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昆蟲飼養,特別涉及一種琥珀蠶飼養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琥珀蠶學名為鉤翅大蠶蛾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屬鱗翅目(lepidoptera)大蠶蛾科(saturniidae)柞蠶屬(antheraea)。琥珀蠶因其繭絲呈天然的金黃色,光澤亮麗、強韌且持久耐用而知名,在國內云南、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具有分布。琥珀蠶表現為多化性,目前主要是以室內馴養和室外放養的方式進行。在室內和室外開展琥珀蠶的飼養研究,以及對琥珀蠶開展大規模的擴繁飼養目前極為迫切,擴繁琥珀蠶有望成為解決目前家蠶作為單一絹絲昆蟲的有效方向。
2、目前的技術中室內飼養主要采用飼養箱和網籠進行飼養,琥珀蠶從1齡幼蟲到5齡幼蟲體形變化極大,并且具有不同的取食習慣,但傳統的飼養盒內部光滑,不利于琥珀蠶攀爬而導致其餓死,解決其在飼養裝置邊攀爬也是問題之一,因此制定一種操作簡便、處理容易、且飼養效率高、能大量飼養琥珀蠶的方法,并且兼顧琥珀蠶不同齡期的生長需要,具有穩定環境的飼養方法,是解決現有情況的方向。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琥珀蠶飼養裝置及方法,通過一定的裝置在室內飼養琥珀蠶,能有效的提高琥珀蠶大量飼養時幼蟲的存活率,減少蠶體數量損耗,提高飼養擴繁效率。
2、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3、一種琥珀蠶飼養裝置,包括前端開口的飼養箱,所述飼養箱外壁上端的中間位置向下開設有伸到其內壁底部的滑槽,所述滑槽配合滑動連接有與之可拆卸連接且伸出其上端開口的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飼養箱分隔為兩個飼養區,所述飼養箱開口端的左右兩側均鉸接有與對應飼養區配合的箱門,所述飼養箱外壁后端左右兩側的上方及每一箱門的下方均向內開設有通槽,每一通槽均設置有與之配合的透氣網,所述飼養箱外壁一側的上端向下開設有與對應飼養區連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可拆卸連接有伸到對應飼養區內部的卵放置組件,每一飼養區內壁上端后方的一側均向上開設有通孔,每一通孔內均設置有與之連通的排氣組件;
4、每一飼養區內壁上端的一側均安裝有溫濕度傳感器,每一飼養區外壁前端的下方均向內開設有固定槽,每一固定槽均可拆卸連接有與之配合的支撐板,每一支撐板的上端均可拆卸連接有飼養缸,所述飼養缸包括上下兩端均開口且呈上大下小設置的缸體、若干開設于所述缸體外壁上端的透氣孔、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缸體內壁下端且與之配合的糞便隔網、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缸體上端開口且與之配合的缸蓋,所述隔板左右兩側均向內凹陷設置有凹槽,每一凹槽的內壁、每一飼養區的兩側及所述缸體內均可拆卸連接有與之配合的攀爬網,所述飼養箱外壁一側的上端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溫濕度傳感器及所述排氣組件均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先將飼養箱移動至相應的位置并將本裝置通電,然后將卵放置組件通過固定孔放置在對應的飼養區內,然后先將飼養缸從飼養區內拿出,接著將卵放置在卵放置組件內進行孵化,當孵化完成后,將天竺桂放置在支撐板的底部并讓其豎直固定,同時讓樹葉與卵放置組件接觸,便于孵化的幼蟲攀爬取食,而在使用飼養箱飼養時,攀爬網則可以讓從樹葉上掉落的琥珀蠶幼蟲向上攀爬至樹葉上繼續取食,同時在飼養時,溫濕度傳感器則實時監測飼養箱內的溫濕度變化,若超出設定范圍值,則可通過排氣組件將死飼養箱內的溫度及濕度;
6、當琥珀蠶飼養至四齡期起時,更換飼養缸繼續飼養,將飼養缸放置在塑料薄膜上,然后往缸體內放滿天竺桂,然后將幼蟲轉移到缸體內的葉子上,接著在缸蓋的內壁噴上一層清水薄膜,且不成股下流,然后缸蓋蓋在缸體上即可繼續開始飼養,透氣孔則可以讓缸體內保持空氣流動,糞便隔網則可以將幼蟲產生的糞便分隔開,使用完成后,打開箱門,拿出支撐板及攀爬網并對飼養箱及飼養缸進行全面的殺菌消毒即可。
7、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卵放置組件包括連通管、設置于所述連通管上端且與之連通的呈錐形設置的放卵斗、可拆卸連接于所述連通管外壁下端的連接架、配合設置于所述連接架下端的放卵板。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放置琥珀蠶卵以及便于其在飼養箱內孵化。
9、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通管外壁的下端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連接架內壁的上端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螺紋連接的內螺紋。
10、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排氣組件包括兩端開口的排氣管、安裝于所述排氣管內壁下方的排氣扇、轉動連接于所述排氣管外壁上端一側且用于擋住其開口端的擋蓋。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在有需要時降低飼養箱內的溫度及濕度,而在不需要時,可以通過擋蓋避免飼養箱內溫度及濕度的過度逸散。
12、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每一支撐板外壁的上端均沿其長度方向向下開設有若干呈等間距分布的槽口,每一槽口均可拆卸連接有多個與之配合卡接且上端開口的盛水管。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僅可以通過盛水管內的水位置飼養箱內的濕度,還能在放置天竺桂時讓其始終保持豎直向上的狀態,便于琥珀蠶的取食。
14、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在飼養箱中的溫度控制為26-28℃,濕度控制為65%-75%,且飼養區每天打開通風排氣30min。
15、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琥珀蠶飼養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種琥珀蠶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6、步驟一:飼養植物天竺桂的種植,天竺桂采用露天種植,修剪株高為3米,保留周圍生長出的嫩分枝,每年伐枝條一次,伐條時保留主要枝干;
17、步驟二:安裝低齡幼蟲飼養裝置,利用權利要求1-6任一項中的卵放置組件并將其安裝到飼養箱上,接著插入隔板,卵產下7天后,將天竺桂插入裝有清水的盛水管后放入飼養箱中,將卵放在卵放置組件上;
18、步驟三:卵產下后9-10天開始孵化,飼養箱調節溫濕度后開始用低齡幼蟲共育法高密度飼養琥珀蠶1-3齡幼蟲,用飼養箱飼養低齡幼蟲;
19、步驟四:高齡幼蟲飼養,采用高齡幼蟲分育法飼養琥珀蠶4-5齡幼蟲,并利用權利要求1-6任一項中的飼養缸飼養高齡幼蟲;
20、步驟五:制種,琥珀蠶結繭后在10-15℃恒溫保存保種及在24-28℃下恒溫制種,成蟲羽化后采用自由交配法制種繼代飼養。
21、進一步的:低齡幼蟲共育法為:采用高密度飼養,將天竺桂插入裝有清水的盛水管中,放入飼養箱一側飼養區中,并讓樹葉接觸到卵放置組件,幼蟲順樹葉轉移到天竺桂上取食,每個飼養箱放入200-300頭幼蟲;飼養5天后在飼養箱另一邊中放入天竺桂,讓新添加的天竺桂與舊天竺桂枝葉互相接觸;五天后更換飼養箱一側飼養區中的天竺桂,更換時將老枝條取出后,放入新修剪的天竺桂。
22、進一步的:高齡幼蟲分育法為:降低密度飼養,采用飼養缸,將飼養缸放在塑料膜上;修剪天竺桂枝條讓枝干基部向下放入飼養缸中;每個飼養缸轉移琥珀蠶4-5齡幼蟲50-80頭,將幼蟲轉移到葉片上,任其自由攀爬到天竺桂上取食;每隔5天更換一次新鮮天竺桂,將琥珀蠶幼蟲轉移到新的葉片上。
23、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其一、本發明通過一定的裝置在室內飼養琥珀蠶,能有效的提高琥珀蠶大量飼養時幼蟲的存活率,減少蠶體數量損耗,提高飼養擴繁效率;
25、其二、本發明的飼養箱通過隔板分隔成的兩個飼養區可以在寄主植物輪換到飼養箱中,從而讓幼蟲自發攀爬到新鮮的枝條上,不需要人工挑選轉移;
26、其三、本發明的飼養缸不僅可以將寄主植物完全放置缸體中便于琥珀蠶飼養,其缸蓋內壁上噴灑且不會流下的水膜起到給飼養缸內部補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