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種植水果的方法,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在低洼地帶種植貢柑的方法。
背景技術:
貢柑有名皇帝柑,過去列為貢品,它是橙與桔的自然雜種,集中了橙類外形美和柑桔肉質細嫩的雙重特點,有“中華名果”稱號。傳統種植貢柑樹苗種植時,通常是將在丘陵或者山地上建園,或者是地下水位比較低的平原上建園,使土地能夠保持濕潤并且又不會被浸。若將貢柑樹苗種植在平原低洼地帶時,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會導致日后根須生長不良,根腐病、炭疽等疾病嚴重發生,影響了樹勢的正常生長。因此,將貢柑樹種植在平原低洼地帶并且地下水位高時,如何確保其樹勢的正常生長,從而有提高貢柑的產量成為了種植貢柑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低洼地帶種植貢柑的方法,利用該種方法能夠在平原低洼地帶并且地下水位高的地區種植貢柑并且保證其樹勢正常生長。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在低洼地帶種植貢柑的方法,包括如下種植步驟:
(1)整地:在秋冬季節將土地犁翻,充分風化后平整;
(2)起土墩或起壟:按種植貢柑苗木的行距需要起墩或者起壟;
(3)消毒:選擇品質好的貢柑苗木,將貢柑苗木放入消毒藥劑消毒后撈起晾干;
(4)種植:將經過消毒的貢柑苗木種植在墩或者壟中;
(5)修排灌溝:種植貢柑苗木后在果園中挖排灌溝及環園溝,3年內逐年加深排灌溝及環園溝,同時逐年加高土墩或者壟。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起土墩的規格為土墩寬100cm,高30~40cm;起壟規格為壟寬1.5m,高20~30cm。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將貢柑苗木消毒時間為1分鐘左右。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中,將排灌溝加深至溝寬30~40cm,溝深40~50cm,環園溝加深至溝寬50cm,溝深50~60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的一種在低洼地帶種植貢柑的方法,根據貢柑的生長習性,在秋冬季節將土地犁翻,充分風化后平整;按種植貢柑苗木的行距需要起墩或者起壟;再選擇品質好的貢柑苗木,將貢柑苗木放入消毒藥劑消毒后撈起晾干;將經過消毒的貢柑苗木種植在墩或者壟中;種植貢柑苗木后在果園中挖排灌溝及環園溝,3年內逐年加深排灌溝及環園溝,同時逐年加高土墩或者壟。建園時按種植貢柑苗木的行距需要起墩或者起壟,從而提高了貢柑苗木的地勢,再挖排灌溝及環園溝,再逐年加深排灌溝及環園溝和加高土墩或者壟,進一步提高了貢柑樹的地勢,幫助排出果園內的積水,防止果園內積水浸泡貢柑樹,從而保證了貢柑樹的正常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一種在低洼地帶種植貢柑的方法,包括如下種植步驟:
(1)整地:在秋冬季節將土地犁翻,充分風化后平整,使土質疏松、通透性好,以便于貢柑苗木的根系生長。
(2)起土墩或起壟:按種植貢柑苗木的行距需要起墩或者起壟。其中,起土墩的規格為土墩寬100cm,高30~40cm;起壟規格為壟寬1.5m,高20~30cm,起土墩或起壟以便于日后排灌,并且逐年培土擴大土墩,從而提高貢柑苗木的地勢。
(3)消毒:選擇品質好的貢柑苗木,選出的貢柑苗木根系要發達,苗高0.5米以上,無檢疫性病害。將貢柑苗木放入消毒藥劑消毒后撈起晾干,消毒時間為1分鐘左右,貢柑苗木經過消毒后能夠殺死一些依附在苗木上的有害病蟲,以便更好的定根生長。
(4)種植:將經過消毒的貢柑苗木種植在墩或者壟中,種植時要求苗木直立,根群均勻分布、舒展與泥土密接,根頸與地面平,覆碎土壓實,淋足定根水。
(5)修排灌溝:種植貢柑苗木后在果園中挖排灌溝及環園溝,3年內逐年加深排灌溝及環園溝,同時逐年加高土墩或者壟,這樣進一步提高了貢柑樹的地勢,幫助排出果園內的積水,防止果園內積水浸泡貢柑樹,防止根腐病、炭疽等疾病的發生,從而有效解決了在平原低洼地帶并且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不能種植貢柑樹的問題,保證了貢柑樹的正常生長。其中,在3年內使果園中的排灌溝加深至溝寬至30~40cm,溝深至40~50cm,環園溝加深至溝寬50cm,溝深至50~60cm,將排灌溝和環園溝加深至這個寬度和深度范圍時,更有利于果園中的積水排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案,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范圍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