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64767閱讀:959來源:國知局
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海南三七,具體涉及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屬于植物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的繁殖方法可通過種子有性繁殖和切分根莖營養繁殖(高江云等,2006)。然而,有些種類是自交不親和的,有些是多倍體,均不能結種子,只能通過根莖繁殖(高江云等,2006)。切分根莖分株時,不要分得太小,一般不要少于3‐4個,太少會導致生長緩慢或死亡,同時需要帶有新生的塊莖,新分開的塊莖去掉所有莖、葉,以減少水分的喪失(高江云等,2006)。有的屬的植物可以通過莖桿扦插來繁殖,如閉鞘姜屬、舞花姜屬、姜花屬、姜屬的部分種類,將成熟的莖桿切成帶3‐4個節的莖段,直立插入沙土中2節,或莖段平放,用沙土稍微覆蓋,保持濕潤和遮蔭,一段時間后,其節上的芽就會萌蘗形成小植株,稍大后分離栽培(高江云等,2006)。

海南三七(kaempferiarotunda)屬于姜科山奈屬(kaempferia)植物,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臺灣及亞洲南部至東南部(吳德鄰等,1981)。其葉叢生,葉片長橢圓形,葉面淡綠色,具暗綠色斑紋,不耐霜凍,冬季地上部分枯死;花先于葉直接從根莖抽出,頭狀花序具4‐6朵花,花白色,唇瓣較大,紫紅色;花期3‐4月;根莖藥用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觀葉類,株形好,葉漂亮,花晶瑩美麗,在夏秋季節可作為觀賞價值高的室內觀葉植物(吳德鄰等,1981;高江云等,2006;路國輝和王英強,2011;吳德鄰等,2016)。由于海南三七不結果,所以不能進行有性繁殖。其也沒有莖桿,因此,只能采用上述的切分根莖營養繁殖。因為母本量不足,切分根莖分株繁殖速度有限,而且對母株的損傷也很大,短期內得不到大量植株。

現有技術中,采用外植體誘導愈傷組織再分化成苗進行繁殖是可行的方法,但出苗率低,而且周期長。劉盼盼(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將海南三七外植體分為假莖段(葉至塊根之間的假莖)、葉片、根狀莖、芽和莖尖(盆栽和組培苗),結果盆栽的塊莖、假莖段和葉片通過誘導愈傷組織再分化獲得無菌苗的途徑均失敗;組培苗的假莖段和葉片誘導愈傷分化來獲得無菌苗,由于愈傷組織增殖及誘導時間較久,并且愈傷至苗的誘導率不足10%,很難快速達到所需的無菌苗株數,故不采用此方法;組培苗的幼芽或莖尖,接種到ms+6‐ba3.0mg/l+2,4‐d1.0mg/l的培養基中,20d左右有愈傷組織產生,30d左右有絨毛狀根生成,但也發現,接種到兩種培養基ms+6‐ba2.0/3.0mg/l+naa0.10mg/l上誘導,均只有10%誘導成苗,此種方法愈傷組織分化成苗率低。吳丹(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將海南三七無菌苗的三個不同部位(葉片、假莖段和假莖段基部)接種在含有不同濃度的6‐ba和2,4‐d組合的愈傷誘導培養基上,置于黑暗條件下培養,40d后統計愈傷組織誘導情況,發現只有假莖段基部成功誘導出愈傷組織,最佳生長調節劑組合為6‐ba2.0mg/l+2,4‐d1.0mg/l,再接種到愈傷組織分化第一階段轉綠需時30d,再將轉綠的愈傷組織塊轉接入芽分化培養基中,40d左右可逐漸有苗長成,分化率大多集中在42%‐67%之間,此種方法愈傷分化出苗率仍然低,而且從外植體誘導愈傷到分化成苗就需時110d,周期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采用根莖芽基部作為外植體,提供了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物的方法,建立了高效的海南三七植株再生體系,顯著提高海南三七的組培繁殖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外植體前處理:采集海南三七的根莖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剪掉根莖上的貯藏根和須根后,消毒后晾干;再放入洗凈消毒的河沙中,恒溫發芽,洗凈根莖芽,取其芽基部為外植體材料;

(b)叢生芽誘導:將消毒好的外植體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直至外植體基部形成叢生芽;所述的誘導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1.0~3.0mg/l、萘乙酸0.01~0.10mg/l、椰汁10.0~15.0%、蔗糖20~30g/l、卡拉膠粉9.5~10.0g/l;

(c)增殖繼代:當初代芽基部叢生芽長至4~6cm時,切下芽,截取芽基部1.0‐1.5cm接種到增殖培養基中誘導叢生芽;所述增殖繼代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3.0~8.0mg/l、萘乙酸0.05~0.10mg/l、椰汁10.0~15.0%、蔗糖20~30g/l、卡拉膠粉9.5~10.0g/l;

(d)生根培養:當繼代苗高4~7cm時,切下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所述生根培養基成分為ms、萘乙酸0.10~0.50mg/l、香蕉泥10.0~15.0%、活性炭1.0~1.5g/l、蔗糖20~30g/l、卡拉膠粉9.5~10.0g/l;

(e)煉苗移栽:當生根培養基上的苗高5~8cm時,在溫室自然光照下煉苗7~10d,取出瓶苗,洗凈根部培養基,百菌清溶液消毒后,移栽到進口泥炭的基質中,保持通風透氣,濕度在70~85%,溫度在20~32℃,自然光照條件培養后得移栽苗。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目的,優選地,步驟(a)所述的根莖芽的芽高為6‐18cm,有1片葉。

優選地,步驟(a)所述的消毒后晾干的消毒是將海南三七的根莖放入質量濃度0.1‐0.3%的多菌靈粉劑溶液中浸泡消毒30‐40min。

優選地,步驟(a)所述的恒溫發芽是在培養箱中33℃恒溫發芽下進行。

優選地,步驟(a)所述的外植體為切掉海南三七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后留下的1~2cm的芽基部。

優選地,以質量百分比濃度計,步驟b)所述外植體的消毒是先用0.1%‐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根莖芽30~40min,再用0.1%~0.3%的百菌清溶液,浸泡根莖芽30~40min,接著在自來水下反復沖洗根莖芽30~4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凈工作臺上,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2~3cm高的根莖芽基部,用棉球蘸取70%酒精擦拭芽基部,最后用0.1~0.2%升汞溶液消毒15‐18min,滅菌水沖洗4~5次,切掉距離芽基部兩頭各約0.3~0.5cm的部分,留1~2cm的芽基部,并將芽基部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

優選地,步驟(e)中如果溫度高于32℃,用風機和水簾降溫。

優選地,所述誘導培養基、增殖繼代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的ph都為5.6~5.8;培養基滅菌條件為125℃,30~40min。

優選地,步驟(b)、步驟(c)和步驟(d)所述培養的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000~2300lx,光照時間控制為14h/d。

優選地,步驟(e)所述百菌清溶液消毒是用0.1%~0.3%的百菌清溶液浸泡30~40min。

應用本發明的外植體消毒方法,消毒成活率可達到85~90%,15~20d能在外植體上觀察到肉眼可見的綠點。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采用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為外植體,建立了高效的以芽繁芽途徑的植株再生體系,外植體初代培養60~65d,啟動率87.50%~98.50%,出芽指數2.15~4.60,外植體大部分可以分化出2‐5個叢生芽,長勢較好;繼代增殖經約20~25d培養,單個叢生芽基部可分化出4~9個叢生芽,可在100~108d內完成從外植體誘導叢生芽、繼代增殖到生根苗形成的一個周期,單個叢生芽基部經過繼代增殖,每個繼代增殖周期可增殖4.69~7.56倍個叢生芽,即單個外植體在100~108d內可出芽10.08~34.77個。現有技術中,從外植體誘導愈傷到分化成苗就需時110d,而且每塊愈傷分化成苗2.38~3.75個。對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單個外植體在100~108d內可出芽10.08~34.77個,大大提高了海南三七的繁殖系數和減短了海南三七的繁殖周期。

(2)本發明只需簡單的植物組織培養設備,就可在100~108d內完成從外植體誘導叢生芽、繼代增殖到生根苗形成的一個周期,因此,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組培苗。本發明繁殖的海南三七種苗,能保持母株的優良特性,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具有投入低、產出高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實施例1洗凈的海南三七根莖圖片。

圖2實施例1在河沙中萌發洗凈的根莖芽圖片。

圖3實施例1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外植體接種誘導培養基15d出現芽萌動圖片。

圖4實施例1外植體誘導出的叢生芽圖片。

圖5實施例1繼代增殖的叢生芽圖片。

圖6實施例1生根培養形成的根系圖片。

圖7實施例1洗凈根部培養基消毒后的組培苗圖片。

圖8實施例1移栽成活的組培苗圖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但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所采用的試劑和設備為本技術領域常規試劑和設備。

誘導培養基、增殖繼代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的ms,為國際通用的培養基,其成分和配制方法如下:

ms大量元素母液100倍:稱100l量溶解在1l蒸餾水中,配1l培養基取母液10ml。母液的具體配法為:分別稱硝酸銨165g,硝酸鉀190g,二水氯化鈣44g,七水硫酸鎂37g,磷酸二氫鉀17g,分別加蒸餾水溶解后再混合,最后定容于1l。

ms微量元素母液1000倍:稱1000l量溶解在1l蒸餾水中,配1l培養基取母液1ml。母液的具體配法為:分別稱四水硫酸錳22.3g,七水硫酸鋅8.6g,硼酸6.2g,碘化鉀0.83g,二水鉬酸鈉2.5g,五水硫酸銅0.25g,六水氯化鈷0.25g,分別加蒸餾水溶解后再混合,最后定容于1l。

ms鐵鹽母液100倍:稱100l量溶解在在1l蒸餾水中,配1l培養基取母液10ml。母液的具體配法為:分別稱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g,七水硫酸亞鐵2.78g,分別加蒸餾水溶解后再混合,最后定容于1l。

ms有機母液100倍:稱100l量溶解在在1l蒸餾水中,配1l培養基取母液10ml。母液的具體配法為:分別稱煙酸0.05g,鹽酸吡哆素0.05g,鹽酸硫胺素0.01g,肌醇10g,甘氨酸0.2g,分別加蒸餾水溶解后再混合,最后定容于1l。

實施例1

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外植體前處理:采集海南三七的根莖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剪掉根莖上的貯藏根和須根后,放入質量濃度0.3%的多菌靈粉劑溶液中浸泡消毒30min,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如圖1所示。再放入洗凈消毒的河沙中,培養箱中33℃恒溫發芽,洗凈芽,如圖2所示,芽高6~18cm。消毒后,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取芽基部為外植體材料。

(b)叢生芽誘導:將消毒好的外植體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如圖3所示,外植體為根莖芽基部,高約1~2cm,在誘導培養基上培養15d就可觀察到肉眼可見的綠點。外植體在誘導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直至外植體基部形成叢生芽;如圖4所示,外植體在誘導培養基上培養60d就可形成3~5個叢生芽,外植體的啟動率為98.50%,出芽指數為4.60[注:啟動率=(啟動的外植體數/接種外植體總數)×100%;出芽指數:外植體上的出芽數的平均數]。所述的誘導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3.0mg/l、萘乙酸0.10mg/l、椰汁15.0%、蔗糖30g/l、卡拉膠粉10.0g/l。

步驟(b)所述外植體的消毒是先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根莖芽30min,再用0.3%的百菌清溶液浸泡根莖芽30min,接著在自來水下反復沖洗根莖芽4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凈工作臺上,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2~3cm高的根莖芽基部,用棉球蘸取70%酒精擦拭芽基部,最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18min,滅菌水沖洗4次,切掉距離芽基部兩頭各約0.3~0.5cm的部分,留約1~2cm的芽基部,并將芽基部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

(c)增殖繼代:當初代芽基部叢生芽長至4~6cm左右時,切下芽,截取芽基部1.0~1.5cm接種到增殖培養基中誘導叢生芽;如圖5所示,為在繼代增殖培養基上培養20d就可形成6‐9個叢生芽,增殖系數為7.56(增殖系數=統計時的總芽數/接種時總芽數)。所述增殖繼代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8.0mg/l、萘乙酸0.10mg/l、椰汁15.0%、蔗糖30g/l、卡拉膠粉10.0g/l。

(d)生根培養:當繼代苗高4~7cm時,切下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如圖6所示,為在生根培養基上培養20d就可形成白色的根。所述生根培養基成分為ms、萘乙酸0.10mg/l、香蕉泥15.0%、蔗糖30g/l、活性炭1.0g/l、卡拉膠粉10.0g/l。

(e)煉苗移栽:當生根培養基上的苗高5~8cm時,在溫室自然光照下煉苗10d,取出組培苗,洗凈根部培養基,用0.3%的百菌清溶液浸泡30min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如圖7所示,組培苗粗壯。移栽到進口泥炭的基質中,保持通風透氣,濕度在70‐85%,溫度在20‐32℃,自然光照條件培養后得到移栽苗;如圖8所示,為在進口泥炭中種植25d后得到長勢良好的移栽苗。

上述誘導培養基、增殖繼代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的ph都為5.8;培養基滅菌條件為125℃,40min。

步驟(b)、步驟(c)和步驟(d)所述培養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300lx,光照時間控制為14h/d。

步驟(e)中如果溫度高于32℃,用風機和水簾降溫。

實施例1從外植體誘導、繼代增殖到生根苗約需時100d的時間。

實施例2

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外植體前處理:采集海南三七的根莖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剪掉根莖上的貯藏根和須根后,放入質量濃度0.1%的多菌靈粉劑溶液中浸泡消毒40min,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再放入洗凈消毒的河沙中,培養箱中33℃恒溫發芽,洗凈根莖芽。消毒后,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取芽基部為外植體材料。

(b)叢生芽誘導:將消毒好的外植體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直至外植體基部形成叢生芽,需時約65d就可長出2~3個叢生芽,外植體的啟動率為83.60%,出芽指數為2.15;所述的誘導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1.0mg/l、萘乙酸0.01mg/l、椰汁10.0%、蔗糖20g/l、卡拉膠粉9.5g/l;

步驟(b)所述外植體的消毒是以質量百分比濃度計,先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根莖芽40min,再用0.1%的百菌清溶液浸泡根莖芽40min,接著在自來水下反復沖洗根莖芽3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凈工作臺上,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2~3cm高的根莖芽基部,用棉球蘸取70%酒精擦拭芽基部,最后用0.2%升汞溶液消毒15min,滅菌水沖洗5次,切掉距離芽基部兩頭各約0.3~0.5cm的部分,留約1~2cm的芽基部,并將芽基部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

(c)增殖繼代:當初代芽基部叢生芽長至4~6cm左右時,切下芽,截取芽基部1.0~1.5cm接種到增殖培養基中培養25d就可形成4~6個叢生芽,增殖系數為4.69;所述增殖繼代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3.0mg/l、萘乙酸0.05mg/l、椰汁10.0%、蔗糖20g/l、卡拉膠粉9.5g/l;

(d)生根培養:當繼代苗高4~7cm時,切下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需時約18d;所述生根培養基成分為ms、萘乙酸0.30mg/l、香蕉泥10.0%、活性炭1.5g/l、蔗糖20g/l、卡拉膠粉9.5g/l;

(e)煉苗移栽:當生根培養基上的苗高5~8cm時,在溫室自然光照下煉苗7d,取出試管苗,洗凈根部培養基,用0.1%的百菌清溶液浸泡30min,移栽到進口泥炭的基質中,保持通風透氣,濕度在70‐85%,溫度在20‐32℃,自然光照條件培養后得到移栽苗。

上述誘導培養基、增殖繼代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的ph都為5.6;培養基滅菌條件為125℃,30min。

步驟(b)、步驟(c)和步驟(d)所述培養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000lx,光照時間控制為14h/d。

步驟(e)中如果溫度高于32℃,用風機和水簾降溫。

實施例2從外植體誘導、繼代增殖到生根苗約需時108d的時間。

實施例3

一種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誘導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外植體前處理:采集海南三七的根莖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剪掉根莖上的貯藏根和須根后,放入質量濃度0.2%的多菌靈粉劑溶液中浸泡消毒35min,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再放入洗凈消毒的河沙中,培養箱中33℃恒溫發芽,洗凈芽。消毒后,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取芽基部為外植體材料。

(b)叢生芽誘導:將消毒好的外植體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直至外植體基部形成叢生芽,需時約63d,可形成3~4個叢生芽,外植體的啟動率為95.70%,出芽指數為3.50;所述的誘導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2.0mg/l、萘乙酸0.10mg/l、椰汁10.0%、蔗糖30g/l、卡拉膠粉10.0g/l;

步驟(b)所述外植體的消毒是先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根莖芽30min,再用0.2%的百菌清溶液浸泡根莖芽30min,接著在自來水下反復沖洗根莖芽4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凈工作臺上,切掉根莖芽上的葉片和莖尖,留2~3cm高的根莖芽基部,用棉球蘸取70%酒精擦拭芽基部,最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18min,滅菌水沖洗4次,切掉距離芽基部兩頭各約0.3~0.5cm的部分,留約1~2cm的芽基部,并將芽基部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

(c)增殖繼代:當初代芽基部叢生芽長至4~6cm左右時,切下芽,截取芽基部1.0~1.5cm接種到增殖培養基中培養22d就能誘導5~7個叢生芽,增殖系數為5.87;所述增殖繼代培養基成分為ms、6‐芐氨基腺嘌呤5.0mg/l、萘乙酸0.10mg/l、椰汁10.0%、蔗糖30g/l、卡拉膠粉10.0g/l;

(d)生根培養:當繼代苗高4~7cm時,切下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需時約17d,所述生根培養基成分為ms、萘乙酸0.50mg/l、香蕉泥10.0%、蔗糖30g/l、活性炭1.0g/l、卡拉膠粉10.0g/l;

(e)煉苗移栽:當生根培養基上的苗高5~8cm時,在溫室自然光照下煉苗10d,取出組培苗,洗凈根部培養基,用0.2%的百菌清溶液浸泡30min取出晾干表面水分,移栽到進口泥炭的基質中,保持通風透氣,濕度在70‐85%,溫度在20‐32℃,自然光照條件培養后得到移栽苗。

上述誘導培養基、增殖繼代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的ph都為5.8;培養基滅菌條件為125℃,40min。

步驟(b)、步驟(c)和步驟(d)所述培養溫度為25~30℃,光照強度為2300lx,光照時間控制為14h/d。

步驟(e)中如果溫度高于32℃,用風機和水簾降溫。

實施例3從外植體誘導、繼代增殖到生根苗約需時102d的時間。

本發明采用海南三七的根莖芽基部為外植體,建立了高效的以芽繁芽途徑的植株再生體系,外植體初代培養60~65d,啟動率87.50%~98.50%,出芽指數2.15~4.60,外植體大部分可以分化出2‐5個叢生芽,長勢較好;繼代增殖經約20~25d培養,單個叢生芽基部可分化出4~9個叢生芽,可在100~108d內完成從外植體誘導叢生芽、繼代增殖到生根苗形成的一個周期,單個叢生芽基部經過繼代增殖,每個繼代增殖周期可增殖4.69~7.56倍個叢生芽,即單個外植體在100~108d內可出芽10.08~34.77個。

現有技術中,劉盼盼(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將海南三七外植體分為假莖段(葉至塊根之間的假莖)、葉片、根狀莖、芽和莖尖(盆栽和組培苗),結果盆栽的塊莖、假莖段和葉片通過誘導愈傷組織再分化獲得無菌苗的途徑均失敗;組培苗的假莖段和葉片誘導愈傷分化來獲得無菌苗,由于愈傷組織增殖及誘導時間較久,并且愈傷至苗的誘導率不足10%,很難快速達到所需的無菌苗株數;組培苗的幼芽或莖尖,接種到ms+6‐ba3.0mg/l+2,4‐d1.0mg/l的培養基中,20d左右有愈傷組織產生,30d左右有絨毛狀根生成,但也發現,接種到兩種培養基ms+6‐ba2.0/3.0mg/l+naa0.10mg/l上誘導,均只有10%誘導成苗,此種方法愈傷組織分化成苗率低。

吳丹(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將海南三七無菌苗的假莖段基部接種在ms+6‐ba2.0mg/l+2,4‐d1.0mg/l培養基上,置于黑暗下培養,40d后誘導出愈傷組織,再接種到愈傷組織分化第一階段轉綠需時30d,此時每塊愈傷平均可得到5.69個芽點,再將轉綠的愈傷組織塊轉接入芽分化培養基中,40d左右可逐漸有苗長成,分化率在42%~67%,即僅僅從外植體誘導愈傷到分化成苗就需時110d,每塊愈傷分化成苗2.38~3.75個。

現有技術從外植體誘導愈傷到分化成苗就需時110d,而且每塊愈傷分化成苗2.38~3.75個;本發明單個外植體在100~108d內可出芽10.08~34.77個,大大提高了海南三七的繁殖系數和減短了海南三七的繁殖周期,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組培苗。本發明繁殖的海南三七種苗,能保持母株的優良特性,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具有投入低、產出高的優勢。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乌兰察布市| 禄丰县| 宜兰市| 海林市| 龙游县| 罗田县| 青州市| 慈利县| 安阳市| 廉江市| 盱眙县| 彩票| 凌云县| 凯里市| 教育| 墨脱县| 汉川市| 长海县| 姚安县| 讷河市| 浦北县| 岐山县| 厦门市| 阳春市| 通化市| 米泉市| 孙吴县| 米易县| 平顶山市| 罗山县| 道真| 海安县| 南安市| 攀枝花市| 大同市| 海林市| 黑山县| 九龙坡区| 陕西省|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