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雄性羅非魚池塘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羅非魚俗名南洋鯽、非洲仔、福壽魚,羅非魚原產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類似鯽魚,鰭條多棘,形似鱖魚。福壽魚屬廣鹽性魚類,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棲息在水的底層,通常隨水溫度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有著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強大的繁殖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雄性羅非魚池塘養殖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雄性羅非魚池塘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池塘條件的選擇:對池塘面積、水深,池塘形狀、池塘底質、水源條件及電力與漁機配套進行選擇;
二、放養前準備:進行池塘清整、清除淤泥和池塘清塘消毒;
三、養殖魚種來源、質量及規格要求:
魚種來源選擇放養品種必須來源于經業務部門核準,具備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生產場魚種選擇羅非魚;
四、魚苗培育:魚苗培育池在放苗前,徹底清塘消毒,曝曬3~5天;
在放苗前7~8天灌入清新水,灌水需經40~60目網過濾除雜,水深80厘米,后投肥,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后放魚苗,放養10天后,水深加至1.5米;
放苗時,運輸魚苗水溫與培育池水溫差不超正負2℃,培育水溫保持22℃以上;每畝放同批次魚苗8~10萬尾,一次放足;
魚苗下塘后的前3天以投喂畜禽鮮血槳或熟黃豆粉為主;后17天,以熟黃豆粉、米糠、黃粉或低等面粉投喂;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
魚苗經過20天培育,一般長到3~5厘米,即可進行出池分塘蔬養,進行魚種培育;
五、魚種培育
培育池同魚苗池放種前清塘消毒;注水用40~60目網過濾除雜;每畝施畜禽糞250公斤培育肥水,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水質肥爽,透明度25厘米,7天后放苗,培育水深1.5米以上;每畝放養同一規格3厘米或5厘米魚苗1.8~1.5萬尾;飼喂放苗后,投喂含粗蛋白32%配合顆粒飼料,粒徑1.5~2厘米,日投喂二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7%~8%;經20天培育,長成魚種,全長長到10~11厘米,重量25~50克,即可分塘養殖;
六、池塘成魚養殖
池塘注水后,每畝施有機畜禽糞肥250公斤培育水質,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7天后放種;
每畝放羅非魚魚種800~1500尾,一次放足,同時,每畝放養4~5寸尾鰱魚35尾,鳙魚40尾,15克尾重斑鱧15尾;
全價配合硬顆粒飼料投喂,飼料蛋白含量不低于28%;
日投喂二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投喂顆粒飼料,人工投飼應在池塘中設定點投飼,日投喂量按當日存塘量×日成長率×飼料系數,次日投喂量按上日的投喂量×1.012,以此類推;
同時,注重水質管理,使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ph值保持在7-8.0;
溶解氧24小時在3毫克/升以上,16小時不低于5毫克/升;
防止出現“老水”和“轉水”現象發生;
七、養成出池。
作為優選,所述溶解氧的調整方法為:通過培肥水質,控制池水肥度,利用生物增氧;經常注入新水補充池水溶氧;防止水質過肥,及時清除淤泥。
作為優選,所述羅非魚選擇純奧利亞羅非魚♂和純尼羅羅非魚♀的雜交子f1代、中國臺灣f1代吳郭魚及雄性率92%以上或起捕率85%以上且生長快的其它雜交子f1代羅非魚。
應用本發明的方法魚苗生長迅速且大小整齊,發病率低,成活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市售。
實施例1
本發明的雄性羅非魚池塘養殖方法具體為:
一、池塘條件
1、面積、水深:池塘面積5~25畝為宜,以10~15畝為最佳。魚種池水深1.0~1.8米,商品魚池水深2.5~3.0米;池埂高度高于水面35~55厘米。
2、魚池形狀:池塘長方形、東西向為最好,有利于通風和日照。魚池的長寬比參數1.5~3.0:1。
3、池塘底質:池底應平坦,易于拉網操作,壤土或沙壤土,池底淤泥控制在14~20厘米以內,池塘保水性好,不漏水。
4、水源以地面水為主,池塘養魚的水源條件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水質要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的要求;(2)水量要能滿足漁業生產的需要,尤其在漁業生產的主要季節5~11月有充足的水量進入池塘,用于池塘注水、換水,在生產季節的換水量一般要求一次能換水10%~20%;(3)每個池塘有其相對獨立的進排水系統;(4)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
5、電力及漁機配套:電力有保障,商品魚池塘電力配備要求達到1千瓦/畝,條件許可時要求要有足夠功率的柴油發電機作為自備電源。每口池塘依據面積大小及放養量配備3千瓦葉輪式或水車式增氧機1~3臺,面積較小、深度較淺的魚種池可配1~3千瓦的噴水式增氧機。使用硬顆粒飼料的池塘,每口池塘可配備自動投餌機1~2臺。不能自流灌排,另配足夠的注排水設備。
二、放養前準備
1、池塘清整:修整池塘的埂、底部、進排水泵系統等,避免漏水。
2、清除淤泥:每年清除淤泥一次,保證淤泥厚度控制在14~20厘米。
3、池塘清塘消毒。
(1)干法清塘。干法清塘是在修整魚塘后,池底只留8~12厘米深的水,用茶麩每畝4~5公斤或生石灰50~80公斤干塘清塘清毒。經3天曝曬后回水。注水經40~60目網過濾除雜。
(2)帶水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每畝1米水深水體使用漂白粉13.5公斤,即每立方米水體用量20g,使水體成20ppm的濃度,或用生石灰100~150公斤。
4、施基肥池塘回水后,每畝施有機畜禽糞肥250公斤培育水質,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7天后放種。
三、養殖魚種來源、質量及規格要求
1魚種來源與制種方法
魚種來源選擇放養品種必須來源于經業務部門核準,具備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生產場。
放養魚種要求放養魚種要求品種純正、規格整齊(其重量個體差異在10%以內)、體質健壯、無傷病。全雄性羅非魚種類主要選擇純奧利亞羅非魚♂和純尼羅羅非魚♀的雜交子f1代(奧尼魚)、中國臺灣f1代吳郭魚及雄性率92%以上、起捕率85%以上且生長快的其它雜交子f1代羅非魚。
2魚苗培育
2.1培育池面積2~3畝,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放苗前,徹底清塘消毒,曝曬3~5天。
2.2水質:放苗前7~8天灌入清新水。灌水需經40~60目網過濾除雜。水深80厘米,后投肥(有機肥、化肥或綠肥等),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后放魚苗。放養10天后,水深加至1.5米。
2.3溫度:放苗時,運輸魚苗水溫與培育池水溫差不超正負2℃。培育水溫保持22℃以上。
2.4放苗密度:每畝放同批次魚苗8~10萬尾,一次放足。
2.5培育管理:魚苗下塘后的前3天以投喂畜禽鮮血槳或熟黃豆粉為主;后17天,以熟黃豆粉、米糠、黃粉、低等面粉等粉料投喂;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
2.6魚苗出池分養
2.6.1魚苗經過20天培育,一般長到3~5厘米,即可進行出池分塘蔬養,進行魚種培育。
2.6.2出池分養。出池前一天停止投喂。網具要求光滑細密,宜在晴天上午九時開網,避免烈日下開網操作。操作輕快,“不吊水”,即分即過塘。
3魚種培育
3.1培育池同魚苗池放種前清塘消毒。注水用40~60目網過濾除雜。每畝施豬糞或其它畜禽糞250公斤培育肥水,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水質肥爽,透明度25厘米左右,7天后放苗。培育水深1.5米以上。
3.2放養密度:每畝放養同一規格3厘米或5厘米魚苗1.8~1.5萬尾。
3.3飼喂放苗后,投喂含粗蛋白32%配合顆粒飼料,粒徑1.5~2厘米。日投喂二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7%~8%。
3.4育成經20天培育,長成魚種,全長一般長到10~11厘米,重量25~50克左右,即可分塘養殖。
3.5魚苗魚種的消毒
魚體消毒的藥物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5.1食鹽:濃度2%~4%,浸洗5~10分鐘。
3.5.2漂白粉:濃度100ppm~20ppm,浸洗10分鐘左右。
3.5.3青霉素:8萬單位/50升,水浸泡5~10分鐘。
3.6出池
分選出池前一天停止投喂。選用12目光滑細密圍網和網箱進行圍捕和分選,在晴天上午九時開網和分選,忌在烈日下進行操作。分選采用竹篩進行,分不同規格進行分塘放養。
4池塘成魚養殖
4.1施基肥池塘注水后,每畝施有機畜禽糞肥250公斤培育水質,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7天后放種。
4.2放養密度
采用高密度飼養。每畝放羅非魚魚種800~1500尾,一次放足,同時,每畝放養4~5寸尾鰱魚35尾,鳙魚40尾,15克尾重斑鱧15尾。
4.3飼養管理
4.3.1飼喂。全價配合硬顆粒飼料投喂,飼料蛋白含量不低于28%。硬顆粒配合飼料的加工質量標準:
a硬顆粒飼料含粉率小于3%。硬顆粒飼料顆粒直徑為魚體有效口徑的20%,直徑與長度的比例為1:1.5~2.0。
b飼料要求不變質、物理性狀良好、營養成份穩定。
c飼料加工均勻度、飼料原料的粒度符合水產飼料加工的質量要求。
d硬顆粒飼料具良好的穩定性和適口性。羅非魚喜食偏軟的飼料。
4.3.2投喂量。根據天氣、水溫、溶氧及水質狀況定時、定量投喂。日投喂二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投喂顆粒飼料,人工投飼應在池塘中設定點投飼,日投喂量按當日存塘量×日成長率(參考值1.2%)×飼料系數(取經驗值1.7),次日投喂量按上日的投喂量×1.012,依此類推。
4.3.3投喂方式。投飼機投喂比手工投喂可以節約6~8%的飼料,且魚體攝食均勻、魚體個體大小均勻。因此,推廣飼料機投喂硬顆粒飼料。每口池塘配備至少1臺投飼機。
4.4水質管理是池塘養殖獲得高產,實施健康養殖的技術關鍵之一。主要調節措施如下:
4.4.1水質保持活、爽、嫩。通過施肥、排注水控制、使用生石灰等措施調節水質使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
4.4.2ph值保持在7~8.0
水質調節可使用生石灰、有機肥、氯制劑等。使用生石灰控制池水的酸堿度,這對于茂名市的池塘多數偏酸性的情況下非常有效。每月每畝潑灑生石灰水溶液一次,每次一般每畝每米7.5~15公斤。
4.4.3溶解氧24小時在3毫克/升以上,16小時不低于5毫克/升。主要技術措施有:通過培肥水質,控制池水適宜肥度,利用生物增氧;經常注入新水補充池水溶氧;防止水質過肥、清除淤泥等以便減少耗氧因子對溶解氧的消耗。
4.4.4增氧機配備:按每畝0.3千瓦標準,配備葉輪式增氧機。一般情況下,每日開機二次,即中午12時至2時,清晨2至4時。
4.4.5防止出現“老水”和“轉水”現象發生。主要采取以下辦法:一是及時加注新水或開增氧機增氧,防止水質惡化;二是潑灑生石灰,畝用量為25公斤,化漿潑酒,加注新水至原水位;老水調節可以使用硫酸銅先處理2~3天后再用生石灰進行調節的方法。
5養成出池
5.1魚個體長到尾重即可作商品魚出池銷售。
5.2出售前一天停止投喂。
5.3捕撈出售時,出售多少,圍捕多少,避免圍捕過多出損傷魚體。
6魚病防治
羅非魚在池水低溫環境條件下易患寄生蟲或細菌性爛鰓病、潰瘍及凍傷病。防止水溫激烈變動,口服磺胺劑功抗菌素預防;高溫池水養殖會有腹水病(腹脹病)、紅鰭脫鱗病。生石灰15ppm潑灑,口服抗生素預防治療。
應用本發明的方法魚苗生長迅速且大小整齊,發病率低,成活率高。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