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園林綠化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透水樹池。
背景技術:
樹木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綠化植物,道路兩側、小區內、公園等處處都需要種植樹木,但是現有的樹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現有的樹池為了透水,有的直接裸露泥土表面,有的設置較大孔的蓋,一方面雨水直接沖擊下容易將泥土沖出,造成樹木根部裸露而損傷,另一方面由于不平整而容易破碎,容易積累垃圾和動物糞便,影響城市衛生,難以清理,容易導致行人摔倒,而且如果蓋合太密或泥土空隙太大容易導致樹木缺水,過于防水又會導致樹木根系缺氧和腐爛。因此,目前急需一種能夠透水并且同時滿足樹木生長的透水和儲水的樹池。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樹池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透水樹池。
其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透水樹池,包括池體、蓋板連接裝置、土壤層和樹池蓋板;
所述土壤層設置于所述池體內,所述樹池蓋板固定于所述池體和所述土壤層上端;
所述樹池蓋板包括多塊透水蓋板和用于加固所述透水蓋板的蓋板固定框,所述透水蓋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雙丙聚氨酯層、第一強固透水砼層、樹池拉結層、第二強固透水砼層;
各個所述透水蓋板通過所述蓋板連接裝置相互固定連接;
所述池體包括上部透水壁和下部蓄水池,所述上部透水壁為透水混凝土壁,所述上部透水壁上端與所述樹池蓋板固定連接,所述下部蓄水池為防水混凝土槽且其上端與所述上部透水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和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內皆均勻分布孔隙結構,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的粒徑大于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的粒徑。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與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厚度共80mm。
進一步的,還包括不銹鋼加固網,所述不銹鋼加固網包裹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蓋板連接裝置為條形所述蓋板連接裝置上下表面上設有多個防滑齒,所述防滑齒的截面向兩端方向逐漸降低,所述透水蓋板側面和所述蓋板固定框側面設有容納所述蓋板連接裝置的連接槽。
進一步的,所述蓋板連接裝置兩端設有連接通孔,所述透水蓋板側面和所述蓋板固定框側面設有容納所述蓋板連接裝置的連接槽,所述連接槽上壁設有蓋板通孔,還包括固定銷,所述固定銷設置于所述連接通孔和所述蓋板通孔內。
進一步的,還包括夜光石層,所述夜光石層設置于所述雙丙聚氨酯層與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樹池蓋板上設有生長孔。
進一步的,所述樹池拉結層為六邊形纖維網,所述樹池拉結層側面設有多個對縫拉接線,各個所述對縫拉接線兩兩連接。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
①本實用新型所述透水樹池,能夠透過雨水,澆灌樹木,并且防止水直接沖擊樹木根部;
②本實用新型所述透水樹池,表面平整,結構堅固,不易破損,能夠保護水土和樹木,并且便于清理和維護;
③本實用新型所述透水樹池,同時兼顧透氣透水性和保水性,能夠滿足樹木生長的需要。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附圖如下,
圖1為所述透水樹池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所述透水樹池A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所述透水樹池俯視圖;
圖4為實施例1所述樹池蓋板B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5為所述透水樹池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2所述透水樹池俯視圖;
圖7為實施例2所述樹池蓋板B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3所述透水樹池A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9為所述樹池拉結層結構示意圖。
其中,1、池體,2、蓋板固定框,3、蓋板連接裝置,4、土壤層,5、樹池蓋板,6、樹池拉結層,11、上部透水壁,12、下部蓄水池,31、防滑齒,32、連接通孔,33、固定銷,51、透水蓋板,52、雙丙聚氨酯層,53、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4、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5、生長孔,56、連接槽,57、蓋板通孔,58、不銹鋼加固網,61、對縫拉接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至5和圖9所示,一種透水樹池,包括池體1、蓋板連接裝置3、土壤層4和樹池蓋板5;
所述土壤層4設置于所述池體1內,所述樹池蓋板5固定于所述池體1和所述土壤層4上端;
所述樹池蓋板5包括多塊透水蓋板51和用于加固所述透水蓋板51的蓋板固定框2,所述透水蓋板5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雙丙聚氨酯層52、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樹池拉結層6、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
各個所述透水蓋板51通過所述蓋板連接裝置3相互固定連接;
所述池體1包括上部透水壁11和下部蓄水池12,所述上部透水壁11為透水混凝土壁,所述上部透水壁11上端與所述樹池蓋板5固定連接,所述下部蓄水池12為防水混凝土槽且其上端與所述上部透水壁11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蓋板固定框2為金屬框。
所述雙丙聚氨酯層52能夠保護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和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和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能夠順利將水滲透至所述土壤層41,所述土壤層41能夠為樹木提供所需的養分。
優選的,所述上部透水壁11為透水混凝土壁,能夠及時透水透氣,防止所述土壤層41上部存水過多而導致樹木根部缺氧,所述下部蓄水池12能夠儲存足夠的水,防止樹木缺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和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內皆均勻分布孔隙結構,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的粒徑大于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的粒徑。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的厚度為30mm,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為厚度50mm。
進一步的,所述蓋板連接裝置3為條形所述蓋板連接裝置3上下表面上設有多個防滑齒31,所述防滑齒31的截面向兩端方向逐漸降低,所述透水蓋板51側面和所述蓋板固定框2側面設有容納所述蓋板連接裝置3的連接槽56。
進一步的,所述樹池蓋板5上設有生長孔55。
優選的,所述生長孔設置于所述樹池蓋板5的中央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樹池拉結層6為六邊形纖維網,所述樹池拉結層6側面設有多個對縫拉接線61,各個所述對縫拉接線61兩兩連接。
所述樹池拉結層6能夠起到拉結作用,使得所述樹池蓋板5更為牢固,防止開裂,各個所述對縫拉接線61兩兩連接,施工時更為方便,結構更為牢固。
實施例2
如圖5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蓋板連接裝置3兩端設有連接通孔32,所述透水蓋板51側面和所述蓋板固定框2側面設有容納所述蓋板連接裝置3的連接槽56,所述連接槽56上壁設有蓋板通孔57,還包括固定銷33,所述固定銷33設置于所述連接通孔32和所述蓋板通孔57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的厚度為40mm,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為厚度40mm。
進一步的,所述樹池蓋板5上設有生長孔55。
進一步的,還包括夜光石層,所述夜光石層設置于所述雙丙聚氨酯層52與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之間。
實施例3
如圖5和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強固透水砼層53的厚度為20mm,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為厚度60mm。
進一步的,還包括不銹鋼加固網58,所述不銹鋼加固網58包裹所述第二強固透水砼層54表面。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中的透水砼為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強劑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輕質混凝土。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纖維網為網狀聚丙烯纖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透水樹池,能夠透過雨水,澆灌樹木,并且防止水直接沖擊樹木根部,表面平整,結構堅固,不易破損,能夠保護水土和樹木,并且便于清理和維護,同時兼顧透氣透水性和保水性,能夠滿足樹木生長的需要。本實用新型可在園林綠化技術領域廣泛推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