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造貧瘠山區,荒蕪丘陵、山溝的適應于坡狀地形的地火龍結構。
背景技術:
北方冬季寒冷,對于一些丘陵、山溝地區,冬季難以進行開發利用,即使修建大棚,在缺乏光照的情況下依然難以保證棚內溫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適應坡狀地形,并且能提高冬季大棚內溫度的生態節能地火龍結構。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地火龍系統和熱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火龍系統包括橫向火龍體,橫向火龍體兩端設置有傾斜的縱向火龍體,縱向火龍體末端設置有煙囪;所述縱向火龍體和橫向火龍體的上表面均排布設置有多個填料口;橫向火龍體中部設置有點火口;所述熱水循環系統包括熱水鍋爐,熱水鍋爐內設置有與所述點火口連通的燃燒室,燃燒室外為水套,水套與熱水管相連;熱水管上設置有補水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橫向火龍體和縱向火龍體內通過兩豎直的隔墻設置為三個煙氣通道;中間的煙氣通道的底部填充設置為實心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熱水鍋爐的水套頂部為出水口,熱水鍋爐的底部為回水口,所述熱水管連接出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補水管與熱水管回水口的一端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優選方案,所述縱向火龍體設置為曲線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通過地火龍系統和熱水循環系統同時供熱,保證寒冷的冬季,大棚內可以保持較高溫度,并適合植物的生長,提高土地利用率,對于經濟條件落后的山溝、丘陵地區,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2、本實用新型地火龍系統利用縱向火龍體,不僅可以適應具有坡度的丘陵地區或山溝地區,其傾斜的角度還有利于煙氣的排放,增大煙囪的抽力,實用性強,燃燒效果好。
3、本實用新型的縱向火龍體可設置為曲線型,從而延長縱向火龍體的長度,提高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地火龍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熱水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熱水鍋爐與橫向火龍體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俯視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山溝處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用于與山坡處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中1為熱水鍋爐、2為橫向火龍體、3為填料口、4為縱向火龍體、5為煙囪、6為熱水管、7為出水口、8為回水口、9為補水管、10為水套、11為隔墻、12為燃燒室、13為分火墻。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地火龍系統和熱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火龍系統包括橫向火龍體2,橫向火龍體2兩端設置有傾斜的縱向火龍體4,縱向火龍體4末端設置有煙囪5;所述縱向火龍體4和橫向火龍體2的上表面均排布設置有多個填料口3;橫向火龍體2中部設置有點火口;所述熱水循環系統包括熱水鍋爐1,熱水鍋爐1內設置有與所述點火口連通的燃燒室12,燃燒室12外為水套10,水套10與熱水管6相連;熱水管6上設置有補水管9。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橫向火龍體2和縱向火龍體4內通過兩豎直的隔墻11設置為三個煙氣通道;中間的煙氣通道的底部填充設置為實心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熱水鍋爐1的水套10頂部為出水口7,熱水鍋爐1的底部為回水口8,所述熱水管6連接出水口7和回水口8;所述補水管9與熱水管6回水口8的一端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優選方案,所述縱向火龍體4設置為曲線形。
所述橫向火龍體2內的隔墻11位于與熱水鍋爐1相連處為斷開結構,同時斷開處相應于熱水鍋爐1的接口處設置有分火墻13。分火墻13使熱水鍋爐1內的煙氣分為兩部分,分別由兩縱向火龍體4處排出。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單獨使用熱水鍋爐1進行加熱,需要使用地火龍時,可通過填料口3將地火龍內全部填滿燃料,然后在熱水鍋爐1的燃燒室12點火,高溫煙氣流經地火龍時,逐漸將地火龍內的燃料引燃,使整個地火龍以及熱水循環系統共同為大棚內提供熱量。
地火龍內填充的燃料可為秸稈、樹葉、木材、枯草等生物質燃料;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