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魷魚釣鉤。
背景技術:
如圖6所示,現有的魷魚釣鉤包括發光體4及位于發光體4下端的釣鉤6,釣鉤6倒鉤狀,多個釣鉤6呈環形并縱向布置,每臺上釣針數目10~20枚,為防止在海水里生銹,一般采用不銹鋼來制作釣鉤6,夜里發光體4能反射船光或夜里自動發光對魷魚其誘捕作用,魷魚釣鉤的裝配方式如下:將套環2套入上變形環9并將上變形環9裝入發光體4內,將下變形環11倒扣在上變形環9上并將釣鉤軸12安裝在下變形環11內,下變形環11的兩根鋼絲嵌入到嵌入槽121內,隨后,依次將彈性體10、釣鉤6、擋圈7穿入下變形環11,最后,利用彈性體10的彈性變形用套環2將下變形環11鎖緊。由于采用手工操作,最后一步套環2的安裝非常困難,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同時由于魷魚釣鉤的零件繁多,設計一種自動裝配的裝置難度太大。
本發明提及的一種魷魚釣鉤解決了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魷魚釣鉤。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魷魚釣鉤,包括:
中心軸,所述中心軸的頂部位置加工有通孔,所述中心軸的底部位置加工有螺紋;
發光體,所述發光體包覆在所述中心軸的圓周外;
萬向轉環,所述萬向轉環通過套環套在所述通孔上;
釣鉤,所述釣鉤安裝在所述中心軸上、所述發光體的下方,所述釣鉤由旋于所述螺紋上的帶環螺母鎖緊;
所述釣鉤鎖緊后,所述中心軸在所述帶環螺母的兩側墩壓形成墩壓部。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所述發光體夜里能發熒光,所述發光體包覆的長度為所述中心軸長度的一半。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所述釣鉤的內徑與所述中心軸的外徑匹配。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所述釣鉤呈環形的倒鉤狀,三個所述釣鉤縱向布置在所述中心軸上。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所述發光體與所述釣鉤之間裝有墊片。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所述釣鉤與所述帶環螺母之間裝有擋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結構簡單,相對于現有的魷魚釣鉤,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的零件數量減少了一半。
2.裝配方便,現有的魷魚釣鉤手工裝配的難度大,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裝配簡單快捷,適合在產業上量產。
3.性能更好,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在頂部增加了萬向轉環,在實際魷釣的過程中能有效起到防止因洋流等外部原因造成魷釣繩打結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主視圖;
圖2為中心軸墩壓前的示意圖;
圖3為中心軸墩壓后的示意圖;
圖4為釣鉤的零件圖;
圖5為帶環螺母的零件圖;
圖6為現有的魷魚釣鉤的主視圖;
圖7為上變形環的零件圖;
圖8為下變形環的零件圖;
圖9為釣鉤軸的零件圖;
圖10為彈性體的零件圖。
圖中:1、萬向轉環;2、套環;3、中心軸;31、通孔;32、螺紋;33、墩壓部;4、發光體;5、墊片;6、釣鉤;7、擋圈;8、帶環螺母;9、上變形環;10、彈性體;11、下變形環;12、釣鉤軸;121、嵌入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魷魚釣鉤,包括:如圖2所示,中心軸3的頂部位置加工有通孔31,中心軸3的底部位置加工有螺紋32;發光體4包覆在中心軸3的圓周外,發光體4夜里能發熒光,發光體4包覆的長度為中心軸3長度的一半;如圖1所示,萬向轉環1通過套環2套在通孔31上;釣鉤6安裝在中心軸3上、發光體4的下方,釣鉤6的內徑與中心軸3的外徑匹配,釣鉤6呈環形的倒鉤狀(圖4所示),三個釣鉤6縱向布置在中心軸3上,釣鉤6由旋于螺紋32上的帶環螺母8鎖緊,釣鉤6鎖緊后,中心軸3在帶環螺母8的兩側墩壓形成墩壓部33(如圖3所示);發光體4與釣鉤6之間裝有墊片5,釣鉤6與帶環螺母8之間裝有擋圈7。
本發明具備以下幾個優點:結構簡單,相對于現有的魷魚釣鉤,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的零件數量減少了一半;裝配方便,現有的魷魚釣鉤手工裝配的難度大,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裝配簡單快捷,適合在產業上量產;性能更好,本發明一種魷魚釣鉤在頂部增加了萬向轉環,在實際魷釣的過程中能有效起到防止因洋流等外部原因造成魷釣繩打結的作用。
具體使用時,為方便理解本發明,結合附圖進行描述;
現有技術的魷魚釣鉤零件繁多,裝配時,需要利用彈性體的彈性變形使套環在下變形環處鎖緊,最后一步的操作非常困難,而魷魚釣鉤的年需求量非常大,原始的裝配方式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目前的工業水平較難設計一種自動裝配魷魚釣鉤的裝置,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便于裝配的魷魚釣鉤結構,解決了實際存在的裝配問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本發明在頂部增加了萬向轉環,在實際的應用中有效緩解了洋流等外部因素造成魷釣繩打結帶來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