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苗芽菜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苗芽菜經種子發芽而成的一種蔬菜,除含蔬菜的基本營養外,其還含有一些特殊物質,能起到特殊的保健作用。所以,在日本、歐美等國,人們將芽苗菜視為天然維生素的化身,健康美容的食品。經常食用可起到很好的清血管、清腸道,增加血液含氧量的作用。苗芽菜多在棚室等保護地生產,不受外界環境影響,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是無公害的蔬菜。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芽苗菜品種不斷豐富,各種苗芽菜開始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苗芽菜之所以受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喜愛及重視,除了生長快速、產量高、鮮嫩可口、無污染、無公害等優點外,更重要的是苗芽菜具有豐富的營養,并在調節人體膳食營養結構、保持人體血液的酸咸平衡上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栽培苗芽菜,既能調劑家庭食譜,又能修身養性。另外,芽苗菜具有植物光合作用后放出氧氣的特征,把一些品種的芽苗菜放在電視機旁,還能有效吸收電磁輻射。但因為苗芽菜栽培過程中會出現瀝水現象,使得家庭栽培苗芽菜并不常見。
養魚可以使人悅目賞心、樂而忘倦、陶冶情操、有益身心,為房間增加活氣。目前很多公司辦公室或住宅放置魚缸養魚,積極的作用是聚氣,即聚集旺氣,如此便能聚財,旺財。為了增加魚缸的色彩,許多魚缸內加很多綠色植物,或者在魚缸上種植花卉。但這兩種結構養殖方式都需要外在電機供養來保證魚和植物的活性。這兩種養殖方式除了帶來觀賞效果不能帶來其他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苗芽菜栽培方法,通過苗芽菜和魚混養,本發明既能達到觀賞效果又能收獲營養豐富的苗芽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一種苗芽菜栽培方法栽培苗芽菜,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苗芽盤上墊上一層濕潤的廢舊報紙,并將苗芽盤底均勻鋪滿,在濕潤的舊報紙上均勻鋪上三層濕潤的廢舊衛生紙;
步驟二、將發芽種子均勻無間隙的在衛生紙上鋪開一層;
步驟三、在鋪好的發芽種子上蓋一層濕潤的舊報紙;
步驟四、使用苗芽盤掛鉤將苗芽盤懸掛在玻璃容器內,灑水保持發芽種子上舊報紙的濕潤度;
步驟五、將玻璃容器放在避光陰涼處,當種子發芽芽高2~3cm時,拿掉蓋住的舊報紙,將玻璃容器移出避光陰涼地,并向玻璃容器的水中加入魚,進行苗芽菜的栽培。
上玻璃容器由亞克力玻璃制成,包括苗芽盤、苗芽盤掛鉤和氣孔,苗芽盤由苗芽盤掛鉤固定在氣孔上方位置的玻璃容器內,苗芽盤上栽培苗芽菜,玻璃容器氣孔位置以下部分裝水養魚。通過玻璃容器四周的氣孔加入魚料。通過苗芽盤掛鉤取出苗芽盤,換取玻璃容器內水和魚。
上述苗芽盤中苗芽菜長到食用高度10~15cm時,通過苗芽盤掛鉤取出苗芽盤,取出苗芽菜待食用,處理干凈苗芽盤再進行下一次苗芽菜的栽培。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通過苗芽盤,將苗芽菜種植和魚養殖組合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苗芽菜為魚提供氧氣和凈化水質;魚為苗芽菜提供co2和魚糞養料;玻璃容器內的水為苗芽菜提供濕潤的環境;通過玻璃容器四周的氣孔與外界交換玻璃容器內的空氣,保證玻璃容器中的空氣質量;以及通過苗芽盤掛鉤放取苗芽盤,達到循環栽培苗芽菜的效果。本發明不僅擁有觀賞性,還擁有食用苗芽菜的實用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經濟效益大,值得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玻璃容器的正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苗芽盤的俯視圖;
圖中1、苗芽盤掛鉤,2、玻璃容器,3、水平面,4、水,5、魚,6、氣孔,7、苗芽盤,8、苗芽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
黃秋葵苗芽菜的栽培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苗芽盤上墊上一層濕潤的廢舊報紙,并將苗芽盤底均勻鋪滿,在濕潤的舊報紙上均勻鋪上三層濕潤的廢舊衛生紙;
步驟二、將90%胚芽露出的黃秋葵種子均勻無間隙的在衛生紙上涂抹一層;
步驟三、在鋪好的發芽種子上蓋一層濕潤的舊報紙;
步驟四、使用苗芽盤掛鉤將苗芽盤懸掛在亞克力玻璃容器內,使用噴灑壺向舊報紙上灑水,使黃秋葵種子上舊報紙均勻潤濕即可;
步驟五、將亞克力玻璃容器放在避光陰涼處,當黃秋葵種子發芽芽高2cm時,拿掉蓋住的舊報紙,將亞克力玻璃容器移出避光陰涼地,并向玻璃容器的水中加入觀賞魚,進行黃秋葵苗芽菜的栽培。
栽培過程中通過亞克力玻璃容器四周的氣孔加入魚料,通過苗芽盤掛鉤取出苗芽盤,換取亞克力玻璃容器內水和魚,苗芽盤中黃秋葵苗芽長到食用高度12cm時,通過苗芽盤掛鉤取出苗芽盤,取出黃秋葵苗芽菜待食用,處理干凈苗芽盤再進行下一次苗芽菜的栽培。
通過本發明栽培苗芽菜,不僅擁有觀賞性,還能循環栽培苗芽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
上面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