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水稻種植,尤其涉及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
背景技術:
1、在水稻生產種植過程中,水稻的幼苗時期一般通過育秧盤進行培植,并在一段時間后再移植到農田里進行生長。
2、而現在的育秧盤大部分是以聚氯乙烯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輕、易搬運、便于貯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點。
3、但育秧盤在種植后因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導致育秧盤較薄較軟,導致在使用后取出秧苗時容易損壞,而且在種植秧苗時根部容易纏繞在一起,導致取秧苗時根部容易受損,而且取秧苗十分不便,浪費工作時間。
4、為此而提出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現提出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以解決育秧盤容易損壞,秧苗根部容易纏繞在一起導致秧苗受損以及取秧苗不便的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包括
5、設置成環型部的上下貫通的種植盤,所述種植盤內部縱橫交叉分布連接有若干個分隔板,且分隔板交錯之間形成種植空腔;
6、設置于底部用于支撐的底部板,所述底部板上端設有若干個頂柱,且所述頂柱頂端設有放置板位于種植空腔內部;
7、所述底部板側邊轉動連接有轉動頂板對種植盤底端進行支撐。
8、進一步的,所述種植盤外側面設有旋轉固定塊,所述旋轉固定塊內側連接有旋轉連接塊,且種植盤內部設有旋轉槽與旋轉連接塊轉動連接。
9、進一步的,所述底部板外側設有轉動槽,所述轉動頂板底端設有轉動塊位于轉動槽內部,且轉動槽內部設有轉動桿與轉動塊轉動連接。
10、進一步的,所述種植盤外側兩邊對稱連接有提手。
11、進一步的,所述轉動頂板外側均連接有拉手。
12、進一步的,所述種植盤底端面向外設有凹槽與轉動頂板連接。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種植盤中通過分隔板設置多個種植空腔,并在種植空腔內部通過頂柱安置放置板,以此實現秧苗的種植培育,并且此方式可避免育秧盤損失,避免一次性使用的情況,增加實用性的同時,也減少秧苗根部纏繞在一起的情況,減少拔出時損傷的問題,使得安全性更高。
16、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拉手將側端的轉動頂板打開,使得可通過提手向下壓動種植盤,使得放置板在受力情況下不動,而種植盤向下使得放置板將種植空腔當中的秧苗推出,以此避免人工拔出秧苗可能造成秧苗損傷的情況,并且可一次性將種植盤中的秧苗全部取出,使得工作效率更快,更加簡單便捷。
1.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盤(1)外側面設有旋轉固定塊(10),所述旋轉固定塊(10)內側連接有旋轉連接塊(12),且種植盤(1)內部設有旋轉槽(11)與旋轉連接塊(12)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板(3)外側設有轉動槽(7),所述轉動頂板(6)底端設有轉動塊(8)位于轉動槽(7)內部,且轉動槽(7)內部設有轉動桿(9)與轉動塊(8)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盤(1)外側兩邊對稱連接有提手(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頂板(6)外側均連接有拉手(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盤(1)底端面向外設有凹槽與轉動頂板(6)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