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城市種植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多層種植設備。
背景技術:
雖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綠化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現有的城市種植設備中。多層種植設備,也叫做多層花盆,由于其美觀、大方,且在單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能夠種植更多的植被,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現有的多層種植設備需要人工澆灌水,由于多層種植設備的體積也比較龐大,澆水時,上層的花盆澆水特別費時費力,并且經常會出現忘記澆水或者一層重復澆水另一層不澆水的情況,導致植物生長不好。現有的多層花盆之間堆垛的方式采用直接堆垛,這樣很容易給土壤很大的壓力,導致土壤板結,多層花盆的土壤翻新更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所以現有的多層種植設備存在諸多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解決現有多層種植設備需要一層一層地進行人工澆水,澆水時,上層的花盆澆水特別費時費力,并且經常會出現忘記澆水或者一層重復澆水另一層不澆水的情況,導致植物生長不好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多層種植設備。
本發明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多層種植設備,包括至少兩個花盆,花盆上下重疊,花盆包括栽培部和設置在栽培部中央的空心圓柱,空心圓柱的內徑與外徑相差5-10cm,空心圓柱的中央為通孔,還包括設置在栽培部的用于排出栽培部中的水的空心流水柱、還包括從最上層花盆的空心圓柱頂部引入最下層花盆的栽培部底部后再引入最上層花盆的空心圓柱頂部且用于澆灌栽培部的通水管,通水管在最底層花盆的栽培部底部處設置有全自動水位控制閥。通水管包括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均與全自動水位控制閥連接,全自動水位控制閥位于在最底層花盆中。
優選地,所述空心流水柱沿空心圓柱外部邊緣設置,上層花盆中的水沿著空心圓柱內壁流下,以免泥土落到植物上,影響美觀。所述相鄰兩層的花盆中的空心水流柱在圓周方向交錯設置,避免一部分水從下層空心水流柱中直接流下。
進一步地,空心圓柱的頂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花盆邊緣的頂部的高度。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第一,避免了上次花盆直接壓到下層花盆土壤上,導致土壤板結;第二,防止泥土或者水流從空心圓柱落入;第三,使得下層花盆有更廣闊的栽培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多層種植設備還包括硬性支撐管,硬性支撐管穿過空心圓柱通水管位于硬性支撐管中,使得整個設備更加穩固,并且,對通水管起到保護作用。所述硬性支撐管的高度超過最上層花盆的空心圓柱的高度,這樣使得本智能多層種植設備方便與另一個設備通過硬性支撐管連接,也起到了進一步穩定的作用,并且硬性支撐管上還可以搭放棚布,方便實現大鵬種植。
進一步地,硬性支撐管的下方設有穩固盤,且硬性支撐管為pvc管,硬性支撐管的下方設有穩固盤,穩固盤為pvc法蘭盤,法蘭盤四周有小孔,可以用螺釘將它與底面固定,進一步起到穩定的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空心圓柱的上方還設有空心高度調節盤,上層的花盆放置在高度調節盤上。
進一步地,所述栽培部放置種植原料全為液體。
進一步地,所述栽培部放置種植原料,種植原料從下至上包括碎石層、透水布和土壤層,種植原料還包括吸水立柱,吸水立柱的頂部位于土壤層之中,吸水立柱的底部位于碎石層中。所述吸水立柱的材料為報紙和無紡布,在制作吸水立柱時,在無紡布上鋪一層報紙,然后將無紡布和報紙卷成實心柱。
進一步地,所述花盆上還設有用于給碎石層通氣的通孔,且通孔的高度大于空心流水柱頂層的高度。通氣孔為碎石層更好的通入空氣,更好的保持水的活性。通水管穿過由空心圓柱形成的通道,最底層的花盆空心圓柱上設有用于通水管伸入的通水管入口,通水管入口最低處的高度高于空心流水柱的頂部的高度,通水管分為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均與全自動水位控制閥連接,全自動水位控制閥直接放置在碎石層中。
進一步地,所述土壤層上方覆蓋一層帶孔薄膜。植物從帶孔薄膜的孔處長出。帶孔薄膜有助于給土壤保溫,讓植物生長更快,并且從土壤中蒸發的水大部分附著在帶孔薄膜上上后,被土壤層二次吸收,使得土壤層有良好通氣性的同時節約了水資源。
進一步地,所述通水管中的水來源于儲水箱。當需要給植物施肥時,直接將肥料撒入儲水箱,待到肥料溶化后,通過通水管一并澆入種植設備中,省去了單獨給植物施肥的過程。
本發明的原理如下:
通水管包括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與出水管都連接在全自動水位控制閥上,種植設備的植物剛剛種植后,碎石層中沒有水或水量很少,全自動水位控制閥處于開啟狀態,儲水箱中的水經過通水管,流入最上層的花盆,然后水經過先經過土壤層,再流向碎石層,最終在碎石層中存儲,最上層的花盆中的水位逐漸升高,升高到一定位置后,水溢到空心圓柱上的空心流水柱中,水就到到達了第二層花盆中,這樣依次類推,最終水會流到最下層的花盆的碎石層中,隨著水流的增加,最下層花盆的碎石層的水位逐漸升高,當水位漲至提前設定的最高水位,設定的最高水位需低于空心流水柱的水位,以免水從最下方的花盆的空心流水柱中溢出,流到地上,破壞干凈環境的美感,當水位升高到全自動水位控制閥閥門關閉的高度時,全自動水位控制閥閥門自動關閉,出水管停止出水。以上過程完成一次完整的澆水。全自動水位控制閥的原理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常識,在此不作過多解釋。本發明的智能多層種植設備可以運用在陽臺、樓頂、大棚等多種場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解決了現有多層種植設備需要一層一層地進行人工澆水,澆水時,上層的花盆澆水特別費時費力,并且經常會出現忘記澆水或者一層重復澆水另一層不澆水的情況,導致植物生長不好的問題。
(2)所述空心流水柱沿空心圓柱外部邊緣設置,上層花盆中的水沿著空心圓柱內壁流下,以免泥土落到植物上,影響美觀。所述相鄰兩層的花盆中的空心水流柱在圓周方向交錯設置,避免一部分水從下層空心水流柱中直接流下。
(3)空心圓柱的頂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花盆邊緣的頂部的高度。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第一,避免了上次花盆直接壓到下層花盆土壤上,導致土壤板結;第二,防止泥土或者水流從空心圓柱落入;第三,使得下層花盆有更廣闊的栽培空間。
(4)所述智能立體種植設備還包括硬性支撐管,通水管隱藏在硬性支撐管之中,大方美觀,并且,使用多個本發明的立體種植設備,彼此之間通過硬性支撐管之間連接接頭實現串聯,根據需要可在硬性支撐管上可以搭放棚布,實現保溫種植。
(5)硬性支撐管為pvc管,pvc管成本低,耐用,輕巧,很適合用來搭放棚布。穩固盤為pvc法蘭盤,pvc法蘭盤四周帶有多個小孔,穩固盤用螺釘穿過小孔的方式與底面穩固連接,保障了整多層種植設備的穩固性。
(6)所述空心圓柱的上方還設有空心高度調節盤,上層的花盆放置在高度調節盤上,相鄰花盆之間高度調劑盤的個數不同,使得相鄰兩個花盆之間的距離不同,滿足了不同客戶的不同的需求。
(7)土壤層上方還設有一層帶孔薄膜,植物從帶孔薄膜的孔處長出。帶孔薄膜有助于給土壤保溫,讓植物生長更快,并且從土壤中蒸發的水大部分附著在帶孔薄膜上上后,被土壤層二次吸收,使得土壤層有良好通氣性的同時節約了水資源。
(8)花盆外部還設有用于給碎石層通氣的通氣孔,通氣孔為碎石層更好的通入空氣,更好的保持水的活性。
(9)所述通水管中的水來源于儲水箱,當需要給植物施肥時,直接將肥料撒入儲水箱,待到肥料溶化后,通過通水管一并澆入種植設備中,省去了單獨給植物施肥的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未放置種植原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單層花盆放置種植原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未放置種植原料時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未放置種植原料時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兩個種植設備未放置種植原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3未放置種植原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栽培部,11-水流出口,12-通氣孔,2-全自動水位控制閥,3-通水管,31-進水管,32-出水管,4-空心圓柱,5-空心流水柱,61-碎石層,62-透水布,63-土壤層,64-吸水立柱,65-帶孔薄膜,7-硬性支撐管,71-穩固盤,8-空心高度調節盤,9-植物。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智能多層種植設備,包括三層花盆,花盆上下重疊,花盆包括栽培部1和設置在栽培部中央的空心圓柱4,空心圓柱4的內徑與外徑相差10cm,即空心圓柱4的厚度為10cm,空心圓柱4的中央為通孔,還包括設置在栽培部的用于排出栽培部1中的水的空心流水柱5、還包括從最上層花盆的空心圓柱4頂部引入最下層花盆的栽培部底部后再引入最上層花盆的空心圓柱4頂部且用于澆灌栽培部1的通水管3,通水管3包括進水管31和出水管32,進水管31和出水管32均與全自動水位控制閥2連接,全自動水位控制閥2位于在最底層花盆中。所述空心流水柱5沿空心圓柱4外部邊緣設置,且空心圓柱4的頂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花盆邊緣的頂部的高度。
所述栽培部1放置種植原料,知識為了方便顯示花盆的結構,圖1在栽培部1中沒有畫出種植原料,帶有種植原料的單個花盆的圖如圖2所示,種植原料從下至上包括碎石層61、透水布62和土壤層63,種植原料還包括吸水立柱64,吸水立柱64的頂部位于土壤層之中,吸水立柱64的底部位于碎石層61中。碎石層61的材料為陶粒,透水布62的材料為無紡布。所述花盆上還設有用于給碎石層61通氣的通孔,且通孔61的高度大于空心流水柱5頂層的高度,在圖4中,為了區分碎石層61與通氣孔12,特將通氣孔12標記成黑色,僅僅是為了方便識別。所述土壤層63上方覆蓋一層帶孔薄膜65。所述吸水立柱84的材料為報紙和無紡布,在制作吸水立柱時,在無紡布上鋪一層報紙,然后將無紡布和報紙卷成實心柱。通水管3分為進水管31和出水管32,進水管31和出水管32均與全自動水位控制閥2連接,全自動水位控制閥2直接放置在碎石層61中,對于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不同,調整全自動水位控制閥2在碎石層61中的高度,就可自由調整使得全自動水位控制閥2關閉的高度。
通水管2中的水來源于儲水箱。當需要給植物施肥時,直接將肥料撒入儲水箱,待到肥料溶化后,通過通水管2一并澆入種植設備中,省去了單獨給植物施肥的過程。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如圖3所示和圖4所示,所述智能立體種植設備還包括硬性支撐管7,硬性支撐管7穿過空心圓柱4通水管3位于硬性支撐管7中,所述硬性支撐管7的高度超過最上層花盆的空心圓柱4的高度。硬性支撐管7的下方設有穩固盤71,且硬性支撐管7為pvc管,硬性支撐管7的下方設有穩固盤71,穩固盤71為pvc法蘭盤。通過硬性支撐管7,多個本發明的智能多層種植設備可以通過硬性支撐管連接,如圖5所示,起到了大棚種植的作用。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或2的基礎上,如圖6所示,所述空心圓柱4的上方還設有空心高度調節盤8,空心圓柱4與空心高度調節盤8之間可拆卸式連接,上層的花盆放置在空心高度調節盤8上。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總之,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