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漁具,具體為一種便攜搭鉤。
背景技術:
1、搭鉤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釣魚活動中的輔助工具,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古代用于攀爬或抓取的工具。這種鉤子通常由高強度材料制成,具有鋒利的鉤尖和優化的鉤身結構,使其能夠有效地鉤住魚類。搭鉤的主要作用在于捕獲大型或力量較大的魚類,如鰱魚和胖頭魚等。它特別適用于水底環境復雜或有障礙物的水域,能夠減少掛底的風險,提高捕撈效率。此外,搭鉤的快速鉤住能力使其在需要迅速捕撈魚類的情況下尤為有用,例如在錨魚活動中,釣者可以通過快速拉動釣竿,使搭鉤在水下穿梭,迅速鉤住目標魚類。
2、然而,現有技術的搭鉤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首先,由于搭鉤通常需要同時攜帶多個,以便于應對不同大小和類型的魚類,這些搭鉤放置在一起攜帶不便,不僅占用空間,而且在攜帶和存儲時容易相互糾纏,增加了管理的復雜性。其次,多個搭鉤緊密放置,拆解時難以單獨取出,而且鉤子之間的相互糾纏也使得拆解變得繁瑣和困難,在使用或者維修時尤為不便。
3、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便攜搭鉤,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4、本背景技術所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用于增加對本發明背景技術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構成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搭鉤,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市場上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攜搭鉤,包括鎖緊端、套筒、搭鉤本體;
3、所述鎖緊端包括螺桿、螺紋套接在螺桿上的鎖緊旋鈕以及拉環,所述拉環固定在螺桿的端部;
4、所述套筒活動套接在所述螺桿上;
5、所述搭鉤本體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套筒中,且位于螺桿和套筒的縫隙中,所述搭鉤本體的另一端經過套筒和鎖緊旋鈕之間的間隙穿出至所述套筒的外部。
6、優選的,所述鎖緊端還包括兩個螺母以及兩個墊片;
7、兩個所述螺母均螺紋套接在所述螺桿上,位于套筒的兩端,且位于所述拉環和所述鎖緊旋鈕之間;
8、其中一個所述墊片位于所述螺母和所述套筒之間,另一個所述墊片位于所述螺母和所述鎖緊旋鈕之間;
9、所述限位環開有溝槽。
10、優選的,所述套筒包括筒體一和筒體二,且端部固定;
11、所述筒體一在所述鎖緊端上靠近拉環的位置,所述筒體二在所述鎖緊端上靠近鎖緊旋鈕的位置;
12、所述筒體一和所述筒體二均為圓柱形,且所述筒體一的內徑小于所述筒體二的內徑,且內徑之差大于搭鉤本體的直徑;
13、所述筒體一的端面處開設有插接孔;
14、所述搭鉤本體的端部位于插接孔中。
15、優選的,還包括鉤套,所述的搭鉤本體的一端插接在鉤套中。
16、優選的,所述搭鉤本體包括直鉤部和與其固定的彎鉤部;
17、所述直鉤部的端部設于插接孔中,所述直鉤部的長度與所述筒體二以及插接孔的深度之和相適配;
18、所述彎鉤部與直鉤部相連的一端位于該處的螺母和筒體二之間。
19、優選的,所述插接孔的數量與所述搭鉤本體的數量相適配,且在筒體一上圓周陣列分布。
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實用新型通過鎖緊端和套筒的相互配合,使搭鉤本體在套筒中的位置固定,多個搭鉤本體可選擇相互分離和相互聚合,在相互聚合時,相對于相互分離的狀態而言,其占用空間顯而易見的減少,相較于傳統的搭鉤而言,其具有較好的便攜性,此外還可選用鉤套套住搭鉤本體的端部,防止搭鉤本體尖銳的端部對外部的存放器具造成損壞,也避免搭鉤本體的損壞。
22、(2)本實用新型可調整搭鉤本體的數量,繼而將該便攜搭鉤作為整體使用,也可以取下其中一些搭鉤本體,單獨使用,因此可以應對多種使用的需求,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功能性更好。
23、(3)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搭鉤本體設置為可調節型,可以實現單獨拆解或者整體拆解,操作簡單,便于使用,便于更換其中的部分結構,也便于維修。
24、上述概述僅僅是為了說明書的目的,并不意圖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實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過參考附圖和以下的詳細描述,本發明進一步的方面、實施方式和特征將會是容易明白的。
1.一種便攜搭鉤,其特征在于,包括鎖緊端(1)、套筒(2)、搭鉤本體(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搭鉤,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端(1)還包括兩個限位環(104)以及兩個墊片(1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搭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包括筒體一(201)和筒體二(202),且端部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搭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鉤套(4),所述的搭鉤本體(3)的一端插接在鉤套(4)中。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便攜搭鉤,其特征在于:所述搭鉤本體(3)包括直鉤部(301)和與其固定的彎鉤部(302);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便攜搭鉤,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203)的數量與所述搭鉤本體(3)的數量相適配,且在筒體一(201)上圓周陣列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