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收獲機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高莖稈作物收獲機。
背景技術:
收獲機是常用的農業機械之一,撥禾輪裝置是收獲機上的常配部件。目前,矮細莖稈作物(如水稻、小麥及牧草等)收獲機都安裝有下撥禾輪裝置,起扶持收割倒伏農作物的作用,而對于高粗莖稈作物(如蘆葦、麻類作物、玉米、高粱等)僅靠下撥禾輪扶持效果較差,容易出現莖稈向前倒伏現象,影響收獲機的收割效率。
目前,公告號為cn202799669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稈作物收割機,它包括機動車體、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水平主割刀和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兩個絞龍,兩個絞龍呈八字形排列,八字形的小口朝上,兩個絞龍向后傾斜,至少一個絞龍的前側轉動設有向后傾斜的第一撥盤,第一撥盤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撥桿,第一撥盤在轉動過程中,至少一個第一撥桿具有位于相應絞龍外側的狀態和至少部分位于相應絞龍內側的狀態。這種收割機雖然能夠將向前倒伏的作物被第一撥桿向后摟入絞龍,再通過絞龍的螺旋旋轉提升功能將作物向后輸送,但直接將撥盤安裝到收獲機上方,在撥盤轉動的過程中,撥桿會將高稈作物直接打向輸送鏈,易將高稈作物打斷,降低其使用價值,甚至對撥桿或是輸送鏈產生損傷,降低其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莖稈作物收獲機,該收獲機在將高稈作物摟向輸送鏈的同時,能夠避免將高稈作物直接打向輸送鏈,從而有利于對高莖稈作物的收獲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莖稈作物收獲機,包括有機動車,所述機動車的底部安裝有動力行走裝置,所述機動車的前方橫向設置有割刀裝置以及設置于割刀裝置兩側的分禾器,所述機動車中部有一個沿其行駛方向貫通機動車的作物通道,所述作物通道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將機動車前方的高莖稈作物向作物通道內聚攏并且經由作物通道向機動車后方輸送的作物夾持輸送裝置,所述機動車上位于作物通道的后方設置有集桿箱;收獲機還包括有用于將機動車前方的高莖稈作物向作物夾持輸送裝置聚攏的撥筒裝置,所述撥筒裝置位于作物夾持輸送裝置的前方,并且設置有兩個,兩個撥筒裝置分別位于作物夾持輸送裝置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撥筒裝置包括有與機動車固定連接的固定軸、與固定軸可轉動連接的導向套筒、轉動連接于固定軸外側壁上的若干個撥指、以及用于帶動導向套筒沿其軸向轉動的驅動組件;所述導向套筒的周向側壁上貫穿設置有供撥指穿插的滑移孔,所述固定軸的軸向與導向套筒的軸向平行偏心,所述固定軸的一端與機動車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設置有曲柄與導向套筒轉動連接,所述曲柄一端與固定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導向套筒轉動連接,所述曲柄與固定軸固接的另一端通過設置有轉動軸與導向套筒的中心軸線處轉動連接;當驅動組件帶動導向套筒沿其中心軸線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轉動連接于固定軸上的撥指在滑移孔內軸向滑移;導向套筒在轉動過程中,至少一個撥指具有滑移出導向套筒的狀態和至少一個撥指具有滑移入導向套筒內的狀態,所述固定軸至作物夾持輸送裝置的距離不小于撥指的長度。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作物夾持輸送裝置包括有沿作物通道的長度方向對稱設置的兩組輸送組件,兩組輸送組件分別位于作物通道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側;所述輸送組件包括有主動鏈輪和第一從動鏈輪和第二從動鏈輪以及輸送鏈條,所述主動鏈輪通過輸送鏈條帶動第一從動鏈輪和第二從動鏈輪轉動,所述輸送鏈條上沿其長度方向排列設置有用于推送作物的推送齒;所述輸送鏈條在主動鏈輪和第一從動鏈輪以及第二從動鏈輪之間圍繞成三角形,主動鏈輪通過輸送鏈條帶動第一從動鏈輪和第二從動鏈輪轉動的過程中,輸送鏈條包括有用于將作物向作物通道推送的第一輸送段、和用于將作物推送過作物通道的第二輸送段、以及連接于第一輸送段和第二輸送段之間的第三輸送段。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兩條第一輸送段呈八字形結構設置,兩條第一輸送段之間的距離從朝向作物通道的一端向另一端呈逐漸增大設置。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向套筒的半徑尺寸不大于撥指與曲柄的長度差,導向套筒在轉動過程中撥指滑移入導向套筒內的狀態下,撥指能夠始終滑移連接在滑移孔內。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組件包括有設置于導向套筒上的轉動鏈輪、與從動鏈輪同軸設置的傳動鏈輪、以及繞接于轉動鏈輪和傳動鏈輪上的驅動鏈條,所述轉動鏈輪與導向套筒同軸設置,傳動鏈輪通過驅動鏈條帶動轉動鏈輪轉動。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向套筒包括有同軸設置的上圓筒和下圓筒,所述轉動鏈輪固定連接于上圓筒和下圓筒之間,并且上圓筒和下圓筒之間的間距尺寸與驅動鏈條的寬度尺寸相適配。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撥指的端部均設置有轉動環,所述轉動環內均設置有套接于固定軸上的轉動軸承,所述撥指的一端通過轉動軸承與固定軸轉動連接,另一端穿過滑移孔向外延伸。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驅動組件帶動導向套筒在曲柄作用下相對于固定軸做偏心轉動,撥指在導向套筒的前端伸出,在后側與輸送鏈條接近時向導向套筒內縮回,實現撥指在滑移孔內的伸縮運動。該撥筒裝置可模擬人手動作實現對蘆葦、麻類作物、玉米、高粱等高莖稈作物的向作物夾持輸送裝置中部有效摟取,有利于后續的切割和輸送。并且,固定軸至作物夾持輸送裝置的距離不小于撥指的長度,因此收縮入導向套筒內的撥指不會與輸送鏈條打架,避免導向套筒在轉動過程中撥指將作物直接打向輸送鏈條,有利于作物順利的被聚攏向輸送鏈條,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撥指與輸送鏈條因干涉而產生損傷,從而有利于延長撥筒裝置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高莖稈作物收獲機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高莖稈作物收獲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撥筒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固定軸上轉動環處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撥筒裝置;11、固定軸;111、曲柄;112、轉動軸承;113、轉動軸;12、導向套筒;121、滑移孔;122、上圓筒;123、下圓筒;13、撥指;14、驅動組件;141、轉動鏈輪;142、傳動鏈輪;143、驅動鏈條;15、轉動環;2、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1、輸送組件;211、主動鏈輪;212、第一從動鏈輪;213、第二從動鏈輪;214、輸送鏈條;2141、第一輸送段;2142、第二輸送段;2143、第三輸送段;215、推送齒;3、割刀裝置;4、作物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參照圖1-4所示,一種高莖稈作物收獲機,包括有機動車,機動車的底部安裝有動力行走裝置,機動車的前方橫向設置有割刀裝置3以及設置于割刀裝置3兩側的分禾器,割刀裝置3位于機動車前方的下部,用于切割作物的根部,機動車中部有一個沿其行駛方向貫通機動車的作物通道4,作物通道4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將機動車前方的高莖稈作物向作物通道4內聚攏并且經由作物通道4向機動車后方輸送的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機動車上位于作物通道4的后方設置有集桿箱;經由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將割刀裝置3切割下來的作物集中輸送過作物通道4,再由機動車上的打捆裝置將作物打捆,最終收集在集桿箱內。上述收獲機的實施結構可參考現有技術,本申請未做贅述,改進之處如下所述。
收獲機還包括有用于將機動車前方的高莖稈作物向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聚攏的撥筒裝置l,撥筒裝置1位于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的前方,并且設置有兩個,兩個撥筒裝置1分別位于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寬度方向的兩側,通過兩個撥筒裝置1將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前方兩側的作物向機動車中部集攏。
撥筒裝置1包括有與機動車固定連接的固定軸11、與固定軸11可轉動連接的導向套筒12、轉動連接于固定軸11外側壁上的若干個撥指13、以及用于帶動導向套筒12沿其軸向轉動的驅動組件14;導向套筒12的周向側壁上貫穿設置有供撥指13穿插的滑移孔121,固定軸11的軸向與導向套筒12的軸向平行偏心,固定軸11的一端與機動車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設置有曲柄111與導向套筒12轉動連接,曲柄111一端與固定軸1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導向套筒12轉動連接,曲柄111與固定軸11固接的另一端通過設置有轉動軸113與導向套筒12的中心軸線處轉動連接;當驅動組件14帶動導向套筒12沿其中心軸線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轉動連接于固定軸11上的撥指13在滑移孔12l內軸向滑移;導向套筒12在轉動過程中,至少一個撥指l3具有滑移出導向套筒12的狀態和至少一個撥指13具有滑移入導向套筒12內的狀態,固定軸11至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的距離不小于撥指13的長度。
工作原理:驅動組件14帶動導向套筒12在曲柄111作用下相對于固定軸1l做偏心轉動,撥指l3在導向套筒12的前端伸出,在后側與輸送鏈條214接近時向導向套筒12內縮回,實現撥指l3在滑移孔12l內的伸縮運動。該撥筒裝置l可模擬人手動作實現對蘆葦、麻類作物、玉米、高粱等高莖稈作物的向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中部有效摟取,有利于后續的切割和輸送。
并且,固定軸ll至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的距離不小于撥指13的長度,因此收縮入導向套筒12內的撥指13不會與輸送鏈條214打架,避免導向套筒12在轉動過程中撥指13將作物直接打向輸送鏈條214,有利于作物順利的被聚攏向輸送鏈條214,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撥指13與輸送鏈條214因干涉而產生損傷,從而有利于延長撥筒裝置1的使用壽命。
此外,導向套筒12在引導撥指13往復滑移的過程中,還具有扶持作物的效果,當撥筒裝置l接觸到高莖稈作物時,撥指13帶動高莖稈作物在導向套筒12的外側壁轉動向輸送鏈條214,相比于撥指13,高度較大的導向套筒12與作物的接觸面積較大,有利于扶持著作物轉動,降低作物在轉動的過程中產生傾倒甚至是彎折現象。
作物夾持輸送裝置2包括有沿作物通道4的長度方向對稱設置的兩組輸送組件21,兩組輸送組件21分別位于作物通道4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側;通過兩組輸送組件21能夠將機動車前方的作物向機動車中部的作物通道4集中向后輸送,進而便于后續的打捆和收集。
輸送組件21包括有主動鏈輪211和第一從動鏈輪212和第二從動鏈輪213以及輸送鏈條214,主動鏈輪21l通過輸送鏈條214帶動第一從動鏈輪212和第二從動鏈輪213轉動,輸送鏈條214上沿其長度方向排列設置有用于推送作物的推送齒215;輸送鏈條214在主動鏈輪211和第一從動鏈輪212以及第二從動鏈輪213之間圍繞成三角形,主動鏈輪211通過輸送鏈條214帶動第一從動鏈輪212和第二從動鏈輪213轉動的過程中,輸送鏈條214包括有用于將作物向作物通道4推送的第一輸送段2141、和用于將作物推送過作物通道4的第二輸送段2142、以及連接于第一輸送段2141和第二輸送段2142之間的第三輸送段2143。由電機帶動一個主動鏈輪211轉動的過程中,通過輸送鏈條214的傳動,將第一從動鏈輪212和第二從動鏈輪213帶動,進而令第一輸送段2141和第二輸送段2142能夠分別對機動車的前方和作物通道4長度方向進行作物推送。該方案僅通過設置一根輸送鏈條214,由一個主動鏈輪211實現作物的兩個方向輸送,大大優化了輸送組件21的結構組合,有利于降低制造、使用成本。同時輸送鏈條214在運動過程中,兩條輸送鏈條214上的推送齒215間隔設置,能夠將作物在作物通道4內夾持著向后移動,也避免兩條輸送鏈條214上的推送齒215產生打架的現象。
兩條第一輸送段2141呈八字形結構設置,兩條第一輸送段2141之間的距離從朝向作物通道4的一端向另一端呈逐漸增大設置。呈八字形的兩條第一輸送段2141大口朝向前,小口朝向后,當作物從機動車的前方靠近時,經割刀裝置3切割后的作物在兩條第一輸送段2141的帶動下向作物通道4集中聚攏,而傾斜的第一輸送段2141能夠便于將作物引導入作物通道4內,進而有利于提高作物收割效率。
導向套筒12的半徑尺寸不大于撥指13與曲柄111的長度差,導向套筒12在轉動過程中撥指13滑移入導向套筒12內的狀態下,撥指13能夠始終滑移連接在滑移孔121內。導向套筒12的作用主要是引導撥指13在轉動的過程中進行伸縮,為避免導向套筒12過大,在撥指13收縮入導向套筒12內的過程中撥指13的端部滑入導向套筒12內部,進而導致撥指13在滑出滑移孔121時需要撥指13對準滑移孔121,該結構增加了撥指13與導向套筒12的裝配和加工精度,不利于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因此將導向套筒12的半徑尺寸設計合理,避免撥指13在滑移孔121內往復滑移的過程中脫離滑移孔121,有利于提高撥指13工作時的穩定程度,以及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有利于廣泛推廣使用。
優選撥指13在最大限度收縮入導向套筒12內的程度下還有一點端部露在導向套筒12外,避免撥指13滑入導向套筒12內部,也令撥指13在收縮入導向套筒12內時脫離對作物的推送,避免撥筒裝置1與輸送鏈條214發生干涉。
驅動組件14包括有設置于導向套筒12上的轉動鏈輪141、與從動鏈輪同軸設置的傳動鏈輪142、以及繞接于轉動鏈輪141和傳動鏈輪142上的驅動鏈條143,其中從動鏈輪可選擇距離導向套筒12更近的第二從動鏈輪213,轉動鏈輪141與導向套筒12同軸設置,傳動鏈輪142通過驅動鏈條143帶動轉動鏈輪141轉動。導向套筒12的轉動通過第一從動鏈輪212的轉動來帶動,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配備設備,并且由驅動鏈條143與轉動鏈輪141和傳動鏈輪142的嚙合傳動,更有利于驅動組件14帶動導向套筒12轉動的穩定程度。此外,轉動鏈輪141的外徑需小于導向套筒12的外徑,以避免作物在撥指13的帶動下與驅動鏈條143發生碰撞,甚至是滑向轉動鏈輪141,從而影響轉動鏈輪141與驅動鏈條143的嚙合傳動。
導向套筒12包括有同軸設置的上圓筒122和下圓筒123,轉動鏈輪141固定連接于上圓筒122和下圓筒123之間,并且上圓筒122和下圓筒123之間的間距尺寸與驅動鏈條143的寬度尺寸相適配。將轉動鏈輪141固定在上圓筒122和下圓筒123之間,并且轉動鏈輪141的外徑小于上圓筒122和下圓筒123的外徑,上圓筒122和下圓筒123之間留有供驅動鏈條143在其中轉動的間隙槽,該結構能夠避免撥筒裝置l在工作過程中作物碰觸到轉動鏈輪14l和驅動鏈條143,進而避免作物影響轉動鏈輪14l與驅動鏈條143的嚙合傳動。并且增加的下圓筒123還可以用于增加導向套筒12與作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扶持著作物轉動,降低作物在轉動的過程中產生傾倒甚至是彎折現象。
撥指13的端部均設置有轉動環15,轉動環15內均設置有套接于固定軸11上的轉動軸承112,撥指13的一端通過轉動軸承112與固定軸11轉動連接,另一端穿過滑移孔121向外延伸。導向套筒12在帶動撥指13繞著固定軸ll轉動的過程中,相鄰撥指13之間的角度會隨著轉動而時刻都在變化,通過設置有轉動軸承112,不僅能夠令撥指13的轉動更靈活,還能夠將各個撥指13實現單獨轉動,從而有利于提高撥筒裝置l的工作穩定程度。各個轉動軸承112套接于固定軸11上,并且沿固定軸ll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導向套筒12套接于各個轉動軸承112外,并且相互之間在轉動過程中不會產生干涉,有利于提高撥指13轉動的靈活程度。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