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領域,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黃花菜的豐產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黃花菜又名黃花,金針菜,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可食用部分為含苞未放的花蕾;據測定,黃花菜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a、b、c、e等多種人體必須營養元素;《本草綱目》稱其具有安神、醒腦、增智、寬胸、美顏、養血、解毒、消熱等多種功效,被東南亞地區譽為“健腦益智食品”;國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膳食營養平衡知識的了解,黃花菜食藥雙重保健作用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黃花菜作為保健性蔬菜正在不斷走向人們的餐桌;因此,提高黃花菜的產量很有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黃花菜的豐產栽培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時提升了黃花菜的品質與產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黃花菜的豐產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整地施基肥
選擇地勢高燥、土壤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塊,深翻30~50厘米,翻地后鋪施土雜肥5000~10000千克,過磷酸鈣70~100千克或磷酸二銨70~80千克、鉀肥25~40千克;翻耕后耙耱土壤,平整田面,做到上虛下實;
(2)移栽
移栽前分株,將其全部或部分連根掘出,再按分蘗節根從短縮莖分開,剪除已衰老的根,并將根剪短作為種苗移栽;在上午5~6時或下午6~7時栽植;栽植方式可以采用寬窄行叢植或等行距叢植;
(3)田間管理
1)中耕
中耕每年要進行3次;第一次中耕結合追肥,疏松土壤、翻埋肥料;第二次中耕為鏟除雜草,疏松土壤;第三次中耕在割葉后進行,并壅土;
2)澆水
花期澆水2~3次,遇暴雨或田間有積水,立即排澇;
3)保蕾
將1%的2,4-d原液稀釋6000倍噴灑于植株;或用30×10毫克/千克ba生長激素在開花后進行噴灑;每隔8~10天噴1次,共噴3~5次;
4)病害防治
噴灑藥液保護植株;
(4)采摘
采收時間為下午3~5時,采收花蕾呈淺黃色,黃花瓣縱溝明顯,花嘴未裂。
優選的,所述步驟(1)的土雜肥,為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其包括各種土肥、泥肥、糟渣肥、骨粉、草木灰、屠宰場廢棄物及城市垃圾。
優選的,所述步驟(2)的寬窄行叢植,其寬行距為100~120厘米,窄行距為75~90厘米,穴距為40~50厘米,667平方米植1300~1500叢;每穴正方形四角栽植3~5株種苗,穴內株距為15~20厘米;
所述等行距叢植行距為85~100厘米,穴距為40~50厘米,667平方米植1400~1600叢;每穴栽植3~5株種苗,穴內株距為15~20厘米。
優選的,所述步驟(3)的藥液,為1:1:1000倍的波爾多液;或500~600倍的65%代森鋅;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或50%辛硫磷乳油;或石硫合劑。
優選的,所述步驟(3)的追肥,其為復合肥,畝施20~25千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升了黃花菜的品質與產量;科學合理的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有機肥料。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黃花菜的豐產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整地施基肥
選擇地勢高燥、土壤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塊,深翻30~50厘米,翻地后鋪施土雜肥5000~10000千克,過磷酸鈣70~100千克或磷酸二銨70~80千克、鉀肥25~40千克;翻耕后耙耱土壤,平整田面,做到上虛下實;土雜肥,為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其包括各種土肥、泥肥、糟渣肥、骨粉、草木灰、屠宰場廢棄物及城市垃圾;
(2)移栽
移栽前分株,將其全部或部分連根掘出,再按分蘗節根從短縮莖分開,剪除已衰老的根,并將根剪短作為種苗移栽;在上午5~6時或下午6~7時栽植;栽植方式可以采用寬窄行叢植或等行距叢植;
寬窄行叢植,其寬行距為100~120厘米,窄行距為75~90厘米,穴距為40~50厘米,667平方米植1300~1500叢;每穴正方形四角栽植3~5株種苗,穴內株距為15~20厘米;
等行距叢植行距為85~100厘米,穴距為40~50厘米,667平方米植1400~1600叢;每穴栽植3~5株種苗,穴內株距為15~20厘米;
(3)田間管理
1)中耕
中耕每年要進行3次;第一次中耕結合追肥,其為復合肥,畝施20~25千克,疏松土壤、翻埋肥料;第二次中耕為鏟除雜草,疏松土壤;第三次中耕在割葉后進行,并壅土;
2)澆水
花期澆水2~3次,遇暴雨或田間有積水,立即排澇;
3)保蕾
將1%的2,4-d原液稀釋6000倍噴灑于植株;或用30×10毫克/千克ba生長激素在開花后進行噴灑;每隔8~10天噴1次,共噴3~5次;
4)病害防治
噴灑藥液保護植株,其為1:1:1000倍的波爾多液;或500~600倍的65%代森鋅;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或50%辛硫磷乳油;或石硫合劑;防治蚜蟲,消滅蠐螬,抑制紅蜘蛛;
(4)采摘
采收時間為下午3~5時,采收花蕾呈淺黃色,黃花瓣縱溝明顯,花嘴未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