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拖式花生刨坑點播覆土機。
背景技術: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等。目前花生一般是畦作,一畦兩行,行距40cm,穴距13~20cm,每穴兩粒點播。目前點播的方式是一人在前方刨坑,一人緊隨其后往坑內拋灑兩粒種子后用腳撥拉土將種子埋住。不僅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而且不能保證合適的行間距和穴間距。
公開號為cn105210505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手推式單粒玉米播種機,包括支架、行走輪、旋轉軸、儲種倉、鴨嘴、耳蝸漏斗、支架調節片、定位鐵柱、選種器和齒輪。支架和行走面采用不銹鋼材質,堅固耐用。主體部件采用不銹鋼螺釘固定,方便拆卸和維修更換。選種器可更換,適合各種大小的顆粒種植,配合透明耳蝸漏斗觀察窗和單面透明鋼化玻璃安裝的儲種倉,可以隨時觀察儲種倉的玉米量和選種情況,保證播種質量。加裝三孔位的支架調節片,根據操作者的不同身高和要求選取相應的孔位,調節把手的高度。采用獨特的動板包裹靜板的鴨嘴結構,有效防止鴨嘴吃土堵塞,滾動彈簧與定位開嘴器精密所述挖掘臂體與所述旋轉箱連接,所述挖掘鏟和所述推土機構安裝在所述挖掘臂體上,所述推土機構與所述挖掘鏟連接。但該裝置由于是推行作業,非常吃力,并且無法自動覆土。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一種集刨坑、點播、覆土為一體的拖式播種機,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拖式花生刨坑點播覆土機,包括刨坑裝置,點播裝置,覆土裝置,連接三者的支架,所述的刨坑裝置包括截面為圓角正方形的可拖行滾動的筒體,筒體外壁設置可在地里刨處坑穴的鏵齒;點播裝置能被鏵齒帶動抖落花生粒進入坑穴內;覆土裝置能將抖落的花生粒用土覆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結構小巧輕便靈活,其刨坑裝置帶有非圓剖面的滾筒在拖行的過程中有節奏地頓挫,使得鏵齒輕松地插入地里,非常省力,點播裝置和覆土裝置結構獨特,運行可調、可靠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刨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小虛框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2中大虛框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2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左虛框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8是圖6中右虛框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本發明點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虛框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1是本發明覆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若采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一種拖式花生刨坑點播覆土機,包括刨坑裝置1,點播裝置3,覆土裝置2,連接三者的支架4,所述的刨坑裝置1包括截面為圓角正方形的筒體11,筒體長度50cm以上,保障行間距不小于40cm,其正方形的邊長為15-20cm,保證穴距為15-20cm,筒體兩端固接端蓋12封端,端蓋中心設置軸孔13,端蓋外側固接軸心與軸孔13軸心重合的法蘭14,法蘭內嵌設軸承15的外圈,軸承15的內圈穿入軸16,筒體外壁在靠近每個平面的角處固設兩個鏵齒17,所述的鏵齒具有朝向的逆時針方向的中脊171、向兩側平滑延伸的翼緣172和彎曲的齒尖173,鏵齒的高度為6-8cm;這樣穴深在5cm左右,
所述支架4包括分別卡入軸16的兩端的軸套41,軸套左、右側分別固接拉環42和橫梁43,橫梁43的長度大于所述鏵齒的齒尖與軸的軸心之間的距離,橫梁43的端部固接縱梁44,橫梁與縱梁的交接處固接立柱45,立柱45的端部設置鉸孔48,縱梁44的右側中部固接拉桿46,拉桿46的端部固接把手47;立柱上設置螺紋孔,螺紋孔內配合設置蝴蝶螺栓49,蝴蝶螺栓的螺桿端部抵在所述料斗31的兩側。
所述的點播裝置3包括料斗31,料斗31的兩側固接第一鉸軸32,第一鉸軸32與所述立柱45端部的鉸孔鉸接,料斗31的底部向下延伸出兩個漏斗33,漏斗底部下方固設底板35,底板35中部開設出料口34,底板35向下延伸出鉸座36,鉸座36上開設鉸孔,還包括一個中部向下凹陷的擋板37,擋板37兩側右端部固設第二鉸軸39,第二鉸軸39與鉸座上的鉸孔鉸接且第二鉸軸39上套設扭簧38使得擋板37與底板抵接,擋板37的上表面敷設毛尖朝向右端的戧毛墊;擋板37的左端部超出底板35并可與所述鏵齒的齒尖碰觸;擋板37的右側端部固接阻擋花生從該端灑落的毛條。
所述的覆土裝置2包括滾筒21,滾筒的兩端扥別固設轉軸22,轉軸上樞設拉板23,拉板23上設置拉孔24,滾筒的周向曲面上從兩端起分別繞設第一絞龍25和與第一絞龍25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絞龍26,第一絞龍25和第二絞龍26的交接處對應于所述鏵齒的位置;兩個拉板23上的拉孔24與所述的軸套左、右側分別固接的拉環42之間通過繩索5連接。
如圖所示,使用的時候,將花生種子倒進料斗內,花生種子會自流入下方的兩個漏斗內,在沒有進入地里的時候,將料斗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通過蝴蝶螺栓緊固,使得鏵齒的齒尖不會觸碰到擋板37,因此種子不會下落出來。但進入地面后,松開蝴蝶螺栓,調整料斗的角度,使得在拖行的過程中鏵齒的齒尖剛好能觸碰到擋板37上,使擋板37向下張開一瞬間,就在這一瞬間,一兩粒花生種子從漏斗中流出進入擋板37中間的凹陷內,由于擋板37的上表面敷設毛尖朝向右端的戧毛墊,并且擋板是被鏵齒的齒尖撥弄了一下子,此時一兩粒花生種子便彈射而出。
與此同時,點播裝置前方刨坑裝置的截面為圓角正方形的筒體11被拖行得轉動,但由于其不是圓形截面,因此顛簸的很厲害,正是利用這種顛簸,使得鏵齒如同人使勁刨地一般插入地里,隨著繼續轉動,鏵齒將地拋出一個坑穴,但由于鏵齒的形狀獨特,因此土壤不會隨之轉動而是在坑穴旁邊堆成一小堆。
前述彈射而出的花生種子正好會落到該坑穴內(當然若果沒有剛好落到坑穴內,可以調整鏵齒的齒尖與擋板37觸碰的力度和大小進行適應之)。
同時,后面覆土裝置的滾筒21也隨著滾動,由于它上面繞設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絞龍25和第二絞龍26,這兩條龍會將包括在坑穴旁邊堆成一小堆的浮土在內的表層土壤聚攏到坑穴上來,從而將坑穴填平,達到覆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