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茶樹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
背景技術:
茶樹的種類很多,不管是哪一種類的茶,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下逐漸生長成的,都有自己的區(qū)域特性,在進行茶樹良種選擇時,不能強制性的將一個地區(qū)特定環(huán)境下形成的茶樹移植到另一個地區(qū),否則會因為氣候、土壤方面的原因,導致茶樹無法生存。茶樹本身是起源于中國西南亞熱帶地區(qū)的一種常綠木本植物,一般為灌木種,性喜溫潤濕熱,適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長。我們種植茶葉,主要是要取其葉,而要葉的生長取決于氣候中溫濕和光照環(huán)境的配合。雨量要充足而平均,光照時間要適宜,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在一定高度的山區(qū),雨量充沛,云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最為有利,因而坡度較為緩和的山地丘陵環(huán)境最適宜茶樹生長。過于北方的地區(qū)光照時間與溫度不夠,而且多堿性土壤,山區(qū)地勢陡峭,不適宜茶樹生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茶樹在北方難以種植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每年的3月初至4月初之間,對茶園土壤進行深耕70-80cm,然后在深耕的土壤表面均勻的覆蓋堿性土壤改性劑,其中堿性土壤改性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桉葉29-35份、菖蒲草11-13份、芭蕉葉15-17份、杉葉30-35份;
(2)噴灑完堿性土壤改性劑后5-7天,挖種植坑,種植坑的長寬深為40cm×40cm×50cm,在坑底部鋪設薄膜,在薄膜上放置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再在樹皮表面放置赤石脂、細河砂,再在上層覆上土層,將茶樹幼苗種植在坑中,填滿土;
(3)在茶樹幼苗種植的前三年內,每年入冬前在茶園用草覆蓋;
(4)在茶樹種植后的第四年,進行采茶,每次進行采茶后,全園噴灑營養(yǎng)液,其中營養(yǎng)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尿素29-35份、磷酸銨10-14份、1,2-環(huán)己二胺四乙酸1-2份、正釩酸鈉0.2-0.4份、尿甙酸二鈉0.1-0.3份、水160-200份。
具體地,上述堿性土壤改性劑的用量為:200-300g/m2。
具體地,上述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三者的重量相等,三者堆積的厚度為4-6cm。
具體地,上述赤石脂的重量為細河砂重量的三分之一,兩者堆積的厚度為3-5cm。
具體地,上述營養(yǎng)液在使用時,將其用水稀釋至50-80倍體積。
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提供的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首先通過在土壤表面鋪蓋桉葉、菖蒲草、芭蕉葉、杉葉成分,其中的酸性物質可有效的降低土壤中的ph值,能夠調節(jié)土壤成微酸性質,從而有利于茶樹的生長繁殖,并且其中的酸性物質釋放的持久,可保證土壤在8-10年內維持在微酸性;本發(fā)明通過挖種植坑,坑內通過填充各種物質,能有效的起到保溫的效果,進而解決了北方溫度低,不利于茶樹生長的問題,同時,在下層鋪設植物性的成分,上層鋪設砂質成分,可起到良好的透氣透水的作用,可有效的提升茶樹根部微生物的活動空間,進而提升微生物的活性,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并且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赤石脂四者成分協(xié)同作用后,可有效促進茶樹根部的發(fā)育,在北方,茶樹根部在土壤中延伸的越長,其存活率越高;采茶對茶樹來說是一種刺激和損傷,本發(fā)明提供的營養(yǎng)液,不僅可為茶樹提供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而且可降低茶樹的應激反應,提升采茶后茶樹的恢復速度。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能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廠家的條件作進一步調整,未說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guī)實驗條件。
實施例1
一種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每年的3月初至4月初之間,對茶園土壤進行深耕70cm,然后在深耕的土壤表面均勻的覆蓋堿性土壤改性劑,其中堿性土壤改性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桉葉29份、菖蒲草11份、芭蕉葉15份、杉葉30份;
(2)噴灑完堿性土壤改性劑后5天,挖種植坑,種植坑的長寬深為40cm×40cm×50cm,在坑底部鋪設薄膜,在薄膜上放置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再在樹皮表面放置赤石脂、細河砂,再在上層覆上土層,將茶樹幼苗種植在坑中,填滿土;
(3)在茶樹幼苗種植的前三年內,每年入冬前在茶園用草覆蓋;
(4)在茶樹種植后的第四年,進行采茶,每次進行采茶后,全園噴灑營養(yǎng)液,其中營養(yǎng)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尿素29份、磷酸銨10份、1,2-環(huán)己二胺四乙酸1份、正釩酸鈉0.2份、尿甙酸二鈉0.1份、水160份。
具體地,上述堿性土壤改性劑的用量為:200g/m2。
具體地,上述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三者的重量相等,三者堆積的厚度為4cm。
具體地,上述赤石脂的重量為細河砂重量的三分之一,兩者堆積的厚度為3cm。
具體地,上述營養(yǎng)液在使用時,將其用水稀釋至50倍體積。
本實施例可保證茶樹幼苗移栽后的存活率為98.9%,茶樹在第四年開始產茶,且茶樹的產量高,茶葉品質好。
實施例2
一種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每年的3月初至4月初之間,對茶園土壤進行深耕75cm,然后在深耕的土壤表面均勻的覆蓋堿性土壤改性劑,其中堿性土壤改性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桉葉33份、菖蒲草12份、芭蕉葉16份、杉葉33份;
(2)噴灑完堿性土壤改性劑后6天,挖種植坑,種植坑的長寬深為40cm×40cm×50cm,在坑底部鋪設薄膜,在薄膜上放置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再在樹皮表面放置赤石脂、細河砂,再在上層覆上土層,將茶樹幼苗種植在坑中,填滿土;
(3)在茶樹幼苗種植的前三年內,每年入冬前在茶園用草覆蓋;
(4)在茶樹種植后的第四年,進行采茶,每次進行采茶后,全園噴灑營養(yǎng)液,其中營養(yǎng)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尿素33份、磷酸銨12份、1,2-環(huán)己二胺四乙酸1份、正釩酸鈉0.3份、尿甙酸二鈉0.2份、水180份。
具體地,上述堿性土壤改性劑的用量為:250g/m2。
具體地,上述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三者的重量相等,三者堆積的厚度為5cm。
具體地,上述赤石脂的重量為細河砂重量的三分之一,兩者堆積的厚度為4cm。
具體地,上述營養(yǎng)液在使用時,將其用水稀釋至70倍體積。
本實施例可保證茶樹幼苗移栽后的存活率為100%,茶樹在第四年開始產茶,且茶樹的產量高,茶葉品質好。
實施例3
一種茶樹北方種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每年的3月初至4月初之間,對茶園土壤進行深耕80cm,然后在深耕的土壤表面均勻的覆蓋堿性土壤改性劑,其中堿性土壤改性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桉葉35份、菖蒲草13份、芭蕉葉17份、杉葉35份;
(2)噴灑完堿性土壤改性劑后7天,挖種植坑,種植坑的長寬深為40cm×40cm×50cm,在坑底部鋪設薄膜,在薄膜上放置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再在樹皮表面放置赤石脂、細河砂,再在上層覆上土層,將茶樹幼苗種植在坑中,填滿土;
(3)在茶樹幼苗種植的前三年內,每年入冬前在茶園用草覆蓋;
(4)在茶樹種植后的第四年,進行采茶,每次進行采茶后,全園噴灑營養(yǎng)液,其中營養(yǎng)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尿素35份、磷酸銨14份、1,2-環(huán)己二胺四乙酸2份、正釩酸鈉0.4份、尿甙酸二鈉0.3份、水200份。
具體地,上述堿性土壤改性劑的用量為:300g/m2。
具體地,上述樟樹木碎塊、椿白皮、海桐皮三者的重量相等,三者堆積的厚度為6cm。
具體地,上述赤石脂的重量為細河砂重量的三分之一,兩者堆積的厚度為5cm。
具體地,上述營養(yǎng)液在使用時,將其用水稀釋至80倍體積。
本實施例可保證茶樹幼苗移栽后的存活率為100%,茶樹在第四年開始產茶,且茶樹的產量高,茶葉品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