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安化黑茶屬于茶葉生產領域,具體地說屬于中國獨特的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中國六大茶系中,安化黑茶是我國獨有的一大茶類。其獨特的后發酵工藝是茶葉加工工藝中的一絕。在我國的國家行業政策中,屬于國家嚴格限制外資進入的領域。歷史上的黑茶制作工藝,一直是家庭秘傳,特別是千兩茶的制作工藝更是完全不讓外人所探知。在中國的發明類申請中,尚沒有人能夠對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進行完全的知識產權發明申請。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既是安化黑茶生產方法和制作工藝的發明,也涉及到了現代科學領域中生物科學中的發酵學等方面的技術發明。因此,可以說是對安化黑茶的一種完全的技術發明申請。本發明的主要內容如下-安化黑茶包括了以下的內容一、鮮葉采扎和管理(-)鮮葉指標制茶品質與原料好壞有一定關系,各種不同類型的茶要求不同的原料。黑茶的鮮葉原料要求一定的粗老,但黑茶中的天尖、貢尖、生尖卻則要求較為細嫩。目前一般采扎標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column></row><table>鮮葉中切記有紅梗、隔年老梗和隔年老葉。(二)采扎時期由于黑茶原料較粗老,加上安化地區天氣冷得早、熱得遲,故在一般黑茶區每年只采兩次第一次在4月底或5月初開始,第二次采扎與第一次相距一個月左右。不同品級的黑茶,采扎時期也各不同,如下表級采扎時期別1——2級乂夏刖4-6天3級立夏后3天3級下堆小滿后5——6天4級小滿5——后全采制4級黑毛茶由此可見,及時抓住季節采下鮮葉制造相應等級的茶,對提高品質是相當重要的。曰鮮葉管理鮮葉采下后,繼續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強度與外界溫度、濕度、鮮葉含水量和堆放時間有關。因此,鮮葉采回后,如管理不當,會產生紅梗紅葉,降低茶葉品質。鮮葉采回后最理想的是現采現制。對來不及加工的葉子,則必須抖松薄攤于干凈的地方和空氣流通陰涼、無異味的地方,以免堆放的葉溫增加影響品質,特別是在夏末秋初,氣溫高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制茶時需遵守先采先制,后采后制,老嫩、好壞分制的原則,充分發揮鮮葉的經濟價值。殺菁殺菁的目的在于破壞酶的活性,制止酶促進內含物的變化;同時蒸發葉內水分使鮮葉綿軟,便于揉捻。殺菁的好壞關系到揉捻渥堆的好壞,也就是說是決定成茶品質高低的重要關鍵。炒茶前將鍋洗刷干凈,鍋燒紅時擦上少許桐油,使鍋面光滑(在殺菁進行中途,如鍋需要擦油,必須在一鍋茶炒完后及時涂上),隨后再噴點清水,使油均勻分敷于鍋內。鍋溫測鍋溫時注意"日看鍋白,夜看鍋紅"(既白天鍋發白,夜看鍋發紅)此時就是投葉的適當時候了。一般手離鍋底兩尺時感到燙手,這時鍋溫為280°-320°C,把葉投下要發出"噼啪"的連珠響聲。這樣就可以既要達到殺菁的目的,又要保全葉內有較多的水分,炒茶炒茶時注意老嫩分炒,殺菁時,老嫩不同的茶要分別對待,一般采用"老茶嫩柔,嫩茶老殺"的辦法。1-2級茶較細嫩,含水要多,炒前不必灌漿(灑少量水,把鮮葉打濕叫灌漿),溫度亦可低些,炒的時間可稍長點。一鍋茶"渥叉"兩次,"亮叉"兩次就可出鍋。而3-4級茶葉粗老,含水少,炒前需進行灌漿(露水葉、雨水葉不要灌漿),鍋溫愈高愈好,這樣炒出的茶含水較多,有利于殺菁以后工藝的進行。同時炒時要掌握多悶、少揚,以免水分過多散失。當鍋溫在280-32(TC時,一鍋茶炒2-3分鐘就可達到殺菁的要求和目的。出鍋時葉溫通常在70-80°C。揉捻揉捻的主要目的是揉破葉細胞,使汁液流出凝集于葉表,容易沖泡,同時使葉片成條,外形美觀,細胞破碎也促使渥堆時變化迅速和徹底,以增進品質。無論是人工或機器揉捻需要掌握以下原則,趁熱揉捻因原料較粗老,殺菁攤涼后,葉即變硬,水分進一步散失,揉起來容易碎,不易成條。使用揉茶機時,每機上殺菁葉9-18斤,不加壓;由于原料較粗老,韌性小,加壓就促使葉碎梗脫皮,成條率降低。揉捻時間以15分鐘較宜,中間需解塊一次。投葉量視各種不同類型揉機揉桶容量大小而異。由于葉老韌性小,不易成條,而易折迭,為避免過多產生碎片爛筋梗,揉捻機轉速不宜過快,要比一般紅、綠茶揉捻時間慢,以使其逐步巻折成條,為40轉/分為好。渥堆渥堆是黑茶初制工藝中特有的工序之一。揉捻葉在堆積中充分進行發酵,使葉內所含物發生化學變化,形成黑茶所特有的色、香、味和湯色,葉片由暗綠變成暗黃色,減少青瑟味,因此這一工序是決定黑茶品質的關鍵,必須準確掌握。(-)渥堆需要的環境條件場所要求干凈,無異味異氣,濕度在90%左右,盡量保持在常溫情況下。渥堆方法及渥堆變化原料的老嫩不同,渥堆的方法也不同1-2級原料不解塊就一駝駝平排于水泥地或篾折上,經過約12-18小時堆內溫度升高到43.5'C既可。3-4級原料初揉后也不解塊,堆積成高2-2.5尺的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用腳踩緊,在上面灑少量清水(1000斤葉灑80斤左右的水),堆時還須加蓋發酵布之類的東西,促使發酵迅速進行。這樣堆放12-18小時就可完成渥堆發酵作用,中間不翻堆,只有到復制時才把四周外層葉扒開堆積,先復制堆中間的,以起到了翻堆作用。堆內溫度由34'C經24小時上升為43.5'C既可。然后進行復揉,復揉時,把渥堆茶先進行解塊松散,揉法同初揉,腳揉約7-8分鐘即可,機揉需要控制在10-12分鐘之間,以便及時解塊、及時進行干燥。干燥干燥是形成黑茶色澤烏黑油潤、香味純厚的工藝過程。安化黑茶的干燥采用特制的七星灶進行干燥,這種灶的構造和規格由五部分組成。1.灶身為整個裝置的整體,成長方形,四周灶壁用磚砌成,內空長3.9公尺,寬2.6公尺,距地面高為1.03公尺。2.火門位置在灶前墻的外面,在地面燒火,寬45厘米,高63厘米,伸長墻外長47氳米。3.七星孔裝置在灶前墻內側與火門連接,用磚按扇狀形式砌成,共有七孔。孔高50厘米,孔寬38厘米,孔的頂蓋成弧形。七星灶有壓散火力,是熱均勻散入灶內的作用。4.擋火斜坡在灶墻內用泥土筑成約45°角的傾斜土坡,可使火力向四周擴散,斜面需平滑,左右及后方與灶墻連接起點距七星孔33-50厘米。5.焙床包括焙框、焙摺和木條,木條四根擔負焙摺及茶的重量,縱架在灶墻上,焙摺兩塊用篾編織放在木條上,緊靠灶墻。焙框安在灶墻上,木板做成,距墻面高17厘米。(二)燃料由于黑茶要求具有松香味,這種香氣主要來自燃料,故都要求用松柴,把松柴橫架在火門中,火即能均勻散入灶內。〇溫度七星灶灶身較長,灶前、灶中、灶后溫度不一。經實驗測定,其最佳溫度為上葉后灶前溫度為ll(TC,灶中為103-C,灶后為96。C為宜。卿操作方法在烘茶前把灶內外及篾折打掃干凈,先燒火,當焙摺上達到IO(TC左右時即上茶葉,把要烘葉分層均勻輕輕撒到焙摺上。第一層約5cm厚,溫度要求灶前、中、后分別110°C、103°C、96°C。溫度太高可能燒焦茶葉,甚至引起火災。第一層到六、七成干時(手握稍刺手),加上第二層,所加厚度與第一層差不多,這樣共加四層,總厚約18cm為適宜。如果加的層數太多,厚度過大,就會使下層茶色枯而不潤,或變焦。四層茶全部加完,最后加上的一層達六七成干時,經過翻茶、干燥適度時,隨即下焙。從復揉葉上灶至完全烘好,約需4-5個小時,每次可烘干茶葉80-100斤。黑毛茶分級歸堆貯藏保管黑毛茶制成后,需采取分級歸堆入倉貯藏的方法,根據毛茶外形結合加工要求,一般分七堆。貯藏時,對方地方要干凈,無異氣、怪味,要較通風,尤其要干燥,以免茶葉吸濕變質或霉變。上述的安化黑茶的加工方法是本發明的基礎與關鍵,任何意義上的安化黑茶沒有這一基礎的發明技術是沒有任何的實質性意義或者作用的。因此,本發明的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是安化黑茶的核心。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是在以上述的安化黑茶基礎性發明的基礎上進行的擴增或者擴大,它可以在任意的范圍內以本發明的方法加工成茯磚茶、花磚茶、黑磚茶、青磚茶、天尖、貢尖、生尖茶等以安化黑茶為基礎的全部產品。另如,還可以包括以安化黑茶為原料生產的各種不同類別的保健茶、飲料、口服液、藥茶;或者形狀不同的如長方形、圓形、方形、橢圓形、圓柱體或者重量不一的,如從0.15000g的各種產品,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為了進一步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特例舉以下的實施例。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的實施例只是全系列產品中的代表性表述,它并不限制對本發明的保護,因為安化黑茶的任何產品都是以本發明為基礎的。實施例一,花巻茶(俗稱千兩茶,亦可制成十兩茶、百兩茶到千兩茶等不等量的規格)以安化上等黑茶為原料,經篩選、揀剔、風選、整形、拼配等工序加工而成,并有其特殊要求一是必須是地道的安化茶(本號花巻茶以全白梗春茶為原料,副號花巻茶以花白梗春茶為原料);二是原料必須無梗無雜,才能制成花巻茶;三是盛茶的長筒花格篾簍必須是新鮮楠竹織成,一跟楠竹只能織一只,每支茶加工分蒸包灌簍、杠壓緊形兩個階段蒸包灌簍分五吊、五蒸、五灌、鋪蓼葉、胎棕片,上"牛籠嘴"等步驟。即將原料分次過稱后,分別用布包好經高溫汽蒸軟化,分次裝入花篾簍(內襯有蓼葉、竹葉、棕絲片各一層),層層由人工踩實壓緊,最后上"牛籠嘴"鎖口。杠壓緊形將灌好茶的花篾簍置于壓制場地的特制杠桿下經五輪滾壓。一人在前面移杠壓茶,收緊簍篾時,由四人用腳踩蔞滾壓,一人操小杠絞緊簍篾,隨著簍內茶葉受壓緊縮,最后由一人手揮木錘,錘擊花巻整形(俗稱打榔頭)。這些繁雜的工藝過程后,置于一邊冷卻定型。定型后還要松箍、殺篾、鎖口、標記制造日期,最后置于特設的涼棚豎放晾置,日曬夜露一個月(以前為49天),即為成品茶。花巻茶凈重保持為36.25kg。實施例二,茯磚茶加工工藝為a)毛茶篩拼,毛茶篩拼可分為拼配、原料篩制和凈茶拼配三個階段。特茯全部采用三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但配料時必須考慮春、夏茶和地區品質的穩定性。普茯原料以四級黑毛茶為主,拼入部分三級毛茶。(2)壓制工藝①汽蒸使茶坯吸收高溫蒸汽,增加濕度,提高溫度,為下一步渥堆創造濕熱作用創造條件。同時通過高溫可以去除毛茶因久儲而生成的有害霉菌和細菌。②渥堆在濕熱作用下,使茶坯在黑毛茶初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各種復雜的化學變化,以彌補濕坯渥堆的不足,消除青雜和粗澀味,同時為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創造適宜的條件。③稱茶壓蒸稱茶一加茶汁攪拌一蒸茶一裝匣一緊壓一冷卻定型和退磚一檢驗包裝。實施例三,花磚、黑磚。花、黑磚茶加工初期篩制工藝為l.篩分,用不同規格的篩對黑茶原料進行分篩。其篩制工序是(l)篩茶茶葉因粗細老嫩不同,通過多次篩茶使茶葉形狀整齊均一,同時剔出泥沙雜物。(2)截茶除天字堆茶葉外,其余幾個堆均用截刀按一定長度截斷。(3)揀茶揀去很粗的茶梗、黃片。(4)捆茶茶粗者需加捆踩,先經蒸軟置于布袋內,在呈45度的捆板上,兩人由上而下踏緊,反復十余次,使緊縮成條;以上方法也可以或由機器進行。(5)扇茶通過風車分別輕重,并剔出灰屑雜物。(6)拼堆按細嫩、長短、色澤、按照四類堆分別為灑面及包心,然后入機蒸壓。2.壓制(l)蒸茶用紗布包茶進行汽蒸或用箱蒸;(2)壓磚;(3)退磚壓成的磚茶,經8小時冷卻后,徐徐送解茶匣,退出茶磚。以上的實施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安化黑茶的加工方法為基礎的。所以,凡是以安化黑茶為原料的產品,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而不會以其規格、數量、名稱等的改變而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任何名義上的侵犯或者占有。權利要求1、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了以下的生產、加工方式和方法鮮葉采扎和管理;殺菁;炒茶;揉捻;渥堆;干燥;初制;復制;裝包;入庫;并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進行各種產品的深加工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化黑茶的初制加工方法是整個安化黑茶成敗的關鍵與基礎。只有依照本發明的加工方法生產出來的安化黑茶,才有可以進一步地生產、加工成不同名稱的、不同重量的、不同規格的、不同形狀的、不同用途的全部以安化黑茶為基礎的產品,如千兩茶、茯磚茶、花磚茶、青磚茶、天尖、貢尖、生尖、各種保健茶、藥茶、各種飲料、口服液等產品。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生產的千兩茶、茯磚茶、花磚茶、青磚茶、天尖、貢尖、生尖是本發明的主要代表產品。全文摘要安化黑茶及全系列產品的加工方法,是以安化黑茶的加工方法為基礎,并可以以安化黑茶為原料進一步加工成茯磚茶、花磚茶、黑磚茶、青磚茶、天尖、貢尖、生尖茶、保健茶等以安化黑茶為基礎的全部產品。文檔編號A23F3/06GK101103746SQ20071003553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申請日期2007年8月10日優先權日2007年8月10日發明者賀志弘申請人:賀志弘