管和第二施肥管匯流形成的管口大小與施肥連接管相適應,其中第一施肥管的橫截面積占據施肥連接管的橫截面積的2/3,第二施肥管的橫截面積占據施肥連接管的橫截面積的1/3。
優選的:所述的施肥導向箱后端設置有導向培土裝置,導向培土裝置是扇形鋼板彎制而成,導向培土裝置的頂端交接在施肥導向箱上,導向培土裝置的中部通過牽引裝置與施肥導向箱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犁頭的前傾角A的角度范圍為45-50°。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在施肥導向箱的結構上進行了有效改進,使得施肥器實現不同深度的分層施肥,并通過開溝器的配合,實現了土壤放寒的需求,達到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減少了勞動成本。本發明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便的特點,使用施肥器施肥可以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達到省肥、省力、省時、省錢的好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的主視圖;
圖中1-支架,2-開溝器,3-犁頭,4-燕尾形開溝刀具,5-施肥連接管,6-施肥導向箱,7-第一施肥管,8-第二施肥管,9-導向培土裝置,10-牽引裝置,11-犁頭,61-第一施肥部,62-第二施肥部,621-擋肥塊,71-第一施肥出口端,81-第二施肥出口端。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包括支架1,支架的前側和后側分別固定連接有開溝器2和施肥器3,所述的開溝器2包括犁頭11和燕尾形開溝刀具4,所述的燕尾形開溝刀具4焊接在犁頭11下部,所述的施肥器3包括施肥連接管5和施肥導向箱6,所述的施肥管5與施肥導向箱6連通安裝,所述的施肥導向箱6內部設置有第一施肥管7和第二施肥管8,第一施肥管7和第二施肥管8匯流形成的管口大小與施肥連接管5相適應。如此設置,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通過支架1安裝于農業作業機械上,所述的犁頭11的正面設置有開溝刃,開溝刃能夠有效將土壤中的硬質土塊破碎或有效將硬質物撞開,這樣在施肥開溝時,確保了開溝的直線度和整個施肥開溝裝置的使用穩定性,同時設置在犁頭底端的燕尾形開溝刀具4能夠將土壤內部的板結狀土壤分離,進而有效將土壤內部的寒氣釋放(土壤中的寒氣是冬季留存在土壤或土塊中寒氣,這種寒氣由于在冬季轉換到春季初期不能夠有效釋放,依然留存在土壤內部),以便于種子的生長;犁頭的前傾角A的角度范圍為45-50°之間,能夠提高開溝分層施肥器對土壤開溝的切向用力,確保開溝作業順利進行。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所述的施肥導向箱6下端設置有第一施肥部61和第二施肥部62,所述的第一施肥部61和第二施肥部62形成階梯式施肥結構,所述的第一施肥管7的第一施肥出口端71安裝布置在第一施肥部61處,所述的第二施肥管8的第二施肥出口端81安裝布置在第二施肥部62處。如此設置,自施肥導向箱6排出的肥料分別進入第一施肥管7和第二施肥管8,而第一施肥部61和第二施肥部62形成階梯式施肥結構,使用時將施肥導向箱6通過施肥連接管5與供肥料倉連通,排出的肥料能夠形成分層施加,滿足了作物不同生長期間的肥料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所述的施肥導向箱6下端設置的第一施肥部61和第二施肥部62水平高度差為8cm-12cm。如此設置,第一施肥部61和第二施肥部62的水平高度差在8-12cm,在這個區間的分層能夠使得作物在生長最佳作息時,有效補給肥料,使得作物能夠茁壯成長,且結出的果實飽滿。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所述的施肥導向箱6內第一施肥管7和第二施肥管8匯流形成的管口大小與施肥連接管5相適應,其中第一施肥管7的橫截面積占據施肥連接管5的橫截面積的2/3,第二施肥管8的橫截面積占據施肥連接管5的橫截面積的1/3;所述的第二施肥部62的底面設置有擋肥塊621,所述的擋肥塊621靠近第二施肥出口端81安裝,擋肥塊62能夠將第二施肥出口端81排出的肥料阻擋形成扇面狀分布。如此設置,第一施肥管7使得排放到深層的肥量滿足作物的生長要求,同時在第二施肥管8排出的另一部分化肥在擋肥塊62的阻擋作用下形成扇面狀分布,這樣肥料傾灑均勻布置在上層土壤表面,這種方式的施肥最大程度的掌握了施肥量和最佳作物對稀缺元素的吸收時間,提高了科學施肥水平,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這種施肥能控制施肥量的大小,使得作物將肥料更進一步吸收,降低了化肥對土壤環境的污染,提高了作物的質量,進而增強了市場的競爭。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所述的施肥導向箱6后端設置有導向培土裝置9,導向培土裝置9是扇形鋼板彎制而成,導向培土裝置9的頂端交接在施肥導向箱6上,導向培土裝置9的中部通過牽引裝置10與施肥導向箱6連接。如此設置,導向培土裝置9在開溝和施肥作業后,將涂層培放、覆蓋整齊,使得整個開溝施肥作業一體化完成。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所述的犁頭11的前傾角A的角度范圍為45-50°。
本發明的播種機開溝分層施肥器具有體積小,操作簡便的特點,此施肥器是根據農作物的需肥的性,即農作物營養的臨界期和作物營養的最大效率期,兩層施肥而發明的,其作用,根據各種作物生長需肥特性,把化肥施在作物需肥的最佳位置,充分發揮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種地成本,降低過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疏松土壤,免耕,作物秸稈滅茬后,使用此施肥器,就可開溝進行播種施肥作業,同時在作物出苗前,放寒,蓄水保墑,施肥效果極佳,此施肥器是農作物需肥領域的重大改革,農作物使用施肥器可以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達到省肥、省力、省時、省錢的好效果。
本實施方式只是對本專利的示例性說明,并不限定它的保護范圍,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對其局部進行改變,只要沒有超出本專利的精神實質,都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