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一種追肥管路,以及一種具有該追肥管路的追肥設備。
背景技術:
當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時,對作物進行人為的營養元素的補充的行為稱為施肥。增加土壤養分無論施用有機肥料或無機肥料都能增加土壤養分。無機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為土壤吸收保蓄外,作物可以立即吸收。而有機肥料,除少量養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數須經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施肥必須考慮土壤,這是由于只有在土壤對某一養分供應不足時,才需要施肥,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并且肥料施入土壤后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肥料效果,不考慮土壤,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合理施肥。
施肥在生產上通常是基肥、種肥和追肥相結合,一般是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長中加施的肥料,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追肥是必不可少的。追肥的作用主要是為了供應作物某個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補充基肥的不足。通常追肥都使用速效肥,例如:水溶肥等。追肥施用的特點是比較靈活,要根據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元素缺乏癥狀,對癥追肥。
目前追肥的方式大多采用將肥料用水溶解后,漫灌于土壤上,以實施追肥。然而,在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中,作物的根系的不同部位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是不同的,現有的追肥方式不能滿足作物的不同部位的根系的營養需要,追肥的精確度不足,導致追肥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追肥管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追肥的精確度不足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追肥管路,包括:內管和外管;
所述內管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橫管和入料管,所述第一橫管用于埋設在地下,且所述第一橫管埋設在地下時,所述入料管的管口露出于地面,所述第一橫管的底部設有多個用于流出肥料的通孔,所述入料管用于向所述第一橫管注入肥料;
所述內管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多個所述內管的第一橫管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地下;
所述外管套設在所述內管的外側,且所述外管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橫管外側的第二橫管,所述第二橫管用于埋設在地下,且所述第二橫管的底部具有開口,用于向土壤中流出肥料。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所述入料管連接;
所述外管還包括豎管,所述豎管與所述第二橫管連接,所述豎管套設在所述入料管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管的外表面的底部與所述第二橫管的內表面的底部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管的外表面的頂部與所述第二橫管的內表面的頂部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開口沿所述外管的長度方向平行貫穿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追肥管路還包括清潔繩,所述清潔繩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橫管,以用于清潔所述第一橫管。
進一步地,所述內管和所述外管的材質均為PVC。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橫管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追肥設備,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追肥管路。
進一步地,所述追肥設備還包括肥料箱;所述肥料箱為至少兩個,多個所述肥料箱分別與所述入料管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追肥管路,包括:內管和外管;所述內管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橫管和入料管,所述第一橫管用于埋設在地下,且所述第一橫管埋設在地下時,所述入料管的管口露出于地面,所述第一橫管的底部設有多個用于流出肥料的通孔,所述入料管用于向所述第一橫管注入肥料;所述內管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多個所述內管的第一橫管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地下;所述外管套設在所述內管的外側,且所述外管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橫管外側的第二橫管,所述第二橫管用于埋設在地下,且所述第二橫管的底部具有開口,用于向土壤中流出肥料。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追肥管路時,需要將第一橫管和第二橫管橫向安裝在作物根系周圍的土壤內,將入料管的管口設置在土壤外部,以通過入料管向第一橫管中注入肥料,同時,需要將多個第一橫管分別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作物根系的不同部位的土壤內。進行追肥時,可以將肥料溶液通過不同的入料管分別注入第一橫管中,肥料溶液進入第一橫管后,通過第一橫管底部的通孔流出至第二橫管中,隨后再通過第二橫管底部的開口流入土壤中,以對作物進行追肥,多個第一橫管中,可以注入含有不同營養元素的肥料溶液,以將適合作物根系的不同部位的肥料對應追施在作物的根系的不同部位的周圍,能夠提高追肥的精確度,增強追肥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內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外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追肥管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追肥管路的俯視圖。
圖標:1-內管;11-第一橫管;12-入料管;111-通孔;2-外管;21-第二橫管;22-豎管;221-第一豎管;222-第二豎管;211-開口;3-清潔繩;4-土壤;5-作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其中,術語“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為兩個不同的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追肥管路,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內管1和外管2;內管1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橫管11和入料管12,第一橫管11用于埋設在地下,且第一橫管11埋設在地下時,入料管12的管口露出于地面,第一橫管11的底部設有多個用于流出肥料的通孔111,入料管12用于向所述第一橫管11注入肥料;內管1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多個內管1的第一橫管11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地下;外管2套設在所述內管1的外側,且外管2包括套設在第一橫管11外側的第二橫管21,第二橫管21用于埋設在地下,且第二橫管21的底部具有開口211,用于向土壤4中流出肥料。
具體地,內管1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橫管11和入料管12,其中,第一橫管11在使用時,需要將第一橫管11橫向安裝在作物5根系旁的土壤4內,第一橫管11埋設在地下時,入料管12的管口露出于地面,方便使用者通過入料管12的管口,向第一橫管11中注入肥料溶液。外管2套設在第一橫管11和入料管12的外側,使用時,外管2固定在土壤4中,直接與土壤4接觸,外管2能夠起到支撐土壤4,防止土壤4壓迫內管1造成內管1損壞,保護內管1的作用,同時,外管2還能夠防止內管1與土壤4接觸,防止土壤4腐蝕內管1,以及土壤4堵住內管1底部的通孔111,能夠延長內管1的使用壽命。外管2的材質可以選用強度相對較高且耐腐蝕的材質,例如PVC、不銹鋼等,此外還可以在外管2的外表面上設置防腐蝕涂層,進一步避免外管2腐蝕,延長使用壽命。
利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追肥管路進行追肥前,需要將第一橫管11和第二橫管21橫向安裝在作物5根系周圍的土壤4內,使第二橫管21固定在土壤4中,第一橫管11位于第二橫管21中,并將入料管12的管口設置在土壤4外部,以通過入料管12的管口向第一橫管11中注入肥料,同時還需要設置至少兩個第一橫管11,每個第一橫管11的外側均設有第二橫管21,多個第一橫管11沿豎直方向依次安裝在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周圍的土壤4內,例如第一橫管11可以埋設在地表根系、根系中部以及根尖位置周圍的土壤4內,以分別對地表根系、根系中部以及根尖位置進行追肥。進行追肥時,可以先使用溫水將不同的肥料溶解,然后分別向多個第一橫管11中分別注入不同的肥料溶液,肥料溶液進入第一橫管11后,通過第一橫管11底部的通孔111流出至第二橫管21中,隨后再通過第二橫管21底部的第二豎管211流入土壤4中,以使位于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的第一橫管11向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流出適于植物根系的對應部位的肥料溶液,能夠提高追肥的精確度,促進根系吸收肥料,降低肥料的使用量,并且利用溫水溶解肥料,能夠幫助土壤4升溫,提高作物5根系吸收肥料的能力。
此外,第一橫管11埋設在地表根系周圍的土壤4內,還可以對幼苗期根系進行追肥,以對幼苗期根系追加適合的肥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追肥管路,包括:內管1和外管2;內管1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橫管11和入料管12,第一橫管11用于埋設在地下,且第一橫管11埋設在地下時,入料管12的管口露出于地面,第一橫管11的底部設有多個用于流出肥料的通孔111,入料管12用于向所述第一橫管11注入肥料;內管1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多個內管1的第一橫管11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地下;外管2套設在所述內管1的外側,且外管2包括套設在第一橫管11外側的第二橫管21,第二橫管21用于埋設在地下,且第二橫管21的底部具有第二豎管211,用于向土壤4中流出肥料。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追肥管路時,需要將第一橫管11和第二橫管21橫向安裝在作物5根系周圍的土壤4內,將入料管12的管口設置在土壤4外部,以通過入料管12向第一橫管11中注入肥料,同時,需要將多個第一橫管11分別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的土壤4內。進行追肥時,可以將肥料溶液通過不同的入料管12分別注入對應的第一橫管11中,肥料溶液進入第一橫管11后,通過第一橫管11底部的通孔111流出至第二橫管21中,隨后再通過第二橫管21底部的第二豎管211流入土壤4中,以對作物5進行追肥,多個第一橫管11中,可以注入含有不同營養元素的肥料溶液,以將適合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的肥料對應追施在作物5的根系的不同部位的周圍,能夠提高追肥的精確度,增強追肥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橫管11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所述入料管12連接,第一橫管11水平設置,入料管12豎直設置,第一橫管11的數量為三個,分別與第一橫管11連接的入料管12為三個,第一橫管11分別安裝在地表根系、根系中部和根尖位置的周圍的土壤4內;外管2還包括豎管22,并且豎管22包括第一豎管221和第二豎管222,第二橫管21的數量為三個,第一豎管221分別與三個第二橫管21的第一端連接,第二豎管222分別與三個第二橫管21的第二端連接,第二橫管21水平設置,兩個豎管22均豎直設置,其中,第一豎管221套設在三個入料管12中的兩個入料管12的外側,第二豎管222套設在三個入料管12中的另外一個入料管12的外側。
使用時,第二橫管21水平安裝在作物5根系旁的土壤4中,并與土壤4固定,第二橫管21部分露出土壤4,第一橫管11水平安裝在第二橫管21的內部,外管2能夠支撐土壤4,保護內管1不受土壤4壓迫和腐蝕,并能夠防止內管1底部的通孔111被土壤4堵塞。
追肥時,可以先用溫水將地表根系、根系中部和根尖位置需要的肥料溶解,然后將三種肥料分別通過入料管12的管口對應注入至位于地表根系、根系中部和根尖位置周圍的第一橫管11中,第一橫管11底部的通孔111,能夠將肥料溶液流出至第一橫管11中,第一橫管11的底部設有第二豎管211,進而可以通過該第二豎管211將肥料溶液注入至作物5根系旁的土壤4中。可以在入料管12的管口處設置標簽以識別與入料管12連接的第一橫管11所在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捷性,第一橫豎管和第二豎管222也可以幫助區分入料管12連接的第一橫管11所在的位置,提高使用的可靠性,與并且豎管22與第二橫管21垂直設置,入料管12與第一橫管11垂直設置,能夠使追肥管路的結構較為緊湊,減少追肥管路的占地面積,節約安裝成本。
優選地,第一橫管11的外表面的底部與第二橫管21的內表面的底部間隔設置。由于第二橫管21的底部設有第二豎管211,該第二豎管211會與土壤4接觸,使第一橫管11的外表面的底部與第二橫管21的內表面的底部間隔設置,能夠將第一橫管11的底部的通孔111與土壤4間隔一段距離,防止土壤4進入通孔111中,堵塞通孔111,延長使用壽命。
更優選地,第一橫管11的外表面的頂部與第二橫管21的內表面的頂部固定連接,能夠增大第一橫管11的外表面的底部與第二橫管21的內表面的底部的間隔距離,較好地防止土壤4堵塞第一橫管11底部的通孔1111,并且通過固定連接的方式,能夠將第一橫管11較為穩固地定位在適合的位置處,提高使用的穩定性。
其中,第二豎管211沿外管2的長度方向平行貫穿設置。該第二豎管211在水平面內的投影為矩形,且沿外管2的長度方向平行貫穿設置,該第二豎管211能夠使肥料溶液較為順暢地流入土壤4中,保證追肥效果。
進一步地,追肥管路還包括清潔繩3,清潔繩3的一端伸入第一橫管11,以用于清潔第一橫管11。本實施例中,清結繩的一端從入料管12伸入第一橫管11中,通過拉動清潔繩3,可以清潔第一橫管11和入料管12,防止內管1堵塞。其中,清潔繩3可以為304不銹鋼包塑鋼絲繩。
進一步地,內管1和外管2的材質均為PVC。PVC是聚氯乙烯,英文簡稱PVC(Polyvinyl chloride)。PVC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穩定性,能夠保證內管1和外管2保持良好的狀態,防止內管1和外管2變形以及損壞,并且成本較低,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進一步地,通孔111沿第一橫管11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梢允狗柿先芤貉氐谝粰M管11的長度方向均勻地流入第二橫管21中,再從第二橫管21底部的第二豎管211流入土壤4中,能夠增強追肥的均勻性,使作物5根系的各個部位周圍的土壤4內的肥料分布較為均勻,提高追肥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追肥設備,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追肥管路以及肥料箱;肥料箱為至少兩個,多個肥料箱分別與入料管12連通。
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追肥設備時,需要將第一橫管11和第二橫管21橫向安裝在作物5根系周圍的土壤4內,將入料管12與肥料箱連通,以通過肥料箱向第一橫管11中注入肥料,同時,需要將多個第一橫管11分別沿豎直方向依次埋設在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的土壤4內。進行追肥時,可以將肥料溶液通過不同的肥料箱分別注入對應的第一橫管11中,肥料溶液進入第一橫管11后,通過第一橫管11底部的通孔111流出至第二橫管21中,隨后再通過第二橫管21底部的第二豎管211流入土壤4中,以對作物5進行追肥,多個第一橫管11中,可以注入含有不同營養元素的肥料溶液,以將適合作物5根系的不同部位的肥料對應追施在作物5的根系的不同部位的周圍,能夠提高追肥的精確度,增強追肥效果。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