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高海拔地區養蜂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過去西藏沒有人工飼養蜜蜂的歷史,個別地區蜂群處于野生狀態,僅有極少量中華蜜蜂被半人工飼養,而且產量極低,更沒有在高海拔地區開展生產性能優良的意大利蜜蜂規模化飼養的經驗。西藏幅員遼闊,高原氣候獨特,但豐富的蜜源植物和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據調查,西藏有野生蜂群至少在10萬群以上,而半人工飼養的僅有2000群左右;能被蜜蜂利用的蜜粉源植物有1000多種,能夠獲得商品蜜的蜜粉源植物有10多種,豐富多彩的蜜源植物為我區養蜂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存在如下問題:西藏養蜂業效率低下、西藏豐富的蜜源植物和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油菜等蟲媒作物授粉不足、沒有通過養蜂而帶來實惠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難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污染、投資小、見效快、能夠充分利用高海拔地區的蜜源植物的高海拔地區養蜂的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海拔地區養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養蜂場地選擇:選擇陽光充足、土質較肥沃、地勢平緩,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的場地,附近要有一定數量的蜜源植物,既能繁殖蜂群,又能生產蜂蜜,蜂群應放在背風、向陽、安靜的地方;
2)設置蜂箱:所述蜂箱包括巢箱、繼箱和隔離板,所述巢箱中設置有隔離板,將巢箱分隔成兩個區域;所述繼箱設置在所述巢箱的上方,與所述巢箱之間通過可抽離的隔離板分隔開;巢箱的兩個區域和繼箱中均放置有巢脾;蜂箱采用硬質材料制成,蜂箱門必須寬敞,蜂箱門朝南、向陽;蜂箱底采用抗風耐腐蝕支架架起,蜂箱底距地面距離為5~10cm;蜂箱左右保持水平,前后稍微傾斜,后面比前面高1.5~3cm;
3)蜂群精選:蜂群精選置蜂時間在4月份和5月份,選擇經過人工培育的適應于高海拔生存,出入勤奮,采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開箱檢查安靜不驚慌的工蜂;
4)蜂王繁殖和更換:人工培育出適應于高海拔生存的、體格健壯、產卵能力強的蜂王,產卵期間給蜂王加花粉、氨基酸、豆蛋白粉合成的混合飼料,并飼喂蜜水,蜂王產下卵后,進行巢脾注入蜂蜜和生姜水喂養蜂王;高海拔地區的蜂王在一年之后,產卵會逐漸減少,此時將新蜂王放在一杯蜂蜜水,浸泡2~5分鐘,讓新蜂王體內的激素釋放出來,將蜂群中老王取出,把泡過新蜂王的蜂蜜水灑在蜂群里的蜜蜂和蜂箱的框梁上面,蜜蜂食用蜂蜜水會就會接受新蜂王的激素,再將新蜂王引放到換王籠中,然后將換王籠放置于需要更換蜂王的蜂群中,經過一到兩天的適應時間后,待蜂王被里面的工蜂所接受時,再把換王籠去掉;
5)蜂群管理:早春蜂群管理時,定期檢查蜂群、注意保溫、調整群勢、防病防毒,檢查蜂群應選擇暖和的晴天,在上午11時到下午3時這段時間進行,而且檢查時間越短越好,迅速培育適配高海拔生存的工蜂,使蜂群在主要蜜源開始前壯大,注意蜂群的防風保暖;流蜜期蜂群管理時,早晚注意蜂群的防風保暖,主副群相互補助,合并弱群,防止自然分蜂,防暑降溫;秋季管理時,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調整群勢,獎勵飼喂,加速秋繁速度,預防自然分蜂和盜蜂,防蜂群遷飛;冬季管理時,在冬季前的最后的流蜜期中,促使蜂王多產卵孵育新蜂,應用獎勵喂飼的促使其多產卵。
進一步地,步驟4)所述的蜂王個體大、足粗、身高、胸寬、腹部長而豐滿、全身密披絨毛、產卵靈活迅速而不驚慌。
進一步地,步驟5)所述的防病防毒為防治大肚病和蜂螨,防治大肚病在飼喂蜜蜂時添加乳酶生、胖得生和金霉素,防治蜂螨采用殺螨劑1號加溫水均勻噴灑蜂體。
進一步地,步驟5)所述的獎勵喂飼具體做法如下:對進入繁殖期的蜂群1~2天/次獎飼優質稀蜜水,稀蜜水由10份蜂蜜加1份水混合而成,用文火燒至80℃,保持20~30min,涼至30℃時灌脾飼喂。
采用上述方案本發明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高海拔地區養蜂的方法,突破了高海拔地區蜜蜂飼養技術難題,解決了因高原缺氧而造成的蜂王退化的技術難題,制定了高海拔地區蜂王更換技術;解決了因西藏紫外線強、風大、無花期長而造成的蜂群越冬困難,制定了高海拔地區蜜蜂越冬技術;解決了因高原特殊氣候而造成蜂群生產能力低下的難題,制定了高海拔地區蜜蜂管理技術,促進了藏東南中華蜜蜂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本方法填補了在海拔4000米左右地區蜜蜂養殖技術空白,為世界養蜂業蜜蜂養殖添加了新的技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高海拔地區養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養蜂場地選擇:選擇陽光充足、土質較肥沃、地勢平緩,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的場地,附近要有一定數量的蜜源植物,既能繁殖蜂群,又能生產蜂蜜,蜂群應放在背風、向陽、安靜的地方;
2)設置蜂箱:所述蜂箱包括巢箱、繼箱和隔離板,所述巢箱中設置有隔離板,將巢箱分隔成兩個區域;所述繼箱設置在所述巢箱的上方,與所述巢箱之間通過可抽離的隔離板分隔開;巢箱的兩個區域和繼箱中均放置有巢脾;蜂箱采用硬質材料制成,蜂箱門必須寬敞,蜂箱門朝南、向陽;蜂箱底采用抗風耐腐蝕支架架起,蜂箱底距地面距離為5~10cm;蜂箱左右保持水平,前后稍微傾斜,后面比前面高1.5~3cm;
3)蜂群精選:蜂群精選置蜂時間在4月份和5月份,選擇經過人工培育的適應于高海拔生存,出入勤奮,采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開箱檢查安靜不驚慌的工蜂;
4)蜂王繁殖和更換:人工培育出適應于高海拔生存的、體格健壯、產卵能力強的蜂王,產卵期間給蜂王加花粉、氨基酸、豆蛋白粉合成的混合飼料,并飼喂蜜水,蜂王產下卵后,進行巢脾注入蜂蜜和生姜水喂養蜂王;高海拔地區的蜂王在一年之后,產卵會逐漸減少,此時將新蜂王放在一杯蜂蜜水,浸泡2~5分鐘,讓新蜂王體內的激素釋放出來,將蜂群中老王取出,把泡過新蜂王的蜂蜜水灑在蜂群里的蜜蜂和蜂箱的框梁上面,蜜蜂食用蜂蜜水會就會接受新蜂王的激素,再將新蜂王引放到換王籠中,然后將換王籠放置于需要更換蜂王的蜂群中,經過一到兩天的適應時間后,待蜂王被里面的工蜂所接受時,再把換王籠去掉;
5)蜂群管理:早春蜂群管理時,定期檢查蜂群、注意保溫、調整群勢、防病防毒,檢查蜂群應選擇暖和的晴天,在上午11時到下午3時這段時間進行,而且檢查時間越短越好,迅速培育適配高海拔生存的工蜂,使蜂群在主要蜜源開始前壯大,注意蜂群的防風保暖;流蜜期蜂群管理時,早晚注意蜂群的防風保暖,主副群相互補助,合并弱群,防止自然分蜂,防暑降溫;秋季管理時,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調整群勢,獎勵飼喂,加速秋繁速度,預防自然分蜂和盜蜂,防蜂群遷飛;冬季管理時,在冬季前的最后的流蜜期中,促使蜂王多產卵孵育新蜂,應用獎勵喂飼的促使其多產卵。
本方法特別適應于西藏地區,西藏特殊無污染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高品質的蜂產品。目前,已有蜂蜜、蜂王漿、蜂花粉、蜂蠟、蜂膠等產品,先后經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浙江蜂之語蜂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國家農業部蜂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檢測,同時獲2011年全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013年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方法發展壯大了西藏養蜂產業,引進優良蜂種,引進和繁育意大利蜜蜂4000余群,累計培訓180名養蜂戶,已培養出23名當地養蜂帶頭人,每戶年蜂產品銷售收入最低3萬元以上,最高實現30余萬元以上。蜜蜂產業的發展對植被保護與恢復,異化授粉作物特別是油菜增產達10%以上,為西藏地區農牧民增產增收做出較大貢獻。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