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園管護領域,具體為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
背景技術:
茶園具有管理期長、生產期短的特點,較長的管理期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為了提高茶園的種植效率,如何提高茶園的收率以及實現對茶園進行維護,現有技術中不斷研發茶園的管護方法。如中國專利201210371070.9公布的一種生態茶園立體復合種植方法:是一種林一茶一綠肥一家禽的復合模式。在茶園道路在茶園道路兩旁、茶園周邊種植覆蔭,在茶園行間、空地中種植綠肥,在茶園中放養家禽,利用動植物及微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多種動物植物共生互助,多種昆蟲通過食物鏈在矛盾互動中平衡,實現生物鏈良性循環。
中國專利201210036824.5公開的一種南方山地幼齡茶園茶、草、菌復合生態栽培方法:在南方山地幼齡茶園依次套種豆科牧草圓葉決明及大球蓋菇。利用幼齡茶園的空隙地和茶樹、大球蓋菇、豆科牧草圓葉決明生長特性,在茶園生態系統中引入牧草和食用菌,可以提高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施用,改善茶園生態環境。
中國專利201210267873.x公開的一種山地茶園種草放牧山羊的方法:針對當前我國茶葉種植業和山羊養殖業的現狀,以牧草為紐帶,將種茶與養羊有機結合,形成產業鏈,通過茶園里種植優良牧草,放牧飼養山羊技術的應用,解決水土流失、茶葉產量低、品質差、山羊養殖效益低等問題。
其中,一種生態茶園立體復合種植方法(201210371070.9):雖有涉及以生態自循環的方式控制雜草、抵御蟲害,但不夠系統和全面,防控力度有所欠缺,沒有將茶園水體納入蟲害控制范圍,沒有將監控傳感系統運用到茶園,沒有考慮到各年齡段茶園的維護方式的差異。
一種南方山地幼齡茶園茶、草、菌復合生態栽培方法(201210036824.5)、山地茶園種草放牧山羊的方法(201210267873.x):雖然在茶園中引入了一些生態理念,但較為片面,構建的茶園生態系統仍然比較薄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循環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其在實現的過程中綠色環保、精簡高效、容易實現、適用廣泛,且能達到生態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經營目標。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取的具體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包括生態防控單元與土壤培肥單元;生態防控單元包括雜草防控以及病蟲害防控;雜草防控包括在茶園間作經濟性作物和草本觀賞或飼用植物,在茶園養鵝,在茶園地形最高處、外圍四周以及有害性風口處設置生態防護林,在茶園周邊設置溝渠,溝渠邊種植雜交狼尾草,溝渠內種植水生飼草;病蟲害防控包括在茶園養雞、蛙及蟾蜍,在茶園低地及出水口設置池塘,通過水面誘蟲燈將茶園的害蟲誘捕到池塘,并在池塘內種植水生飼草,凈化茶園尾水;土壤培肥單元包括在茶園畦間覆蓋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覆蓋厚度為5-10cm,冬季種植青飼草、豆科等綠肥或經濟作物,并在茶園內養殖蚯蚓。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經濟作物包括蠶豆、荷蘭豆以及南瓜;草本觀賞或飼用植物包括多花黑麥草、鋪地木藍、大葉山螞蝗、小槐花以及柱花草。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蠶豆、荷蘭豆種植于茶園行間,南瓜種植于茶園的坡面上。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生態防護林是在茶園外圍種植任豆、降香黃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疏密有致栽成自然式,株距0.8-2m;在茶園道路兩側種植香椿,香椿的株距50cm。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在使用前噴灑有em菌液。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茶園內雞的養殖密度為每畝養雞20只,鵝的養殖密度為每畝養鵝10只。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水生飼草選用長耳膜稃草。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在茶園中套種遮陰樹,遮陰樹選擇任豆、降香黃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株距6-8m。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溝渠與池塘內均養殖有魚、蛙以及蟾蜍。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智能監測單元,智能監測單元包括傳感器監測、實驗室檢測以及視頻監測;傳感器監測包括采用多合一水質傳感器檢測池塘與溝渠的水質,采用土壤水分傳感器檢測土壤中水分,土壤溫度傳感器檢測土壤溫度,土壤ph傳感器監測土壤ph;實驗室檢測包括對水質的總氮、總磷、bod與cod的檢測,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有機質、全氮、全磷與全鉀的檢測;視頻監測采用視頻攝像的方式監控茶樹的病蟲害、營養狀況,雞、鵝活動情況,以及茶園整體的運營情況。
有益效果
本發明主要從土壤培肥單元、雜草防控、病蟲害防治、智能監測四個方面完善幼齡期茶園生態化管護系統,同時增強茶園景觀效果,顯著提高茶葉品質和茶園經濟收入。
在茶園養殖雞與鵝不僅可以除草,其糞便還可以培肥土壤,雞鵝還可作為產品進行銷售,提高茶園的收入。茶行間用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覆蓋冬種蠶豆、荷蘭豆及多花黑麥草,春種鋪地木藍、大葉山螞蟥、小槐花及柱花草,茶園陡坡堪種植南瓜,既可以培肥土壤,又可以有效抑制茶園雜草的生長,起到生態控草的作用。
病蟲害防治主要是通過在池塘間安裝黑光燈,在池塘及溝渠養魚、蛙、蟾蜍,利用黑光燈誘捕昆蟲喂魚、蛙和蟾蜍。這樣一方面可以達到驅蚊捕蟲的目的,防治病蟲害;另一方面魚、蛙又可作為商品輸出,給茶園增收。其方式環保且有利于茶樹生長。
在溝渠邊選用雜交狼尾草替代種植控制環境雜草,溝內種植水生飼草長耳膜浮草,可以凈化茶園尾水,飼草可以養羊,喂魚。
在茶園安裝傳感器與視頻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茶園土壤、水質及病蟲害,能可全面提升茶園生產管理水平,減少了生產成本,改善了茶樹生長的狀態,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提高了茶葉的色澤、口感、香氣等整體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中的雜草防控的結構示意圖;
圖3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中的病蟲害防控的結構示意圖;
圖4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中的土壤培肥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和技術方案更加清楚,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幼齡茶園的生態化管護系統,包括生態防控單元與土壤培肥單元生態防控單元包括雜草防控以及病蟲害防控;
如圖2所示,雜草防控主要是通過養殖雞、鵝,替代種植飼草、觀賞草、經濟作物及生產性樹種,地表覆蓋農林廢棄物來實現,具體包括在茶園間作經濟性作物和草本觀賞或飼用植物,在茶園地形最高處、外圍四周以及有害性風口處設置生態防護林,所述生態防護林樹種選擇任豆、降香黃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疏密有致栽成自然式,株距0.8-2m,在茶園道路兩側種植香椿,香椿的株距50cm;在茶園周邊設置溝渠,溝渠邊種植雜交狼尾草,溝渠內種植水生飼草。
具體應用為:在茶園養雞、鵝(每畝養雞20只,養鵝10只),可以減輕病蟲害和抑制雜草生長,雞可攝食雜草種子,鵝可攝食雜草。經研究,鵝對牛筋草、馬唐、白花蛇舌草、皺葉狗尾草及扁穗莎草的減少量最為明顯。雞、鵝可作為商品進行銷售,提高茶園收入。茶行間用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覆蓋,冬種蠶豆、荷蘭豆及多花黑麥草,春種鋪地木藍、大葉山螞蟥、小槐花及柱花草,陡坡種植南瓜,可以有效抑制茶園雜草的生長,起到生態控草的作用。多花黑麥草、柱花草可作為飼草用來喂養鵝、羊。蠶豆、荷蘭豆、南瓜可作為商品進行銷售。茶園套種香椿、任豆、降香黃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可以有效抑制茶園雜草的生長,在茶園營造生產性防護林,提高了生物多樣性,起到生態控草的作用。香椿芽是名貴蔬菜,可收獲銷售,其枝葉又是優質綠肥,可刈割覆蓋于土壤。溝渠邊雜交狼尾草替代種植控制環境雜草,雜交狼尾草優質高產,再生能力強,無病蟲害,可多次刈割,作為鵝、羊的飼草,不結種子,不會在茶園內傳播,影響茶樹生長。溝內種植水生飼草長耳膜稃草,凈化茶園尾水,改良水環境,尾水可用于鵝的洗浴。
如圖3所示,病蟲害防控是通過水面燈光誘蟲、養殖蛙、魚、蟾蜍和雞,套種抗病蟲的樹種,營造生態防護林來實現,茶園內雞的養殖密度為每畝養雞20只。在茶園出水口設置池塘,通過水面誘蟲燈將茶園的害蟲誘捕到池塘。
具體應用為通過水面誘蟲燈將茶園的害蟲誘捕到池塘,為魚、蛙、蟾蜍提供食物來源。同時,池塘和溝內種植水生飼草長耳膜稃草,凈化茶園尾水。潔凈的水源可防止病蟲害滋生,還可循環利用到茶園生產中。飼草可養羊、養鵝、喂魚。冬季在農林廢棄物中混入em菌培養液,覆蓋于土壤表面,播種作物。能有效控制病菌,同時抑制雜草生長,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在茶園間作經濟性作物和草本觀賞或飼用植物,如冬種多花黑麥草、蠶豆、荷蘭豆,春播豆科植物鋪地木藍、大葉山螞蟥、小槐花及柱花草,茶園陡坡堪種植南瓜,通過生態控制雜草的措施,促進茶園通風透光,破壞病蟲的生長繁殖條件,從而有效防治病蟲害。將任豆、降香黃檀、土沉香和海南菜豆在茶園最高處、外圍及有害性風口處栽成自然式防護林,株距0.8-2m,將香椿種于茶園道路兩側,株距50cm,從而營造復合型防護隔離帶,提高生物多樣性,并釋放芳香類物質,因此能有效防控病蟲害滋生和擴散,減少病蟲害的發病率。任豆樹、降香黃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套種于茶行可為茶樹提供一定的遮陰,株距6-8m。在茶園內種植經濟作物和樹木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資源,增加短期和長期經濟效益,有效降低茶園內風速,調節空氣和土壤的溫度、濕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保肥能力,為茶樹生長提供適宜的生態環境,并在季相、樹形、層次、色澤上打造良好的景觀效果。通過上述措施將土壤、植被、動物、真菌、水體等構成良好的生態循環鏈,可顯著降低茶園病蟲害,促進茶產業高產穩產,打造綠色無公害生態茶園,提升茶葉品質和口感。
如圖4所示,土壤培肥單元主要是通過地表覆蓋農林廢棄物,蚯蚓養殖,養殖雞、鵝的禽畜糞便,種植作物、飼草、營造防護林來實現,包括在茶園畦間覆蓋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在使用前噴灑有em菌液,覆蓋厚度為5-10cm,在茶園內養殖蚯蚓。其中,經濟作物包括在茶園行間種植蠶豆與荷蘭豆,在茶園的坡面上種植南瓜;草本觀賞或飼用植物包括多花黑麥草、鋪地木藍、大葉山螞蝗、小槐花以及柱花草。還包括在茶園中套種遮陰樹,遮陰樹選用香椿、任豆、降香黃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
具體應用為:茶園地表覆蓋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指將木屑、雜草、修剪的茶樹枝葉、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覆蓋在畦間,一般覆蓋厚度為5-10cm。在覆蓋前將em菌液噴灑于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基質,它可以促進其腐熟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加土壤養分供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茶園地表覆蓋農林廢棄物粉碎生料也利于蚯蚓的活動,增加蚯蚓的種群數量和生物量。在本實施例中每畝茶園投放1kg的蚯蚓,蚯蚓選用威廉環毛蚓和白頸環毛蚓,不僅能促進農林廢棄物的降解、有機物的分解和礦化,而且能疏松土壤、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透氣、排水能力,增加土壤中的鈣、磷等速效養分。在蚯蚓養殖過程中,蚯蚓以鵝糞、雞糞及植物殘體為食物,蚯蚓自身又可作為雞、鵝的食物,喂養雞、鵝。在茶園養雞、鵝,其糞便可作為有機肥改良土壤。在茶園行間冬種多花黑麥草、蠶豆、荷蘭豆,春播豆科植物鋪地木藍、大葉山螞蟥、小槐花及柱花草,茶園陡坡種植南瓜,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供肥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同時具有一定景觀效果。富集有機質的同時實現雜草控制。種植的多花黑麥草、柱花草可作為鵝、羊的飼草。養殖的雞、鵝和經濟作物(蠶豆、荷蘭豆、南瓜)可作為商品進行銷售,提高茶園的收入。在茶園地形最高處、外圍四周和有害性風口設置生產性生態防護林,園中適當套種遮陰樹,以香椿、任豆、土沉香、降香黃檀、海南菜豆及不影響茶樹生長的觀賞性植物為主,能夠固土保肥,防止水土流失,海南菜豆常年落葉,其落葉亦可富集土壤有機質。香椿芽是名貴蔬菜、可收獲銷售。
作為本發明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智能監測單元,智能監測單元包括傳感器監測、實驗室檢測以及視頻監測;傳感器監測包括采用多合一水質傳感器(型號aquatroll400多合一水質傳感器,廈門市吉龍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檢測池塘與溝渠的水質,采用土壤水分傳感器(fm-xsf土壤水分傳感器(電壓型),河北飛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土壤中水分,土壤溫度傳感器(kw-a1-120,北京風速風向有限公司)檢測土壤溫度,土壤ph傳感器(北京天地首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監測土壤ph;實驗室檢測包括對水質的總氮、總磷、bod與cod的檢測,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有機質、全氮、全磷與全鉀的檢測;視頻監測采用視頻攝像的方式監控茶樹的病蟲害、營養狀況,雞、鵝活動情況,以及茶園整體的運營情況。
更具體的為:茶樹適宜溫暖濕潤、適度遮陰的生長環境,生長過程中需要控制溫度、光照、水分和土壤條件。安裝智能監測單元能做到對茶園的高效管理。水質監測指標包括:水溫、電導率、濁度、溶解氧、氨氮、ph值、流速、水位。土壤監測指標包括溫度、濕度、ph值。實驗室檢測可以檢測水質的總氮、總磷、bod、cod;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視頻監測可以觀察茶樹的病蟲害、營養狀況,雞、鵝等動物活動情況,茶園整體的運營情況。對茶葉生長的土壤條件、生態環境和氣候因素均采取了實時監控的方式,通過傳感器監測、實驗室檢測,把茶樹、環境等數據實時傳遞到云端服務器上,進行快速計算、分析后,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在網頁上,工作人員可及時應對氣候異常、土壤生態變化等環境因素,實現自動灌溉、驅蟲防病等工作,提高茶園防控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并提升茶葉質量和產量。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