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泥鰍,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后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并具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的藥用價值,是人們所喜愛的水產佳品。然而,進行泥鰍養殖時,其養殖池和入池魚苗處理不當,不但會造成魚病的泛濫,而且使得魚病的生長環境不佳,泥鰍無法正常運動,導致其抗病能力差,另外,投喂的餌料營養不均衡,會使得泥鰍生長速度減慢,從而影響泥鰍的產量;因此發明一種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的泥鰍的養殖方法對泥鰍的養殖具有重大意義。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養殖池塘淤泥的滅菌處理及養殖池塘的建設4月初,將養殖池塘內的池水排放至水深為2.1~2.3cm,向養殖池塘中倒入滅菌液,深翻淤泥18~19cm,6~7天后將池水排放干凈,深翻淤泥18~19cm,暴曬6~7天,在池底均勻種植占池底面積24%~25%的車前草和占池底面積13%~14%的金魚藻,注水至水深為0.55~0.6m;所述的滅菌液,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9.4~9.6重量份的白術、13~14重量份的虎掌草、6.3~6.5重量份的花椒、4.2~4.4重量份的雞娃草、7.7~7.9重量份的秦皮和10.5~11重量份的檳榔投入轉速為1800~19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23~25min,取出,投入440~450重量份、溫度為53~55℃的水中保溫浸泡56~58min,大火煮沸,文火熬煮44~46min,室溫自然冷卻,得滅菌液;(2)泥鰍幼苗的選擇及投放前的處理選擇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精神活躍、重量為9~10g/尾的泥鰍幼苗,將泥鰍幼苗投放到溫度為39~40℃的水中并通入功率為56~58w、頻率為31~32khz的超聲波超聲處理220~230s,撈出,浸沒于由重量比為1:0.5~0.6的桃葉汁與桑葉汁制成的浸泡液中浸泡32~34min,撈出,得待投放泥鰍幼苗;(3)泥鰍幼苗的投放及投放后的餌料投喂將泥鰍幼苗按65~67尾/㎡的投放密度進行投放,投放后每天投喂重量為其體重2.3%~2.4%的餌料,7:3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60%、18:0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40%;所述的餌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花生粕93~95份、松針粉0.84~0.86份、葡萄籽提取物0.12~0.14份、枸杞子提取物0.21~0.23份、熟地黃提取物0.15~0.17份、蕎麥24~26份、紅薯18~19份、紅薯嫩葉14~15份、鮮火龍果皮7.1~7.3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餌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將花生粕和蕎麥投入轉速為3500~37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33~35min,取出,投入溫度為79~81℃的炒鍋內恒溫炒制880~890s,取出,置入溫度為-10~-9℃的冷凍箱內冷凍40~42min,取出,得花生粕蕎麥粉;b.將紅薯嫩葉和鮮火龍果皮洗凈,投入轉速為2900~31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21~23min,取出,投入到重量為紅薯葉重量10~11倍量的水中大火煮沸,加入花生粕蕎麥粉,繼續文火熬煮25~27min并用轉速為90~100r/min的攪拌器不斷進行攪拌,取出,置入溫度為85~87℃的烘烤箱內恒溫烘烤530~540s,取出,置入溫度為32~33℃的發酵箱內恒溫發酵49~51h,取出,得營養漿;c.將紅薯洗凈切塊,投入到榨汁機中,加入重量為紅薯重量0.55~0.57倍量、溫度為63~65℃的水,調整榨汁機轉速為1500~1700r/min,榨汁處理33~35min,取出,置入溫度為108~110℃的烘烤箱內恒溫烘烤980~990s,取出,與營養漿、松針粉、葡萄籽提取物、枸杞子提取物和熟地黃提取物混合攪拌均勻,置入溫度為-8~-7℃的真空冷凍干燥箱內冷凍干燥至水分含量為8.3%~8.5%,得餌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對養殖池塘使用滅菌液進行滅菌處理,不但能夠有效殺滅淤泥中的蟲卵和病原菌,而且能有效培肥淤泥,提高淤泥的活性,使其透氣性好,不板結不凝固,為泥鰍生長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增強其活動強度,并搭配種植車前草和金魚藻,為泥鰍生長提供充足的氧氣,并能有效吸收水體產生的有害菌;泥鰍幼苗投放前進行一系列的處理,不但有效殺滅幼苗攜帶的有害菌,防止其攜帶的有害菌造成魚病的泛濫,而且能夠有效增強其抗熱的能力;投放后定期投喂本發明的餌料,不但為泥鰍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增強其抗病能力,促進其快速健康生長,而且能夠有效提升泥鰍肉質的鮮美度,使其更加光滑細嫩有彈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養殖池塘淤泥的滅菌處理及養殖池塘的建設4月初,將養殖池塘內的池水排放至水深為2.1~2.3cm,向養殖池塘中倒入滅菌液,深翻淤泥18~19cm,6~7天后將池水排放干凈,深翻淤泥18~19cm,暴曬6~7天,在池底均勻種植占池底面積24%~25%的車前草和占池底面積13%~14%的金魚藻,注水至水深為0.55~0.6m;所述的滅菌液,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9.4重量份的白術、13重量份的虎掌草、6.3重量份的花椒、4.2重量份的雞娃草、7.7重量份的秦皮和10.5重量份的檳榔投入轉速為18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23min,取出,投入440重量份、溫度為53℃的水中保溫浸泡56min,大火煮沸,文火熬煮44min,室溫自然冷卻,得滅菌液;(2)泥鰍幼苗的選擇及投放前的處理選擇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精神活躍、重量為9~10g/尾的泥鰍幼苗,將泥鰍幼苗投放到溫度為39℃的水中并通入功率為56w、頻率為31khz的超聲波超聲處理220s,撈出,浸沒于由重量比為1:0.5的桃葉汁與桑葉汁制成的浸泡液中浸泡32min,撈出,得待投放泥鰍幼苗;(3)泥鰍幼苗的投放及投放后的餌料投喂將泥鰍幼苗按65~67尾/㎡的投放密度進行投放,投放后每天投喂重量為其體重2.3%的餌料,7:3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60%、18:0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40%;所述的餌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花生粕93份、松針粉0.84份、葡萄籽提取物0.12份、枸杞子提取物0.21份、熟地黃提取物0.15份、蕎麥24份、紅薯18份、紅薯嫩葉14份、鮮火龍果皮7.1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餌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將花生粕和蕎麥投入轉速為35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33min,取出,投入溫度為79℃的炒鍋內恒溫炒制880s,取出,置入溫度為-10℃的冷凍箱內冷凍40min,取出,得花生粕蕎麥粉;b.將紅薯嫩葉和鮮火龍果皮洗凈,投入轉速為29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21min,取出,投入到重量為紅薯葉重量10倍量的水中大火煮沸,加入花生粕蕎麥粉,繼續文火熬煮25min并用轉速為90r/min的攪拌器不斷進行攪拌,取出,置入溫度為85℃的烘烤箱內恒溫烘烤530s,取出,置入溫度為32℃的發酵箱內恒溫發酵49h,取出,得營養漿;c.將紅薯洗凈切塊,投入到榨汁機中,加入重量為紅薯重量0.55倍量、溫度為63℃的水,調整榨汁機轉速為1500r/min,榨汁處理33min,取出,置入溫度為108℃的烘烤箱內恒溫烘烤980s,取出,與營養漿、松針粉、葡萄籽提取物、枸杞子提取物和熟地黃提取物混合攪拌均勻,置入溫度為-8℃的真空冷凍干燥箱內冷凍干燥至水分含量為8.3%,得餌料。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養殖池塘淤泥的滅菌處理及養殖池塘的建設4月初,將養殖池塘內的池水排放至水深為2.1~2.3cm,向養殖池塘中倒入滅菌液,深翻淤泥18~19cm,6~7天后將池水排放干凈,深翻淤泥18~19cm,暴曬6~7天,在池底均勻種植占池底面積24%~25%的車前草和占池底面積13%~14%的金魚藻,注水至水深為0.55~0.6m;所述的滅菌液,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9.5重量份的白術、13.5重量份的虎掌草、6.4重量份的花椒、4.3重量份的雞娃草、7.8重量份的秦皮和10.8重量份的檳榔投入轉速為185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24min,取出,投入445重量份、溫度為54℃的水中保溫浸泡57min,大火煮沸,文火熬煮45min,室溫自然冷卻,得滅菌液;(2)泥鰍幼苗的選擇及投放前的處理選擇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精神活躍、重量為9~10g/尾的泥鰍幼苗,將泥鰍幼苗投放到溫度為39.5℃的水中并通入功率為57w、頻率為31.5khz的超聲波超聲處理225s,撈出,浸沒于由重量比為1:0.55的桃葉汁與桑葉汁制成的浸泡液中浸泡33min,撈出,得待投放泥鰍幼苗;(3)泥鰍幼苗的投放及投放后的餌料投喂將泥鰍幼苗按65~67尾/㎡的投放密度進行投放,投放后每天投喂重量為其體重2.35%的餌料,7:3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60%、18:0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40%;所述的餌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花生粕94份、松針粉0.85份、葡萄籽提取物0.13份、枸杞子提取物0.22份、熟地黃提取物0.16份、蕎麥25份、紅薯18.5份、紅薯嫩葉14.5份、鮮火龍果皮7.2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餌料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降低泥鰍病害的養殖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養殖池塘淤泥的滅菌處理及養殖池塘的建設4月初,將養殖池塘內的池水排放至水深為2.1~2.3cm,向養殖池塘中倒入滅菌液,深翻淤泥18~19cm,6~7天后將池水排放干凈,深翻淤泥18~19cm,暴曬6~7天,在池底均勻種植占池底面積24%~25%的車前草和占池底面積13%~14%的金魚藻,注水至水深為0.55~0.6m;所述的滅菌液,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9.6重量份的白術、14重量份的虎掌草、6.5重量份的花椒、4.4重量份的雞娃草、7.9重量份的秦皮和11重量份的檳榔投入轉速為1900r/min的粉碎機中粉碎25min,取出,投入450重量份、溫度為55℃的水中保溫浸泡58min,大火煮沸,文火熬煮46min,室溫自然冷卻,得滅菌液;(2)泥鰍幼苗的選擇及投放前的處理選擇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精神活躍、重量為9~10g/尾的泥鰍幼苗,將泥鰍幼苗投放到溫度為40℃的水中并通入功率為58w、頻率為32khz的超聲波超聲處理230s,撈出,浸沒于由重量比為1:0.6的桃葉汁與桑葉汁制成的浸泡液中浸泡34min,撈出,得待投放泥鰍幼苗;(3)泥鰍幼苗的投放及投放后的餌料投喂將泥鰍幼苗按65~67尾/㎡的投放密度進行投放,投放后每天投喂重量為其體重2.4%的餌料,7:3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60%、18:00投喂日總投喂量的40%;所述的餌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花生粕95份、松針粉0.86份、葡萄籽提取物0.14份、枸杞子提取物0.23份、熟地黃提取物0.17份、蕎麥26份、紅薯19份、紅薯嫩葉15份、鮮火龍果皮7.3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餌料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選擇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精神活躍、重量為9~10g/尾的泥鰍40000條,隨機分為4組,每組10000條,使用實施例養殖方法和對比例泥鰍的普通養殖方法進行養殖,養殖5個月,統計其病害率、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表1實施例和對比例的飼養結果項目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病害率(%)2.922.912.8913.35成活率(%)98.7398.7598.7888.67平均日增重(g)2.1212.1292.1371.545相對增重率(%)37.2837.8038.32——從表1可以得出,實施例的養殖方法能夠有效降低泥鰍的病害率,提高其成活率,使其平均日增重相對提高37.28%~38.32%,有效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