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太陽能鋼結構食用菌菇房。
背景技術:
食用菌品種多樣,特性各異,只有經過栽培管理,生產出各種食用菌產品,才能顯示出它們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工人們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意義。而幾乎所有食用菌能否培植成功都與營養、溫度、水分、光線、空氣、和PH六大因素有關,傳統的食用菌產業一般是利用蔬菜大棚進行栽培,比如竹棚室式菇房,科技含量低,規模小,成本相對較低,利潤少,種植、栽培技術相對簡單,一般以稻草、麥草為主要原料,只能在秋季栽培,限制了食用菌的生產。且栽培架一般較高,容易老化,遇到大風容易倒塌傷人,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利用大棚進行栽培時,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和氣密等環境條件難以控制,使得菌孢易受污染和成活率大為降低。食用菌培養過程中,對菌棒接種完成后會集中放置到養殖大棚里繼續培養,現有技術中的食用菌養殖大棚的結構由棚體支架和保溫膜構成,棚體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將保溫膜蓋設在棚體支架外側,食用菌養殖過程中,可以將棚體陽面和陰面處的保溫膜從地面往上沿著棚體支架的外側掀起一定高度的縫隙,用于給食用菌通風,在溫度較低的季節里,保溫膜的外層還會覆蓋竹簾或者保溫被等用于給棚體內部保溫,以保證食用菌具有適宜的生長溫度,但是在溫度較低的季節里,給食用菌通風時,需要首先將保溫被等保溫覆蓋物卷起才能繼續將保溫膜打開,操作不便。綜上所述,如何提高食用菌養殖大棚的通風便利性,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 解決的技術問題。專利號201620170829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全鋼構菇房,包括鋼結構房體、頂棚及包裹在外面的一層保溫膜組成,該菇房解決了現有竹棚式菇房容易老化且保溫效果差的問題,但其不能夠精確的控制好食用菌生長需要的溫度、濕度、光照,不利于食用菌的生長。專利號201520782933的實用新型專利共公開了一種食用菌出姑房,包括房體和設置于房體內的室內環境監控系統;房體底層的發泡水泥地面下鋪設發熱電纜網,以低溫熱輻射的形式,把熱量由地面逐層向食用菌出菇房上部空間傳導、對流和輻射三種熱量,其實現了食用菌種植的科學化、標準化、現代化、數據化的管理,能夠精準的控制食用菌生長需要的環境參數,但其耗能較大,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所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通風換氣良好、保溫、保濕性好、冬暖夏涼、風吹不到菌床上,有益于食用菌生長,結構穩定牢固,室內不易受外界條件變化的影響,便于清洗,有利于防治雜菌及病蟲的新型太陽能鋼結構食用菌菇房。
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具體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太陽能鋼結構食用菌菇房,包括鋼結構房體,所述鋼結構房體包括兩排立于地面的鋼柱1、連接在兩排鋼柱1之上的鋼梁2、設置在兩排鋼柱底部中間的絕熱底板3、設置于鋼柱1外的保溫墻板4及鋼梁2外的保溫頂板5,所述鋼結構房體內設置有若干食用菌菌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熱底板3上設置有導熱地板7,在絕熱底板3與導熱地板7形成的空腔內分布有供暖熱水管10,空腔后部設置有排風管19,空腔前部設置有進風管20,所述導熱地板7上設置軌道8,軌道8內設置有與其相垂直的噴水管9,所述保溫頂板5上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11,所述鋼結構房體外右側設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內設置有蓄 電池箱12、控制箱13及循環熱水箱14,所述供暖熱水管10與循環熱水箱14相連,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1與蓄電池箱12電性連接,所述蓄電池箱12與循環熱水箱14及控制箱13電性相連,所述控制箱13與循環熱水箱14電性相連。
所述鋼結構房體內食用菌菌架6外設有由水平段和垂直段組成的塑料薄膜支架15,所述塑料薄膜支架15一端固定于鋼結構房體后側的保溫墻板4上,一端固定于導熱地板7上,在塑料薄膜支架15上設置有卷膜機16及塑料薄膜。
所述塑料薄膜支架15水平段中部設置有照明燈17。
所述鋼結構房體內設置有環境監控裝置18,環境監控裝置18與控制箱13電性連接,所述環境監控裝置18內設有空氣溫度傳感器、空氣濕度傳感器及光照傳感器。
所述循環熱水箱14內設有電熱棒及循環水泵。
所述排風管19成直角狀,一端口從鋼結構房體后側的保溫墻板4底部伸出,一端口從導熱地板7伸出,且管內設置有抽風機;所述進風管20成直角狀,一端口從鋼結構房體前側的保溫墻板4底部伸出,一端口從導熱地板7伸出,且伸出口位于食用菌菌架6之下,管內設置有吸風機,進風口處設置有空氣過濾裝置。
所述噴水管9上設置有若干霧化噴嘴,霧化噴嘴朝向菌床方向。
所述鋼結構房體前側的保溫墻板4上設置有陽光板窗21,鋼結構房體右側的保溫墻板4上設置有門,所述陽光板窗21上設置有遮陽簾。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由鋼結構組成,結構堅固,制作安裝方便,可以實現工廠化規模生產,其鋼結構房體內部設置的塑料薄膜架及卷膜機,能夠彌補鋼結構房體保濕保溫性不好的缺陷,能夠根據食用菌對環境的需求打開或卷起塑料薄膜。其設置的環境監控裝置及控制箱能夠精 確智能的控制好該菇房的環境,適應于不同食用菌的生長。其設置的太陽能供電系統,節能環保,符合現在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需求。其設置導熱地板下的供暖熱水管及循環熱水箱,能夠根據需要給菇房內提供熱量,使食用菌快速生長。其設置的排風管及進風管,有利于菇房內空氣流通交換,提供食用菌生長所需要的新鮮空氣,且進風管在布置有供暖熱水管的空腔內穿過,空氣在進入室內的過程中穿過溫度較高的空腔,使新鮮空氣溫度有所提升,再經過最底層的菌床充當勻風板,使新鮮空氣溫度接近室溫,更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長。該菇房通風換氣良好,保溫、保濕性好,冬暖夏涼,風吹不到菌床上;結構穩定牢固,室內不易受外界條件變化的影響,便于清洗;有利于防治雜菌及病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中所示:鋼柱1;鋼梁2;絕熱底板3;保溫墻板4;保溫頂板5;食用菌菌架6;導熱地板7;軌道8;噴水管9;供暖熱水管10;太陽能電池板11;蓄電池箱12;控制箱13;循環熱水箱14;塑料薄膜支架15;卷膜機16;照明燈17;環境監控裝置18;排風管19;進風管20;陽光板2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2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一種新型太陽能鋼結構食用菌菇房,如圖1至2所示,其包括鋼結構房體,所述鋼結構房體包括兩排立于地面的鋼柱1、連接在兩排鋼柱1之上的鋼梁2、設置在兩排鋼柱底部中間的絕熱底板3、設置于鋼柱1外的保溫墻板4及鋼梁2外的保溫頂板5,所述鋼結構房體內設置有若干食用菌菌架6,其特征在于:所 述絕熱底板3上設置有導熱地板7,在絕熱底板3與導熱地板7形成的空腔內分布有供暖熱水管10,空腔后部設置有排風管19,空腔前部設置有進風管20,所述導熱地板7上設置軌道8,軌道8內設置有與其相垂直的噴水管9,所述保溫頂板5上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11,所述鋼結構房體外右側設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內設置有蓄電池箱12、控制箱13及循環熱水箱14,所述供暖熱水管10與循環熱水箱14相連,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1與蓄電池箱12電性連接,所述蓄電池箱12與循環熱水箱14及控制箱13電性相連,所述控制箱13與循環熱水箱14電性相連。
所述鋼結構房體內食用菌菌架6外設有由水平段和垂直段組成的塑料薄膜支架15,所述塑料薄膜支架15一端固定于鋼結構房體后側的保溫墻板4上,一端固定于導熱地板7上,在塑料薄膜支架15上設置有卷膜機16及塑料薄膜。可根據不同食用菌不同生長階段對環境溫濕度的要求,選擇卷起或打開塑料薄膜。
所述塑料薄膜支架15水平段中部設置有照明燈17。當光照不足使可以打開照明燈增加光照。
所述鋼結構房體內設置有環境監控裝置18,環境監控裝置18與控制箱13電性相連,且所述環境監控裝置18內設有空氣溫度傳感器、空氣濕度傳感器及光照傳感器。
所述循環熱水箱14內設有電熱棒及循環水泵。電熱棒利用蓄電池箱12提供的電能對循環熱水箱14內的水進行加熱,再利用循環水泵將熱水送到供暖熱水管10,將供暖熱水管10內冷卻的水再送入循環熱水箱內進行加熱。
所述排風管19成直角狀,一端口從鋼結構房體后側的保溫墻板4底部伸出,一端口從導熱地板7伸出,且管內設置有抽風機;所述進風管20成直角狀,一 端口從鋼結構房體前側的保溫墻板4底部伸出,一端口從導熱地板7伸出,且伸出口位于食用菌菌架6之下,管內設置有吸風機,進風口處設置有空氣過濾裝置。當室外溫度較低時,室外冷空氣經過過濾進入進風管,經過一段較長布置有供暖熱水管的空腔,再經過底層菌床疏散,新鮮冷空氣便不會直接吹到菌袋上,從而形成了較溫和的空氣交換。
所述噴水管9上設置有若干霧化噴嘴,霧化噴嘴朝向菌床方向。
所述鋼結構房體前側的保溫墻板4上設置有陽光板窗21,鋼結構房體右側的保溫墻板4上設置有門,所述陽光板窗上設置有遮陽簾,根據不同食用菌不同生長階段需要光照的不同選擇打開或放下遮陽簾。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