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具體涉及智能種植大棚。
背景技術:
目前的種植大棚結構緊湊,種植區域需出若干條供人行走的通道,這樣會減少種植面積,而若不留行走通道,在給種植的蔬菜或其他植物澆水或收割時,又會導致踩踏植物,及其不便,同時目前的種植大棚澆水需要人工澆水,澆水難以均勻,大棚內通風效果不好,尤其在南方的黃梅季節,大棚內更容易悶熱,影響蔬菜等植物的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種植大棚,其可以有效調節種植空間,使其全面利用大棚內地面種植面積,同時又不影響人工入內操作,澆水均勻,通風效果良好。
本發明所述的智能種植,其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控制系統、噴淋裝置、通風裝置、棚體和空間調節裝置,所述棚體包括呈矩形框架結構的支撐體以及設在所述支撐體頂部的頂棚,所述頂棚下方設有所述通風裝置和所述噴淋裝置,所述支撐體的前后側壁上分別設有入口,所述噴淋裝置、所述通風裝置和所述空間調節裝置分別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空間調節裝置包括升降氣缸、電動伸縮桿和種植盤,所述支撐體的左、右內側壁上分別豎直設有一個以上凹槽,所述凹槽內均豎直設有所述升降氣缸,所述電動伸縮桿沿左右方向橫向設置,其尾端通過連接桿與所述升降氣缸垂直連接,所述種植盤位于地面上并與所述電動伸縮桿的首端連接,所述升降氣缸通過電動伸縮桿帶動所述種植盤做升/降運動。
大棚內部的地面種植植物,其中間設有間隔區域供人員行走,當人員不進入種植大棚時,種植盤放置在間隔區域上,當需要澆水時,控制系統控制頂棚下方的噴淋裝置灑水,頂棚下方的種植區域均勻得到澆水;當人員需要進入大棚進行修剪、采摘等工作時,控制系統控制升降氣缸向上運動,其通過連接桿帶動左右方向設置的電動伸縮桿向上運動,從而使電動伸縮桿前端的種植盤向上運動離開地面,電動伸縮桿同時向其尾端收縮,種植盤移至靠近支撐體左右內側壁的位置,將地面種植區的間隔區域露出,供人員行走;升降氣缸設在凹槽內,其底部可以埋入地下,使活動端露在地面上,與種植盤位置持平;升降氣缸也可以全部位于地面上方,使連接桿橫截面呈“l”形,升降氣缸的活動端設在連接桿上端,電動伸縮桿設在其下端;也可以采用其他連接結構,只要保證升降氣缸的活動端可以帶動種植盤升起或落在地面上即可。
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體的左、右側壁均包括與地面平行設置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方豎直設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距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內側壁上豎直設有所述凹槽,每兩個相鄰的所述連接部之間通過玻璃連接。
為了增加采光,同時保證大棚的牢固性,支撐體采用透明的玻璃材料間隔連接方式,棚體的固定部和連接部可采用水泥磚塊砌成,也可以采用鋼化玻璃或其他建筑材料,固定部為支撐體的底座,與地面連接固定,連接部可以與固定部一體成型以增加棚體的穩定性,升降氣缸設在連接部的凹槽內,增加隱蔽性,保證大棚的美觀性。
進一步改進,為了使升降氣缸通過連接桿帶動種植盤上下活動更加輕便,同時減輕電動伸縮桿的承重力,在連接部內側壁上的所述凹槽兩側分別設有豎直的滑軌,所述連接桿與所述滑軌滑動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種植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呈矩形結構,其左右兩端向下傾斜,所述底盤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底板四周向上設有擋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設有支撐腿。
進一步改進,所述頂棚下方設有溫度感應器,所述溫度感應器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
為避免大棚內部溫度過高造成蔬菜悶熱死亡,溫度感應器檢測到的溫度超過設定數值,控制系統控制通風裝置工作,通風降低大棚內溫度。
進一步改進,所述噴淋裝置包括噴淋頭和水管,所述水管橫豎交錯設在所述頂棚下方,所述水管上均勻設有若干噴淋頭。
進一步改進,所述通風裝置包括風機和通風口,所述支撐體左右內側壁的上方設有所述通風口,所述風機的出風口與所述通風口連接。
本發明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充分利用大棚內種植面積,澆水均勻,通風效果好。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主視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基于圖2空間調節裝置上升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右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所述種植盤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所述種植盤俯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控制系統,2-噴淋裝置,21-噴淋頭,22-水管,3-通風裝置,31-通風口,4-棚體,40-入口,41-支撐體,411-固定部,412-連接部,413-玻璃,42-頂棚,5-空間調節裝置,51-升降氣缸,52-電動伸縮桿,53-種植盤,531-底板,5311-透水孔,532擋板,533-支撐腿,54-連接桿,55-滑軌,6-溫度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智能種植大棚,包括控制系統1、噴淋裝置2、通風裝置3、棚體4、空間調節裝置5和溫度感應器6,所述棚體4包括呈矩形框架結構的支撐體41以及設在所述支撐體41頂部的頂棚42,所述頂棚42的下方設有所述通風裝置3和所述噴淋裝置2,所述支撐體41的前后側壁上分設有入口40,所述噴淋裝置2、所述通風裝置3、所述空間調節裝置5和溫度感應器6分別與所述控制系統1電連接。
所述空間調節裝置5包括升降氣缸51、電動伸縮桿52和種植盤53,所述支撐體41的左右側壁均包括與地面平行設置的固定部411,所述固定部411的上方豎直設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距的連接部412,每兩個相鄰的連接部412之間通過玻璃413連接,所述連接部412的內側壁上豎直設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內均豎直設有所述升降氣缸51,所述電動伸縮桿52沿左右方向橫向設置,其尾端通過連接桿54與所述升降氣缸51垂直連接,所述凹槽兩側分別豎直設有滑軌55,所述連接桿54與所述滑軌55滑動連接;所述種植盤53與所述電動伸縮桿52的首端連接,所述升降氣缸51通過電動伸縮桿52帶動所述種植盤53做升/降運動。
所述種植盤53包括底板531,所述底板531呈矩形結構,其左右兩端向下傾斜,所述底板53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若干透水孔5311,所述底板531四周向上設有擋板532,所述底板531的下方設有支撐腿533。
所述噴淋裝置2包括噴淋頭21和水管22,所述水管22橫豎交錯設在所述頂棚42的下方,所述水管22上均勻設有若干噴淋頭21。
所述通風裝置3包括風機和通風口31,所述支撐體41左右內側壁的上方設有所述通風口31,所述風機的出風口與所述通風口31連接。
當需進入本發明所述的智能種植大棚中進行檢查、采摘等勞作時,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升降氣缸帶動種植盤升起,電動伸縮桿收縮帶動種植盤向棚體兩側移動,地面種植區域露出空隙供人員行走;當不需進入大棚時,控制系統控制電動伸縮桿伸展,使種植盤位于種植區域空隙的上方,升降氣缸帶動種植盤落下,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噴淋裝置給植物澆水,大棚頂板下方均勻設置的若干噴淋頭噴水,地面所有植物可均勻吸收到水分,溫度控制器隨時監測大棚內的室溫,通風裝置可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并非作為對本發明的進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各種等效變化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