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機,具體涉及一種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
背景技術:
小麥育種工作中,每年涉及到數百份種質資源材料、近萬份小麥雜交后代分離群體材料的播種工作,在這些小麥材料播種時,主要采用短行人工點播方式,因此,無法使用小麥生產上的大型播種機。
目前,小麥育種主要采用的短行人工點播方式,其過程為:機械整地、人工進行開溝、撒藥、點播、埋土。存在的問題是:用工多、耗時長、成本高、效率低、播種精度不高,并且因品種繁多,易造成田間種子擺放混亂。
為解決短行人工點播方式所具有的上述不足,出現一種奧地利生產的小麥行播機,可以實現大規模育種材料的高效短行播種,但是,每臺機器大約需要100萬元,費用高昂,無法普遍推廣使用。
因此,開發簡單易行的小麥單粒播種設備,對于多數小麥育種單位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包括主機架(1),所述主機架(1)的前端設有主動前輪(10),所述主機架(1)的后端安裝扶手(15);所述主機架(1)的兩側對稱設置左播種單元和右播種單元;
所述左播種單元和所述右播種單元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劃行器(13)、種子繩輥架(14)、耬腳(3)、種植管(8)、農藥導管(9)、農藥料斗(4)、覆土器(5)和壓土輪(6);其中,所述主機架(1)的側面且位于所述主動前輪(10)的前方設置所述劃行器(13);所述主機架(1)的前上方設置所述種子繩輥架(14),所述種子繩輥架(14)用于安裝種繩輥(2);在所述種子繩輥架(14)后面的所述主機架(1)設置所述農藥料斗(4);所述主機架(1)的底部按從前向后方向,依次安裝所述耬腳(3)、所述種植管(8)、所述農藥導管(9)、所述覆土器(5)和壓土輪(6);并且,所述種繩輥所纏繞的種繩穿過所述種植管(8)而引至地面,并將引至地面的種繩頭固定住;所述農藥料斗(4)的排料口與所述農藥導管(9)連通,在所述農藥料斗(4)的排料口安裝有輸料齒盤(11),所述輸料齒盤(11)通過鏈條(7)與所述主動前輪(10)上的聯動齒盤(12)相連,當主動前輪(10)轉動時,帶動所述輸料齒盤(11)轉動,進而將所述農藥料斗(4)內的農藥經農藥導管(9)排出。
優選的,所述主機架(1)寬50cm。
優選的,所述劃行器(13)長25cm。
優選的,所述左播種單元的耬腳和所述右播種單元的耬腳間距為25cm。
優選的,所述劃行器(13)劃線位置與播種機中心線距離為50c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具有以下優點:實現開溝、播種、撒藥、埋土一次性作業,操作簡單,播種精準,可大大節省用工,縮短播種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播種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針對小麥育種工作中,人工點播具有費工、耗時、勞動強度大、播種精度不高,機械點播具有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為一種適用于小麥短行播種方式的設備,實現開溝、播種、撒藥、埋土一次性作業,操作簡單,播種精準,可大大節省用工,縮短播種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播種質量。
發明人在小麥育種試驗中嘗試了多種單粒播種方式,研究發現采用種繩播種省工省時,播種精準。從開始的人工開溝、鋪繩、撒藥、埋土逐步完成,到后來經過反復試驗最終成功進行機器開溝、鋪繩、撒藥、埋土、壓實一次性完成。經過一年的應用,本設備省工、省力、高效,且提高播種質量。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其結構參考圖1和圖2,包括主機架1,主機架寬50cm;主機架1的前端設有主動前輪10,主機架1的后端安裝扶手15;主機架1的兩側對稱設置左播種單元和右播種單元;
左播種單元和右播種單元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劃行器13、種子繩輥架14、耬腳3、種植管8、農藥導管9、農藥料斗4、覆土器5和壓土輪6;其中,主機架1的側面且位于主動前輪10的前方設置劃行器13,劃行器長25cm,劃行器劃線位置與播種機中心線即前輪行走路線距離為50cm;主機架1的前上方設置種子繩輥架14,種子繩輥架14用于安裝種繩輥2;在種子繩輥架14后面的主機架1設置農藥料斗4;主機架1的底部按從前向后方向,依次安裝耬腳3、種植管8、農藥導管9、覆土器5和壓土輪6;本播種機按同時播種兩行設計,兩個耬腳間距為25cm。并且,種繩輥所纏繞的種繩穿過種植管8而引至地面,并將引至地面的種繩頭固定住;農藥料斗4的排料口與農藥導管9連通,在農藥料斗4的排料口安裝有輸料齒盤11,輸料齒盤11通過鏈條7與主動前輪10上的聯動齒盤12相連,當主動前輪10轉動時,帶動輸料齒盤11轉動,進而將農藥料斗4內的農藥經農藥導管9排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用于小麥育種中親本材料、雜交各世代材料的快速、高質量的田間播種,能夠大幅度節約田間勞動力和田間作業時間,確保各育種材料出苗時間一致。其使用方法為:
1、種繩編制:播種前在室內通過種繩編織機將要播種的種子用可降解的紙帶編成所需株距的種繩,并將種繩繞在繩輥上待用。
2、播種:
(1)將種繩輥安裝在種繩輥架上,然后將種繩穿過種植管引至地面。
(2)向農藥料斗內加入拌好農藥的砂土。
(3)放下劃行器。其中,從左側開始時,放下右側劃行器,到地頭時收起右側劃行器;返回時,播種機主動前輪行走于劃行器的劃線上,放下左側劃行器。從右側開始時,反之。
(4)將引至地面的種繩頭固定住,推動播種機扶手向前行進,耬腳開出壟溝,種繩隨之鋪入溝內,農藥在輸料齒盤的帶動下經導藥管撒入溝內,然后覆土器將壟溝覆平,最后經后輪將種溝壓實,一次性完成播種作業。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小麥育種試驗用播種機,是基于小麥育種研究中親本材料和雜交后代分離群體播種方法簡陋、費工耗時、成本高的問題,提出的一種節省用工、減少工作量、降低成本、播種精準的播種設備,具體具有以下優點:
(1)開溝、撒藥、播種、覆土、壓實一次性完成。
(2)兩人即可完成6-8人的工作量,不僅節省大量人工和播種時間,節約成本,還降低勞動強度。
(3)提高播種精度,減少材料的混淆幾率,確保各育種材料出苗時間一致。
(4)增加使用劃行器,減少了人工測量、劃行的用工,提高了效率和精確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