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牛飲水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奶牛集中飼養時的飲水裝置。
背景技術:
水在奶牛的新陳代謝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奶牛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活動,完成營養物質在體內的消化、運輸、吸收及代謝的基礎。水占奶牛體重的65%左右,牛奶成分中水分含量約占87%。實踐證明,當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時,奶牛喝得更多,吃得更多,產奶量也更高。同時,清潔衛生的飲水還可改善了牛場的整體環境,減輕污水對牛場環境的污染,防止微生物滋生,減少牛疾病的發生率。現有奶牛場使用的飲水器一般為浮球式自動飲水器和飲水槽,浮球式自動飲水器存在的問題:一是難以滿足多頭牛同時飲水,二是飲水器內水長期存留,多頭牛反復使用,飲用水存在著交叉感染的問題。使用飲水槽雖然能滿足多頭牛同時飲水的習性,但同樣存在著水體相互感染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控制牛飲用水交叉感染,且能夠適應多頭牛同時飲水的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儲水器和飲水槽,所述儲水器設有水位控制裝置,其結構特點是所述飲水槽內設有與之活動連接的可傾式飲水盆,飲水盆和儲水器間設有連通管,連通管上接有飲水開關;還包括飲水控制裝置,所述飲水控制裝置包括踏體、傳動桿和活動架,踏體設在飲水槽前部,傳動桿兩端分別與踏體和活動架鉸接,傳動桿底部設有與之鉸接的支座;飲水盆設有支撐軸,所述支撐軸上設有配合連接的卡座和卡頭,卡座與支撐軸緊固連接,卡頭與支撐軸活動套接,卡座上設有齒口,卡頭上設有齒頭和撥臂,齒頭與齒口配合相接;活動架分別與撥臂和飲水開關連接,活動架上下運動時可同時控制卡頭的轉動及飲水開關的開關,飲水開關上設有使其處于常閉狀態的拉簧。
所述活動架與卡頭間設有調節器,所述調節器包括殼體、滑桿、彈簧和調節旋鈕;滑桿與殼體滑動相接,彈簧與滑桿套接,調節旋鈕與滑桿螺紋連接,殼體和滑桿分別與活動架及撥臂連接。
所述活動架上設有與之滑動連接的限位裝置。
所述飲水盆通過支撐軸與飲水槽滑動連接,支撐軸位于飲水盆重心的一側。
所述飲水盆整體呈長方體狀,其中的一個側面呈弧面,在弧頂處設有殘液分流口。
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在飲水槽內設置有可傾式飲水盆,飲水盆與飲水槽連通,飲水盆的翻轉通過飲水控制裝置控制。飲水控制裝置的踏體設置在飲水槽的前部。當牛飲水時,牛的前蹄踏上踏體時,踏體通過傳動桿,使活動架向上運動,帶動飲水盆正位翻轉和飲水開關打開;這時儲水器內的水進入飲水盆內,牛便可飲用盆內水。當牛飲水結束走開時,活動架下行,飲水開關關閉,飲水盆翻轉一定角度,盆內殘留的水便可倒出,能保證每頭牛飲用的水基本是新流進來的清潔水,避免了牛之間因飲水造成的交叉感染,有利于控制疾病的發生。同時,利用飲水槽給牛提供飲水,有利于滿足牛群體飲水的習性,能提高牛的飲水量,避免飲水不足帶來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飲水控制裝置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飲水盆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飲水盆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調節器部分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非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和圖6,該奶牛飲水裝置包括一儲水器1,為滿足奶牛生產的需要,儲水器1內可設置加溫裝置61,以確保提供一定溫度的清潔水。儲水器1內設有浮球式水位控制裝置6,水位控制裝置6與進水管連接,由浮球62自動控制進水,以使儲水器1內的水保持在一定高度。儲水器1的一側設有飲水槽2,飲水槽2底部設有排水口21,排水口21可將進入到槽內的水及時排出,飲水槽2置于底座上。飲水槽2內設有多個飲水盆3,飲水盆3的前后兩端設有支撐軸32,支撐軸32與飲水槽2的槽體活動連接,飲水盆3可以支撐軸32為支撐,在一定范圍內翻轉,以便使飲水盆3內水傾出。飲水盆3內端的支撐軸32上設有卡座34和卡頭33,卡座34與支撐軸32緊固連接,卡頭33與支撐軸32活動套接,卡頭33上設有軸孔331,卡座34上設有齒口341,卡頭33上設有齒頭332和撥臂333,齒頭332與齒口341配合插接在一起;卡頭33轉動時,通過齒頭332帶動卡座34和飲水盆3一起轉動。飲水盆3和儲水器1間設有連通管4,連通管4為塑料軟管,連通管4上接有飲水開關11,飲水開關11的開關座與儲水器1連接,飲水盆3上設有進水口41。本實用新型還設有飲水控制裝置5,飲水控制裝置5包括踏體51、傳動桿52和活動架53,踏體51為踏板狀,它設在飲水槽2前部,并與飲水盆3對應,傳動桿52兩端分別與踏體51和活動架53鉸接,傳動桿52底部設有與之鉸接的支座22;本實施例中飲水槽2底座上的橫桿作為支座22。活動架53上設有與之滑動連接的限位裝置531,該限位裝置531為一滑套,滑套與儲水器1或者飲水槽2連接。活動架53上設有兩支臂,兩支臂分別與撥臂333和飲水開關11通過繩索連接,飲水開關11上設有向下的拉簧54,該拉簧54一方面可使飲水開關11在不需要供水時處于常閉狀態,同時有利于活動架53下行,使飲水盆3在不需要飲水時處于翻轉狀態。活動架53在踏體51和拉簧54作用下,可作上下運動,進而控制卡頭33的轉動及飲水開關11的開關。
參照圖3、圖4和圖6,飲水盆3呈長方體狀,其前后兩端設有支撐軸32,支撐軸32偏設于飲水盆3重心的一側,其中的一個側面呈弧面,在弧頂31處設有殘液分流口311,殘液分流口311距離飲水盆3口為5-10厘米,進水口41與其中一端的支撐軸32同軸設置;當牛飲水完畢走開后,踏體51失去壓力,受拉簧54的拉動、活動架53和飲水盆3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活動架53快速下行,飲水開關11也隨之關閉,同時飲水盆3發生翻轉,使盆內剩余的水從殘液分流口311流出,由于殘液分流口311位于盆體弧面的弧頂部位,盆中水能夠全部排出,可有效防止水體交叉感染。
參照圖2和圖5,活動架53與卡頭33間設有調節器55,該調節器55包括殼體551、滑桿552、彈簧553和調節旋鈕554;殼體551由螺紋連接的殼本體和蓋體組成,殼本體上設有旋鈕窗,蓋體上設有滑桿孔,滑桿552與殼體551滑動相接,滑桿552通過滑桿孔插入殼體551內,滑桿552上端設有螺紋連接的調節旋鈕554,彈簧553套接在調節旋鈕554和蓋體間的滑桿552上;殼體551和滑桿552分別與活動架53及撥臂333連接。旋轉調節旋鈕554可對飲水盆3翻轉后自由狀態下的初始位置進行微調,有利于找到飲水盆3儲水和排水的最佳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