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林業機械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苗木挖掘移植裝置。
背景技術:
在大面積造林、城市綠化、園林景觀設計、主題公園建設中需要植入大量的樹木,為了保障苗木的成活率需要苗木帶土球移栽,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方式有:一是采用人工挖掘。根據苗木胸徑或者地徑的規格確定土球直徑后,人工用鐵鍬挖出大致規格的帶土球苗木后,再人工修理土球至適當大小,但是現在社會人力資源緊張,而且挖掘效率低,苗木根部土球很不規范,容易將樹的根系挖斷;人工挖掘以每天8小時的工時計算,100名工人每天可以挖掘胸徑10cm、土球80cm的苗木700株,人工費需要18000元,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二是采用國外大中型挖樹機挖掘,一方面因其操作較為復雜,機械的購置費用昂貴,普通苗圃承擔不起;另一方面因國外機械設備的刀具直徑有限,對于根系小的樹苗效果不錯,但是對于根系大的樹木來說,很容易將樹苗的根系切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高效率的、低成本的、構造簡易、操作簡單的帶土球的苗木挖掘移植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苗木挖掘移植裝置,包括刀具和刀座,刀具呈U型結構,刀具敞口的一端與刀座連接。
本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采用U型刀具,能夠在挖掘時減少對根系主要吸收營養部分的損壞,提高移植苗木的成活率,減少挖掘阻力,并且具有:刀具結構簡單,容易操作;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是:
刀具敞口的一端通過固定板與刀座連接。
刀座包括兩塊平行鋼板,兩塊平行鋼板通過連接板連接,兩塊平行鋼板之間設置加強支撐板,兩塊平行鋼板的外側面上分別裝有軸套支撐塊,兩塊平行鋼板下方連接刀具固定塊,刀具固定塊呈矩框架結構,刀具固定塊的一面通過固定板與刀具的一端連接。
固定板與刀具固定塊通過螺栓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中:平行鋼板1;連接板2;加強支撐板3;刀具固定塊4;螺栓5;刀具刃口6;固定板601;刀頭602;軸套支撐塊7;刀座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1至附圖3:一種苗木挖掘移植裝置,由刀具和刀座8組成,刀具呈U型結構,刀具敞口的一端與刀座8連接。U型結構的底端為封閉端,U型結構的兩個上端視為敞口端。
刀具敞口的一端通過固定板601與刀座8連接;刀座8包括兩塊平行鋼板1,兩塊平行鋼板1通過連接板2連接,平行鋼板1之間設置加強支撐板3,兩塊平行鋼板1的外側面上分別裝有軸套支撐塊7,兩塊平行鋼板1下方連接刀具固定塊4,刀具固定塊4呈矩框架結構,刀具固定塊4的一面通過固定板601與刀具的一端連接;固定板601與刀具固定塊4通過螺栓5連接。
本實施例在安裝時,刀座8上端與挖掘機的機械臂通過兩根連接軸連接,刀座8的平行鋼板1上端設置有軸套支撐塊7,刀座8通過軸套支撐塊7固定與挖掘機機械臂連接的連接桿,挖掘機機械的液壓機構提供動力,刀具通過螺栓5將固定板601固定在刀座8上。
移植方法是:
刀具刃口深入至待挖掘苗木根部周圍土壤底部進行挖掘,挖掘時:刀具敞口端距離刀具封閉端的垂直距離大于或等于待挖掘苗木中心軸線距離封閉端的距離;將苗木根部周圍挖掘出的土壤以及苗木的根系進行切割后提起,連同苗木根部周圍挖掘出的土壤以及苗木輸送至需要移栽部位。
將苗木根部周圍土壤以及苗木的根系進行切割后提起,將苗木以及所粘連的土壤水平旋轉根部90度放倒后,用刀具刃口進行切割,將所需移植苗木根部以及土壤修整成邊界比較整劑的U型結構。
待挖掘苗木土壤整體呈與U型結構相同結構:底部呈半球狀結構,該半球狀結構的土壤直徑按如下方式測算得到,操作時,按以下方式測算或測量的數據定位進行土壤的挖掘,有經驗的操作人員根據實際操作需要進行操作。具體計算或測量或測算方法是:落葉喬木的半球狀土壤結構一般是按胸徑的10倍計算,比如:柳樹、白蠟、柿子樹等;U型結構的刀具由敞口端至U型結構底端的高度為80cm左右;不同苗木采用不同的U型尺寸刀具,以適合挖掘的實際需要。
待挖掘落葉小喬木的半球狀結構土壤按地徑的10倍計算,落葉小喬木是指有主干的灌木,一般按地徑30cm的10倍計算;例如:海棠、李子樹等。
常綠喬木的半球狀結構土壤按整個常綠喬木的高度的1/3計算或者基徑的的10倍計算。
落葉喬木胸徑是指地面上1.2米,落葉小喬木的地徑是指地上30cm,常綠喬木的基徑是指地面最粗的根部直徑;例如:松樹、柏樹。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的實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