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田綜合治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針對鹽堿地的基于暗管排鹽的田間綜合治理方法,屬于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土壤鹽堿化又叫土地鹽漬化,是指土壤層中可溶性鹽含量向增高的方向發展成為鹽漬土的過程,一般將耕層(0~20cm)內可溶鹽含量大于0.1%的土壤稱為鹽漬土。一般而言,地下水位較高(旱季為55cm),地下水含鹽量也高,水中鹽分在毛細上升作用下,迅速上升到地面,從而造成鹽堿化;如果多年平均蒸發量超過多年平均降雨量,那么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帶動鹽分上升并且水去鹽留,又會加重耕層土壤鹽堿積累。
技術實現要素:
本技術: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酵速度快的分層發酵裝置。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基于暗管排鹽的田間綜合治理方法,包括:
在田間按照10m的間距挖深2m、寬2m的溝,在溝內填充高度0.2m的平均粒徑為10mm的礫石,形成礫石層;
在礫石層上方,鋪設由新鮮植物秸稈和/或新鮮茅草組成的新鮮有機物層,鋪設高度為0.3m;
在新鮮有機物層上方,鋪有一層混合有羊糞和蚯蚓糞的土壤形成有機土壤層,高度為0.3m,其中羊糞、蚯蚓糞、土壤的重量比例為2:1:10;
在有機土壤層上方,鋪設兩根平行的φ80雙壁波紋塑料暗管,雙壁波紋塑料暗管的波紋的凹面設置有微孔,在雙壁波紋塑料暗管外側包裹有一層土工布作濾料。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在降雨時,在田邊堆壘,高度為5cm,使田間土壤水分充足,節約能源,提高排鹽效率,降低成本。
本申請通過鋪設礫石層、新鮮有機物層,使得底層空隙增加,減少了含鹽量高的地下水的上升。新鮮有機物層和有機土壤層的設置,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壤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加。尤其是羊糞和蚯蚓糞的配合使用,保證提高肥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利于排鹽。而暗管的鋪設,便于在灌溉或降水時,利用暗管將鹽分排出。
本申請結合鹽堿地的特點,創新性的提供了三層土壤結構和暗管排鹽進行結合的技術方案,從而達到田間綜合治理的效果。既能夠降低土壤鹽分,又能夠提高土壤肥力,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基于暗管排鹽的田間綜合治理方法,包括:
在田間按照10m的間距挖深2m、寬2m的溝,在溝內填充高度0.2m的平均粒徑為10mm的礫石,形成礫石層;
在礫石層上方,鋪設由新鮮植物秸稈和/或新鮮茅草組成的新鮮有機物層,鋪設高度為0.3m;
在新鮮有機物層上方,鋪有一層混合有羊糞和蚯蚓糞的土壤形成有機土壤層,高度為0.3m,其中羊糞、蚯蚓糞、土壤的重量比例為2:1:10;
在有機土壤層上方,鋪設兩根平行的φ80雙壁波紋塑料暗管,雙壁波紋塑料暗管的波紋的凹面設置有微孔,在雙壁波紋塑料暗管外側包裹有一層土工布作濾料。
在降雨時,在田邊堆壘,高度為5cm,使田間土壤水分充足,節約能源,提高排鹽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