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工廠系統化羅非魚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優質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廠系統化羅非魚養殖方法,具有疾病少、群體產量高、肉質好等特點。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工廠系統化羅非魚養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池塘選擇:選擇面積為1~3畝,水深2.5~4米的池塘,池塘中設有網箱,池塘內開設進水口及排水口,進水口及排水口處設防逃網;
親魚選擇:選2齡以上的親本魚,分別放在池塘的網箱中,并在離網箱的不遠處開好增氧機;
飼養管理:以人工飼料為主,培養浮游生物為輔;日投飼料2次,日投餌率為所喂養魚總重量1.0%~2.0%;每周向池塘加入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cm深;每半月對池塘進行消毒;每月對池塘水質分析一次,保持池塘的水質ph值控制在7.5~8.5。
本發明利用人工繁殖、人工飼料,以及用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培養浮游生物,對羅非魚進行飼養,與對水質環境的監控,不僅便于管理,投喂方便,而且能有效確保飼養羅非魚的營養價值,并具有羅非魚成活率高的優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一種工廠系統化羅非魚養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池塘選擇:選擇面積為1~3畝,水深2.5~4米的池塘,池塘中設有網箱,池塘內開設進水口及排水口,進水口及排水口處設防逃網;
親魚選擇:選2齡以上的親本魚,分別放在池塘的網箱中,并在離網箱的不遠處開好增氧機;
飼養管理:以人工飼料為主,培養浮游生物為輔;日投飼料2次,日投餌率為所喂養魚總重量1.0%~2.0%;每周向池塘加入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cm深;每半月對池塘進行消毒;每月對池塘水質分析一次,保持池塘的水質ph值控制在7.5~8.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