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育秧板定位播種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可實現精確定位播種的主要技術有印刷播種技術和手工播種技術,印刷播種成本昂貴,所需輔料譬如紙張價格高,pvc管數量需求大,還需要加工,同時增加運輸成本,浪費了大量資金和人力。人工播種不能適用大面積育秧,機械化程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育秧板定位播種機。
一種新型育秧板定位播種機,包括支架、傳送帶、鏈輪和主電機,所述播種機還包括:
一下泥倉,下泥倉內的泥落入一送泥板上,所述送泥板被一送泥液壓缸推送以實現其橫向移動;
一壓泥機構,能夠將送泥板推送的泥壓緊;
一種子下料倉,所述下料倉下方緊貼設有一定位模具,所述種子下料倉和定位模具分別被一絲桿機構帶動以實現其縱向移動;
所述定位模具下方設有一落泥板,所述落泥板下方設有收集裝置,所述收集裝置安放于傳送帶上方;所述落泥板兩側分別連接一落泥板液壓缸,所述落泥板液壓缸能夠帶動所述落泥板上下移動。
優選的,所述壓泥機構包括一壓泥板,所述壓泥板兩側分別連接一壓泥液壓缸,于壓泥液壓缸的作用下,所述壓泥板能夠豎直運動。
優選的,所述種子下料倉內部下表面設有矩陣排列的孔,種子置于下料倉內時,下料倉下部的定位模具能夠阻擋所述種子下料倉內的種子落下。
優選的,所述定位模具上開設有長條孔,定位模具解除對種子的阻擋后,下料倉內的種子能夠配合落入長條孔并通過長條孔落入落泥板上。
優選的,所述絲桿機構由兩個用于下料倉或定位模具滑動的導軌、兩個連接下料倉或定位模具的絲桿以及絲桿電機組成。
優選的,所述收集裝置為木板或秧盤。
優選的,所述下泥倉下端設有一用于控制下泥的自動控制蝶閥。
優選的,所述種子下料倉一側設有一毛刷輥,用于將種子刷至下料倉內的孔中。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育秧板定位播種機,將泥土作為載體,不需要購買其他輔料,同時可在泥土內加一些對種子有益的藥物如:壯秧殺菌劑、肥料等。還可減少施肥等農事的人力成本投入。將泥板烘干或達不到種子發芽的條件下,還可長期存放,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發明所提出的新型育秧板定位播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種絲桿機構和壓泥機構的配合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側視圖;
圖4為種子下料倉的主視圖;
圖5為定位模具的主視圖;
圖6為圖4的剖視圖;
圖7為圖5的剖視圖;
圖中數字表示:
1、支架2、傳送帶3、主電機4、鏈輪5、下泥倉6、蝶閥
7、送泥板8、送泥板液壓缸9、壓泥板10、壓泥液壓缸
11、下料倉12、定位模具13、毛刷輥14、孔15、落泥板
16、收集裝置17、落泥板液壓缸18、長條孔19、導軌20、絲桿
21、絲桿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實施例:
圖1至7所示,一種新型育秧板定位播種機,包括一輸送線,輸送線包括置于一支架1上的傳送帶2,驅動傳送帶2輸送的主電機3和鏈輪4,傳送帶2上方設有一下泥倉5,所述下泥倉5下端設有一用于控制下泥的自動控制蝶閥6;下泥倉5內的泥落入一送泥板7上,所述送泥板7被一送泥液壓缸8推送以實現其橫向移動;
一壓泥機構,能夠將送泥板7推送的泥壓緊;所述壓泥機構包括一壓泥板9,所述壓泥板9兩側分別連接一壓泥液壓缸10,于壓泥液壓缸10的作用下,所述壓泥板9能夠豎直運動;
一種子下料倉11,所述下料倉11下方緊貼設有一定位模具12,所述種子下料倉11和定位模具12分別被一絲桿機構帶動以實現其縱向移動;所述種子下料倉11一側設有一毛刷輥13,用于將種子刷至下料倉11內的孔14中。
所述定位模具12下方設有一落泥板15,所述落泥板15下方設有收集裝置16,所述收集裝置16安放于傳送帶2上方;所述落泥板15兩側分別連接一落泥板液壓缸17,所述落泥板液壓缸17能夠帶動所述落泥板15上下移動。所述收集裝置16優選為木板或秧盤。
所述種子下料倉11內部下表面設有矩陣排列的孔14,種子置于下料倉11內時,下料倉11下部的定位模具12能夠阻擋所述種子下料倉11內的種子落下。所述定位模具12上開設有長條孔18,定位模具12解除對種子的阻擋后,下料倉11內的種子能夠配合落入長條孔18并通過長條孔18落入落泥板15上。
所述絲桿機構由兩個用于下料倉11或定位模具12滑動的導軌19、兩個連接下料倉11或定位模具12的絲桿20以及絲桿電機21組成。
實施原理:
經過處理的泥進入下泥倉5內,自動控制蝶閥6控制下泥時機,送泥板7(送泥板7盡量做大,比落泥板15大)被送泥液壓缸8推動至下泥倉5下部時下泥,不在下方時關閉下泥。送泥板7送泥至落泥板15上方時,送泥板7內的泥落入落泥板15上,送泥板7可多次往復運動(將落泥板15中內均勻即可);
種子下料倉11和定位模具12分別配備一個絲桿機構,均通過絲桿電機21帶動絲桿20進而帶動種子下料倉11和定位模具12分別于導軌19內移動,直到將種子下料倉11和定位模具12通過絲桿20傳送至壓泥機構正下方。此時,種子在下料倉11內,下料倉11里有按不同要求設置的呈現矩陣設置的孔14,本實施例中的孔14為矩陣設置,實際使用根據要求(根據不同種子所需用種量等要求)設置。定位模具12內按下料倉11內孔14的要求設置長條孔18,下料倉11在上端,定位模具12在下方,當種子落到孔14內時,定位模具12于下料倉11的下部對種子形成阻擋,避免種子落下,此時,定位模具12于絲桿電機21的作用下移動一小段距離,使定位模具12和下料倉11發生位置交錯,種子便從下料倉11內的孔14落下,通過長條孔18落入落泥板15上,毛刷輥13(可由電機驅動)將種子下料倉11內的種子涮平及涮入孔14內。種子于落泥板15上定位完畢后(定位的種子穴距根據插秧機的取秧規律確定),絲桿電機21工作,將種子下料倉11和定位模具12回收至起點處。壓泥液壓缸10推動壓泥板9將落泥板15中的泥壓實(可多次下壓,壓緊為止),壓緊后,落泥板液壓缸17將落泥板15推至上端一段距離,壓好后的泥落在木板或秧盤(收集裝置16)內,機器運轉,同步帶前進將木板或秧盤收集好,然后烘干或用風吹、太陽曬干后儲存,或直接用運到秧田進行育秧。
落泥板15的形狀為一方框,具有四個邊緣,中部為開放式,壓泥板9在壓緊落泥板15后,落泥板15上移,落泥板15中部的泥呈四方形(規格可配合設置為各種育秧方式的秧盤大?。?,落泥板15起到塑性、輔助泥被壓緊以及泥通過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主電機3通過鏈輪4帶動整條傳送帶2,只有在種子定位壓實后傳動,種子下料倉11與定位模具12為配套加工,定位模具12按不同種子量需求要求或其他要求而設置。
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