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巢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飼料投放的魚巢。
背景技術:
松江鱸魚原產長江入海口附近,體型小,底棲,游動力弱,喜歡躲在湖泊小溪近岸,破瓦罐和脊瓦縫隙中,蚌殼中、穴居等待蝦、小魚經過時突然發動攻擊捕飼。松江鱸魚肉多、少刺,味道鮮美,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松江鱸魚的養殖中常采用平面養殖的方式,單數平面養殖由于可供設置魚巢的面積有限,單位面積養殖數量少,產量不高,一般每平方米僅養10-15尾。另外,松江鱸魚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因此對群養環境要求較高。還有,飼料如何均勻投放至魚巢內,也是增加了魚巢設置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便于飼料投放的魚巢,以在魚巢上設置飼料投入口,實現飼料均勻投放至魚巢內效果。
本發明提供基礎方案是:便于投料的魚巢,包括魚巢框架、球狀的魚巢、內管通孔;
所述魚巢框架由若干豎直設置的板材和若干水平設置的板材垂直相交形成的若干腔體,單個腔體內設置有球狀的魚巢;所述水平設置的板材底面與球狀的魚巢相抵,相連處開有通孔;所述水平設置的板材一端設有開口,水平設置的板材內設置有內管;所述內管的管壁上開設有若干通孔。
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魚巢框架通常在水中,為了給魚巢內投放飼料,首先,取出水平設置的板材的內管,由內管上若干通孔加入飼料;其次,把加滿了飼料的內管,通孔朝上,自水平設置的板材開口端放入;然后,轉動內管180度,使內管壁通孔對準水平設置的板材底面與球狀的魚巢相連通孔;最后,內管回轉180度,回到內管壁通孔朝上的狀態。
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魚巢框架,由于本發明的魚巢框架采用若干豎直設置的板材和若干水平設置的板材垂直相交形成的若干腔體,根據分隔出來的腔體的大小,對腔體內設置的魚巢個數進行設定,有利于合理分配單位面積內魚巢的數量;對整個魚巢內魚的數量有大概的了解,對于魚的總產量進一步數值化,和確定魚巢框架整體養殖密度,還可以便于不同魚種分開養殖。
水平設置的板材通過板材上的通孔,便于魚飼料的定量投入。
水平設置的板材內部所設內管用于每個魚巢內均勻的加入飼料。實現每個魚巢內魚的營養均勻化,進而魚的大小基本相同,適于產業化養殖。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內管的管壁上通孔與通孔之間設有間隔板。有益效果:由內管通孔與通孔之間距離相等,以及間隔板分隔內管為若干等份;所以內管內間隔板分隔的通孔相等,每段內管裝有相等的魚飼料,使得投入對應魚巢內的魚飼料相等;達到單個魚巢之間魚的營養相等,從而魚的大小基本相同,便于定向養殖業生產。
優選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魚巢通孔均勻分布,通孔大小一致。有益效果:均勻分布的魚巢通孔,正對水平設置的板材底部通孔,進而當裝滿魚飼料的內管上的通孔轉動到與魚巢通孔相對應時,內管內的飼料能以相同的速度投入到魚巢內。
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內管的管壁上兩端設有刻度尺。有益效果:針對每層魚巢內魚的大小或者種類不同,通過調節內管的刻度尺,實現內管通孔與水平設置的板材通孔的錯位,改變了通孔大小,從而調節單位時間內魚飼料的投入量與速度,進而使魚巢內的魚吃到流動的新鮮的魚飼料。
優選方案四: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魚巢與魚巢之間通過磁鐵連接。有益效果:便于后期單個魚巢的拆卸、轉移、維修等。通過磁鐵連接魚巢,減少了魚巢與魚巢之間連接板材實現固定位置,增大單位面積內魚巢的空間利用率。
優選方案五: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內管在水平設置的板材的取出端的端口與豎直設置的板材滑動連接,用于魚巢框架內管的整體取出或者插入所有內管投食。有益效果:便于內管的取出和放入,減少每層水平設置的板材內取出內管的工序。
優選方案六:作為優選方案五的優選,所述水平設置的板材為圓柱狀,設有與魚巢底部接觸部相對應大小的通孔,所述水平設置的板材在與豎直設置的板材轉動連接。有益效果:掉落在水平設置的板材上的魚飼料或者魚的糞便長期擱置對水環境的影響或者魚的生長出現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清潔魚巢內的環境,通過轉動水平設置的檔板,魚吃剩下的魚飼料或者魚的糞便由水平設置檔板上的通孔流到內管的通孔內部,在取出內管除去魚吃剩下的魚飼料或者魚的糞便。從而實現水環境的保護,促進魚的生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便于投料的魚巢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豎直設置的板材1、水平設置的板材2、內管3、通孔4、魚巢5。
本發明水平設置的板材1和內管3都采用鋼管,魚巢5采用球形鋼網架,魚巢5與魚巢5之間采用磁鐵橫向連接,通孔4大小為3厘米—8厘米,本實施例中為3厘米,水平設置的板材1鋼管外徑小于豎直設置的板材2寬度,水平設置的板材1鋼管與豎直設置的板材2轉動連接,水平設置的板材1可以自由轉動;內管3鋼管的外徑小于水平設置的板材鋼管1內徑。
如圖1所示的便于投料的魚巢,為了給魚巢1內投放飼料。首先,取出水平設置的板材1的內管3,由內管3上若干通孔4加入飼料;其次,把加滿了飼料的內管3,通孔4朝上,自水平設置的板材1開口一端放入;然后,內管3轉動180度,使內管壁通孔4對準水平設置的板材1底面與球狀的魚巢5相連通孔4;最后,內管3回轉180度,回到內管壁通孔4朝上的狀態。
掉落在水平設置的板材2上的魚飼料或者魚的糞便長期擱置對水環境的污染或者魚的生長出現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清潔魚巢5內的環境,通過水平設置的板材1轉動至與魚巢5底部通孔4對其的位置,魚吃剩下的魚飼料或者魚的糞便由水平設置的板材1上的通孔4流到內管3的通孔4內部,在取出內管3除去魚吃剩下的魚飼料或者魚的糞便。從而實現水環境的保護,促進魚的生長。
如圖1所示的便于投料的魚巢,最優化的方案是采用動力裝置實現對內管3的取出與放入,節省人力,便于本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如把所有的內管3與最外端的豎直設置的板材2固定連接,通過在豎直設置的板材2內部設置轉動電機來轉動內管3或者取出內管3,都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內管3內設置的隔板,使每段內管3通孔4內的魚飼料所裝入的量相等,進而投入魚巢5的飼料也相同,單個的魚巢5所獲得營養相同,從而魚的大小基本相同,便于定向養殖業生產。
以上所述的僅是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本技術:
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