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墻體,具體的講是一種綠化墻體。
背景技術:
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困擾著居住在現代城市居民,立體綠化作為新型的綠化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降低太陽輻射、凈化空氣等方面的可以起到良好作用。
目前,傳統的墻體都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隔離與隔音效果,不能滿足現在立體綠化的理念,植物依然沒有較好的與墻體相結合,植物的許多特性依然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綠化墻體。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綠化墻體,包括門窗框架,所述門窗框架可拆卸的安裝在墻體的窗口上;所述門窗框架內靠近室外的一側搭接有透明的外板,靠近室內的另一側可拆卸式的安裝有內板,所述內板與外板相互平行且相互對應,該內板與外板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形成用于放置植物的空腔;通過設置可拆卸式的門窗框架,不僅提高了該門窗框架的適用范圍,拆卸后對維護、清潔、放置植物都可以提高方便。這里的植物放置一般以盆栽的方式實現,可以是土壤栽培,也可以是無土栽培。
所述門窗框架的架體內設進風道,該進風道的一端與室外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空腔連通;所述內板或外板上排布有通氣孔。
通過設置進風道與通氣孔,使室內、空腔和室外的空氣能形成對流,保證植物所在的空腔通風良好。
進一步的是,所述空腔內設置有條形的植物培養皿,該植物培養皿放置于空腔底面上。
進一步的是,所述進風道內安裝有過濾組。
通過安裝過濾組,將室外的空氣進行過濾,不僅可以保持植物與培養皿的清潔,也凈化了室外流通到室內的空氣。
進一步的是,所述過濾組包括靠近室外的第一過濾網板和靠近空腔的第二過濾網板。
通過設置雙層過濾網板,這樣的多層過濾能起到較好的過濾效果。
進一步的是,所述外板或內板朝向空腔內的一側面上延伸出有透明的環形凸緣。該環形凸緣的延伸長度與所述空腔寬度相同,通過設置環形凸緣,可以在所述空腔內布滿植物莖葉的時候依然內從室外獲取到陽光,使陽光依然能有較多的照射到室內中。
進一步的是,所述內板上開有通孔,該通孔與環形凸緣圍成的腔體對應,所述環形凸緣下側邊均布有篩孔。
通過在所述的內板上開設通孔,這樣可以通過向環形凸緣圍成的腔體內添加培養液,使培養皿能一直保存有足夠的養分,以至于讓植物保持活力。
進一步的是,所述門窗框架通過螺栓安裝在墻體窗口上,所述內板通過螺栓安裝在門窗框架內。
進一步的是,所述進風道是位于門窗框架上部的架體內的,所述通氣孔是排布在內板的下部上的。
通過使進風道與通氣孔成上下布置,使整個植物從上到下都能得到新鮮空氣。
進一步的是,所述通氣孔直徑為0.5-1c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將所述的門窗框架安裝在墻體的窗口上后,將植物放入門窗框架內,再將內板安裝在與外板相對的位置的窗口框架上,培養植物、等待植物生長。通過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綠化墻體,不僅使戶內環境更加綠化,讓植物很好的與墻體相結合,也通過植物的繁枝茂葉對戶外的空氣進行過濾,濾過室外空氣的塵埃;待植物(如藤蔓類植物)生長較為繁密后,取出植物,植物的形狀呈現板狀,不僅可以作為觀賞的裝飾物,還可以用作椅墊、濾板等來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剖視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正視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綠化墻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所述的一種綠化墻體分解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為門窗框架、2為外板、3為內板、4為空腔、5為進風道、6為通氣孔、7為培養皿、8a為第一過濾網板、第二過濾網板8b、9為環形凸緣、10為腔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能夠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保護內容。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一端”、“中央”、“周向”、“上”、“內側”、“外側”、“另一端”、“中部”、“頂部”、“一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一:
如圖1-5,一種綠化墻體,包括門窗框架1,所述門窗框架1可拆卸的安裝在墻體的窗口上,該門窗框架1內靠近室外的一側搭接有透明的外板2。這里透明的外板2可以是采用玻璃或無機玻璃都可,只要使陽光能較好、充分的照射進室內即可。這里的可拆卸式的門窗框架1,可以提高該門窗框架1的適用范圍,這樣對門窗框架1的維護、清潔和放置植物都比較方便。
所述門窗框架1內可拆卸式的安裝有內板3,所述內板3與外板2相互平行且相互對應,該內板3與外板2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形成用于放置植物的空腔4。這里的內板3與外板2相互對應即內板3安裝在門窗框架1上后與外板2正對,室外的陽關可以充分的照進室內。
所述門窗框架1的架體內設進風道5,該進風道5的一端與室外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空腔4連通;所述內板3或外板2上排布有通氣孔6,所述通氣孔6直徑為0.5-1cm。在保證門窗框架1強度的前提下,所述的進風道5的管徑設置可以設計的大一點,數量可以設置的越多越好,以保障植物有較好的通風環境。
所述空腔4內設置有條形的植物培養皿7,該植物培養皿7放置于空腔4底面上,所述條形的培養皿7長度可以與門窗框架1內沿長度適配或相同,也可以小于門窗框架1內沿長度,設置的個數也可以不做限定。
所述進風道5內安裝有過濾組。所述的過濾組,將室外的空氣進行過濾,不僅可以保持植物與培養皿7的清潔,也凈化了室外流通到室內的空氣。
所述過濾組包括靠近室外的第一過濾網板8a和靠近空腔4的第二過濾網板8b,第一過濾網板8a主要阻擋室外較大顆粒粉塵,第二過濾網板8b設置為活性炭過濾板,主要對空腔4中的空氣中的更小有害顆粒進行吸附,達到從室外到室內的空氣凈化效果。
所述內板3朝向空腔4內的一側面上延伸出有透明的環形凸緣9,該環形凸緣9的延伸長度與所述空腔4寬度相同,即環形凸緣9圍成一個腔體10,環形凸緣9被外板2和內板3夾持,外板2將該腔體10的開放處封堵。這里的環形凸緣9可以在所述空腔4內布滿植物莖葉的時候依然內從室外獲取到陽光,使陽光依然能有較多的照射到室內中。
所述內板3上開有通孔,該通孔與環形凸緣9圍成的腔體10對應,所述環形凸緣9下側邊均布有篩孔。這樣所述的內板3上開設通孔,可以通過向環形凸緣9圍成的腔體10內添加培養液,如通過將管道伸入所述腔體10內或直接在通孔處倒入培養液,使培養皿7能一直保存有足夠的養分,以至于讓植物保持活力。
所述門窗框架1通過螺栓安裝在墻體窗口上,所述內板3通過螺栓安裝在門窗框架1內,螺栓這樣的部件常見,且容易獲取,使一種綠化墻體在連接部分造價經濟實用。
所述進風道5是位于門窗框架1上部的架體內的,所述通氣孔6是排布在內板3的下部上的,使室外的空氣內從上到下,經過整個植物,讓整個植物的莖葉都能處于較好的氣體交換中。
將所述的門窗框架安裝在墻體的窗口上后,將植物連通培養皿一齊放置在框架底邊的臺面上后,再將內板安裝在與外板相對的位置的窗口框架上,培養植物、等待植物生長。通過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綠化墻體,不僅使戶內環境更加綠化,也通過植物的繁枝茂葉對戶外的空氣進行過濾,濾過室外空氣的塵埃;待植物(如藤蔓類植物)生長較為繁密后,取出植物,植物的形狀呈現板狀,不僅可以作為觀賞的裝飾物,還可以用作椅墊、濾板等來使用。
實施例二:
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環形凸緣9是由外板2朝向空腔4的一面延伸出的,這樣拆卸、拿取內板3時相比于實施例一重量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