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苗木移植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
背景技術:
移植,是指將苗木從原來的育苗地挖起來,按照一定的株行距移栽到新的育苗地繼續培育的方法,也稱換床。通過移植,使苗木密度變小,擴大了苗木營養面積,改善了光照和通風條件,使苗木根系和地上部分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為培育大規模的苗木創造了條件,因此,移植在培育苗木中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
申請公布日為2012年9月12日,申請公布號為cn102657061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園林苗木的移植方法,其主要包括移植前準備、移植和移植后的養護管理這些步驟。
未經過移植的苗木,往往主根太深,側根和須根較少,不利于栽植成活。因此,在移植過程中需要對苗木進行切斷主根的處理,以控制主根的頂端優勢,同時促進側根和須根的生長。在這個過程中,側根和須根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然而苗木的根系又是苗木吸收養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養分和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重要部位,根系的減少會影響苗木的營養成分以及水分的吸收,造成苗木移植成活率偏低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其解決了苗木移植成活率偏低的問題,具有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移植前處理、移植處理和移植后處理,
移植前處理包括如下步驟:a、起苗:移植前1-2天,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進行澆水,同時對樹木進行修剪并扎蓬處理;起苗時,以苗木胸徑的9-10倍來挖掘苗木土球,然后進行泥球包處理;b、根系和樹冠修剪:剪除劈裂根、病毒根和過長根,根據根系大小和好壞對樹冠進行修剪以保持地上地下部生長平衡;
移植處理包括如下步驟:a、種植穴處理:根據苗木根系和直徑挖掘多個等間隔的種植穴,于其內鋪設一層混有控釋營養微球的膨潤土,再于其上填土處理;b、苗木種植:于種植穴內放入經移植前處理的苗木土球,樹干直立,拆除并取出不易腐爛的包裝物,先填土再鋪設一層混有控釋營養微球的膨潤土再填土處理,過程中分層踏實處理,得到直立的苗木;c、澆水處理:種植后在種植穴的周圍筑成高度為15-20cm的灌水圍堰,苗木及時要澆第一遍透水,根據天氣再澆第二、三遍水,澆水滲下后,及時用圍堰土封住樹穴;d、樹冠修剪:移植處理過程中進行樹冠修剪,修剪時保持原有樹冠形態,適當疏剪過密的主枝和側枝,保留的側枝適當短截,同時修剪除去部分葉片;
其中,移植處理所用的控釋營養微球包括從內到外依次設置的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第一囊衣層、混合樹脂粘合層、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和第二囊衣層,第一囊衣層包括70-80wt%的聚苯乙烯和10-20wt%的淀粉,
第二囊衣層包括50-60wt%的聚苯乙烯和30-40wt%的淀粉。
進一步優選為:第一囊衣層由70-80wt%的聚苯乙烯、10-20wt%的p123和10-20wt%的淀粉組成,第二囊衣層由50-60wt%的聚苯乙烯、5-10wt%的p123和35-40wt%的淀粉組成。
進一步優選為:混合樹脂粘合層所用的混合樹脂包括80-90wt%的環氧樹脂。
進一步優選為:依次設置的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第一囊衣層、混合樹脂粘合層、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和第二囊衣層的厚度比為1:0.1-0.2:1-2:0.1-0.2:0.5-2:0.1-0.2:1-2。
進一步優選為:依次設置的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第一囊衣層、混合樹脂粘合層、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和第二囊衣層的厚度比為1:0.1:2:0.1:0.5:0.1:2。
進一步優選為:按質量份數計,控釋營養微球和膨潤土的用量比為2-5:100。
進一步優選為:難溶性肥料層采用的難溶性肥料選自活性磷礦粉、鈣鎂磷肥、低交聯度硅鈣網絡冶煉爐渣及活性有色金屬礦尾砂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優選為:移植后處理包括如下步驟:a、利用結實的竹桿支撐苗木;b、對地面和樹冠噴灑清水;c、澆灌水時,于澆灌用水添加1-2wt%的生長素。
進一步優選為:控釋營養微球采用噴涂法制備而成。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控制移植過程中的根系及樹冠等吸收養分的部位,移植后的苗木通過吸收外加的營養澆灌以及來自于混有控釋營養微球的膨潤土的營養,吸收養分水分和氧氣,起到較好的適應,提高存活率;
同時控釋營養微球被施加至其內時,隨第二囊衣層的逐漸溶解,靠近第二囊衣層的難溶性肥料逐漸溶解至土壤中供苗木吸收,且由于難溶性肥料在土壤的溶解度有限且第二囊衣層的逐漸溶解,所以過程中也不會出現肥料濃度過高引起的燒苗等現象;當第一囊衣層裸露在外后,水和第一囊衣層接觸并反應至第一囊衣層有空隙出現,土壤中的水分等會經過第一囊衣層上的孔隙擴散至第一囊衣層內部的難溶性肥料層中,部分難溶性肥料溶解在水中并通過第一囊衣層上的孔隙擴散至土壤中,植物吸收釋放至土壤中的肥料,當土壤中的難溶性肥料的溶解量偏低時,則多余難溶性肥料會再次溶解并擴散至土壤中,保證肥料充足,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大大的提高苗木成活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控釋營養微球,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1)難溶性肥料層的制備:粉碎市售的難溶性肥料,將其和水配成分散均勻的懸浮液,噴霧干燥得到顆粒為20-50μm的顆粒;其中難溶性肥料均為市售,且其由25wt%的活性磷礦粉、25wt%的鈣鎂磷肥、25wt%的低交聯度硅鈣網絡冶煉爐渣及25wt%的活性有色金屬礦尾砂組成;
(2)混合樹脂粘合層的制備:選市售混合樹脂粘合劑,檢測其有效成分中環氧樹脂含量,滿足條件即可,有效成分中的其他成分未作嚴格要求;其中,有效成分中環氧樹脂含量為85wt%;
(3)第一囊衣層的制備:取75質量份數的聚苯乙烯、10質量份數的p123(peo-ppo-peo嵌段共聚物)和15質量份數的淀粉,加入100質量份數的50wt%乙醇水溶液,分散均勻;
(4)第二囊衣層的制備:取55質量份數的聚苯乙烯、5質量份數的p123(peo-ppo-peo嵌段共聚物)和40質量份數的淀粉,加入70質量份數的50wt%乙醇水溶液,分散均勻;(5)控釋營養微球的制備:用流化床氣體懸浮法噴涂制備,然后于45℃下鼓風干燥,得到的控釋營養微球中,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第一囊衣層、混合樹脂粘合層、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和第二囊衣層的厚度比為1:0.1:2:0.1:0.5:0.1:2。
實施例2: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難溶性肥料由50wt%的活性磷礦粉和50wt%的低交聯度硅鈣網絡冶煉爐渣組成。
實施例3: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難溶性肥料為100wt%的鈣鎂磷肥。
實施例4: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市售的混合樹脂粘合劑中,有效成分中環氧樹脂含量為80wt%。
實施例5: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市售的混合樹脂粘合劑中,有效成分中環氧樹脂含量為90wt%。
實施例6: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第一囊衣層中,聚苯乙烯、p123和淀粉的質量比為70%:20%:10%。
實施例7: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第一囊衣層中,聚苯乙烯、p123和淀粉的質量比為80%:10%:10%。
實施例8: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第一囊衣層中,聚苯乙烯、p123和淀粉的質量比為70%:10%:20%。
實施例9: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第二囊衣層中,聚苯乙烯、p123和淀粉的質量比為50%:10%:40%。
實施例10: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第二囊衣層中,聚苯乙烯、p123和淀粉的質量比為60%:5%:35%。
實施例11:控釋營養微球,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第一囊衣層、混合樹脂粘合層、難溶性肥料層、混合樹脂粘合層和第二囊衣層的厚度比為1:0.2:1:0.2:2:0.2:1。
實施例12: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移植前處理
a、起苗:
移植前1-2天,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進行澆水,以防起苗后土壤過干而使苗木土球松散,同時對樹木進行修剪并扎蓬處理以便于起苗和減少枝條折損的情況;
起苗時,以苗木胸徑的9-10倍來挖掘苗木土球,起苗過程中保護主根,勿使其斷裂;然后將苗木土球進行泥球包處理;
b、根系和樹冠修剪:
剪除劈裂根、病毒根和過長根;
根據根系大小和好壞對樹冠進行修剪以保持地上地下部生長平衡,修剪時剪口平滑,若剪口大于2cm則涂防腐劑;
(2)移植處理
a'、將實施例1的控釋營養微球和膨潤土按質量比為3:100混合;
a、種植穴處理:
根據苗木根系和直徑挖掘多個等間隔的種植穴,于其內鋪設一層混有控釋營養微球的膨潤土,再于其上填土處理;
b、苗木種植:
于種植穴內放入經移植前處理的苗木土球,樹干直立,拆除并取出不易腐爛的包裝物,先填土再鋪設一層混有控釋營養微球的膨潤土再填土處理,過程中苗木種植根系舒展、分層踏實處理,得到直立的苗木;
c、澆水處理:
種植后在種植穴的周圍筑成高度為15-20cm的灌水圍堰,苗木及時要澆第一遍透水,根據天氣再澆第二、三遍水,澆水滲下后,及時用圍堰土封住樹穴;
d、樹冠修剪:
移植處理過程中進行樹冠修剪,修剪時保持原有樹冠形態,適當疏剪過密的主枝和側枝,保留的側枝適當短截,同時修剪除去部分葉片;
(3)移植后處理
a、利用結實的竹桿支撐苗木;
b、對地面和樹冠噴灑清水;
c、澆灌水時,于澆灌用水中添加1-2wt%的生長素。
實施例13: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實施例1的控釋營養微球和膨潤土按質量比為2:100混合。
實施例14: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實施例1的控釋營養微球和膨潤土按質量比為5:100混合。
實施例15: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2。
實施例16: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3。
實施例17: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4。
實施例18: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5。
實施例19: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6。
實施例20: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7。
實施例21: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8。
實施例22: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9。
實施例23: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10。
實施例24:一種園林綠化苗木培植方法,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于,控釋營養微球的來源為實施例11。
溶出度測試
(1)測試樣品:實施例1-11的控釋營養微球;
(2)測試內容:取1g測試樣品,于25℃水中測試不同時間點的溶解度;
(3)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溶出度測試結果(單位mg/l)
成活率測試
取同一培育基地且同批1400顆苗木,將其隨機平均分成14組,每組按實施例12-24的方法或直接種植進行移植培育,統計6個月和2年后的成活率。成活率如表2所示,相對直接種植而言,實施例12-24的成活率明顯提高。
表2成活率測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