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栽培種植領域,具體涉及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天麻(學名:gastrodiaelatabl.)是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天麻素、香莢蘭素、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它的生長靠密環菌供給予營養,不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土壤只起基質固定的作用。天麻根狀莖肥厚,無綠葉,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常以塊莖或種子繁殖,其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是名貴中藥,尤其是野生的藥用效果更佳。由于天麻的用途廣泛,需求量大且無毒副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多年來一直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藥用或食用,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自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我國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省相繼開展了天麻的野生變家種的研究工作以來,實現了天麻的人工栽培。天麻的人工栽培不爭農田、肥料和勞力,且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顯著,特別適合在山區推廣發展。但是,傳統的天麻仿野生種植菌床培育技術存在著較多的缺陷,如在接種時,采用菌材菌枝,使得對菌種的要求較高,接觸面積較小,使得接菌成功率較低;而且對于萌發菌拌種與密環菌的接觸率較低,使得天麻的產量較低,成本較高;雖然采用了蜜環菌為天麻生長提供營養物質,但其栽培過程易被雜菌污染,容易導致天麻霉變、腐爛,從而導致天麻的產率低,經濟效益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解決現有密環菌與木材接觸面小,接種成功率低,易被雜菌污染,天麻產量低成本高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穴寬為30-50cm,穴長為50-70cm,穴深為10-30cm,底面斜度為0-30°,穴間距為10-30cm,行間距為80-100cm;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所述主材長20-40cm,兩端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0-4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5-25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橫向擺放2-6根所述主材,相鄰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擺放所述輔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觸并均朝上,相鄰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接觸;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接種在斜口處以及相鄰斜口接觸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覆蓋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細土。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在穴底面設置15°斜度的目的是便于排水,防止積水,設置穴間距和行距的目的是隔離污染和方便人工作業;主材和輔主材的加工及其擺放方式的目的是增大密環菌與木材切口的接觸面積,以便菌絲快速生長;用細土填實主材和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的目的是防止污染;將密環菌菌塊放在斜口交界處的目的是以便快速接種;樹葉腐爛后會變成腐殖土,腐殖土疏松,透水通氣性能好,便于密環菌菌絲生長;覆細土的目的是保濕,隔離雜菌。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穴寬為35-45cm,所述穴長為55-65cm,所述穴深為15-25cm,所述底面斜度為5-25°,所述穴間距為15-25cm,所述行間距為85-95cm。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穴寬為40cm,所述穴長為60cm,所述穴深為20cm,所述底面斜度為15°,所述穴間距為20cm,所述行間距為90cm。
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主材長25-35cm,兩側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1-3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10-20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40-50°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斜面方向橫向擺3-5根所述主材,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4-6cm。
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主材長30cm,兩側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2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15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4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斜面方向橫向擺4根所述主材,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5cm。
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主材中間部位的斜口是v字形、u字形或l型中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密環菌為第一代菌種。第一代菌種活力強,繁殖快,生長迅速。
進一步的,所述木材為原始林地上的非油質性木材。非油質性木材不脫皮,營養充足,使密環菌菌絲生長速度快。
進一步的,所述主材是所述非油質性木材的主干部分;所述輔主材是所述非油質性木材的樹枝部分。充分利用木材,節省資源。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
所述非油質性木材是指:在腐爛過程中不脫皮的木材。
所述細土是指:野外拋開表土后,挑出碎石及雜質顆粒的土壤。
所述密環菌:來自市售的第一代菌種。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增大了密環菌與木材的接觸面積,培養更多的密環菌,為種子萌發提供豐富的營養;(2)第一代菌種活性高,繁殖能力強,接種成功率高;(3)不易被雜菌感染;(4)菌床培育技術高;(5)提高天麻品質和產量;(6)生產出天然無公害的天麻。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穴寬為30cm,穴長為50cm,穴深為10cm,底面斜度為0°,穴間距為10cm,行間距為80cm;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所述主材長20cm,兩端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0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5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3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橫向擺放2根所述主材,相鄰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3cm,沿所述主材四周擺放所述輔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觸并均朝上,相鄰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接觸;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接種在斜口處以及相鄰斜口接觸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撒零星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細土。
本實施例中,接種成功率高于95%,雜菌污染率低于2%。
實施例2
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穴寬為35cm,穴長為55cm,穴深為15cm,底面斜度為5°,穴間距為15cm,行間距為85cm;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所述主材長25cm,兩端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1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10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40°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橫向擺放3根所述主材,相鄰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4cm,沿所述主材四周擺放所述輔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觸并均朝上,相鄰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接觸;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接種在斜口處以及相鄰斜口接觸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撒零星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細土。
本實施例中,接種成功率高于95%,雜菌污染率低于2%。
實施例3
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穴寬為40cm,穴長為60cm,穴深為20cm,底面斜度為15°,穴間距為20cm,行間距為90cm;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所述主材長30cm,兩側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2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15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4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斜面方向橫向擺4根所述主材,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5cm,沿所述主材四周均擺有所述輔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斜口均朝上,兩根所述輔主材之間的所述斜口相接觸;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放在所述斜口交界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撒零星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步驟(2)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所述細土。
本實施例中,接種成功率高于95%,雜菌污染率低于2%。
實施例4
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穴寬為45cm,穴長為65cm,穴深為25cm,底面斜度為25°,穴間距為25cm,行間距為95cm;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所述主材長35cm,兩端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3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20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50°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橫向擺放5根所述主材,相鄰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6cm,沿所述主材四周擺放所述輔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觸并均朝上,相鄰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接觸;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放在所述斜口交界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撒零星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步驟(2)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所述細土。
本實施例中,接種成功率高于95%,雜菌污染率低于2%。
實施例5
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優質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穴寬為50cm,穴長為70cm,穴深為30cm,底面斜度為30°,穴間距為30cm,行間距為100cm;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所述主材長40cm,兩端均開有斜口,中間部位開有4個斜口;所述輔主材長25cm,兩端加工成向內縮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橫向擺放6根所述主材,相鄰所述主材之間的距離是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擺放所述輔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觸并均朝上,相鄰所述輔主材的斜口相接觸;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放在所述斜口交界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撒零星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步驟(2)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所述細土。
本實施例中,接種成功率高于95%,雜菌污染率低于2%。
對比例1
一種天麻仿野生種植菌床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無污染的原始林地開穴;
(2)將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輔主材,沿所述主材四周均擺有所述輔主材;
(3)將步驟(2)中擺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
(4)將提前培育好的密環菌菌塊放在所述斜口交界處;
(5)將步驟(4)中密環菌接種后,在表面撒零星樹葉;
(6)拋開表土,將細土覆蓋在步驟(2)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上,所述細土完全蓋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輔主材后再覆蓋10-30cm所述細土。
本對比例中,接種成功率低于90%,雜菌污染率高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