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大豆播種裝置,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大豆通稱黃豆,原產于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的栽培歷史。大豆是一種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通常用來制作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大豆播種時一般要在種坑內投撒1~3顆種子,而現有播種機一般只能保證種坑內保有一個種子,這會導致大豆的成活面積較低,而一些大型的播種機雖然能夠保重種坑內大豆種子的數量,但其使用成本較高,不適合于小型農業種植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小型播種機無法保證種坑內種子的數量,而大型播種設備使用成本較高,不適合小型農業種植戶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種大豆播種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種箱、種箱支架、傳送帶、主傳送帶輪、副傳送帶輪、從動皮帶輪、主動皮帶輪、投種箱、皮帶、開土輪、覆土板和兩個后輪,投種箱設置在機架下表面的中部,投種箱的下表面設有投種通道,種箱通過種箱支架安裝在機架的上表面上,且種箱下端的出口通過機架上表面的通孔與投種箱連通,主傳送帶輪和副傳送帶輪由前至后并排安裝在投種箱內,傳送帶套裝在主動傳送帶輪和副傳送帶輪上,傳送帶的外表面沿其前進方向等間距設有多個凹槽,種箱內的大豆種子能夠通過通孔落入傳送帶的凹槽內,開土輪安裝在機架前端的下表面,主動皮帶輪套裝在開土輪的輪軸上,從動皮帶輪套裝在主傳送帶輪的輪軸上,主動皮帶輪通過皮帶與從動皮帶輪連接,覆土板安裝在投種箱的下表面,且覆土板位于投種通道的后方,兩個后輪并排安裝在機架后端的下表面。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水箱、水管、控制閥和噴淋管,水箱設置在機架的上表面上,噴淋管安裝在機架的下表面,且噴淋管的下表面均布設有多個噴水孔,噴淋管通過水管與水箱的出水口連接,控制閥安裝在水管上。
進一步的,機架上表面的前端安裝有牽引連接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采用傳送帶式播種方式,能夠保證單個種坑內種子數量不少于兩個,確保了大豆的成活面積,提高了大豆的產量和經濟效益;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造價和使用成本較低,適合于中小型農業種植戶;3、本實用新型還設有澆灌系統,能夠對播種后的種子進行及時的補水,確保其能夠順利發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大豆播種裝置包括機架1、種箱2、種箱支架3、傳送帶4、主傳送帶輪5、副傳送帶輪6、從動皮帶輪7、主動皮帶輪8、投種箱9、皮帶10、開土輪11、覆土板12和兩個后輪13,投種箱9設置在機架1下表面的中部,投種箱9的下表面設有投種通道9-1,種箱2通過種箱支架3安裝在機架1的上表面上,且種箱2下端的出口通過機架1上表面的通孔1-1與投種箱9連通,主傳送帶輪5和副傳送帶輪6由前至后并排安裝在投種箱9內,傳送帶4套裝在主動傳送帶輪5和副傳送帶輪6上,傳送帶4的外表面沿其前進方向等間距設有多個凹槽4-1,種箱2內的大豆種子能夠通過通孔1-1落入傳送帶4的凹槽4-1內,開土輪11安裝在機架1前端的下表面,主動皮帶輪8套裝在開土輪11的輪軸上,從動皮帶輪7套裝在主傳送帶輪5的輪軸上,主動皮帶輪8通過皮帶10與從動皮帶輪7連接,覆土板12安裝在投種箱9的下表面,且覆土板12位于投種通道9-1的后方,兩個后輪13并排安裝在機架1后端的下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大豆播種裝置還包括水箱14、水管15、控制閥16和噴淋管17,水箱14設置在機架1的上表面上,噴淋管17安裝在機架1的下表面,且噴淋管17的下表面均布設有多個噴水孔,噴淋管17通過水管15與水箱14的出水口連接,控制閥16安裝在水管15上。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大豆播種裝置的機架1上表面的前端安裝有牽引連接件18。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